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王师傅素描

2020-12-14叙事散文马霁鸿

??王师傅留着“领袖式”的大背头发型,整齐而且光亮。从这小城的街上走过,往往引来生人的注目:以为他是个十分了得的“人物”呢。
??王师傅是个客车驾驶员。虽算不上什么“人物”,却也挺有风采。
??王师傅开车有一个习惯:换罢档,顺势抬起手来,
??王师傅留着“领袖式”的大背头发型,整齐而且光亮。从这小城的街上走过,往往引来生人的注目:以为他是个十分了得的“人物”呢。 ??王师傅是个客车驾驶员。虽算不上什么“人物”,却也挺有风采。 ??王师傅开车有一个习惯:换罢档,顺势抬起手来,有模有样地抹一把他的“领袖头”,从前额一直抹到后脑勺。换一次档,抹一把头发,潇洒得很哩。 ??真正令王师傅潇洒的,还是他安全行车和完成任务这两颗明星组成的“双子星座”。开车几十年,从未出过事故,又总是完成单位下达的任务指标。单位上的人,提起这来总是佩服地高高翘起大拇指,并且说谁要不服气,可以试试看。 ??说起来,王师傅一辈子都没有开过新车。 ??好几次,单位上购买新客车,领导安排他去接,他都说,车到我手中,只是中速行驶。新车快,让年轻些的驾驶员去接来开吧。内行人都知道,新车不仅快,而且车况好,省了很多力呢。但王师傅的“二传手”车(被很多人讥笑为老牛车)到达终点的时间,并不比别的车晚多少。原来,王师傅的车由于他勤于保养,好开着呢,路上极少抛锚趴窝,引擎一响便一路顺风,纵然是“老牛车”,又能晚到哪里去呢?这正应了古话:不怕慢,只怕站呵!而且,到站后,从王师傅车上下来的旅客,常常比别的车多。 ??这便揭开王师傅完成任务好的一个“秘密武器”了。王师傅修养极好,说话轻言细语,性情随和谦恭,旅客上车他扶老携幼,旅客下车他帮卸行李,旅客晕车他递上准备着的药品,旅客渴了他拎起自己用的热水瓶……你上车了想睡觉只管睡吧,到时王师傅会叫醒你,不会坐过站的。沿途上上下下多少旅客,王师傅硬是记得一清二楚。日子久了,王师傅便有了一批固定的旅客,上城逛街的,下乡访友的,城镇里的,乡坝头的,无论在始发站,无论在路途中,就是认准了坐王师傅的车,就是认准了享受王师傅的“态度”。 ??有的驾驶员就开玩笑地说:那些旅客是王师傅“养”着的呢,别人咋个有本事捎走! ??王师傅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搞体力劳动,虽不能随时保持衣服挺括,皮鞋锃亮,但出现在人们面前,他的着装总是那么整洁,从不见“车夫头”的邋遢样,仿佛他穿的不是工装,而是“休闲服”或者“吃茶服”。王师傅对自己的衣着讲究整洁,对车辆的形象也就很上心地“打扮”。收车以后,请清洁工冲洗罢车子,他便拧了毛巾,将车从里到外细细擦拭,连那些水冲不到的部位、人们看不到的角落也擦得干干净净。在没有洗车条件的乡下站点停歇,他就拎来一桶一桶清水,全凭“手工”把车子擦洗得窗明座亮(紧定螺丝、调校零件这些例行保养自然不在话下)。旅客早上上车来,无论穿着怎样摩登的衣裳,只管放心落座便是。 ??学校放假了,王师傅的车上便真的有了固定的旅客,认识的人指点着说,这“固定旅客”是王师傅的子女呢。王师傅对人说,假期间,让娃娃上车来颠簸颠簸,开开眼界,见见世面。 ??他的胸中呢,却是有一份“私心”的:平时很少在家,难得与子女亲近,趁着孩子放假,密切密切父子感情。不仅如此。王师傅还有更深更远的“图谋”哩:将子女带在车上,是用他自己与旅客打交道与车辆打“交道”的言语与行为影响子女熏陶子女呵。
??
??外界不少人都说,运输单位的子弟难成大器。王师傅呢,则用自己的家教成果纠正了这种偏见,他的三个子女,两个是大学毕业生,一个读得了中专文凭。 ??王师傅现在已经退休。 ??退休后的王师傅,爱上了根雕艺术。 ??每逢开春以后,他便背了斧子、锯子、鹤嘴锄上山去,将那确实不能返青发绿的枯枝枯根弄回来。然后,将它们东瞅瞅,西瞄瞄,这里修一修,那里弯一弯。这些在上山已成废物的东西,遂在王师傅的手上焕发出艺术的光彩。于是,他家的堂屋中、坎沿上便这里那里地摆放着他的艺术品,这里那里地散发着他的余热。 ??老朋新友到他家串门,有的就眼馋上了他的根雕,临别时想把看上的那件带走。王师傅头一歪,手一抱,作一副心疼的模样。沉吟半晌,忽然就笑颜大开,伸出手去,习惯性地做一个换档动作,抹一把“领袖头”,然后,躬身端了那件根雕,递给人家。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