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重要] 花木·心泉·书香[原创]

2020-12-14叙事散文张佐香
花木·心泉·书香——张佐香散文读后◇胡健张佐香笔名左襄、于怡等,江苏盱眙高桥小学教师,曾在《新民晚报》《思维与智慧》《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散文,部分作品还被《读者》《青年博览》等著名报刊先后转载。我与她并不相识,只是因为一
           花木·心泉·书香
             ——张佐香散文读后
         ◇胡健
  张佐香笔名左襄、于怡等,江苏盱眙高桥小学教师,曾在《新民晚报》《思维与智慧》《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散文,部分作品还被《读者》《青年博览》等著名报刊先后转载。我与她并不相识,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她的一些散文作品。读后,颇有些感触,觉得她的散文是清新而有韵味的,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下面我想围绕着“花木”、“心泉”、“书香”这三个意象来表达我读张佐香散文的一些审美感受。                  花木:葱笼   张佐香是从乡村走向城镇的,从小的农村生活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就像她在《乡村的味道》中写的那样:“我迷恋乡村的味道由来已久,乡村的味道是大自然的精华。露珠、空气、雨水、云雾,灿烂的阳光,叆叇 的星云……乡村的味道是化育新生炼造而成的。我想起了张承志说的‘清洁的精神’。离开乡村已多年的我,对乡村的味道迷恋如故。能泊在乡村的味道里做个梦,美得很。”张佐香对乡村的热爱不仅停留在对大自然的热爱上,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她还把这种情感加以升华,她把由家乡培养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当作了一种“清洁的精神”的象征,所以,她才在《走向大自然》中写道:“我无法说明白自然于我的最大的意义,我只是觉得大自然于我意味着开阔的天地,意味着舒展与任意,意味着对所有生命的热爱。当我的心灵和身体融入大自然,当我站在大自然一座座时空立体交叉的桥上,任心中汹涌的波涛翻腾时,常有一种凿穿时空隧道、生命隧道的欢愉,有一种超拔的愿望和飞升的感悟,有一种走向自由、自在、自为的愉悦,亦有了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深思。当我走向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万物的感恩,对人类的热爱——就像水充满了海洋,大气充盈着天空一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张佐香那里有了新的精神的高度。她的这篇《走向大自然》,我以为就是她心灵的一个宣言,借着这宣言你才能理解她何以写了那么多的关于大自然的美文:有对身边自然美景欣赏感悟的《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陌上花开》《碧水清荷》《树是线装书》《梅是一种精神背景》《聆听鸟语》《绿》……还有出门在外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感悟,如《夏访瘦西湖》《个园竹韵》……过去我们把一些无病呻吟的写景散文贬之为“花花草草”,那种没有真情实感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确实是让人生厌的,但张佐香笔下的自然风景却完全不同,由于她对自然的爱与理解,加上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大自然的景物在她那里因为思想情感的介入而鲜活了起来,有了精神的品格与意蕴,达到了“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境界,所以读来能给人以美的情趣与享受。我想用“花木葱笼,意趣盎然” 来形容张佐香的这些散文是没有多少夸张的成份的。我想一个能与自然那么亲近的人的心灵一定是丰富而美好的。张佐香的这一类散文是有一定特色的。                心泉:喧响   散文是最便利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的。张佐香还写了不少抒发自己心灵追求与对生活感悟的散文。她的这些散文让我们听到了她心灵泉水的喧响。这些散文写得真,写出了她对人生的感悟,写出了她在红尘中对生活的执著地诗性的思考,这一类散文我以为也是有一定特色的。   张佐香有一篇散文叫《心泉》。其中提到了日本大画家东山魁夷散文名篇《听泉》。在社会生活中,在红尘之中,我们忙忙碌碌,是很容易迷失自我,丢失生命的意义,这“自己”与“意义”在东山魁夷那里被形容为“心灵的泉水”,正是这心灵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赋予我们生命以意义。每次读东山魁夷的《听泉》,我都会被大师对生命的质朴理解与坦诚的告白所震动。我想每个希望活得有些意义的人或许读大师的文章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张佐香也不例外,她在《心泉》中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朦胧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清泉是艰苦卓绝的,然而,人生的美,正在于此。”。这种心泉的喧响,我以为是可以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的。她的《凿一条心径》也是一篇再现自己与心灵对话之作,她谈及到自己自觉的精神的追求。在一个人欲横流的时代,张佐香对心灵的世界如此关注,这是难能可贵的。   或许正因为张佐香对“心泉”特别的关注,所以她的心灵也显得特别地喧响有声,这是一种经过净化后的智慧的心泉之声。在《推开幸福之门》《享受痛苦》《单纯》等散文中,她仔细品味这些为人们常道的精神性的词汇,并说出了自己对它们的心灵感悟。比如在《享受痛苦》中她反思人类许多文明的创造与痛苦的关系,悟出了“痛苦充实了每个富于情感,善于思想的人生。缺乏痛苦,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当痛苦袭来,别拒绝,别害怕,只要学那珍珠贝,把痛苦紧紧咬住,就准能把它变成美丽的珍珠。痛苦对于人类,是一种神圣的锤炼。”从这些心泉的喧哗声音中,我们不难感受张佐香心灵泉水的丰足与清澈,所以才喧响有声。再如,她在《单纯》中说出了自己对“单纯”诗性理解:“‘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作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简单、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执着即是美!拒绝了复杂、浑浊,不渗杂质即是美!质地洁丽、厚重的人生肖像靠单纯的心灵来奠基。”她赞美那种“人的第二次天真”的“单纯”,显示了她对人生境界的领悟,我是赞成张佐香文中赞美的这种“单纯”的境界的,这种“单纯”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尊贵与生命的富有。在这些散文中,我们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张佐香心灵的泉水的喧响,这喧响之声意味着她的心灵的富有。              书香:清雅   在散文中“引经据典”也是张佐香散文的一个特色。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一个散文写作者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蓄也是写好散文的一个条件与功底。风花雪月的写景之作容易写得表面而肤浅,抒发心灵的感悟之作容易写得空洞而概念。张佐香的散文却没有这些毛病。这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她的散文中“引经据典”较多,使文章显得比较厚重实在,具有一种淡淡的书卷气。如在《茶思啜香》中,作者写道:“茶自陆羽的《茶经》走出,浩如烟海的典籍卷轶中随处可见她的踪影。杜甫在乡间草堂‘检书烧烛短,煎茗引杯长’;苏轼流放海南‘大飘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谢寄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放鼎更清新’……”。再如她在《单纯》中写道:“我仿佛看到灯光摇曳中蒙田独坐桌前苦思冥想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毕生心血为人类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煌煌巨著;巴尔扎克为人们描绘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在画他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贝多芬在谱写使人壮怀激烈的《命运》……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当然,散文不是考据文章,它是抒发心灵的,“引经据典”不一定就有美学价值,但当这些“经”“典”很自然自由地融入文中,成为好像是从作者心灵中流出来似的,这种“引经据典”就会涉笔成趣,自然洒脱,浑融一气而无卖弄之嫌,从而让散文飘散着一种淡淡的书卷香气,从而在无形中提升着散文的品格,使散文脱出一种小家子气,张佐香的散文在这方面的努力我以为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这也是说她在平时读书还是很勤奋的。张佐香散文的这个特点,使她的散文与一般小女人散文有了一些可贵的区别。记得王蒙曾提过作家要学者化,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清雅的书卷气使张佐香的散文在鲜活的生活气息中又多了一种脱俗的雅致,我觉得在众多的散文作者中,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还并不算多,所以我以为这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张佐香还年轻,我也只是在偶然间才读到她的一部分作品的,因为我感到她在散文创作上确实已做出一定的成绩,所以写此文略说观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张佐香一定会在今后的散文创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4、9、9
(作者胡健系中文系教授)
通联:211700江苏盱眙邮局1-202信箱 张佐香转  
E-mail:gyf2002@163.ne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