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与卡夫卡共读一首诗
2020-12-14叙事散文阿贝尔
1999年12月3日,我在卡夫卡1912年11月24日写给未婚妻F的情书中读到一首诗歌。叫《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诗是中国清代文人袁枚写的。卡夫卡是在汉斯·海尔曼编写的《自公元前12世纪以来
1999年12月3日,我在卡夫卡1912年11月24日写给未婚妻F的情书中读到一首诗歌。叫《寒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
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
问郎知是几更天。 诗是中国清代文人袁枚写的。卡夫卡是在汉斯·海尔曼编写的《自公元前12世纪以来的中国抒情诗》里读到的。卡夫卡把这首诗抄给未婚妻F是为了证明夜间工作在哪里都是男人的事。为了让F读懂诗句,卡夫卡还给F抄了注释:有钱的中国人在上床睡觉前都要用香水喷洒卧具。
后来,每当卡夫卡写作到深夜两点总要想起那位“中国学者”。卡夫卡在1913年1月14日写给F的信中说,可以唤醒他的不是那位美人而是他写给F的信。1月21日深夜,卡夫卡与F在信中认真探讨了那首中国古诗。卡夫卡认为,诗歌中的美人不是诗人的发妻。美人之所以显得不讲理,是因为她这回赢了,而她也只想赢一回,别无他求。由于她长得美丽,又只想赢一回,而诗人却不可能凭一次就让人信服,所以我们原谅她。卡夫卡说,倘若是一个妻子,她要求的就不是一次胜利,而是她的存在,但这不是那个俯在书本上的男人能够给予她的,即使他整天只是装模作样地看着书,而心里除了妻子什么都不想,爱她甚于一切,他也不过是以他天生的无能爱着她,他的爱对于她仍然无济于事。
卡夫卡对古诗的解读激发了我写小说的冲动。灵感的冥冥中浮现出一盏古色古香的油灯,座子是银子的,瘦骨伶仃,加上点燃时更为瘦长的焰子,颇有几分林黛玉的美。“郎”面色苍白,双眼浮肿,微微有些驼背。“郎”是一个不为美人所动的君子,洒在床上的香水都散尽了,身旁的炉火也熄灭了,还在挑灯夜读。他是信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患了阳痿没有能力爱美人,我们不得而知。这个“郎”是卡夫卡,是袁枚,也是我——表面甘于寂寞清静,内心却渴望巨大的精神的轰动与成功。
房间里有灯,有书桌,书桌旁有君,君旁有床,床上有美人。美人有三重身份——一是发妻。小玉。古代淑女。温柔。体贴。贤惠。但压抑。书生有疾,心不在她身上,她却不敢(也不愿)把心放在别的男人身上。二是情人。本本。也许没有发妻漂亮,但却性感。书生就爱。本本特别有气质,至少在书生眼里。本本爱书生,渴望得到整个他,但书生却只给她写诗读诗,只给她精神。三是妓女。光阴。无锡人。他们之间的故事很有戏剧性。他只要她跟他喝酒,说话。他照样付她钱。最后,他救她于水深火热,让她从良。
三个美人都无法从肉体上得到他,都怨恨他,又都稀奇他。夜夜陪伴他的都是那盏灯,他不一定爱那等,但他却离不了那灯。那盏灯是他唯一的情人。三个美人开始都恨“郎”,最后都恨那灯,并围绕那盏灯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我小说的名字就叫《与一盏灯斗争的三个美人》。
卡夫卡最后对未婚妻F说,这是一首多么可怕的诗,这首诗既然能够被打开,那么人们也许能够踩碎它,跨过它的碎片。
我想,假如没有卡夫卡,我们很容易从诗歌里读书勤苦,读出对理想的孜孜以求,却不那么容易(甚至不可能)读出诗歌里的可怕。如果说,在与卡夫卡共读袁枚这首诗之前,我还在为追求所谓理想戕害身心的话,那么现在我不会那么愚蠢了。现在我第一要做的就是把书本搁在一边,潇洒地去接受美人的爱。卡夫卡做得到的我要做到,卡夫卡做不到的我也要做的到。
《与一盏灯斗争的三个美人》于2000年4月写成,一万二千余字。寄给《作家》和《花城》,均遭退稿。给《大家》,亦杳无音信。《佛山文艺》一位编辑特别看好,最终还是被老板枪毙。 哎,要是卡夫卡还在,我可以交给他,让他想办法在奥地利或德国的哪家杂志上发表,比如著名的《白色书页》 (注:该小说已发《北京文学》2002年第八期。)
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
问郎知是几更天。 诗是中国清代文人袁枚写的。卡夫卡是在汉斯·海尔曼编写的《自公元前12世纪以来的中国抒情诗》里读到的。卡夫卡把这首诗抄给未婚妻F是为了证明夜间工作在哪里都是男人的事。为了让F读懂诗句,卡夫卡还给F抄了注释:有钱的中国人在上床睡觉前都要用香水喷洒卧具。
后来,每当卡夫卡写作到深夜两点总要想起那位“中国学者”。卡夫卡在1913年1月14日写给F的信中说,可以唤醒他的不是那位美人而是他写给F的信。1月21日深夜,卡夫卡与F在信中认真探讨了那首中国古诗。卡夫卡认为,诗歌中的美人不是诗人的发妻。美人之所以显得不讲理,是因为她这回赢了,而她也只想赢一回,别无他求。由于她长得美丽,又只想赢一回,而诗人却不可能凭一次就让人信服,所以我们原谅她。卡夫卡说,倘若是一个妻子,她要求的就不是一次胜利,而是她的存在,但这不是那个俯在书本上的男人能够给予她的,即使他整天只是装模作样地看着书,而心里除了妻子什么都不想,爱她甚于一切,他也不过是以他天生的无能爱着她,他的爱对于她仍然无济于事。
卡夫卡对古诗的解读激发了我写小说的冲动。灵感的冥冥中浮现出一盏古色古香的油灯,座子是银子的,瘦骨伶仃,加上点燃时更为瘦长的焰子,颇有几分林黛玉的美。“郎”面色苍白,双眼浮肿,微微有些驼背。“郎”是一个不为美人所动的君子,洒在床上的香水都散尽了,身旁的炉火也熄灭了,还在挑灯夜读。他是信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患了阳痿没有能力爱美人,我们不得而知。这个“郎”是卡夫卡,是袁枚,也是我——表面甘于寂寞清静,内心却渴望巨大的精神的轰动与成功。
房间里有灯,有书桌,书桌旁有君,君旁有床,床上有美人。美人有三重身份——一是发妻。小玉。古代淑女。温柔。体贴。贤惠。但压抑。书生有疾,心不在她身上,她却不敢(也不愿)把心放在别的男人身上。二是情人。本本。也许没有发妻漂亮,但却性感。书生就爱。本本特别有气质,至少在书生眼里。本本爱书生,渴望得到整个他,但书生却只给她写诗读诗,只给她精神。三是妓女。光阴。无锡人。他们之间的故事很有戏剧性。他只要她跟他喝酒,说话。他照样付她钱。最后,他救她于水深火热,让她从良。
三个美人都无法从肉体上得到他,都怨恨他,又都稀奇他。夜夜陪伴他的都是那盏灯,他不一定爱那等,但他却离不了那灯。那盏灯是他唯一的情人。三个美人开始都恨“郎”,最后都恨那灯,并围绕那盏灯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我小说的名字就叫《与一盏灯斗争的三个美人》。
卡夫卡最后对未婚妻F说,这是一首多么可怕的诗,这首诗既然能够被打开,那么人们也许能够踩碎它,跨过它的碎片。
我想,假如没有卡夫卡,我们很容易从诗歌里读书勤苦,读出对理想的孜孜以求,却不那么容易(甚至不可能)读出诗歌里的可怕。如果说,在与卡夫卡共读袁枚这首诗之前,我还在为追求所谓理想戕害身心的话,那么现在我不会那么愚蠢了。现在我第一要做的就是把书本搁在一边,潇洒地去接受美人的爱。卡夫卡做得到的我要做到,卡夫卡做不到的我也要做的到。
《与一盏灯斗争的三个美人》于2000年4月写成,一万二千余字。寄给《作家》和《花城》,均遭退稿。给《大家》,亦杳无音信。《佛山文艺》一位编辑特别看好,最终还是被老板枪毙。 哎,要是卡夫卡还在,我可以交给他,让他想办法在奥地利或德国的哪家杂志上发表,比如著名的《白色书页》 (注:该小说已发《北京文学》2002年第八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