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B]勾兑时代的散文

2020-12-14抒情散文雪笑
散文的魅力,不在如诗之想象,不在如小说之情节,也不在如戏剧之悬念,而在于其语言。散文的语言魅力,是于平易性中饱含艺术性。散文语言的这种艺术性的饱满要求,换言之,就是散文语言要讲究艺术的密度,即散文要在一定的篇幅里,尽可能多地满足读者对于美感
  散文的魅力,不在如诗之想象,不在如小说之情节,也不在如戏剧之悬念,而在于其语言。   散文的语言魅力,是于平易性中饱含艺术性。散文语言的这种艺术性的饱满要求,换言之,就是散文语言要讲究艺术的密度,即散文要在一定的篇幅里,尽可能多地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份量。艺术密度越大,自然这美感的份量就越大。这密度不仅包括句法也包括思想,包括文字的稠密、意象的丰富,也包括结构和运笔的变化之丰富多姿。当这样众多的艺术手段被融铸为一个平易的语言外观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会发现,散文的语言质地,最终决定了这篇散文的艺术品格。也就是说,散文要写得好,必须对语言进行平心静气的千锤百炼。   散文是这样的地要求它的作者对语言精雕细刻,可是,散文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与它狭路相逢的这个勾兑的时代!   这些年来,市场经济大兴,万人空巷,直奔利润而去。在文字写作界,随着各种报纸林林总总的层出不穷,随着各种刊物接二连三的创刊,文字出版越来越接近着文字垃圾的大量复制,于是,能够坚守严肃纯正的文学立场者,越来越少了。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放弃诗歌而转写散文的人多了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能发表诗歌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想:与其以诗人的身份苦苦守望,不如改头换面地通过散文而得以突围。然而,即使是散文,却也被认为是“太文学了”,不少编辑先生就在信中劝那些文学作者:多写一些生活化的、大众化的、消费方面的东西,文学性要有,但是要淡一些,思想性也要有,但是也要淡一些……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的“严峻”:生活化的、大众化的、文学性思想性淡的,发表了,挣到稿费了,名与利双收;诗歌化的、个人化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强的,轻易发表不了,自然也挣不到稿费,显然是名与利俱损。看看,市场正在要求“灌水”,如果你还固守着要为自己的文章“缩水”或者“脱水”,你这不是太不合时宜了么?   实话实说,我就曾经这样安慰过自己的妻子:“你一点也不要害怕下岗,你如果下岗,你只要学会了五笔字型,我保证你一个月至少能赚到千二八百。我们只需订上几份都市报或消费报,然后,我们把《北京的黄瓜》改写成《兰州的黄瓜》,把《黄河颂》改写成《长江歌》,把《一个女人在深圳的奇遇》改写成《一个女人在广州的奇遇》,我们就能赚钱。”   事实上好多这样的写手们早已开始这样上岗工作了。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生意,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卖五花八门的各种物品,其实,那些所谓的物品只是一些幌子,离开了掺在粮食里的沙子,离开了兑在酒里的水,离开了塞在水果箱里的石头,离开了嵌在机器里的生铁,生意人哪里还有什么赚头?所以,从本质上讲,所有的生意,无非靠这样的几种东西赚钱,它们是:金、木、水、火、土。   物质的生意如此,精神--一旦精神也成为一种生意--的生意也是如此。我想这就是所谓“勾兑文学”,在这样一个普遍拒绝精品的时代,文学的“差不多先生”和文学的“六十分万岁”的主张一定会大行其道,相反,文学的苦行者们开始受到人们的嘲笑。当模式化的文字盛行的时代,创新一语,几乎成了人们对傻子的讥讽。当人们纷纷制假造假的时候,水货大行的时候,所谓干货,所谓真情实感,所谓纯粮酿造,自然就成了一种越来越珍贵的东西——即越来越少的东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