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龙华山走笔

2020-12-14抒情散文wwmi06

龙华山走笔龙华山是我故乡鹤庆的一处名山圣水,在“鹤阳八景”那“龙华夕照”的忧叹中,“龙华十八寺”就在那场红色革命中灰飞烟灭了。也许毛泽东他老人家目睹这“革命”的惨烈,一定不知要写多少诗句,多少政论文来批驳了,为的是喝斥野蛮对文明的摧毁,倒
龙华山走笔   龙华山是我故乡鹤庆的一处名山圣水,在“鹤阳八景”那“龙华夕照”的忧叹中,“龙华十八寺”就在那场红色革命中灰飞烟灭了。也许毛泽东他老人家目睹这“革命”的惨烈,一定不知要写多少诗句,多少政论文来批驳了,为的是喝斥野蛮对文明的摧毁,倒退对进步的阻止。   于龙华山的憧憬,是用我童年听到的一些传说故事酿就成的。因为工作关系,一直没有机会走近她身边。只是远远地看她那端庄秀美,古朴香俊,默默无闻地静立在金墩西南面的群山之间,如同一位得道的高尼一般,洞穿了人世的沧桑和烦忧,并如处子一般,心平如镜。   每每从大丽路上经过,瞟眼望去,总被她那静谧的神圣所折服,所吸引,所牵挂……   向往龙华山,梦萦龙华山,魂绕龙华山……却与龙华山无缘,这也许是距离美的功劳。   我无时无刻不在静候机遇的垂青。终于2005年的龙华会,农历阳春三月十三,我们一伙“文协”的故朋新友,伙同在一起,决定去一睹龙华山的清丽俊姿。一群龟缩在办公室里的“坐班”族,突然与大自然亲近,免不了要感叹一番,回忆一番,评价一番……   “龙华十八寺”是鹤庆有名的景点。我们一伙舞文弄墨者,对这掌故自然都是心知肚明了,自然就要去寻找一阵子。在上龙华山的小道上,有络绎不绝的游人来来往往,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述滁人游的情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当然,这里只能算是“金墩人游也”。   正当我们左顾右找,找不着着庙门的时候,一位接近九十来,说是要登到妙明居的老奶奶告诉我们:“十八寺在文革中被砸烂了,你们非要找十八寺,就找找柏树吧!有柏树的地方,就是十八寺的位置。”经老人一提醒,大家的目光就都落在树上了。   好在虬曲盘错的古树,挺拔秀颀的苍松翠柏,在证明着这里曾经是一块晨钟暮鼓,清心寡欲的佛教胜地。也感谢虚无的神灵们的保佑,是他们给这些参天古树,涂上了一层神秘的保护膜,才使这古树群得以幸免于难。否则,这些古树早已成了无知刀斧下的几张钞票。   我们沿着盘山小道,一直往上攀登。眼睛在找寻着参天古树,希望能有一座建筑,那怕是垣墙坍瓦。找来找去,只见有几处从座向和地面上看,确实是寺庙的位置。可要找到十八处寺庙,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了。   我们一伙人只好沿着羊肠小道,继续往上攀登,向着深山里的妙明居挺进。   自然登这样陡峻的山,于我们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大家都拉起了“风箱”,“小到中雨”的汗珠子,从额角上滚落下来。大家都唏嘘不已地惊叹,九十来岁老奶奶的毅力和精神。这精神支柱的确是傲世立雄不可或缺的钙质,一个精神空虚的百万富翁,任何时候都不会比一个精神富有的穷光蛋活得快乐,这何尝不哲理呢?   终于在一块苍柏护卫,翠竹簇拥下,那静雅的人间仙境——妙明居,以她独有的姿态,婀娜在我们面前。令人非常敬佩的是我们同行的自由撰稿人梁波的敬业精神,他在我们闲聊乱瞅中,已经拿出纸笔,登记着那些勒石碑刻的身世了,他的热心很让我们自惭形秽。   历史文化——一笔厚重的财富,被我们实实在在的方孔兄,撂倒在尘埃当中,淹没在庸俗的感官刺激里了。拯救文化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一个文化缺失的景点,一个文化浅薄的民族,再有雄厚的资金,那也只不过是一道自然景观,一群酒囊饭袋。文化是历史这位睿智的老人馈赠予我们的宝物,再高明的制赝高手,都是无法复制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说穿了只不过就像在接力赛中的一次接棒奔跑。我们要接好这一棒,尽力跑好这极短的一段路程,还要争取不掉棒。这就要做一只大雁,留下一两匹雁毛,为人类文化点上几笔华章。   龙华山的兴衰史,折射出了人类进程的曲折。最为令人惋惜的是这被破坏的历史沉积的精华,我们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回天之力了。尽管龙华山部分寺庙在恢复重建中,为之付出心血的管理人员还在为筹措资金,伤精费神。但是那种轻飘的雕塑和建筑,再也无法显现出历史的厚重感来,这不能不令感到几分惋愧。   这不能不让我们在历史面前,反省我们的所做所为。好在已经有了林业部和公安部联合的封山行动,也有了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这慰平我们内心的许多担忧。   记住:文化——这个人类的精华,我们除了保护以外,还要创造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