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文化笔记 五、六、七、八

2020-09-17叙事散文李灿
五、文化艺术不能没有创新有人问我喜不喜欢看电视剧,我说我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电视剧雷同的太多。很多的情节没有悬念,类似的东西看多了,故事怎么发展大家一般都能推断出来。例如,国民党特务在大陆煽动别人搞破坏,如果说了“

  五、文化艺术不能没有创新   有人问我喜不喜欢看电视剧,我说我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电视剧雷同的太多。很多的情节没有悬念,类似的东西看多了,故事怎么发展大家一般都能推断出来。例如,国民党特务在大陆煽动别人搞破坏,如果说了“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下一句绝对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来了”。还比如,不和坏人合作,想离开的人,一定会被杀人灭口。一次两次倒没什么,看多了就没有意思了。   其实,套路化在中国很早就存在。早些年的相声讽刺武侠剧,有人说:“男的打不过女的,大人打不过小孩,人多的打不过人少的,长老打不过徒弟……”总是这样的模式,不仅枯燥,而且荒诞。现实中怎么可能有这样不合常理的现象呢?说得通俗一点,太假了,而且大家一看都知道是假的。   于是,很多有识之士就说,文艺呼唤精品。没有创新,怎么会有精品呢?   去年,我们县征集精准扶贫诗词。很多人一看到这个主题,一下笔就大唱赞歌。我不是说精准扶贫不好,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另辟蹊径,从另外的角度入笔呢?我当时也参与了。我的切入点和大家不同。我一方面劝勉贫困学子刻苦学习,另一方面劝贫困户自力更生,居安思危,不能坐等国家的好政策。后来,大家都觉得我的作品很新颖。   不论哪一门文化艺术,都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否则只会走入死胡同。   六、思想道德比文化艺术更重要   从我小时候起,国家就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基本上是失败的。鲍鹏山先生就追问:“素质教育就是弹弹琴、跳跳舞吗?”鲍鹏山以《水浒传》中的高俅为例,告诉我们,教育有时候也能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一个人学会一两项特长,不见得就是有文化、有素质。真正的文化、素质要看人内心的修养。放眼整个社会,要有好的风气,否则即使文化艺术怎么高度繁荣,它也是不完美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那个时代按照说应该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近体诗和词就是那个时代产生的,我们今天的旧体诗主要也在传承近体诗和词。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就是那个时代的伟大诗人。书法上也有很大的成就。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等人就是那个时代的书法家。我们今天一谈到那个时代,都说唐代的文化了不起。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李世民开了一个恶例。他杀兄弟,夺他们的妻子,还逼父亲退位。然后,李治和小妈武则天乱伦。再到后来,李隆基霸占儿媳妇。这些皇帝把人世间的纲常伦理都破坏了,后果很严重。上梁不正下梁歪,人没有了道德底线,自然什么都敢干。所以,安史之乱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安禄山认杨玉环为干娘,照样要造反。人民感受不到文化艺术带来的好处,只有无尽的痛苦。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的《师说》了。人们连亲情都不顾,父子之间都没有感情,谁还在乎师生之情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还怎么深入人心?一个连尊师重道都做不到的社会,人们都以拜师为耻,还能叫有文化的社会吗?唐朝文化的繁荣看来是表面的,社会风气已经乱了。   我们没有必要提古人操心,但我们今天确实要从中吸取教训。文化艺术的繁荣固然很好,但社会没有了清风正气只会得不偿失。   七、多才多艺也是不得已   曾经有人对我说:“我很羡慕像你这样多才多艺的人。你又会写作,又爱好书法,电脑操作水平也比我们高。”我当时对他说:“这不是因为我多么有才华,而是不得不掌握不同的技能。仅仅靠一种特长是行不通的,必须得一专多能,这是形势所迫。”   我当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往年搞写作的人,只要有文学素养就行了,今天却不是这样。今天是信息时代,你不能像过去一样,每篇文章都去手写,然后去邮局寄信。那样太浪费时间,编辑也不可能去帮你把纸质稿打出来。这个时候,你不会word的基本操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或者QQ、微信这些电子通信工具,你这篇文章怎么能迅速让编辑看到呢?且不说一篇文章质量怎么样,别人看不到你的文章,这篇文章还怎么发表呢?如果有文学界的前辈想看你的作品,让你整理一个电子文档,你不懂得如何在word中排版,不会插入页码、目录,文章太乱,别人还会看吗?因此,在当下,要想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文学成果,必须得懂一点起码的电脑操作。   我再举一个例子。当今有很多像我一样喜欢写旧体诗的人。如今有个什么问题呢?旧体诗发表的渠道非常少,你辛辛苦苦写的诗别人看不到,那怎么行呢?如果一个人既喜欢旧体诗,又喜欢书法,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他可以把自己的诗用书法的形式写出来让大家看。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都是书法爱好者,都参加了一次书法比赛。绝大多数人写的都是唐诗宋词,看过几幅就没有新鲜感了。而一个人如果自己就能写诗,他可以用书法写自己的诗,这样就有新意了。尤其当一个人默默无闻时,要想一鸣惊人,必须两项技能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迅速让大家熟知。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个人会很多技能时,不要只是羡慕他,要知道背后的原因。文化都是相通的,每一种技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文化水平,必须同时掌握不同的技能,互相配合,互相渗透。   八、单一的技能可能是有害的   我在前面一篇中提到,文化都是相通的,每一种技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然而,我们有时候对文化的理解太片面。例如,我们看到每个人书法写得好,就会觉得这个人有文化,了不起。殊不知这个人可能粗俗无知。还比如,我们看到某个人写了一个长篇小说或剧本,也认为这个人有文化,才思敏捷。殊不知,这个人可能同样在很多常识上是糊涂的。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面就来具体分析这两个例子。   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人,他每天练书法,你去看他单个的字,确实很漂亮;看一幅作品的布局,似乎也没有毛病。那你就能说他有文化吗?未必。我就曾经看到过一个人,他书法写得很好,但是不知道“發”和“髪”虽然今天都简化成了“发”,它们在繁体字中是两个不同的字。试想,如果这个人参加书法比赛,写岳飞的《满江红》,把“怒髪冲冠”写成了“怒發冲冠”,那不闹笑话了吗?这幅作品写得再好,能得奖吗?行家一看,这是明显的瑕疵啊!书法和写字有关,搞书法不懂文字学,这样的书法不仅不值得炫耀,有时还会误事。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例子。我曾经看一个作家写了一个剧本,她问我写得怎么样。我很快就挑出了几处毛病。有一处是私塾先生教学生写字,有个字是“卖”。我就指出来,这个地方错在哪里。“卖”的繁体字是“賣”,私塾先生应该按照繁体字的笔画教学生,她这个地方却是按简化字的笔画。这不是明显的穿帮吗?   文化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掌握了一项技能就是有文化。单一的技能有时候恰恰是有害的,当事人还浑然不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