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芳邻
2020-12-14叙事散文杨圭臬
今年初,我应聘到一家杂志社当编辑,临时找了一间空房住。对门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看她早出晚归,也不知做何营生。有一天,我在楼道里正面碰到她,正想跟她打个招呼,不料她却一扭头就走了,弄得我好难堪。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我们乡下
今年初,我应聘到一家杂志社当编辑,临时找了一间空房住。对门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看她早出晚归,也不知做何营生。有一天,我在楼道里正面碰到她,正想跟她打个招呼,不料她却一扭头就走了,弄得我好难堪。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我们乡下,隔壁邻居之间是很客气的,但想不到刚来到都市,就碰到了这样的邻居。平素,从未见她和人来往,总是见她把门关得紧紧的,偶尔还听得见她屋子似有折压纸板的响动。双休日她也不在屋里,总听见她早出晚归的开关门声。好在编辑部要求坐班,整天得呆在办公室看稿子编稿子,回到宿舍的时间很少,于是,渐渐地也就把这芳邻忘却了。
一天,我去赴饭局时多喝了点酒,直到天黑才回住处。正在摸索着掏钥匙,对面的门开了——“杨编辑,你亲戚找你。”说着,一位乡下的老妈妈已来到了我面前,一看,是三姨。我刚要说声谢谢,对面的门已关上了。进得门来,三姨连声夸对面的邻居,说她下午就来了,问这幢楼的人,都说不知道我。后来对门的大嫂见我坐在门口好久了,就邀我进屋去坐,天黑不见你回来,还让我在她家吃了晚饭呢。这时,我酒也醒了,一边听着三姨说话,一边想着刚才的事。来城里不久,我深刻感受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滋味,同一个楼道里的人,是从不往来的,那像我们乡下,有事没事都会相互串串门子,唠唠家常。今天,如果不是对门的大嫂,我这三姨准得在门口呆坐到天黑,这真让我有点感动了。 由于邻居是独个人住,又极少与外人交往,楼道里就很安静,这对于喜爱读书写作的我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记得我先前在过的一处宿舍,邻居喜欢放音响,每到晚上或节假日,根本就无法安静,有时实在无法忍受,只好一个人跑到野外或朋友家去“避难”。而今,在这喧嚣的大都市里,竟然能碰到了这么个宁静的角落,这真有点始料未及。
我知道对门大嫂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偶然的。那天,我到烟厂住宿区去找一个朋友,刚走进大门,一个坐在门旁的妇女突然问我:“师父,有旧纸板旧书吗?”我刚要说我不是里边的,是来找人,然而一下愣住了,那妇女竟是我的邻居。我一边往里走,一边想:原来这位大嫂过得很艰辛,是专门收破烂的。怪不得她经常早出晚归,很难看到她的身影。然而,她又怎么会孤身一人住在这套房子里呢?背后也许还会有什么故事吧。后来,我就向房主人打听,他说,也不大清楚,只听说她丈夫原来在这个单位,后来“下海”发财了,跟她离婚了。因为她原来只是当家属,现在虽然街道办事处按月发给她生活费,但她不愿闲着,就收起破烂了。这样,街道额外给的补助她就一分也不要了。
半年后,杂志社有了住房,我要搬走了。走前,我将不用的旧报纸、旧杂志特意捆成两大捆。因恐怕她拒绝,就趁她外出的时候把旧报刊放在了她的门口,并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说明是送给她的。谁知过了几天,她竟会找到我的办公室,将旧报刊的钱送来了。我见她很认真的样子,只好收下了。当我告诉她,这里旧报刊很多,她如果愿意,可以定时来收购时,她倒是愉快地答应了。 后来,我又多次遇见她去收旧报刊旧书,有时走远了,还会听见她的吆喝声——“格(可)有旧报纸旧书?格(可)有空酒瓶?”那声音,就像听到早年的“酒干徜卖无?”让我心儿有些颤动。曾经的邻居大嫂,走好。
一天,我去赴饭局时多喝了点酒,直到天黑才回住处。正在摸索着掏钥匙,对面的门开了——“杨编辑,你亲戚找你。”说着,一位乡下的老妈妈已来到了我面前,一看,是三姨。我刚要说声谢谢,对面的门已关上了。进得门来,三姨连声夸对面的邻居,说她下午就来了,问这幢楼的人,都说不知道我。后来对门的大嫂见我坐在门口好久了,就邀我进屋去坐,天黑不见你回来,还让我在她家吃了晚饭呢。这时,我酒也醒了,一边听着三姨说话,一边想着刚才的事。来城里不久,我深刻感受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滋味,同一个楼道里的人,是从不往来的,那像我们乡下,有事没事都会相互串串门子,唠唠家常。今天,如果不是对门的大嫂,我这三姨准得在门口呆坐到天黑,这真让我有点感动了。 由于邻居是独个人住,又极少与外人交往,楼道里就很安静,这对于喜爱读书写作的我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记得我先前在过的一处宿舍,邻居喜欢放音响,每到晚上或节假日,根本就无法安静,有时实在无法忍受,只好一个人跑到野外或朋友家去“避难”。而今,在这喧嚣的大都市里,竟然能碰到了这么个宁静的角落,这真有点始料未及。
我知道对门大嫂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偶然的。那天,我到烟厂住宿区去找一个朋友,刚走进大门,一个坐在门旁的妇女突然问我:“师父,有旧纸板旧书吗?”我刚要说我不是里边的,是来找人,然而一下愣住了,那妇女竟是我的邻居。我一边往里走,一边想:原来这位大嫂过得很艰辛,是专门收破烂的。怪不得她经常早出晚归,很难看到她的身影。然而,她又怎么会孤身一人住在这套房子里呢?背后也许还会有什么故事吧。后来,我就向房主人打听,他说,也不大清楚,只听说她丈夫原来在这个单位,后来“下海”发财了,跟她离婚了。因为她原来只是当家属,现在虽然街道办事处按月发给她生活费,但她不愿闲着,就收起破烂了。这样,街道额外给的补助她就一分也不要了。
半年后,杂志社有了住房,我要搬走了。走前,我将不用的旧报纸、旧杂志特意捆成两大捆。因恐怕她拒绝,就趁她外出的时候把旧报刊放在了她的门口,并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说明是送给她的。谁知过了几天,她竟会找到我的办公室,将旧报刊的钱送来了。我见她很认真的样子,只好收下了。当我告诉她,这里旧报刊很多,她如果愿意,可以定时来收购时,她倒是愉快地答应了。 后来,我又多次遇见她去收旧报刊旧书,有时走远了,还会听见她的吆喝声——“格(可)有旧报纸旧书?格(可)有空酒瓶?”那声音,就像听到早年的“酒干徜卖无?”让我心儿有些颤动。曾经的邻居大嫂,走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