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书需静心
2020-12-14叙事散文沧江鱼
读书需静心杨永平读了这十几年的书,虽然常自翊嗜书之徒,可读来读去,到底收获了些什么,却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漏室,红盏,孤影……春雨,梧桐,芭蕉……何等诗情画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手捧书卷孜孜品味,是心灵最渴求的享受,更是种难能可贵的奢侈
读书需静心
杨永平 读了这十几年的书,虽然常自翊嗜书之徒,可读来读去,到底收获了些什么,却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漏室,红盏,孤影……春雨,梧桐,芭蕉…… 何等诗情画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手捧书卷孜孜品味,是心灵最渴求的享受,更是种难能可贵的奢侈。语言本身就是带有诗意的,就如同玫瑰代表爱情一样,你要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一份火热的心态,才能真切的感受和拥有。然而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周围更多的人却常常忽视了语言的这种诗意境界,仅仅把语言当作“人类交际的工具”,这就如同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只想到可以填饱肚子,却想不到对酸甜苦辣的品味。 究其原因,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心境,一种宁静的,专门用来读书的心境。环顾四周,我们上班时间忙于疲累、繁琐的工作,业余时间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电视、DVD、电脑、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我们的手指头被各式各样的遥控器和键盘锁定着,再无力也无心翻动薄薄的书本。再有,那些来自于事业、人际、爱情、婚姻等等的无休无止的压力,无端无缘的浮躁,也渐渐吞食了读书的心境,侵蚀了人生的美妙时光。尽管非常羡慕陶渊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浮躁中的自己,是再也不能将那种手指轻轻翻书的恬静的感觉找到了。
时间本来就珍贵,油盐柴米、礼尚往来、工作劳苦等等生活细节还不知趣的来打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静下心来,专专一一地读上几本书? 《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一直对我启发挺深。管宁与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两人看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专心致志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将之拣起来又扔了出去。后来两人又同坐一张苇席一块读书。一天,有位高官从门口经过,管宁视若无睹继续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而华歆却赶紧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管宁觉得华歆心底紊乱,不能专心学习,与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就拿出刀子割断席子,与华歆绝交,还对华歆说道:“你不再是我的朋友!”许多年后,管宁学有所成,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我们在现代日益强烈的生存竞争下读书,所缺少的正是“管宁专心向学,心无旁骛”这种心境啊。 静心,才能将心神处在一种空灵的意境,我们才能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这种意境下读书,才能真正品味到文字之美、之奇、之妙来。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读过”,另一种是“读懂”。前者仅解决一个是否读了的问题。后者则不同,它不只是简单的用眼睛去感知文字,更用思想、意识、心灵去触摸,去感悟文字中蕴含的奥妙,从而调动和支配起自己的情感和阅历。艺术本身含带的抽象成分太浓,有些东西看似不似,朦朦胧胧,没有心灵的默契,很难唤起情感的共鸣。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没有处在空灵状态的感觉去破释,你就永远只是观望艺术盛宴的门外汉。 静心,才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超然物外。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读书。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他的四弟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事实上,我们常常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光线太强,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或人情往来不能不去等等。其实,这一切理由皆在于无心啊!如若真能做到“苟能发奋自立”,那么读起书来则“蝉虽噪”而“林俞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这埋怨那呢? 静下心来,朋友,好好读上几本书,无论世界发展到何种程度,这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剂补药! 作者:杨永平 Email: ybshj@163.com
联系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县委宣传部(675900)
电话:13759381319
杨永平 读了这十几年的书,虽然常自翊嗜书之徒,可读来读去,到底收获了些什么,却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漏室,红盏,孤影……春雨,梧桐,芭蕉…… 何等诗情画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手捧书卷孜孜品味,是心灵最渴求的享受,更是种难能可贵的奢侈。语言本身就是带有诗意的,就如同玫瑰代表爱情一样,你要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一份火热的心态,才能真切的感受和拥有。然而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周围更多的人却常常忽视了语言的这种诗意境界,仅仅把语言当作“人类交际的工具”,这就如同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只想到可以填饱肚子,却想不到对酸甜苦辣的品味。 究其原因,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心境,一种宁静的,专门用来读书的心境。环顾四周,我们上班时间忙于疲累、繁琐的工作,业余时间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电视、DVD、电脑、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我们的手指头被各式各样的遥控器和键盘锁定着,再无力也无心翻动薄薄的书本。再有,那些来自于事业、人际、爱情、婚姻等等的无休无止的压力,无端无缘的浮躁,也渐渐吞食了读书的心境,侵蚀了人生的美妙时光。尽管非常羡慕陶渊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浮躁中的自己,是再也不能将那种手指轻轻翻书的恬静的感觉找到了。
时间本来就珍贵,油盐柴米、礼尚往来、工作劳苦等等生活细节还不知趣的来打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静下心来,专专一一地读上几本书? 《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一直对我启发挺深。管宁与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两人看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专心致志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将之拣起来又扔了出去。后来两人又同坐一张苇席一块读书。一天,有位高官从门口经过,管宁视若无睹继续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而华歆却赶紧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管宁觉得华歆心底紊乱,不能专心学习,与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就拿出刀子割断席子,与华歆绝交,还对华歆说道:“你不再是我的朋友!”许多年后,管宁学有所成,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我们在现代日益强烈的生存竞争下读书,所缺少的正是“管宁专心向学,心无旁骛”这种心境啊。 静心,才能将心神处在一种空灵的意境,我们才能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这种意境下读书,才能真正品味到文字之美、之奇、之妙来。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读过”,另一种是“读懂”。前者仅解决一个是否读了的问题。后者则不同,它不只是简单的用眼睛去感知文字,更用思想、意识、心灵去触摸,去感悟文字中蕴含的奥妙,从而调动和支配起自己的情感和阅历。艺术本身含带的抽象成分太浓,有些东西看似不似,朦朦胧胧,没有心灵的默契,很难唤起情感的共鸣。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没有处在空灵状态的感觉去破释,你就永远只是观望艺术盛宴的门外汉。 静心,才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超然物外。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读书。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他的四弟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事实上,我们常常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光线太强,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或人情往来不能不去等等。其实,这一切理由皆在于无心啊!如若真能做到“苟能发奋自立”,那么读起书来则“蝉虽噪”而“林俞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这埋怨那呢? 静下心来,朋友,好好读上几本书,无论世界发展到何种程度,这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剂补药! 作者:杨永平 Email: ybshj@163.com
联系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县委宣传部(675900)
电话:13759381319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