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故乡的年味

2020-12-14叙事散文轻不狂

故乡的年味文/老轻我的老家在河北农村,虽然不是贫瘠的地方,却也算不是富庶之地。所以再习惯了平常的粗茶淡饭,每当年节的时候,总会尽量做些特别的食物来犒劳自己的一家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年节的必须品。虽然这些都不是著名的风味,可对于出来几十年的
故乡的年味  文/老轻
  我的老家在河北农村,虽然不是贫瘠的地方,却也算不是富庶之地。所以再习惯了平常的粗茶淡饭,每当年节的时候,总会尽量做些特别的食物来犒劳自己的一家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年节的必须品。虽然这些都不是著名的风味,可对于出来几十年的人们来说,同样充满了亲切的感觉。   北方农村到了年下大都有煮肉腌肉的习惯,因为平常一般人家都很少买肉来吃,即使蔬菜也知道是地里应时有的才做菜吃。除非请客或者红白喜事之类才会在集上割一点肉。所以进了腊月之后,一些养着猪的人家就会把辛苦一年喂出的肥猪牵出来宰了。通常都是自家留一半买一半,而留的这一半却又不舍得轻易炒了菜,都是在一个大锅里煮熟后拌上盐,腌在一口足有一米过高的瓮里,用猪油封上,这样就有半年的时间可以陆续的吃到腌肉了。用土法腌制的肉别有一番风味,却不是什么金华火腿四川蜡肉能相比的。   就连煮肉的那锅汤也成了宝贝:用漏勺仔细的捞干净大块的碎肉以后烧开锅,用浓浓的粉芡勾汁,略微凝固之后到出来晾在院子里的盖帘上,完全凝结后成了我们那里的一种过年非常普及的食物——“样菜”。其实这个词我想应该是“酿菜”才对。样菜凝固以后是灰黑色的,实在不象可以入口的东西,看上去不让人有食欲,但是味道非常好,尤其粉芡都是自家的红薯磨的,虽然颜色不太好,却是实实在在东西。有些巧手的女人还会在肉汤里加上一些剁碎的青菜,那样和粉条豆腐或者豆芽炖在一起,用来招待亲戚是再好不过的了。   还有就是年糕了,这东西南北都有,只不过南方人用的糯米,我们这里用黄米也叫“黍子”。农家院子里也大都种着几棵枣树,打下枣子后就风干存起来,年关的时候把磨好的黄米和煮烂的红薯泥和在一起,堆在箅子上,再铺上一层红枣蒸熟。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在灰暗并拢满了一屋子蒸汽的厨房里等着年糕出锅的情景。大人会笑骂着把孩子们赶出去等着。出来都能闻到那种香甜一直弥漫了整个巷子乃至整个村子。平常有些吝啬的女人们都这时不会小气了,会趁热切给四处玩耍的孩子们尝尝鲜,这一年才能吃上一次的年糕,恐怕是我儿时最奢侈的点心了。 还有就是一种叫做“石箩”的大馒头了。那时候这东西好象不是随便谁家都可以蒸的。只有娶新媳妇的人家才会蒸上百十来斤的石箩做为聘礼的一部分。年前娶媳妇的人家就会赶着驴车,驮着满满一车的石箩去下聘,据说最大的石箩一个足有十五斤重。因为白面在我小的时候还很珍贵,所以石箩蒸的越大,送的越多,也就说明婆家的日子越殷实。   而那些平常不太走动的女人们,也会在串亲戚的时候挎上一个不舍得用的崭新篮子,装上满满一篮子花馒头,我们那里把馒头叫做“卷子”,然后再盖上同样崭新的一块毛巾,去看自己的娘家。在乡下空旷田野间的土路上,脸上挂着笑容的女人们小心翼翼的走着,不时从这只胳膊换到那只胳膊的篮子,沉甸甸的都是一年的挂念。   还有许多轻易吃不到的东西,一种叫做“果子”的甜点心,是用“死面”沾上糖炸的,还有“麻烫”,我始终不知道这个词是怎样讹化的,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其实就是北京人叫做油饼的东西,只是比外面早点摊子上的要厚实顶饿的多了。   现在再想起这些东西,思乡的意思已经超过食物本身的味道了,所以每到年节总是不忘请老家人捎一些土产来,然后请老太太再照着旧时的方法做上一次尝尝,如果恰好有老乡在坐的话,还会讲起许多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的往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