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天下万事兴
2020-09-17抒情散文朱国前
茶和天下万事兴 前方天门,古邑竟陵,乃茶圣陆羽故里。“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北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论及茶人事茶,必有其先决条件,也讲
茶和天下万事兴 前方
天门,古邑竟陵,乃茶圣陆羽故里。“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北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论及茶人事茶,必有其先决条件,也讲天时地利人和。“南方有嘉木,临风自独立”,茶树迎清风、沐细雨、饮甘霖、笼雾霭......汲天地之灵气,蕴日月之精华。气候土壤适宜种茶,水质器皿适宜泡茶。“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天门山是产茶宝地,西江水是烹茶圣水,事茶人是闲云野鹤。“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听雪为客置茶果》)何等高雅闲适的境界。
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清代诗人查为仁更是将茶上升到琴棋书画诗花的闲情逸致“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煮酒煎茶品书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琴有松风听古韵,茶无心念起真香。茶起禅空香自在,琴鸣道妙韵天成。茶比琴棋书画,茶向道儒佛禅。“人在草木间”即茶,人与茶有不舍的情缘,茶与人有禅意的牵连,佛禅心,茶涤性,茶禅一味,云水禅心。摒除浮躁悸动,求得六根清净。
茶道即人道,茶品即人品。“世道都云茶道深,古往今来不同伦;不能都从饮上说,茶艺更应品中寻。观音龙井本自然,淡泊何止以清馨;看似玄妙不玄妙,茶道一句平常心。”
心淡如茶,心素如简,心静如水。茶宜独酌,也可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摒弃杂念,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茶让人体味生活的深远意境,更能领悟人生的深刻哲理。其中最为凸显的是“和”、“静”。“和”平和、中和、祥和、和睦、和顺,心平气和,不偏不倚,均衡持平,和谐祥瑞。“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则兴”,印证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中庸和谐之道。在品味感受茶的真气、真香、真味的微妙变化,从而领悟道法自然的真谛,坦然敞开心胸,享受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的和美境界。“静”清净、平静、宁静、安祥、闲雅,平心静气,气定神闲,静待花开。从古至今,但凡修身养性、追求自我之道者,无不重视“静”之修炼,“静以修身”、“静而后能安”、“宁静以致远”。
壶中日月长,杯里乾坤大。茶如人生,时短则无味而淡,时长则味浓而苦;人生如茶,有沉浮有甘苦有浓淡,喝到嘴里是茶水,润进心里是茶性,浸入骨髓是茶魂。水得茶之馨香而醇,茶得水之滋养而灵;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味因茶因水而香醇,心因茶因水而纯净。
尝曰酒水酒水,或曰水酒水酒,其中水为茶水。自古茶酒不分家,或先酒后茶,或先茶后酒,或且酒且茶。酒有酒兴,茶有茶趣,酒有酒友,茶有茶人。一杯清茶,三两知己。浊酒三盏尽知己,清茶一杯亦醉人。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淡也浓。清雅独梦醉相随,淡然清浅品真味。
酒是忘忧君,茶为涤烦子。酒能消愁忘忧,茶可解压涤烦。酒与茶并无排斥,反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李白、苏轼都是豪饮之人,亦酒亦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芳香旷怡心神,甘津滋润肌骨,原来酒仙李白,也谙品茗养生之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苏轼看来,茶是故国,故国是茶,茶如佳人,佳人如茶,认定茶是能够慰藉自己安身定心的温柔之乡,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难的心爱之物。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描述“大苏泛赤壁”,苏轼与鲁直、黄庭坚同游,有“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烹茶静候的闲适温馨画面。
淡中品至味,这或许是茶与酒不同的地方。茶烦时让人淡定,燥时让人沉稳,忙时给人清净,累时给人解压。生津润喉是茶,怡情悦性是茶。再忙也能品出清闲,再难也能品出淡雅。对此卢仝的诗描写得最为细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卢仝《七碗茶诗》)其中包含对超脱人生、大彻大悟的追求和对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正是茶味中的至高大道。
小小茶壶,若一江水,流淌经年;小小茶室,似一座城,怀拥乾坤。
茶以静心,茶以怡情;茶以修身,茶以养性;茶以治德,茶以载道。为君且斟一杯茶,茶和天下万事兴。
2018年6月8日于宁泊斋
天门,古邑竟陵,乃茶圣陆羽故里。“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北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论及茶人事茶,必有其先决条件,也讲天时地利人和。“南方有嘉木,临风自独立”,茶树迎清风、沐细雨、饮甘霖、笼雾霭......汲天地之灵气,蕴日月之精华。气候土壤适宜种茶,水质器皿适宜泡茶。“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天门山是产茶宝地,西江水是烹茶圣水,事茶人是闲云野鹤。“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听雪为客置茶果》)何等高雅闲适的境界。
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清代诗人查为仁更是将茶上升到琴棋书画诗花的闲情逸致“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煮酒煎茶品书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琴有松风听古韵,茶无心念起真香。茶起禅空香自在,琴鸣道妙韵天成。茶比琴棋书画,茶向道儒佛禅。“人在草木间”即茶,人与茶有不舍的情缘,茶与人有禅意的牵连,佛禅心,茶涤性,茶禅一味,云水禅心。摒除浮躁悸动,求得六根清净。
茶道即人道,茶品即人品。“世道都云茶道深,古往今来不同伦;不能都从饮上说,茶艺更应品中寻。观音龙井本自然,淡泊何止以清馨;看似玄妙不玄妙,茶道一句平常心。”
心淡如茶,心素如简,心静如水。茶宜独酌,也可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摒弃杂念,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茶让人体味生活的深远意境,更能领悟人生的深刻哲理。其中最为凸显的是“和”、“静”。“和”平和、中和、祥和、和睦、和顺,心平气和,不偏不倚,均衡持平,和谐祥瑞。“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则兴”,印证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中庸和谐之道。在品味感受茶的真气、真香、真味的微妙变化,从而领悟道法自然的真谛,坦然敞开心胸,享受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的和美境界。“静”清净、平静、宁静、安祥、闲雅,平心静气,气定神闲,静待花开。从古至今,但凡修身养性、追求自我之道者,无不重视“静”之修炼,“静以修身”、“静而后能安”、“宁静以致远”。
壶中日月长,杯里乾坤大。茶如人生,时短则无味而淡,时长则味浓而苦;人生如茶,有沉浮有甘苦有浓淡,喝到嘴里是茶水,润进心里是茶性,浸入骨髓是茶魂。水得茶之馨香而醇,茶得水之滋养而灵;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味因茶因水而香醇,心因茶因水而纯净。
尝曰酒水酒水,或曰水酒水酒,其中水为茶水。自古茶酒不分家,或先酒后茶,或先茶后酒,或且酒且茶。酒有酒兴,茶有茶趣,酒有酒友,茶有茶人。一杯清茶,三两知己。浊酒三盏尽知己,清茶一杯亦醉人。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淡也浓。清雅独梦醉相随,淡然清浅品真味。
酒是忘忧君,茶为涤烦子。酒能消愁忘忧,茶可解压涤烦。酒与茶并无排斥,反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李白、苏轼都是豪饮之人,亦酒亦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芳香旷怡心神,甘津滋润肌骨,原来酒仙李白,也谙品茗养生之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苏轼看来,茶是故国,故国是茶,茶如佳人,佳人如茶,认定茶是能够慰藉自己安身定心的温柔之乡,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难的心爱之物。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描述“大苏泛赤壁”,苏轼与鲁直、黄庭坚同游,有“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烹茶静候的闲适温馨画面。
淡中品至味,这或许是茶与酒不同的地方。茶烦时让人淡定,燥时让人沉稳,忙时给人清净,累时给人解压。生津润喉是茶,怡情悦性是茶。再忙也能品出清闲,再难也能品出淡雅。对此卢仝的诗描写得最为细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卢仝《七碗茶诗》)其中包含对超脱人生、大彻大悟的追求和对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正是茶味中的至高大道。
小小茶壶,若一江水,流淌经年;小小茶室,似一座城,怀拥乾坤。
茶以静心,茶以怡情;茶以修身,茶以养性;茶以治德,茶以载道。为君且斟一杯茶,茶和天下万事兴。
2018年6月8日于宁泊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