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征文——老师
2020-12-14抒情散文等待戈多
老师姓程,中等个,络腮胡。老师是军人出身,复员回来便做了我们的老师。做了老师仍穿军裤,让我们这些乡里孩子生出好多羡慕。老师有一个爱好:文学。其实,现在想想,老师那时就好比现在的“文学青年”。我这么说,丝毫没有不以为然的成分。相反,在我们幼小
老师姓程,中等个,络腮胡。老师是军人出身,复员回来便做了我们的老师。做了老师仍穿军裤,让我们这些乡里孩子生出好多羡慕。老师有一个爱好:文学。
其实,现在想想,老师那时就好比现在的“文学青年”。我这么说,丝毫没有不以为然的成分。相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觉得有那种爱好——整天捧着砖头厚的书,并且能写出示范作文读给我们听,我们就觉得,要多了不起有多了不起,那种崇拜劲儿没法提。
老师还写书。当时因为用纸紧张,老师就把我们的试卷翻过来,订成厚厚的一迭,在背后写,密密麻麻的,叫小说。我爱听“故事”,又据不知怎么得来的消息说,“故事”其实就是小说,小说也就是“故事”。于是,我对那迭厚纸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想弄清楚。后来有一次,老师把抄得整整齐齐的小说捎给别人改。碰巧那捎稿的人便是我。于是在路上,我偷偷地拿出来,看了好大一阵。
我记住了老师看过的一本书:《红岩》,尤其对其中的一幅插图记忆犹新:监狱的铁窗中,有人伸出一双手,像要拥抱什么。这双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后来我看了《红岩》,才知道那就是许云峰。
也许是乡村小学的缘故吧,课上得有些水分,常空出一些时间来,我们便缠着老师,要他讲“红岩故事”。他答应要讲的,可又说小孩子家懂什么。我便觉得他小看了我们。那时《水浒》、《薛仁贵征东》之类,我们早已听得滚瓜烂熟,并且能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 老师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近三十的人了,仍同我们一样整天地读呀,背呀,写呀,完全用得上“废寝忘食”这个词。有一次我去他家时,看见老师在小火炉旁,一手拿扫帚扇火,一手拿书看。因屋里怕聚烟,大冷的天,老师只能站在院子里。这一点叫我久久难忘。
农村农活多。据说有一次,老师挑着粪土上山去。家里人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原来老师干完活,在山上找个僻静的去处看书去了,一看就是半天。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老师从民办教师奋斗成公办教师,从教小学到教初中,现在已在县高中任教。这期间,他还去省城教育学院进修了两年。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切都不容易。
而在文学上,老师的成绩似乎并不那么显著,最荣耀的是参加了一次地区文艺工作者会议,此后便是沉寂,也没有听说有东西发表。想起他的勤奋好学,他所下的工夫,便为他不平,觉得“文学”对不起他。据说石头捂久了也会暖热的,岂料文学比石头还难“热”。 还是老师在上教育学院期间,寒假里我也从学校回去,碰见时,老师向我问起学的《文学概论》是谁的本子的问题,也没深谈。我很希望他问问我的创作,我好拿出那本油印刊物去炫耀,那上面有我的“大作”。能从一个爱听“故事”的小孩子变成一个可以自己写小说的“人物”,便很自豪,很觉不凡。而老师淡淡的,始终没有再提起。
看来,对于我,老师已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栽培”之“功”。
其实,现在想想,老师那时就好比现在的“文学青年”。我这么说,丝毫没有不以为然的成分。相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觉得有那种爱好——整天捧着砖头厚的书,并且能写出示范作文读给我们听,我们就觉得,要多了不起有多了不起,那种崇拜劲儿没法提。
老师还写书。当时因为用纸紧张,老师就把我们的试卷翻过来,订成厚厚的一迭,在背后写,密密麻麻的,叫小说。我爱听“故事”,又据不知怎么得来的消息说,“故事”其实就是小说,小说也就是“故事”。于是,我对那迭厚纸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想弄清楚。后来有一次,老师把抄得整整齐齐的小说捎给别人改。碰巧那捎稿的人便是我。于是在路上,我偷偷地拿出来,看了好大一阵。
我记住了老师看过的一本书:《红岩》,尤其对其中的一幅插图记忆犹新:监狱的铁窗中,有人伸出一双手,像要拥抱什么。这双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后来我看了《红岩》,才知道那就是许云峰。
也许是乡村小学的缘故吧,课上得有些水分,常空出一些时间来,我们便缠着老师,要他讲“红岩故事”。他答应要讲的,可又说小孩子家懂什么。我便觉得他小看了我们。那时《水浒》、《薛仁贵征东》之类,我们早已听得滚瓜烂熟,并且能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 老师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近三十的人了,仍同我们一样整天地读呀,背呀,写呀,完全用得上“废寝忘食”这个词。有一次我去他家时,看见老师在小火炉旁,一手拿扫帚扇火,一手拿书看。因屋里怕聚烟,大冷的天,老师只能站在院子里。这一点叫我久久难忘。
农村农活多。据说有一次,老师挑着粪土上山去。家里人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原来老师干完活,在山上找个僻静的去处看书去了,一看就是半天。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老师从民办教师奋斗成公办教师,从教小学到教初中,现在已在县高中任教。这期间,他还去省城教育学院进修了两年。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切都不容易。
而在文学上,老师的成绩似乎并不那么显著,最荣耀的是参加了一次地区文艺工作者会议,此后便是沉寂,也没有听说有东西发表。想起他的勤奋好学,他所下的工夫,便为他不平,觉得“文学”对不起他。据说石头捂久了也会暖热的,岂料文学比石头还难“热”。 还是老师在上教育学院期间,寒假里我也从学校回去,碰见时,老师向我问起学的《文学概论》是谁的本子的问题,也没深谈。我很希望他问问我的创作,我好拿出那本油印刊物去炫耀,那上面有我的“大作”。能从一个爱听“故事”的小孩子变成一个可以自己写小说的“人物”,便很自豪,很觉不凡。而老师淡淡的,始终没有再提起。
看来,对于我,老师已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栽培”之“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