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6系列:致命的震荡
2020-12-14叙事散文阿贝尔
(河流——涪江从上游流下来,带着虚美的波光。波光里有天色,有两岸的景色。阴郁或者灿烂、雨丝或者阳光在水里被折射、衍射、辐射。再晴朗的天气,上游都有隐约的迷茫,还有被山崖石嘴挡住的看不见的地段。河流到了近旁,变得宽广而真切。急流也有,漩涡也有
(河流——涪江从上游流下来,带着虚美的波光。波光里有天色,有两岸的景色。阴郁或者灿烂、雨丝或者阳光在水里被折射、衍射、辐射。再晴朗的天气,上游都有隐约的迷茫,还有被山崖石嘴挡住的看不见的地段。河流到了近旁,变得宽广而真切。急流也有,漩涡也有,缓水也有。但水都是摸着石头流淌的。缓水一带的石头是卵石,河床也均匀平整。滩头有巨石,浪花飞溅。漩涡在陡崖的下面,河水的摩挲是要魂的。村落在远处,在密密的竹林里,在隐隐的沙地边,在高高的山冈上。也有在对岸的。晒场,风车,房门上挂着的红辣椒都清晰可见。炊烟飘散。渡船在岩背后,偶尔才横行河中。船夫站在船头,握着篙。遇雨则披蓑衣戴斗篷。滑轮在油索上哗啦哗啦跑。这是七月,已到汛期,但河流还是温柔的,河水还是驯良的。涪江——河流流到这里,1976年7月,1976还没有断裂的迹象。灿烂但却柔情的阳光,河岸上扁谷草上的晶莹的露水,对岸半山腰潮湿的雾霭,后山青杠林里性感的野菌,预示的依旧是过去的日子的平静与平常。秧子一插上就返青了。稻田的蛙鸣没有丝毫异常。任何地方都看不见青苔。只有水葵,在即将进入稻田的堰渠和稻田的缺口处生长。肥嫩的茎,水淋的叶,满天星一样的碎花,浓缩了它全部的青春。如果真要找点什么异常,就是中央死了两个大人物。周与朱。)
(事实上,我们的1976从1月8日已开始破裂。七月的唐山大地震和朱德的去世,加剧了她的破裂,并在裂缝里撒了好几吨盐——不是为了消毒,而是为了疼痛。我的1976从8月的下半身开始破裂,先前的饥饿、噩梦、暗恋、梦呓都是对即将来临的破裂的掩饰。破裂,说的是内在,外在只是阴暗,潮湿,泥泞,只是对阳光的彻底丧失。我听见碎片在里面响动,感觉到撕裂的疼痛和血流的冰凉。我和我的1976是一个摔碎了胆的保温瓶。)
8月16日。晚。22时零6分。大地震突然光顾岷山,震波穿透了正在往木桶里撒尿的我的身体,穿透了屋外的院墙和樱桃树。我提着裤子慌乱地跑出房子,站在竹林里经受大地的持续摇晃。瓦在黑暗中滑响,掉下屋檐。村里村外的石墙在倒塌,此起彼伏的响声加剧了我内心的恐惧。垂下的天幕本来是要在黎明重新敞亮的,大地震却给它打上了封条。大哥上老林了。二哥和妹妹像是睡了。婆婆在我床边剁猪草。1976开始摇荡。只是瞬间。但摇荡的感觉却一直持续到今天。“赶快把竹子抱住!”父亲指示。“竹子是根连根的,就是摇成海子,也可以当船。”我抱住一根竹子,不敢松手。妹妹还在床上。父亲冲进屋,喊着“金黄”。地震虽过,但瓦片还在落,檩子椽子还在响。父亲说要是摇上八级地震,地就会裂缝,沉陷,变成海子。我不知道眼前的地震有几级,不知道院坝是否裂了缝。
我的想象力开始演绎父亲的地震常识,而且极度地张扬——大地震是从远处来的,而不是从地层冒出的。大地裂开了口子,水稻陷落了,青蛙陷落了,汽车陷落了。河床裂开了口子,河水灌进去,河流干涸了。对岸的山开始崩塌,填满了河床,堵住了裂口,河水重新积蓄,淹没了村庄。我抱着一株竹子,在海子里飘。像我一样抱着竹子的还有我的二哥和妹妹。樱桃树在海子里时隐时现。猪、牛和驴子在水里翻滚。根连根的竹子,我的诺亚方舟。
想象过后,是黑幕般的乌云哗啦啦遮住了刚才还是繁星闪烁的夜空。天空无疑是多了什么,世界无疑是多了什么,我的心里无疑是多了什么。震后的沉寂在我的想象里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从生产队晒场方向传来的喧闹。樱桃树还在,园子还在,稻田还在。河水还在流淌,急流的轰响不绝于耳。“肯定哪个地方遭了!”父亲煞有见识地说。我们已经遭了,但在父亲看来遭得还不够,房子没有垮,地没有沉,河流没有阻隔,人没有死。“哪个地方遭了?”我哆嗦着嘴唇。父亲的回答是,西方。
那一夜,我们没有上床。我们先是在晒场集聚,谈论地震,尔后坐在稻田边听蛙声。那天夜里,蛙都沉默了,只有个别无知者在欢歌。我脱了鞋,拿赤脚去引诱蛙,却触到了水葵。背后的晒场开会一样热闹,人们在搬木头,砍竹子划竹子,扛晒簟,搭抗震棚。电灯是不想了,马灯来来去去,电筒在路口招摇。有人捧着煤油灯行走,熄灭了又点,再熄灭,再点。午夜时分,广播响了,传达出上级的声音和党的指示。
我最终在我们家厅房的晒簟里睡了一夜。双扇的门双扇地开。加足油的马灯挂在门外的樱桃树上。婆婆通宵未眠,坐在门槛上站岗,以便地震时唤醒我们往外冲。
雨水像地震一样来得突然,疯狂,而且经久不衰,拉开了长达一月的雨季的序幕。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中雨,小雨交替进行。地震是一泡大便,雨季让大便横流,倍加恶心。生产停止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我们的家园还在。我们的抗震就是搭棚子,就是不在房子里睡觉。我们的救灾也只是爬上房子,把瓦盖好。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吃的。小麦还有,但得磨成面粉,总不能老吃炒麦烧麦。河水暴涨,磨坊早已被冲毁。米肯定是没了,田里的水稻尚未扬花。唯一可靠的就是青玉米,园子里、田边地角都是,弄回家也方便,烤,或者煮,还可以在手磨上磨过,做水粑,秸杆可以喂牲畜。婆婆和母亲整天就是掰青玉米,在手磨上磨青玉米,做水粑。父亲是记分员,自然是跟队长他们上第一线。至于他们的第一线是什么,我一点也不知晓。因为下雨,河里又涨水了,淹了河滩,我的工作便由放驴转移到了捞柴。别的河段都是捞浮柴,只有我们的龙嘴子可以捞沉柴。浮柴必须要涨大洪水才有,而且洪水一过就没了。沉柴则不然,洪水有,稍微涨水也有,洪水过后能捞很久,直到河水变清。
正如我父亲所言,这次地震的中心在西方,在一个叫松潘和黄羊的地方。震级是7.2。我们这里并不是震中。更大的地震并没有来,只是都在传说更大的地震,而且震中就在我们公社的桂香楼。甚至有人说震中就在我们村口的青皮树底下。青皮树是我们村子的标志。带刺。叶青,果青,树皮青。果像药柑,又不是药柑,也可以入药,但不稀奇。每到秋天,树下总躺着一堆堆的青皮果,被人踢来踢去。最终变黄朽掉,像烂橘子。人们在传说,但并没有慌乱,即使有恐惧也藏得很深。孩子们依旧在“藏猫猫”、扯猪草、捡水捞柴,大人们依旧在割牛草、放秧田水、掰玉米、除稗子。“该死球朝天”。随处都能听见社员宿命但却豁达洒脱的自白。有传说整座岷山都要沉陷。从松潘草地到江油平原,从甘南藏区到茂汶羌寨,都会变成海洋。有新媳妇开始哭泣,她的娘家在岷山之外。她像是在涪江的滔天浊流里已经看见了灭顶的死亡。“该死球朝天。”她的男人喝着家里最后的白酒劝说着。余震不断,预示着大地震就要到来。有人拿出家里最后的清油煎炸最后的米面。有人在半夜偷偷宰了猪娃吃。“反正要死了,不如做个饱鬼。”有人向队长检举了偷宰猪娃吃的,队长警告说,谁个再偷宰家畜,就是破坏“抗震救灾”。新媳妇仍在手磨边哭泣,泪水流在水粑上,把水粑打出好多窟窿。男人还在劝:“大地震还早得很,国家正在想办法把我们迁到平原上去。”新媳妇说:“真的?那我们就迁回我妈家,免得给国家添麻烦!”新媳妇不哭了,拿从未有过的生动的眼睛望着男人。
潮湿。泥泞。垮掉的院墙、没垮的院墙都长满青苔。樱桃树、李子树上也长满青苔。石板路上也满是青苔。从第一场暴雨开始,院坝里的积水就不曾干过。屋檐下不仅生了青苔,还长出了水蕨。连门槛都潮湿得生了菌子。泥泞在没有石板的任何一段路上。无处下脚。下脚不是泥浆飞溅,就是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本来就没有吃饱,再让泥泞如此折磨,走一段路,人就软瘫了。在泥泞处,突然看见一大泡屎,就会禁不住颤抖。恶心。丑陋。玉米地边上,或是雨水冲刷过的洁净的石头上。房子及房子里的东西都发了霉,火塘里已经升了火,以烤鞋袜衣裤。柴烟混合着霉味,屋子里的空气让人反胃。
“一亮一霎,瓦也要泡垮”。雨就这样下着。统一了节奏。没有止境。土层早已浸透。红苕地,玉米地,花生地,都膨胀了。后山也浸透了,泡垮了,前所未有地生出山泉。石头都泡软了。我们的村庄,我们的田地,我们的树林,我们的岷山,我们的世界,我们的1976变成了一块海绵,暗含着无限的雨水。雨水透过我们的身体,把我们本来是坚硬的惶恐也泡软泡胀了,融化了,横流在无望的泥泞里。
我的想象力开始演绎父亲的地震常识,而且极度地张扬——大地震是从远处来的,而不是从地层冒出的。大地裂开了口子,水稻陷落了,青蛙陷落了,汽车陷落了。河床裂开了口子,河水灌进去,河流干涸了。对岸的山开始崩塌,填满了河床,堵住了裂口,河水重新积蓄,淹没了村庄。我抱着一株竹子,在海子里飘。像我一样抱着竹子的还有我的二哥和妹妹。樱桃树在海子里时隐时现。猪、牛和驴子在水里翻滚。根连根的竹子,我的诺亚方舟。
想象过后,是黑幕般的乌云哗啦啦遮住了刚才还是繁星闪烁的夜空。天空无疑是多了什么,世界无疑是多了什么,我的心里无疑是多了什么。震后的沉寂在我的想象里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从生产队晒场方向传来的喧闹。樱桃树还在,园子还在,稻田还在。河水还在流淌,急流的轰响不绝于耳。“肯定哪个地方遭了!”父亲煞有见识地说。我们已经遭了,但在父亲看来遭得还不够,房子没有垮,地没有沉,河流没有阻隔,人没有死。“哪个地方遭了?”我哆嗦着嘴唇。父亲的回答是,西方。
那一夜,我们没有上床。我们先是在晒场集聚,谈论地震,尔后坐在稻田边听蛙声。那天夜里,蛙都沉默了,只有个别无知者在欢歌。我脱了鞋,拿赤脚去引诱蛙,却触到了水葵。背后的晒场开会一样热闹,人们在搬木头,砍竹子划竹子,扛晒簟,搭抗震棚。电灯是不想了,马灯来来去去,电筒在路口招摇。有人捧着煤油灯行走,熄灭了又点,再熄灭,再点。午夜时分,广播响了,传达出上级的声音和党的指示。
我最终在我们家厅房的晒簟里睡了一夜。双扇的门双扇地开。加足油的马灯挂在门外的樱桃树上。婆婆通宵未眠,坐在门槛上站岗,以便地震时唤醒我们往外冲。
雨水像地震一样来得突然,疯狂,而且经久不衰,拉开了长达一月的雨季的序幕。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中雨,小雨交替进行。地震是一泡大便,雨季让大便横流,倍加恶心。生产停止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我们的家园还在。我们的抗震就是搭棚子,就是不在房子里睡觉。我们的救灾也只是爬上房子,把瓦盖好。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吃的。小麦还有,但得磨成面粉,总不能老吃炒麦烧麦。河水暴涨,磨坊早已被冲毁。米肯定是没了,田里的水稻尚未扬花。唯一可靠的就是青玉米,园子里、田边地角都是,弄回家也方便,烤,或者煮,还可以在手磨上磨过,做水粑,秸杆可以喂牲畜。婆婆和母亲整天就是掰青玉米,在手磨上磨青玉米,做水粑。父亲是记分员,自然是跟队长他们上第一线。至于他们的第一线是什么,我一点也不知晓。因为下雨,河里又涨水了,淹了河滩,我的工作便由放驴转移到了捞柴。别的河段都是捞浮柴,只有我们的龙嘴子可以捞沉柴。浮柴必须要涨大洪水才有,而且洪水一过就没了。沉柴则不然,洪水有,稍微涨水也有,洪水过后能捞很久,直到河水变清。
正如我父亲所言,这次地震的中心在西方,在一个叫松潘和黄羊的地方。震级是7.2。我们这里并不是震中。更大的地震并没有来,只是都在传说更大的地震,而且震中就在我们公社的桂香楼。甚至有人说震中就在我们村口的青皮树底下。青皮树是我们村子的标志。带刺。叶青,果青,树皮青。果像药柑,又不是药柑,也可以入药,但不稀奇。每到秋天,树下总躺着一堆堆的青皮果,被人踢来踢去。最终变黄朽掉,像烂橘子。人们在传说,但并没有慌乱,即使有恐惧也藏得很深。孩子们依旧在“藏猫猫”、扯猪草、捡水捞柴,大人们依旧在割牛草、放秧田水、掰玉米、除稗子。“该死球朝天”。随处都能听见社员宿命但却豁达洒脱的自白。有传说整座岷山都要沉陷。从松潘草地到江油平原,从甘南藏区到茂汶羌寨,都会变成海洋。有新媳妇开始哭泣,她的娘家在岷山之外。她像是在涪江的滔天浊流里已经看见了灭顶的死亡。“该死球朝天。”她的男人喝着家里最后的白酒劝说着。余震不断,预示着大地震就要到来。有人拿出家里最后的清油煎炸最后的米面。有人在半夜偷偷宰了猪娃吃。“反正要死了,不如做个饱鬼。”有人向队长检举了偷宰猪娃吃的,队长警告说,谁个再偷宰家畜,就是破坏“抗震救灾”。新媳妇仍在手磨边哭泣,泪水流在水粑上,把水粑打出好多窟窿。男人还在劝:“大地震还早得很,国家正在想办法把我们迁到平原上去。”新媳妇说:“真的?那我们就迁回我妈家,免得给国家添麻烦!”新媳妇不哭了,拿从未有过的生动的眼睛望着男人。
潮湿。泥泞。垮掉的院墙、没垮的院墙都长满青苔。樱桃树、李子树上也长满青苔。石板路上也满是青苔。从第一场暴雨开始,院坝里的积水就不曾干过。屋檐下不仅生了青苔,还长出了水蕨。连门槛都潮湿得生了菌子。泥泞在没有石板的任何一段路上。无处下脚。下脚不是泥浆飞溅,就是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本来就没有吃饱,再让泥泞如此折磨,走一段路,人就软瘫了。在泥泞处,突然看见一大泡屎,就会禁不住颤抖。恶心。丑陋。玉米地边上,或是雨水冲刷过的洁净的石头上。房子及房子里的东西都发了霉,火塘里已经升了火,以烤鞋袜衣裤。柴烟混合着霉味,屋子里的空气让人反胃。
“一亮一霎,瓦也要泡垮”。雨就这样下着。统一了节奏。没有止境。土层早已浸透。红苕地,玉米地,花生地,都膨胀了。后山也浸透了,泡垮了,前所未有地生出山泉。石头都泡软了。我们的村庄,我们的田地,我们的树林,我们的岷山,我们的世界,我们的1976变成了一块海绵,暗含着无限的雨水。雨水透过我们的身体,把我们本来是坚硬的惶恐也泡软泡胀了,融化了,横流在无望的泥泞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