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养 鸡 记
2020-12-14抒情散文赵云
在云南的市井里游来游去(组散文)(三)养鸡记去年有段时间,因为禽流感,弄得人们谈鸡色变。于是就连位于全国边远之地的云南,那款能让天下食客口水大冒的名吃——“过桥米线”所专用的鸡汤,也不得已而为之地换成排骨大汤了。换汤不换名,安全到是安全了
在云南的市井里游来游去(组散文)
(三)养鸡记 去年有段时间,因为禽流感,弄得人们谈鸡色变。于是就连位于全国边远之地的云南,那款能让天下食客口水大冒的名吃——“过桥米线”所专用的鸡汤,也不得已而为之地换成排骨大汤了。换汤不换名,安全到是安全了,吃起来却像梁实秋他老人家说的那样“嘴巴里要淡出鸟来”。仰天长叹,不禁怀念起鸡汤和逝去年代的养鸡趣事来: 8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滇西某小城物资仍极度匮乏。那时人们吃肉都喜欢吃“油肉”(即肥肉),至于鸡蛋、鸡什么的,那更是不敢奢求了。 忽一日,朋友告诉我:山脚下新建的养鸡场要出售一些洋蛋鸡,问我要不要?如此好事,岂能不要?又不是憨包!想到那些白白胖胖的洋母鸡,一天给我下几颗硕大、营养的鸡蛋,这心里就兴奋得直痒痒。
那时我刚考了驾照,汽车没捞着开,只好屈尊借了辆手扶拖拉机,嘣、嘣、嘣……一路乱抖地开到养鸡场。 卖鸡的人相当讨嫌,20只以下不卖。罢、罢、罢,那就买20只吧。我把军便装的口袋翻了个底朝天,仅凑了一半的买鸡款。卖鸡人总算还有些良心,让我写了张欠条,写明某月某日前必须还。 20只洋蛋鸡装在大竹蔑筐里,毛色白中带黄——那是鸡屎浸的,它们大概没有机会出来旅游观光,今天被我用手扶拖拉机载着,小眼睛水亮,尽情欣赏着养鸡场到我家这段路的郊野风光,显得异常兴奋:“咯、咯、咯……”一路高谈阔论;载着异性洋鸡的土拖拉机:“嘣、嘣、嘣……”一路喋喋不休地自吹自擂;而我呢,望着蓝天白云,享受着习习清风,哼着当时的流行曲,暗下决心:一定要靠着这群洋母鸡,让我家苦难的物质生活,也来它一次革命。 到家时,已是晚上10点。妻开门见到我和这么多的鸡,立刻傻了眼,絮絮叨叨地埋怨着。又累又饿的我气不打一处来,吼叫着让她先收拾一下阳台上的厨房,把鸡养在那儿。 第二天我请了一天假,用小木条精心打造了一个四层的鸡舍,并配置了灯光、饮水瓶、饲料槽;妻子赶着缝制了鸡舍专用的帽子和围腰,还用红线煞有其事地在上面绣上“鸡舍”二字。 从此我们的业余生活就被20只蛋鸡完全占用了。妻下班后先忙着去菜市场兜收卖剩的菜帮和菜叶,我则去粮食市场买便宜的陈年老米和山包谷,磨成面,与剁细的菜帮菜叶参在一起,煮熟喂鸡。
好在那时洋鸡们不拣嘴,而且知恩必报,吃了我家精心配制的饲料,享受了我家的优质服务,产蛋率极高。一开始,每天都可用小红塑料桶装一桶。拿到市场卖了,很快还清了养鸡场的欠款,又时不时给亲朋师长们送上一些,感动得他们把我们夫妻供在大拇哥上。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去鸡舍拾鸡蛋如拾白花花银两的愉快感觉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和辛劳: 一是清除鸡粪。20只洋鸡产蛋的同时,也盛产鸡粪。四层鸡舍下面,每天给你地毯似地轰炸上一层厚厚的鸡粪,臭气熏天,弄得我们吃饭、喝水甚至一切物品上都有一股鸡屎味。可怜我家娇妻,头戴宽边鸡舍帽,腰系鸡舍大围腰,捂上大口罩,双目微闭,一双小巧的玉手在鸡粪里刨进刨出,呛得流鼻涕淌眼泪的,备受煎熬。那些鸡们教养也极差,每每见到女主人去扫鸡粪,必激动不已,乘她猫腰低头玉手伸进鸡舍底部去掏鸡粪时,频频在她的宽边白帽上奉现几泡上好的鸡粪,气得妻咬牙切齿地大骂,发誓哪一天非将鸡们弄走或除掉,方解心头之恨。 二是噪音。我们一家上班时,鸡们到也相安无事,可是一旦我们下班回家,鸡们就恬噪不止,一呼百应,此起彼伏,弄得整个搂层都是鸡鸣声。外人来玩,还以为误入了养鸡场。我们一家叫苦不迭,邻居们怨声载道,甚至与我们家产生了隔阂和矛盾。 三是鸡们要自由。洋鸡们养到后面,每天不放出鸡舍散散步、散散心,就给你减少产蛋率或干脆生病。没办法,我们只好在上班或外出时,让20只鸡在阳台上活动。这下鸡们到是自由舒服了,厨房却遭了殃:鸡们不管土洋,都是由野禽转变成家禽的,骨子里野性未改,经常把我家阳台幻想成美丽的大森林,翅膀一骟,就飞上了餐桌、食品柜顶部、洗脸盆架上、灶台上……我们下班回来,一开厨房门,就见从上至下,雪白的大花朵开放得到处都是,当然,鸡粪、鸡爪印也弄得到处都是。 “管它下蛋不下蛋,以后不准放出来!”妻的小脸都气歪了。
不准放出来,其结果自然是产蛋率直线下跌,有时甚至到了鸡饲料与产蛋率成反比的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干脆三文不值两文地将鸡全卖了。 卖鸡后,房间静得让人有些不习惯。妻转进转出,不知该干想什么,目光里怅然若失。我一时无语。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农行;邮编:671000;电话:0872——2132211[办]。0872——2190389[宅])
(三)养鸡记 去年有段时间,因为禽流感,弄得人们谈鸡色变。于是就连位于全国边远之地的云南,那款能让天下食客口水大冒的名吃——“过桥米线”所专用的鸡汤,也不得已而为之地换成排骨大汤了。换汤不换名,安全到是安全了,吃起来却像梁实秋他老人家说的那样“嘴巴里要淡出鸟来”。仰天长叹,不禁怀念起鸡汤和逝去年代的养鸡趣事来: 8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滇西某小城物资仍极度匮乏。那时人们吃肉都喜欢吃“油肉”(即肥肉),至于鸡蛋、鸡什么的,那更是不敢奢求了。 忽一日,朋友告诉我:山脚下新建的养鸡场要出售一些洋蛋鸡,问我要不要?如此好事,岂能不要?又不是憨包!想到那些白白胖胖的洋母鸡,一天给我下几颗硕大、营养的鸡蛋,这心里就兴奋得直痒痒。
那时我刚考了驾照,汽车没捞着开,只好屈尊借了辆手扶拖拉机,嘣、嘣、嘣……一路乱抖地开到养鸡场。 卖鸡的人相当讨嫌,20只以下不卖。罢、罢、罢,那就买20只吧。我把军便装的口袋翻了个底朝天,仅凑了一半的买鸡款。卖鸡人总算还有些良心,让我写了张欠条,写明某月某日前必须还。 20只洋蛋鸡装在大竹蔑筐里,毛色白中带黄——那是鸡屎浸的,它们大概没有机会出来旅游观光,今天被我用手扶拖拉机载着,小眼睛水亮,尽情欣赏着养鸡场到我家这段路的郊野风光,显得异常兴奋:“咯、咯、咯……”一路高谈阔论;载着异性洋鸡的土拖拉机:“嘣、嘣、嘣……”一路喋喋不休地自吹自擂;而我呢,望着蓝天白云,享受着习习清风,哼着当时的流行曲,暗下决心:一定要靠着这群洋母鸡,让我家苦难的物质生活,也来它一次革命。 到家时,已是晚上10点。妻开门见到我和这么多的鸡,立刻傻了眼,絮絮叨叨地埋怨着。又累又饿的我气不打一处来,吼叫着让她先收拾一下阳台上的厨房,把鸡养在那儿。 第二天我请了一天假,用小木条精心打造了一个四层的鸡舍,并配置了灯光、饮水瓶、饲料槽;妻子赶着缝制了鸡舍专用的帽子和围腰,还用红线煞有其事地在上面绣上“鸡舍”二字。 从此我们的业余生活就被20只蛋鸡完全占用了。妻下班后先忙着去菜市场兜收卖剩的菜帮和菜叶,我则去粮食市场买便宜的陈年老米和山包谷,磨成面,与剁细的菜帮菜叶参在一起,煮熟喂鸡。
好在那时洋鸡们不拣嘴,而且知恩必报,吃了我家精心配制的饲料,享受了我家的优质服务,产蛋率极高。一开始,每天都可用小红塑料桶装一桶。拿到市场卖了,很快还清了养鸡场的欠款,又时不时给亲朋师长们送上一些,感动得他们把我们夫妻供在大拇哥上。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去鸡舍拾鸡蛋如拾白花花银两的愉快感觉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和辛劳: 一是清除鸡粪。20只洋鸡产蛋的同时,也盛产鸡粪。四层鸡舍下面,每天给你地毯似地轰炸上一层厚厚的鸡粪,臭气熏天,弄得我们吃饭、喝水甚至一切物品上都有一股鸡屎味。可怜我家娇妻,头戴宽边鸡舍帽,腰系鸡舍大围腰,捂上大口罩,双目微闭,一双小巧的玉手在鸡粪里刨进刨出,呛得流鼻涕淌眼泪的,备受煎熬。那些鸡们教养也极差,每每见到女主人去扫鸡粪,必激动不已,乘她猫腰低头玉手伸进鸡舍底部去掏鸡粪时,频频在她的宽边白帽上奉现几泡上好的鸡粪,气得妻咬牙切齿地大骂,发誓哪一天非将鸡们弄走或除掉,方解心头之恨。 二是噪音。我们一家上班时,鸡们到也相安无事,可是一旦我们下班回家,鸡们就恬噪不止,一呼百应,此起彼伏,弄得整个搂层都是鸡鸣声。外人来玩,还以为误入了养鸡场。我们一家叫苦不迭,邻居们怨声载道,甚至与我们家产生了隔阂和矛盾。 三是鸡们要自由。洋鸡们养到后面,每天不放出鸡舍散散步、散散心,就给你减少产蛋率或干脆生病。没办法,我们只好在上班或外出时,让20只鸡在阳台上活动。这下鸡们到是自由舒服了,厨房却遭了殃:鸡们不管土洋,都是由野禽转变成家禽的,骨子里野性未改,经常把我家阳台幻想成美丽的大森林,翅膀一骟,就飞上了餐桌、食品柜顶部、洗脸盆架上、灶台上……我们下班回来,一开厨房门,就见从上至下,雪白的大花朵开放得到处都是,当然,鸡粪、鸡爪印也弄得到处都是。 “管它下蛋不下蛋,以后不准放出来!”妻的小脸都气歪了。
不准放出来,其结果自然是产蛋率直线下跌,有时甚至到了鸡饲料与产蛋率成反比的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干脆三文不值两文地将鸡全卖了。 卖鸡后,房间静得让人有些不习惯。妻转进转出,不知该干想什么,目光里怅然若失。我一时无语。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农行;邮编:671000;电话:0872——2132211[办]。0872——2190389[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