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灯影里的人生[原创]

2020-12-14叙事散文江湖一刀
那次回老家,竟意外地从一堆陈年杂物里,找到了那盏父亲用旧墨水瓶做成的油灯。棉花捻成的灯芯,只剩了焦黑的一小截;铝铁皮卷的细而短的灯管,也被昔年的灯焰,烧灼得通体漆黑。瓶体外面,更是积满了厚厚的油污和尘垢,脏兮兮的,直碍观瞻。我却如获至宝般将
  那次回老家,竟意外地从一堆陈年杂物里,找到了那盏父亲用旧墨水瓶做成的油灯。棉花捻成的灯芯,只剩了焦黑的一小截;铝铁皮卷的细而短的灯管,也被昔年的灯焰,烧灼得通体漆黑。瓶体外面,更是积满了厚厚的油污和尘垢,脏兮兮的,直碍观瞻。我却如获至宝般将它端放面前,心里充满对它的爱怜、珍惜和回忆。   这是我小时候用过的一盏油灯。在那些尚未通电的年月,油灯庶几是山村夜晚的魂。我就曾在它那微茫的光影里,度过了许多温馨而幸福的时光。   从我记事起,它就一夜夜亮在我们家里。那时,我们家还在祠堂旁边的洼塘里。白天阴阴,夜晚暗暗;地面潮湿,蚊虫甚多。每到夜里,风吹竹叶树枝,簌簌唰唰的,屋外便仿佛站满了见影不见形的鬼魅。而我们盘桓在油灯周围:父亲哼唱着川戏,母亲缝补着衣衫;我和妹妹们在灯影里玩着古老的游戏。偶尔有风,从那些裂了缝隙的土墙,和永远也关不严实的门窗溜进来。那随风摇曳、飘忽不定的火苗,将幢幢的人影,这里那里胡乱地投映在四壁土墙上,影影绰绰的,恍若神话一般。屋里明明只我们四五人,却无端地多出了一种无声的热闹和喧哗。那是70年代中期,我们家相当贫穷,日子也特别清苦。但在我记忆里,却充满了浓浓酽酽的快乐和欢笑。应当说,是那盏小小的油灯,照亮了我们那时苦涩而黯淡的生活。   后来读书了。晚上回家作业,油灯便差不多归我独享。父亲不再哼唱,而是坐在稍远些的暗夜里,吃力地翻看他仅有的那几本“传统折子戏”;母亲呢,或静静地带着妹妹们早早歇息去了,或如父亲一样坐得远远,一针针摸索着缝补我们的破旧衣衫。我趴在石桌上,就着油灯那微弱的光亮,看书、写字。偶尔抬头,看看土墙上,父亲用木炭涂写的一副对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闪烁的灯光,给我那段生命里,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温馨的回忆。   印象最深的,还是夜阑人静后,我在灯下读课外书的情形。记忆里,父亲从不反对我在功课之余,翻看些“闲书”。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意要培养我的什么兴趣。但我现在还能坚持着青灯黄卷、乐不知疲的读书生活,并偶尔弄笔,写出一二短文,其兴趣、积淀,却多半是因缘于早年的“读书情结”。那时煤油很紧,须凭票供应。为了多弄些煤油回来,父亲总要到街上,找熟人托情或帮忙换工。有时实在没法,也找些废柴油替代。因此我家的油灯,往往是全村唯一能奢侈地燃到深夜的。   夜深了,家人也都静静地摸索着睡下了。我仍坐在灯旁。微微的光照着寒窗,照着窗下石桌上打开的书册,也照着我如饥似渴的岁月和眼睛。书多半是借来的,破旧得残缺不全,但油灯的光亮,却使之显得神秘而生动。那结在灯芯上的一粒豆火,通过棉花捻儿的根系,滋滋地吸着瓶里的油,像禾苗吸着土地里的养份。   一枚希望的果实,也在黑夜里滋长着,越来越壮大、辉煌。春夜里,户外山风呼啸如怪兽,是油灯给我以胆量;夏夜里,惊雷滚动如天崩,是油灯给我以启迪;秋夜里,檐前雨滴如私语,是油灯给我以慰藉;冬夜里,飞雪敲窗如箫瑟,是油灯给我以遐想……多少个漫漫长夜,在那宁静的土屋里,一灯如豆的光明,或跳动摇曳着,或执著燃烧着,驱逐开如围的夜色,将我带进一个个神奇妙幻的境界。我低低地吟咏着,细细地品味着,神思意绪如痴如迷如醉──可以说,我最初的文学之梦,就是在那油灯的光影里,明明暗暗地萌蘖出来的──有时,望着那欢快闪烁的灯焰,心里涌动着的,也满是澄明而坚韧的感悟:日子虽然若涩,岁月虽然艰辛,但生活中,毕竟还充盈着如许的爱、温暖和诗意。   再后来,我到城里读书去了。夜夜伴我的,都是明亮的电灯。而老家,也很快就通了电,油灯便废弃不用了。家人却并未像对待其他物什一样将它扔掉,或许是偶尔停电还可暂时用用吧。上大学时,参加工作后,父亲在给我的信中,曾不只一次提及当年,我在油灯下读书的情形。   ……我默默地望着那盏油灯,感念着藉它照明的那段岁月,不由暗想起古人的诗句:“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千里江山双白鬓,五更风雨一青灯”──我无法明白,在没有电灯的古人时代,这样一盏孤寂的油灯,曾使多少学子士人,为之憔悴为之陶醉。但我知道,这微茫的火光,曾使多少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得到慰藉,使他们思乡怀旧的灵魂得到安妥!   因为,这许多年来,我便是像他们一样,怀揣着这盏始终燃着的油灯。虽然那光焰,时强时弱,时明时暗,却始终闪烁着美丽的光泽。而每当我在精美的台灯下,打开一本书,我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那油灯闪烁不熄的火焰。   我将永远记住,我生命中的某个段落,曾经被一盏油灯照耀,光芒灿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