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城的声音
2020-12-14抒情散文李玲
小城的声音李玲总有一些声斯力竭的叫卖从菜市场传过来,似呼除了这样的音调无法证明这块只有五万人的地方就是一个45万人口的大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风阵阵吹着,小贩手里的氢气球拼命做出飞翔的姿势。这是冬日,天上的云彩一朵跟着一朵奔跑,地上的冷风
小城的声音
李玲
总有一些声斯力竭的叫卖从菜市场传过来,似呼除了这样的音调无法证明这块只有五万人的地方就是一个45万人口的大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风阵阵吹着,小贩手里的氢气球拼命做出飞翔的姿势。这是冬日,天上的云彩一朵跟着一朵奔跑,地上的冷风一阵接着一阵疾走。磨剪刀的、补锣锅的、杂耍的、乞讨的、吹竹笛的、拉二胡的、拉拉面的、卖削价皮鞋的、有奖销售的都聚集在这个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使劲地喊出自己最大音量,以吸引更多眼球。
一曲《二泉映月》从半闭着眼睛的老人二胡的丝弦上滑过来,颤抖的音符象老人行动不便的双脚,弦音流得虽然不畅,甚至有点生涩,但激情的浪花还是吸引住了一些油光发亮的皮鞋,一些粉头粉脑的头颅。驻足,虽然只是短暂的时间,那双双插在衣袋里的手还是拿出了很零碎的钱币,投掷到老人面前,那是小城遍地都可以俯拾的善心。金属的声音虽然细微,落到地上那一刻的声浪就注入到视神经不再工作的老人耳廊,老人拉得更来劲了,拉到兴奋处,他索性扔了头上的毡帽,还不时向观众们鞠躬。接着拉《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听松》、《寒春风曲》,其中《昭君出塞》居然还拉得有声有色,其它的曲子有些勉强,营造不出大浪的气度与听松的感觉。但过往的人们都原凉着老人,那顶毡帽下面的头毛全都染上了岁月的霜雪,滑动在两根弦上的手上居然栖落着无数刀痕。
老人拉二胡可是一举两得,拉可以赚到听众的钱,身上背着的二胡却是他的生易。二胡质地不是很好,甚至有些粗糙,弦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钓鱼线,弓上有从马尾巴上剪下的毛,蛇皮鼓起的音筒音域是有点窄,还有有许多观众为简单的乐器陶了钱。二胡的音准来自自己无数遍的实践和经验,它要求演奏者有灵敏的耳朵与技巧的手,按理是有些难度,却有人说过盲人是最适合不过拉二胡了,因为上帝关闭了人的眼睛,却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老人的二胡时而悠扬深沉,时而婉转情深,时而如泣如诉。与之一比高低的是流浪的笛手。与二胡老人不同的是,这样的笛手往往年轻,身背着许多自制的竹笛走过大街,有点狭骨风味。边走边吹,边吹边做着小本的生易,那是一截截寻常的竹子,铬上七个音孔,就是乐器。竹笛手吹的全都是时下的流行歌曲。刀朗的音乐经他的手指一诠释,就让急匆匆行走在小城的行人感觉一种悲凉的西域味道。吹笛叫卖的年轻人当然不一定懂得,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不懂得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已有8000余年历史。他或许为谋生路,或许出自流浪的某些目的,他让自己的喜与悲通过传统的七音孔笛,变成烂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的音阶,不想竟在没有音乐厅的小城,赢得那么多观众。拎着画眉的老人,在小伙子面前一站,建议他吹一曲《喜相逢》,这可是名曲,或者说是被人吹出名气的竹笛曲目,许多人都想,卖笛的这下可遭了,只会吹流行歌的吹笛者根本不会吹笛子名曲,小伙子也想不到,会有人点那样的名曲,他一鼓作气,吹出了《幽兰逢春》、《荫中鸟》等曲目,让那位拎着画眉的老人当场击掌附贺。
小城,更多的是叫卖声。“补锣锅补铜锅补盆补勺什么都被,不管是铜锅铜盆铝锅铝盆什么都补”的小贩,又在冬天赶到这座小小的城池,用自己有些滑稽的动作自己怪诞的音腔作着广告,吸引着一些节约惯了的家庭妇女们,翻箱倒柜地从床底下,从杂物间,找出那一些锈比锅本身重的炊具,交给已坐在街边一棵落叶榕脚边的补锅匠。补锅全凭一双手,磨刀却全靠一身力。别看菜刀磨快简单,要让菜刀锋利无比却难。这时使的是暗力,用心使劲的那种,于是,磨刀的老人只好借助小曲给自己的劳动打着拍子,算是鼓劲,也算是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加油。弹棉花父子扛着高过身材的弯弓,一边把一个大馒头喂进嘴里,一边不忘把那句走过万水千山的广告语发布出来:“旧被翻新,新絮加厚,结交新客是朋友;做工考究,里外如一,质量第一问众口”。只是这些年的人,连棉絮也懒得弹了,现成的丝棉被多的是,再不用翻旧成新。弹棉花父子的生易自是淡一些,但毕竟还是有他的客源。杂耍的江西老表,把灵性的猴子牵到街上,向行人致敬,表演着各种逗人乐的动作,翻着自由自在的跟头,只是,它永远也难越过牵着它手的主人的头顶,那是它喜欢蹲着的高山,它倒也不需考虑什么,现成的吃食,随处可见的笑容,都构成了它生活的环境。江西老表脸上皱纹丛生,却让笑容绽放得红红火火,猴子与他一块儿天生是喜剧型的演员,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些放了学的玩童,玩童们用父母给的零花钱购买着小猴子一个个惊险的动作。更具喜剧色泽的当然不止这些,那些自称是少林寺弟子的大汉,组成了18人的方队,正在18名少女的带路下正步走过大街,今晚就要在县城体育场公演。痧哑了喉舌的高音喇叭还在为演出叫喊,穿三点式的少女有些无精打采地做着老板交待的近呼下流的动作,传统的小城不也睁大眼睛,那些正在买菜的老人绕道而走,又不忍回过头来,往锣鼓声密实的地方偷看。小城平日练些拳脚的小青年自是坐不住了,他们认定那些少林寺和尚不是真的,就要前去理论,结果让治安民警一度为之紧张。
最悠闲自得的是拉拉面老板,轻车熟路地玩着几组动作,分分钟就会把一团和水的面粉拉得个四分五裂,一线线面丝放到开水里,再佐以各种香料,就让吃着玉米大米长大的小城人终是圆了面食的色香风味。最叫得出力流汗的是那些卖削价皮鞋的小老板。他们把皮鞋拴到自己肩上,又叫又唱,把人造革说成是真皮标志,将无名的小厂产品称作名牌,一看到有市场管理的人员路过,他们立即噤若寒蝉。皮鞋到没卖出去,吓得却不是很轻。
李玲:云南凤庆县工商局
邮编:675900
李玲:云南凤庆县工商局
邮编:675900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