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所知道的吻
2020-12-14叙事散文叶梓
我所知道的吻叶梓我上小学时,男女生基本上不说话,老师排座位时也就故意把男生和女生叉开,这样一来,原本窄小的一张课桌上,坐着写字时连肘子都不碰一下的小学生。那个时候,自然与吻无关。直到认识这个词之后,对它也有一种很强的排斥感。第一次听别人正儿
我所知道的吻
叶梓
我上小学时,男女生基本上不说话,老师排座位时也就故意把男生和女生叉开,这样一来,原本窄小的一张课桌上,坐着写字时连肘子都不碰一下的小学生。那个时候,自然与吻无关。直到认识这个词之后,对它也有一种很强的排斥感。
第一次听别人正儿八经地谈到吻,是上高中。那阵子,我所在的小城刚刚兴起穿牛仔裤,流长头发,唱流行歌曲。当时给我们带语文课的老师是个老知识分子,十分传统。一次,在课堂上他看见一个男生正给一个女生递纸条,他老人家就生气了,骂起了时代。就这一次,他谈到了吻。他对比着说,他们谈对象时,充其量也就是背着人多说几句话,大胆些的,递个纸条儿,拉手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可现在的年青人啦,没认识几天,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吻,太不像话了!
时间过去了十来年,但那节语文课上大家哄堂一笑的样子我至今还能记得。十年的变化也真够大,恋爱中情侣们接吻早已不算新鲜事了。同居呀,试婚呀,早就上场了。我看报纸还知道,好像是济南还举办过情侣接吻大赛。报名者多,但赛前有好多临阵脱逃了。脱逃的他们,其实恰恰代表了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因为在中国,吻,毕竟有它的隐秘性。据我所知,中国电影里出现接吻的镜头,要比外国迟好多年。虽然恋爱中的人青年已经开始学会吻了,但导演们不敢把这个镜头公之于众,可能是考虑到大众的接受能力吧。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我还听到了这样一则与吻有关的事,很有趣。有一个女青年问刚刚吻完她的恋人:吻的时候你的鼻子在哪儿。这个问题好,即便有过吻之经验的人,猛一听这个问题,还真不会回答。稍有点雕塑知识的人,都知道布郎库西有一个题为《吻》的雕塑。两个人紧紧地在一起,用诗人车前子的话说,简直就像是一个人。因为人在吻的时候,大抵都在表白,也很投入,这个时候, 还真不会去考虑其它,当然也就不会去想鼻子到底放在了那儿。虽说只要稍一定神,就会知道鼻子还在脸上,但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能敏捷地回答出这个问题的话,那还得怀疑他的吻是否有例行公事之嫌疑。如果真是这样,味道肯定还不如嚼蜡,这也是吻之最低境界,吻的最高境界,我想,应该是风流诗人拜伦所写的那样:吻之灵犀,熠熠恒古,如火情爱,绵动心魂。如果你是单相思或者两地分居之类的话,说白了,就是对于那些想吻的人不在身边的人而言,我可以教你一法,你可以在心里去吻她,也挺好的。 让我们把它命之为心吻吧!
第一次听别人正儿八经地谈到吻,是上高中。那阵子,我所在的小城刚刚兴起穿牛仔裤,流长头发,唱流行歌曲。当时给我们带语文课的老师是个老知识分子,十分传统。一次,在课堂上他看见一个男生正给一个女生递纸条,他老人家就生气了,骂起了时代。就这一次,他谈到了吻。他对比着说,他们谈对象时,充其量也就是背着人多说几句话,大胆些的,递个纸条儿,拉手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可现在的年青人啦,没认识几天,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吻,太不像话了!
时间过去了十来年,但那节语文课上大家哄堂一笑的样子我至今还能记得。十年的变化也真够大,恋爱中情侣们接吻早已不算新鲜事了。同居呀,试婚呀,早就上场了。我看报纸还知道,好像是济南还举办过情侣接吻大赛。报名者多,但赛前有好多临阵脱逃了。脱逃的他们,其实恰恰代表了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因为在中国,吻,毕竟有它的隐秘性。据我所知,中国电影里出现接吻的镜头,要比外国迟好多年。虽然恋爱中的人青年已经开始学会吻了,但导演们不敢把这个镜头公之于众,可能是考虑到大众的接受能力吧。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我还听到了这样一则与吻有关的事,很有趣。有一个女青年问刚刚吻完她的恋人:吻的时候你的鼻子在哪儿。这个问题好,即便有过吻之经验的人,猛一听这个问题,还真不会回答。稍有点雕塑知识的人,都知道布郎库西有一个题为《吻》的雕塑。两个人紧紧地在一起,用诗人车前子的话说,简直就像是一个人。因为人在吻的时候,大抵都在表白,也很投入,这个时候, 还真不会去考虑其它,当然也就不会去想鼻子到底放在了那儿。虽说只要稍一定神,就会知道鼻子还在脸上,但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能敏捷地回答出这个问题的话,那还得怀疑他的吻是否有例行公事之嫌疑。如果真是这样,味道肯定还不如嚼蜡,这也是吻之最低境界,吻的最高境界,我想,应该是风流诗人拜伦所写的那样:吻之灵犀,熠熠恒古,如火情爱,绵动心魂。如果你是单相思或者两地分居之类的话,说白了,就是对于那些想吻的人不在身边的人而言,我可以教你一法,你可以在心里去吻她,也挺好的。 让我们把它命之为心吻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