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饮茶参禅悟人生
2020-12-14叙事散文扁舟一叶
茶禅一味。禅文化具体体现在于茶。文章中有禅语:茶具有人生三昧。又有某僧《煎茶训》曰:“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说得真是深刻,这不正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么? 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
茶禅一味。禅文化具体体现在于茶。文章中有禅语:茶具有人生三昧。又有某僧《煎茶训》曰:“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说得真是深刻,这不正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么?
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师,对于苦心参禅的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地借茶说法,让学生自己“吃茶去”领悟禅的深意;刘琨《与儿子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可见,茶对于人类不仅是饮品,早已演绎成人类净悟心灵一种象征。
禅学中“吃茶去”,在我的理解中,不但是人与人是平等的,包涵的更是无碍的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若执意了解本相,就会背离其原意。平常心应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蕴涵了超越理性的智慧。来去自如、当舍则舍,当取则取,或浅或深、或甜或苦,都用自然本性取去面对,以自然本性的心去体悟,便是平常心的真谛吧。只怕人生不经过一番磨难,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待茶过三味,无味无色、无形无气,已经体老发白,身掩半土。禅是什么?什么也不是,是超脱语言之外,存在于人心之中。禅是大海,有的人从海中看到虾、鱼、只是一瓢水或是整个世界,取决于个人的观点。
当代净慧大师对向他请教“吃茶去”滋味的人所言:赵州茶是什么滋味,我个人虽然喝了这么多年,也说不出来,只好请你自己喝,自己品味。芸芸众生中平淡的人,对于人生的体会和感受,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赵州茶不过是一种蕴涵一种信仰的象征而已,人体味的不但但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体味茶所蕴含的茶道之外的一种人生的感悟。
有一男士戏言,女人好有三比,妻子如白水,情人似醇酒,朋友胜清茶。白水淡而无味,一生却离不开,少不得;美酒酩酊浓香却多饮不得,过饮则伤身乱性,铸成大错;而清茶可以净气平神,清心养性。
在我所了解不多的茶禅文化中,感觉对人生的体悟和对禅学的参悟都要有超脱的心态,如果刻意品味禅学的意义,就歪曲了悟禅的本意。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 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真正的彻悟就是无影无迹无形式。
一样平常的水放入几片茶叶便成了茶水,一样平常的茶水溶进了信仰文化,就有了不同的寓意,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其实,心若真的超脱顿悟,就可以任何形式也讲,就像跛足道人对甄士隐所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明朝文人陆树声在《茶寮记》中,讲饮茶的理想环境为凉台、静室、明窗、松风、行吟、清谈、把卷等等,喝茶达到这种境界,不但讲究文化底蕴,还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否则在破瓦乱砖中,哪里去找寻这样的清净之地?如果这样饮茶成癖,多少有点偏激了吧。不过不同的环境饮茶的确是不同的感受。记得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初秋,我和老公说好在月下对诗,于是在阳台设一方木桌(我家阳台面东),清风徐徐,皓月当空,心情便大不相同,在仿古的雕花香炉里查一根香,沏上一壶观音茶,这样静静的坐着,两人竟好大一会也没有言语,好想一说话就把眼前的美景破坏了似的。袅袅的香烟在月光下升起,品着观音茶,很有一种神仙地府的意味,那种感觉真静真好。
说起饮茶,像我这样粗枝大叶的人,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尤其看到妙玉对宝黛那一番讲解,我觉得那不是品茶,是在品茶文化。妙玉那一番对茶水的讲究,连学识渊博的宝姐姐都住了声,连聪明才气的林妹妹都成了俗人,更不要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刘姥姥无知与粗野了。当初身处凄凉环境的妙玉虽然家造变故成了出家人,毕竟有一定的社会身份,还是有资格在刘姥姥用过的茶杯看一眼就像被弄脏眼似的清高。后来这样超凡脱俗的妙人历经人生更深的灾难后,拿着一只破碗到河水里舀河水喝,已经没有往日品茶的讲究了。对生命本能的抗争,不得不适应得去挣扎争取。 《红楼梦》晴雯平时的挑剔,使她在环境遭变时,有了不得已的选择。晴雯让宝玉为他端来茶水:宝玉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 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人生处境不同,茶的意义也不同了。
只有身在优越条件下的人才有心情品尝茶的滋味,只有胸怀丘壑的人才有性情体味茶水的茶意,而像我们这般俗人,不过是用茶来解渴,用来当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而已。
2001年去四川,觉得一些茶楼真的把茶道做绝了。柔美的音乐细细地流淌,漂亮的四川美眉堆着迷人的微笑,别致的茶楼,精美的茶具。熟练的像舞蹈动作,把茶艺发挥的淋漓尽致,看的人都呆了。她们热情邀请我们这帮山东人吃茶时,看着只有酒盅大小的茶杯,我们不由得相视一笑,轻轻的嗫嚅口中,一股清香透入心肺,真是一种享受。
记得这样一句诗:“春风不绿岭南柳,清明又思雨前茶”,"雨前茶"用的好,几个字就把形象和思乡的情感勾勒出来,让人为之心动。更有宋人杜小山的诗句,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用过:"寒夜客来茶当酒,竹枋汤沸火正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写的真是绝妙之极。
《妙笔奇观》有一则故事:明代皇帝朱元璋,一天来到寺庙里。跟随朱元璋的一位七品武官善解帝意,在朱皇帝渴的时候,泡了一杯浓浓的茶,献了上来。朱元璋很高兴,便把这武官连提了三级,官至四品。同行的一位七品文官见此情景,随口吟了两句诗:十年寒窗苦,不如一盏茶。朱元璋一听,知道文官有意见了,马上续了两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当然,这不过是后人戏撰而已。
人生如茶,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茶味,不同的心情品出不同的人生。茶对于人不过是一种需要。以茶入禅,以禅伴茶,也是体味人生一种象征形式。在无法躲避人生荣辱得失的一些纷扰时,沏上一壶或浓或淡的茶,在品味茶意中去品味一种人生,也未必不是一件超脱的事。只是这样心意入禅,怕有些刻意的嫌疑。不舍不取,当舍当取,用平常心去品饮,也许真的能参出禅茶的真谛,又怕是在蓦然回首中顿悟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