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祖先的大树
2020-12-14抒情散文李智红
祖先的大树李智红/文我曾在许多篇平实抑或激昂的文字中,反复提及这棵大树,这棵历经桑田沧海,斗转星移依然伫立于高高的村头寨口,且一直深受我们家族世代崇仰与敬重的大槐树。五百多年来,这株老槐树始终高擎着一柄墨绿色的巨伞,支撑在那蛇行而来的丝绸古
祖先的大树
李智红/文 我曾在许多篇平实抑或激昂的文字中,反复提及这棵大树,这棵历经桑田沧海,斗转星移依然伫立于高高的村头寨口,且一直深受我们家族世代崇仰与敬重的大槐树。
五百多年来,这株老槐树始终高擎着一柄墨绿色的巨伞,支撑在那蛇行而来的丝绸古栈道的尽头,支撑在我们村庄那艰险而又雄峻的大风垭口。
自打我记事的时候开始,便经常看见家族中最年长也最有名望的盲眼歌手阿贵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枯坐在老槐树那苍虬桀傲,盘亘交错的板根之上,很忧郁地拨弄着他那把烟熏火燎的破三弦,声音嘶哑而浑浊地反复哼唱着一首古老而悲怆的歌谣: “问我的祖先何处来?南京应天大槐树。祖先的故乡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唱完,便有两行浑浊的老泪有如蠕动着的蚯蚓,密密匝匝地爬满阿贵爹那张核桃壳般皱巴巴的老脸。
孩提时总弄不明白阿贵爹为何一唱起这支古老又十分普通的歌谣便要老泪纵横。所以经搞恶作剧,拿他开心取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阿贵爹从来不气不恼,只幽幽地嘟喃一句:“娃崽呀,等你们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明白的。” 现在,我们真的长大了,自然也明白了许多的事理。因而,每每怀想起常被我们拿来逗乐解闷,现早已化作大槐树下一掊疏松的黄土的阿贵爹,心里便会有如刀绞般的难受。
精神与灵魂的长久漂泊,使我对故乡的追寻与归依有了一种深切的领悟和体验。我终于理解了阿贵爹,理解了他那源自灵魂深处的,深深的忧郁和孤独。理解了他对真正的故乡,对祖先遥远的生长之地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神往和渴望。
在我的故乡滇西,有半数以上的村寨或家族,说起祖籍,都是南京应天府大坝湾柳树屯,小地名是个点兵的校场。但据我们家族的族谱所载,却有小小的出入,是应天府的“大槐树”,小地名叫“老鸹窝”,与阿贵爹古歌中所唱的完全吻合。 现在我终于明白,阿贵爹是个纯粹的,民族寻根文化意义上的真正歌手。由于从小便双目失明,他只好打开和擦亮心灵深处的那双慧目,来照看世界,来洞察人生。他一生都在执拗地追寻着自己的根,追寻着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精神的祖土,灵魂的故乡。他的歌谣让我最早地预感到了我们村口的这棵大槐树,与南京应天府的那棵,一定有着某种神秘的,内在的联系。 后来,翻阅地方史籍,才知道自明初年以来,我们家族的祖先正是作为首批的移民,从南京应天府那棵浓荫如盖的老槐树下编队起程,来到这蛮烟瘴雨的滇西高原深处,另立家园的。事实上,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从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前后共施行了半个多世纪。 剥开那厚厚的,斑驳的历史尘埃,我完全能够推断得出我们家族的祖先当年被迫迁徙流放的情景:负责驱逐押解的官兵如狼似虎,皮鞭挥舞吼骂不歇。老人死抓着故土上的草木不肯松手,女人娃娃们哭天喊地。男人们强忍着悲痛,最终一把大火烧毁了自己用血汗建造的家园,然后挖一捧老槐树下的黄土揣进怀中,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遥远神秘而又前途莫测的迁徙之路。一根长绳串起的队伍,极不情愿地从老槐树下出发,夕阳昏鸦遥送断肠人从此踏上了不归的程途。 跋涉过千山万水,历尽了险阻艰难,我们的祖先终于来到了这块被古蛮夷的太阳晒得彤红的滇西高原。先人们一眼就选中了老家这块有山有水的小盆地,他们都争着把从南京的老槐树下挖来的黄土,撒在了即将诞生的村庄垭口,撒在了滇西如血的这红土地上。经雨水一淋,和风一吹,挟裹在黄土中的槐树种,便发芽了,抽根了。于是,在我们村庄那高高的大风垭口上,便有了这棵大槐树,有了这一擎充满着浓郁象征意味的,树冠蔽日,根深叶茂的绿色华盖。
在我们的村庄,这棵大槐树早已超越了它作为一棵树的本身的意义。我甚至认为:它所给我们家族带来的影响,远比那些浩若烟海的史卷典籍要深远许多。 它那种无声的隐喻,那种神秘的昭示,早已在我们家族每一位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并最终凸现出了它难以言说的内质。它已经成了我们家族中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信仰的化形。成了一条普通拙朴却又永远难以割舍的灵魂的宿根。成了一种久远的,深厚的怀旧情结的象征和附着。以致于在我们的村庄,所有与大槐树相关的往事,都被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整个家族的成员,都无一例外地把它视为神树,视为是祖先现世的另一种化身。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槐树就是我们家族最神圣尊严,最深刻久远,最蓬勃兴旺,最伟岸挺拔的祖树。
其实,早已长眠于大槐树下的阿贵爹,在我尚不谙世事的时候,就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大槐树就是我们家族的“族徽”,就是我们家族的“根”……
李智红/文 我曾在许多篇平实抑或激昂的文字中,反复提及这棵大树,这棵历经桑田沧海,斗转星移依然伫立于高高的村头寨口,且一直深受我们家族世代崇仰与敬重的大槐树。
五百多年来,这株老槐树始终高擎着一柄墨绿色的巨伞,支撑在那蛇行而来的丝绸古栈道的尽头,支撑在我们村庄那艰险而又雄峻的大风垭口。
自打我记事的时候开始,便经常看见家族中最年长也最有名望的盲眼歌手阿贵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枯坐在老槐树那苍虬桀傲,盘亘交错的板根之上,很忧郁地拨弄着他那把烟熏火燎的破三弦,声音嘶哑而浑浊地反复哼唱着一首古老而悲怆的歌谣: “问我的祖先何处来?南京应天大槐树。祖先的故乡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唱完,便有两行浑浊的老泪有如蠕动着的蚯蚓,密密匝匝地爬满阿贵爹那张核桃壳般皱巴巴的老脸。
孩提时总弄不明白阿贵爹为何一唱起这支古老又十分普通的歌谣便要老泪纵横。所以经搞恶作剧,拿他开心取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阿贵爹从来不气不恼,只幽幽地嘟喃一句:“娃崽呀,等你们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明白的。” 现在,我们真的长大了,自然也明白了许多的事理。因而,每每怀想起常被我们拿来逗乐解闷,现早已化作大槐树下一掊疏松的黄土的阿贵爹,心里便会有如刀绞般的难受。
精神与灵魂的长久漂泊,使我对故乡的追寻与归依有了一种深切的领悟和体验。我终于理解了阿贵爹,理解了他那源自灵魂深处的,深深的忧郁和孤独。理解了他对真正的故乡,对祖先遥远的生长之地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神往和渴望。
在我的故乡滇西,有半数以上的村寨或家族,说起祖籍,都是南京应天府大坝湾柳树屯,小地名是个点兵的校场。但据我们家族的族谱所载,却有小小的出入,是应天府的“大槐树”,小地名叫“老鸹窝”,与阿贵爹古歌中所唱的完全吻合。 现在我终于明白,阿贵爹是个纯粹的,民族寻根文化意义上的真正歌手。由于从小便双目失明,他只好打开和擦亮心灵深处的那双慧目,来照看世界,来洞察人生。他一生都在执拗地追寻着自己的根,追寻着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精神的祖土,灵魂的故乡。他的歌谣让我最早地预感到了我们村口的这棵大槐树,与南京应天府的那棵,一定有着某种神秘的,内在的联系。 后来,翻阅地方史籍,才知道自明初年以来,我们家族的祖先正是作为首批的移民,从南京应天府那棵浓荫如盖的老槐树下编队起程,来到这蛮烟瘴雨的滇西高原深处,另立家园的。事实上,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从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前后共施行了半个多世纪。 剥开那厚厚的,斑驳的历史尘埃,我完全能够推断得出我们家族的祖先当年被迫迁徙流放的情景:负责驱逐押解的官兵如狼似虎,皮鞭挥舞吼骂不歇。老人死抓着故土上的草木不肯松手,女人娃娃们哭天喊地。男人们强忍着悲痛,最终一把大火烧毁了自己用血汗建造的家园,然后挖一捧老槐树下的黄土揣进怀中,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遥远神秘而又前途莫测的迁徙之路。一根长绳串起的队伍,极不情愿地从老槐树下出发,夕阳昏鸦遥送断肠人从此踏上了不归的程途。 跋涉过千山万水,历尽了险阻艰难,我们的祖先终于来到了这块被古蛮夷的太阳晒得彤红的滇西高原。先人们一眼就选中了老家这块有山有水的小盆地,他们都争着把从南京的老槐树下挖来的黄土,撒在了即将诞生的村庄垭口,撒在了滇西如血的这红土地上。经雨水一淋,和风一吹,挟裹在黄土中的槐树种,便发芽了,抽根了。于是,在我们村庄那高高的大风垭口上,便有了这棵大槐树,有了这一擎充满着浓郁象征意味的,树冠蔽日,根深叶茂的绿色华盖。
在我们的村庄,这棵大槐树早已超越了它作为一棵树的本身的意义。我甚至认为:它所给我们家族带来的影响,远比那些浩若烟海的史卷典籍要深远许多。 它那种无声的隐喻,那种神秘的昭示,早已在我们家族每一位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并最终凸现出了它难以言说的内质。它已经成了我们家族中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信仰的化形。成了一条普通拙朴却又永远难以割舍的灵魂的宿根。成了一种久远的,深厚的怀旧情结的象征和附着。以致于在我们的村庄,所有与大槐树相关的往事,都被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整个家族的成员,都无一例外地把它视为神树,视为是祖先现世的另一种化身。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槐树就是我们家族最神圣尊严,最深刻久远,最蓬勃兴旺,最伟岸挺拔的祖树。
其实,早已长眠于大槐树下的阿贵爹,在我尚不谙世事的时候,就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大槐树就是我们家族的“族徽”,就是我们家族的“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