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悲伤,冷暖自知
2020-09-17叙事散文雪中侠客
你的悲伤,冷暖自知文‖雪中侠客因为小姨的葬礼,请了两天假。小姨去年清明节后第二天去世,医生最后的诊断是脑淤血。根据姨父的描述,小姨那天早晨还忙着要去打理菜摊的生意。她没有预料到自己出门的时候,死亡正悄无声息地跟随着她,像一缕风,慢慢在她的身
你的悲伤,冷暖自知
文‖雪中侠客
因为小姨的葬礼,请了两天假。
小姨去年清明节后第二天去世,医生最后的诊断是脑淤血。根据姨父的描述,小姨那天早晨还忙着要去打理菜摊的生意。她没有预料到自己出门的时候,死亡正悄无声息地跟随着她,像一缕风,慢慢在她的身上游动,最终钻进了她的大脑,使她疼痛难忍。姨父说她从摊位回去就感到不舒服,捶打着脑袋,仿佛有虫子在里面拱,那种疼痛让小姨百爪挠心。她以为自己是重感冒,嚷着让姨父搀扶她到附近的医院打点滴。可是,挣扎了几下,就晕了过去。
姨父打车将她送到医院,小姨已经不能言语了。经过医生的诊断,确认为突发性脑淤血。医生指着拍的片子介绍,阴影部分是溢出来的血,血管已经被撑到爆裂,血压二百多。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目前这种情况,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家属签字。姨父一时间六神无主,最后还是签字了,像是赌徒将最后一点老本押了出去。
接到电话,在城里上班的亲戚朋友都赶了过去,其中有几个舅舅,还有几个我不熟悉的陌生面孔,大概是小姨的邻居,母亲在老家,脱不开身,就只能等着我将小姨的情况电话告知她。大家守在医院重症室门口,默默祈祷,仿佛盼望着阎王能够大发慈悲,能够还回一个健康的妻子、亲戚、朋友,还回我的小姨。
然而,小姨没能抢救回来,甚至连回光返照的瞬间都没有。医生沉默着走出手术室,语气冰冷而克制。他说:病人家属,准备后事吧!姨父的眼泪在那一刻终于抑制不住,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牵动脸颊上的皱纹,像被涂抹花了的水彩画。
接下来的程序变得简单明了,小姨的亲戚朋友们轮流走进病房,看她最后一眼,也是送她最后一程。我跟着走了进去,看着那张熟悉的面孔。那个前几天还鲜活的面孔,如今,嘴巴里插了一根粗大的管子,呼吸完全靠机器吊着。已经进少出多。
按照老家的习俗,落叶归根,人死了,要运回家乡安葬。这些年,小姨家老家的房子因为修高速路被占用了,赔了笔补偿款。补偿款发下来,原本打算重新选块地修一栋,谁料姨父鬼迷心窍,一心想挣大钱,把补偿款悉数送进了传销组织,得知真相为时已晚,盖房子的事儿也搁置了下来,加上表弟在城里读书,小姨便进城开始做些小生意,维持家用,也方便照顾表弟,盖房子的事儿,就无限期搁置了。
没有房子是一件麻烦事儿,小姨的遗体无法安置,舅舅和其他亲戚合计,最后决定,连夜将小姨送回老家,安置在与小姨关系较好的亲戚家,在那里为小姨操办葬礼。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在外去世的人是不能入家门的,只能放置在家门口,像一具游魂。舅舅不想自己的姐姐成为一具孤魂野鬼,所以要赶在小姨断气(停止呼吸)之前送到老家,让她形式上在老家离开这个世界。
向医院购买了氧气袋,租了车,舅舅便紧锣密鼓开始安排小姨葬礼的所有细节:请阴阳先生、买棺材、置办寿衣等等,事无巨细。姨父在印象里一直是个没主意的人,家里的事情多数是小姨拿主意,现在小姨这个样子,他已无所依仗,只是流泪,喃喃自语:“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这辈子对不起你啊。”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舅舅了解我姨父的脾气,对他的软弱很是鄙视,并不想和他多说一句话——一个无法给自己姐姐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他还能对他有几分好脸色呢?
送回老家后的程序就变得简单了,按照老家风俗,先生到位了,通知三亲四戚前来吊唁。等到阴阳先生将整场法事做完,墓地选好,就可以让小姨入土为安了。
外婆一共生下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小姨排行老三,我的母亲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下面论年龄,最小的就是舅舅了。
小姨来城里做生意照顾我的表弟之后,母亲已经很少有机会和小姨见面了。唯一见面的时刻,是上来为我和妻子带孩子的时候。每次上来,母亲会先去小姨家,和小姨聊聊家常。听母亲说过,她和这个小姨脾气最是对付。两个人打小关系就好,和大姨的感情反而要淡一些,大姨出嫁后的这三十多年里,母亲和小姨去大姨家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近几年来,越发少了。只有母亲和小姨,有机会就聚一聚。
母亲也不曾想到,身体状况一向不错的妹妹会突然得了这种急性病,说没就没了。在小姨的葬礼上哭了几天,到小姨遗体被送上山那天,母亲的嗓子已经哑掉了,说不出一句话来。我看着扶着小姨棺椁哭到失声的母亲,对她们的姐妹情深无法深入体会,但那一刻,恍然间觉得,母亲老了很多。五十岁刚出头的母亲,头发在几天之间,白了许多,如同霜染过。
小姨的遗体在做完法事之后被送到选定的墓地,却没有立即下葬。按照阴阳先生的说法是日子不对,要重新选定日子,才能入土为安。小姨的遗体便被装进了棺椁,暂时放置在墓地,用些微的泥土和松树枝条盖了起来,择日下葬。
因为要带孙女的缘故,母亲没能参加小姨的葬礼。我和哥哥一起去老家帮忙,直至将小姨的葬礼安排妥当。下葬的时候,按照习俗要开棺,亲戚再一次瞻仰了小姨的遗体。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也瞻仰了小姨的遗体。
第一次如此近地看一个逝世者的遗体,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很不可思议的是小姨的遗体还没有完全腐烂。还能看到完整的样子,脸上长出了白色的绒毛,头发有些类似枯草,皮肤上有一些青色的霉斑。其他的,和生前并没有多大区别。
小姨的葬礼一直持续到午后,吃完饭,驱车回到县城,已经是晚上九点。母亲问起小姨的情况,我向她说起,语气里有些惊讶。感叹于小姨的遗体经过近一年居然还保存得如此完好。母亲便哭了。
妻子嗔怪我,将我拉到一旁,怨我把母亲弄哭了,又给母亲心里添了悲伤。我这才想起,自己光顾着表达自己心里的惊讶,却忽略了母亲的感受,心里又多了分愧疚。
以前母亲进城里,尚有一个去处,说些姐妹间的往事。打发掉寂寞的时光,如今,最亲密的姐妹撒手而去,这人世间便少了一个说知心话的人儿,怎么会不难过呢?
母亲在厨房里哭,想抓住些什么东西,勉强压抑着内心的悲痛。眼泪无声无息流淌下来。我进去,想要向她道歉。她抹了抹脸上的泪水,哽咽着说自己没事。我也开始变得有些难受,心里仿佛压着某种吐不出来的东西,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母亲。
妻子借故要带孩子出去玩一下,将我从厨房的尴尬解救出来。我们便带着孩子出去,留母亲一人在厨房里怔怔出神,无端又陷入悲伤——也许,这样也好,哭一场,发泄过了就好了。
我心里生出一些悲痛来:小姨之于我,也就是一个和蔼的长者,与我有血缘关系,对我们都不错,不过印象也仅限于此。而对于母亲来说,意义则不同,那是她的闺蜜,是她的妹妹,也是她的挚友。小姨的离去令她悲伤,那种悲伤无比巨大无比沉痛。这个世界通常都是这样,有的悲伤,只能冷暖自知,我们无法感同身受。
文‖雪中侠客
因为小姨的葬礼,请了两天假。
小姨去年清明节后第二天去世,医生最后的诊断是脑淤血。根据姨父的描述,小姨那天早晨还忙着要去打理菜摊的生意。她没有预料到自己出门的时候,死亡正悄无声息地跟随着她,像一缕风,慢慢在她的身上游动,最终钻进了她的大脑,使她疼痛难忍。姨父说她从摊位回去就感到不舒服,捶打着脑袋,仿佛有虫子在里面拱,那种疼痛让小姨百爪挠心。她以为自己是重感冒,嚷着让姨父搀扶她到附近的医院打点滴。可是,挣扎了几下,就晕了过去。
姨父打车将她送到医院,小姨已经不能言语了。经过医生的诊断,确认为突发性脑淤血。医生指着拍的片子介绍,阴影部分是溢出来的血,血管已经被撑到爆裂,血压二百多。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目前这种情况,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家属签字。姨父一时间六神无主,最后还是签字了,像是赌徒将最后一点老本押了出去。
接到电话,在城里上班的亲戚朋友都赶了过去,其中有几个舅舅,还有几个我不熟悉的陌生面孔,大概是小姨的邻居,母亲在老家,脱不开身,就只能等着我将小姨的情况电话告知她。大家守在医院重症室门口,默默祈祷,仿佛盼望着阎王能够大发慈悲,能够还回一个健康的妻子、亲戚、朋友,还回我的小姨。
然而,小姨没能抢救回来,甚至连回光返照的瞬间都没有。医生沉默着走出手术室,语气冰冷而克制。他说:病人家属,准备后事吧!姨父的眼泪在那一刻终于抑制不住,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牵动脸颊上的皱纹,像被涂抹花了的水彩画。
接下来的程序变得简单明了,小姨的亲戚朋友们轮流走进病房,看她最后一眼,也是送她最后一程。我跟着走了进去,看着那张熟悉的面孔。那个前几天还鲜活的面孔,如今,嘴巴里插了一根粗大的管子,呼吸完全靠机器吊着。已经进少出多。
按照老家的习俗,落叶归根,人死了,要运回家乡安葬。这些年,小姨家老家的房子因为修高速路被占用了,赔了笔补偿款。补偿款发下来,原本打算重新选块地修一栋,谁料姨父鬼迷心窍,一心想挣大钱,把补偿款悉数送进了传销组织,得知真相为时已晚,盖房子的事儿也搁置了下来,加上表弟在城里读书,小姨便进城开始做些小生意,维持家用,也方便照顾表弟,盖房子的事儿,就无限期搁置了。
没有房子是一件麻烦事儿,小姨的遗体无法安置,舅舅和其他亲戚合计,最后决定,连夜将小姨送回老家,安置在与小姨关系较好的亲戚家,在那里为小姨操办葬礼。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在外去世的人是不能入家门的,只能放置在家门口,像一具游魂。舅舅不想自己的姐姐成为一具孤魂野鬼,所以要赶在小姨断气(停止呼吸)之前送到老家,让她形式上在老家离开这个世界。
向医院购买了氧气袋,租了车,舅舅便紧锣密鼓开始安排小姨葬礼的所有细节:请阴阳先生、买棺材、置办寿衣等等,事无巨细。姨父在印象里一直是个没主意的人,家里的事情多数是小姨拿主意,现在小姨这个样子,他已无所依仗,只是流泪,喃喃自语:“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这辈子对不起你啊。”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舅舅了解我姨父的脾气,对他的软弱很是鄙视,并不想和他多说一句话——一个无法给自己姐姐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他还能对他有几分好脸色呢?
送回老家后的程序就变得简单了,按照老家风俗,先生到位了,通知三亲四戚前来吊唁。等到阴阳先生将整场法事做完,墓地选好,就可以让小姨入土为安了。
外婆一共生下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小姨排行老三,我的母亲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下面论年龄,最小的就是舅舅了。
小姨来城里做生意照顾我的表弟之后,母亲已经很少有机会和小姨见面了。唯一见面的时刻,是上来为我和妻子带孩子的时候。每次上来,母亲会先去小姨家,和小姨聊聊家常。听母亲说过,她和这个小姨脾气最是对付。两个人打小关系就好,和大姨的感情反而要淡一些,大姨出嫁后的这三十多年里,母亲和小姨去大姨家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近几年来,越发少了。只有母亲和小姨,有机会就聚一聚。
母亲也不曾想到,身体状况一向不错的妹妹会突然得了这种急性病,说没就没了。在小姨的葬礼上哭了几天,到小姨遗体被送上山那天,母亲的嗓子已经哑掉了,说不出一句话来。我看着扶着小姨棺椁哭到失声的母亲,对她们的姐妹情深无法深入体会,但那一刻,恍然间觉得,母亲老了很多。五十岁刚出头的母亲,头发在几天之间,白了许多,如同霜染过。
小姨的遗体在做完法事之后被送到选定的墓地,却没有立即下葬。按照阴阳先生的说法是日子不对,要重新选定日子,才能入土为安。小姨的遗体便被装进了棺椁,暂时放置在墓地,用些微的泥土和松树枝条盖了起来,择日下葬。
因为要带孙女的缘故,母亲没能参加小姨的葬礼。我和哥哥一起去老家帮忙,直至将小姨的葬礼安排妥当。下葬的时候,按照习俗要开棺,亲戚再一次瞻仰了小姨的遗体。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也瞻仰了小姨的遗体。
第一次如此近地看一个逝世者的遗体,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很不可思议的是小姨的遗体还没有完全腐烂。还能看到完整的样子,脸上长出了白色的绒毛,头发有些类似枯草,皮肤上有一些青色的霉斑。其他的,和生前并没有多大区别。
小姨的葬礼一直持续到午后,吃完饭,驱车回到县城,已经是晚上九点。母亲问起小姨的情况,我向她说起,语气里有些惊讶。感叹于小姨的遗体经过近一年居然还保存得如此完好。母亲便哭了。
妻子嗔怪我,将我拉到一旁,怨我把母亲弄哭了,又给母亲心里添了悲伤。我这才想起,自己光顾着表达自己心里的惊讶,却忽略了母亲的感受,心里又多了分愧疚。
以前母亲进城里,尚有一个去处,说些姐妹间的往事。打发掉寂寞的时光,如今,最亲密的姐妹撒手而去,这人世间便少了一个说知心话的人儿,怎么会不难过呢?
母亲在厨房里哭,想抓住些什么东西,勉强压抑着内心的悲痛。眼泪无声无息流淌下来。我进去,想要向她道歉。她抹了抹脸上的泪水,哽咽着说自己没事。我也开始变得有些难受,心里仿佛压着某种吐不出来的东西,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母亲。
妻子借故要带孩子出去玩一下,将我从厨房的尴尬解救出来。我们便带着孩子出去,留母亲一人在厨房里怔怔出神,无端又陷入悲伤——也许,这样也好,哭一场,发泄过了就好了。
我心里生出一些悲痛来:小姨之于我,也就是一个和蔼的长者,与我有血缘关系,对我们都不错,不过印象也仅限于此。而对于母亲来说,意义则不同,那是她的闺蜜,是她的妹妹,也是她的挚友。小姨的离去令她悲伤,那种悲伤无比巨大无比沉痛。这个世界通常都是这样,有的悲伤,只能冷暖自知,我们无法感同身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