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
2021-12-23叙事散文刘彦林
“帮当,帮当当……”稔熟的声音一经响起,心的翅膀早就飞出了庭院,向着村口的大皂角树下聚集。我迈着小脚丫一路小跑,还是落在了几个小伙伴后面,远远地瞧见那里已经围了一个人圈,把摇着拨浪鼓的货郎圈在里面,缩着脖子从大人腋下硬挤进去,发现还是那张半……
“帮当,帮当当……”稔熟的声音一经响起,心的翅膀早就飞出了庭院,向着村口的大皂角树下聚集。我迈着小脚丫一路小跑,还是落在了几个小伙伴后面,远远地瞧见那里已经围了一个人圈,把摇着拨浪鼓的货郎圈在里面,缩着脖子从大人腋下硬挤进去,发现还是那张半年前来过的面孔,人坐在小马扎上,满脸堆笑,捕捉着一群大人小娃羡慕的目光。
对“货郎”的称呼,父老乡亲一直喊作“狐郎”,大概源于货郎大都鬼滑,天生具备狡狤的本性吧。现在想来,也许是生活所迫,货郎为获得更多利益,走村窜巷和妇人娃娃们打交道,练就了一种自如应对的职业技能。更何况,一个小扁担挑在肩头,等于把一家人对生活的盼头,对好日子的希冀挑在肩头,他怎么敢有慷慨、大度和施舍的想法呢?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也就理解了货郎奔波的艰辛和不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故乡的生活物资还相当贫乏。即使应付过吃穿用度和人情份子手头尚有余钱,但布票、粮票的定额定量仍是人们心头的焦灼和痛点。货郎这种行当便顺势而生,也是对计划经济时代产品供需不足的一种补充。清楚记得,遇到的货郎大多有着同一个故乡,鲜有例外——秦安,这个和故乡并不遥远的地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宛若天堂般令人向往。上中学后,从课本上获得惊喜——诗仙李白的祖籍成纪,竟然是小伙伴们牵念着的货郎的出发地。那时,秦安成为好多人的瑰丽之梦。
货郎凭借一根扁担,两张脚板是最好的帮手。我不知道,他们出行前是否需要查阅老黄历,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但一定会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此前,他得经办好携带的货品,谋划好此行的线路,哪里好销货,哪里好住宿,哪里能蹭饭,来来去去几趟,他的心中有数;哪里的人憨厚,哪里的人狡诈,哪里的人和他有些交情,沿途要翻哪座山,要过哪座桥,要跨哪条河,他心里明镜似的;哪个村朝南走,哪个村子往北走,他也有自己的地理坐标,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当然,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他也了如指掌,在脑海中建立了丰富的风物资料库。还有啊,他们或多或少会些拳脚功夫,不为强身健体,只为自我防护,要是遇上拦路的“李鬼”,也能应付一下子。如此说,货郎也不是个一般的人!当然,这是我成年后才逐渐认识到的。
在童年,我不关心粮食和庄稼,也不关心耕牛和喂猪等诸事,最关心货郎的担子里的水果糖、彩色的玻璃弹子、带气球的小喇叭和能打出**的**;母亲关心的是缝衣针,能绣出漂亮的山茶花、牡丹花,会游水的鸳鸯,会飞舞的蝴蝶、喜鹊的彩色丝线,以及能遮挡风霜的头巾;姐姐则关心有没有花手绢,图案上有贾宝玉林黛玉读书弹琴的,则是她的最爱——女孩子的心思,不向谁透露,却藏在心底,要是母亲允许,她也会买一瓶雪花膏,把自己打扮的香香的。奶奶有时也去,但她只选针或几挂棉线,而且用自己积攒的头发兑换。家里并不宽裕,她和母亲都得精打细算,奶奶对待自己更“扣”。
我对货郎是有期盼的。小孩子的心中藏着一个“鬼”——贪吃鬼。母亲假装生气地说:是饿死鬼投胎?我才不管是不是呢。只要能从货郎面前的玻璃盖的大木盒里得到想要的东西,就是最开心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一天。起先,我迷恋于彩色纸包裹的水果糖,印象中一角钱能买八颗,我和姐姐各分四颗。剥开糖纸,一颗水果糖被舌尖挑着,浓郁的甜味一点点荡开,甜在口里,乐在心间;那甜似乎会流动,好像整个人都是糖做的了。有时,我忍不住慢慢品尝,随着牙齿咯嘣咯嘣响,小拇指般的糖体迅速破碎,瞬时便了无形迹,被嬉称为“猪八戒吃桃核”。姐姐却不这样,几天过去了,她还在品尝糖的滋味,也把糖纸抹展,夹在书中压平,时间一长,就拥有一座无形的果园,即使没有糖吃的日子,看着各种各样的糖纸挤在一起,心中会流淌着甜蜜的细流。
货郎带来的小喇叭,是我喜爱的货品之一。小喇叭的一端,系着一只彩色气球。这边一吹,气球会鼓起来,放气时,小喇叭会发出嘟嘟之响。在此起彼伏地嘟嘟声中,同伴间暗暗地攀比,气球越鼓越大,从一枚小苹果,会变成个圆西瓜那么大。得瑟忘形时,使气力过大,伴随啪的一声脆响,气球瞬时粉身碎骨,徒留下遗憾和沮丧。气球破了,唯有小喇叭还在响,吹奏一曲无调之歌,把小屁孩的时光吹得有乐,也有趣。当然,能得到一把**,尤其是能打塑料**的长管枪,就会变成“美猴王”,被一群眼里满是羡慕的伙伴众星拱月。要是玩“八路军”打“小鬼子”的游戏,毫无悬念地,我会被推选为“军长”,号令全军,好不神气。
好多时候,我的愿望没法满足,即使偷藏下鸡蛋,趁大人不备和货郎私下交换,却会露出马脚,也有被多嘴的邻居大婶告密的,但比较少。有那么几回,我不让邻家小姑娘参与男孩子的游戏,她撅着小嘴对我的母亲打了“小报告”。母亲尽管没打我的屁股,但还是郑重告诫一番,以后不许再偷,鸡蛋攒下卖了钱是要买油盐酱醋的。要是一家人没盐吃,饭中没醋,就罪过大了。有次,我大着胆子,把货郎叫到家里吃饭,还承诺让他留宿,目的是让货郎送个**,可是那个货郎很“毛气”,在奶奶母亲的极力争取下,才慢腾腾地拿了一个带气球的小喇叭,看着我满脸不情愿,又抓了几颗糖球,赶紧把袋口紧紧捏住,用细绳捆了一圈又一圈,好像怕糖球长着翅膀飞走,或者偷偷跑到我的口袋里。此后,我对那个货郎没了好感。
每隔一段时间,我的馋虫苏醒过来,对货郎的期盼顿然萌生。来村里的货郎,就那么几个熟悉面孔,有个别来过一两趟,此后就不再来。年纪稍长时,偶尔听见有人对货郎调侃:“老王,这么久没来,是不是把你的‘背篼系’给忘了?”背篼系,是村人对“情人”的别称,属于那种不能公开私下里交往,偷偷摸摸不光彩的男女关系。货郎会笑着答:“好他爸爸哩,你不要寻‘曹’的穷开心,哪里有那档子事呀?出门在外,就是混口饭吃……”爸爸,指的是叔叔。“曹”是秦安话的“我”。这种对话,多数是开玩笑,过过嘴巴瘾。货郎抛家舍业,不分寒暑,不顾冷暖,到处游走,牙缝滤,嘴里省,对人低三下四,把头低在尘埃里,最根本的原因是要拉扯一家大小,让老爹老娘婆娘娃娃们不挨饿,有衣穿,日子过得滋润些,能在人前抬起头,挺直腰杆。不过,也有个别货郎自制力差,贪恋人家寡妇的姿色,被男女私情牵绊住脚步,拔不开腿,一根扁担撂下不再拾起。还听村里叫马爷的老汉讲过个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生活困难的年月,前村马家湾有家人娃多,眼瞧着年关难以度过,男人就劝女人去勾引货郎,当货郎焦急熄灯欲行渴盼之事的刹那,男人突然破门而入,把货郎死死堵在炕头;男人得理不饶人,挥拳抡斧的,吓得货郎跪地求饶,光着脚板落荒而逃;待明白是中了圈套,才悔之晚矣,哀声长叹,对着裤裆狠劲扇了几巴掌,此后再没来过。有人缠着马爷问:“货郎得手没有啊?”马爷眼光带刺,瞪圆眼球,没好言语:“想得美!哪个男人喜欢戴顶绿帽子哇?”
还记得,在村小读书时,有那么一回,竟然在半路上碰到一个女货郎,大概五十来岁,相貌不俊,一脸沧桑,从说话的腔调判断,与以前来的货郎有着相似的口音,纯正的秦安方言,曝光了她的出发地,至少是她的家乡。我是否从她那里买过铅笔、卷笔刀之类的东西,已经想不起来,但是我的第一个卷笔刀是从货郎那里买的,减少了削铅笔的麻烦;盖上有孙悟空大闹天宫图案的文具盒,也是从货郎那里买到的,里面印有乘法口诀表,附有长度单位换算公式,给学习带来了不少便利。可是,从母亲那里听的女货郎的事,至今令我心有忧凄。原来,女货郎的男人出门途中,不慎摔下悬崖得了半身不遂,在家庭生活支柱倒塌后,她接过丈夫的货郎担。她的不幸遭遇,母亲讲述时眼中滚动着泪花,而我们也深感心情沉重……
后来,后来的后来,货郎似乎一夜间消失殆尽,他们的身影不再在乡村的街巷出现,熟悉的吆喝叫卖声或拨浪鼓摇响的声音不再萦绕耳畔,那种吃水果糖,吹小喇叭,玩小**的情景恍然隔世,远得仿佛隔着一堵厚厚的老墙。事实是,随着物质的满足,货物的充裕,生活的小康,一个职业的消亡正好符合哲学家的论断。这是好事,至少是货郎的那种辛劳从此得以解除。
然而,每当想起货郎,童年的记忆还会激荡起一些甜蜜、温馨和水波一样的流连!
对“货郎”的称呼,父老乡亲一直喊作“狐郎”,大概源于货郎大都鬼滑,天生具备狡狤的本性吧。现在想来,也许是生活所迫,货郎为获得更多利益,走村窜巷和妇人娃娃们打交道,练就了一种自如应对的职业技能。更何况,一个小扁担挑在肩头,等于把一家人对生活的盼头,对好日子的希冀挑在肩头,他怎么敢有慷慨、大度和施舍的想法呢?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也就理解了货郎奔波的艰辛和不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故乡的生活物资还相当贫乏。即使应付过吃穿用度和人情份子手头尚有余钱,但布票、粮票的定额定量仍是人们心头的焦灼和痛点。货郎这种行当便顺势而生,也是对计划经济时代产品供需不足的一种补充。清楚记得,遇到的货郎大多有着同一个故乡,鲜有例外——秦安,这个和故乡并不遥远的地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宛若天堂般令人向往。上中学后,从课本上获得惊喜——诗仙李白的祖籍成纪,竟然是小伙伴们牵念着的货郎的出发地。那时,秦安成为好多人的瑰丽之梦。
货郎凭借一根扁担,两张脚板是最好的帮手。我不知道,他们出行前是否需要查阅老黄历,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但一定会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此前,他得经办好携带的货品,谋划好此行的线路,哪里好销货,哪里好住宿,哪里能蹭饭,来来去去几趟,他的心中有数;哪里的人憨厚,哪里的人狡诈,哪里的人和他有些交情,沿途要翻哪座山,要过哪座桥,要跨哪条河,他心里明镜似的;哪个村朝南走,哪个村子往北走,他也有自己的地理坐标,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当然,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他也了如指掌,在脑海中建立了丰富的风物资料库。还有啊,他们或多或少会些拳脚功夫,不为强身健体,只为自我防护,要是遇上拦路的“李鬼”,也能应付一下子。如此说,货郎也不是个一般的人!当然,这是我成年后才逐渐认识到的。
在童年,我不关心粮食和庄稼,也不关心耕牛和喂猪等诸事,最关心货郎的担子里的水果糖、彩色的玻璃弹子、带气球的小喇叭和能打出**的**;母亲关心的是缝衣针,能绣出漂亮的山茶花、牡丹花,会游水的鸳鸯,会飞舞的蝴蝶、喜鹊的彩色丝线,以及能遮挡风霜的头巾;姐姐则关心有没有花手绢,图案上有贾宝玉林黛玉读书弹琴的,则是她的最爱——女孩子的心思,不向谁透露,却藏在心底,要是母亲允许,她也会买一瓶雪花膏,把自己打扮的香香的。奶奶有时也去,但她只选针或几挂棉线,而且用自己积攒的头发兑换。家里并不宽裕,她和母亲都得精打细算,奶奶对待自己更“扣”。
我对货郎是有期盼的。小孩子的心中藏着一个“鬼”——贪吃鬼。母亲假装生气地说:是饿死鬼投胎?我才不管是不是呢。只要能从货郎面前的玻璃盖的大木盒里得到想要的东西,就是最开心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一天。起先,我迷恋于彩色纸包裹的水果糖,印象中一角钱能买八颗,我和姐姐各分四颗。剥开糖纸,一颗水果糖被舌尖挑着,浓郁的甜味一点点荡开,甜在口里,乐在心间;那甜似乎会流动,好像整个人都是糖做的了。有时,我忍不住慢慢品尝,随着牙齿咯嘣咯嘣响,小拇指般的糖体迅速破碎,瞬时便了无形迹,被嬉称为“猪八戒吃桃核”。姐姐却不这样,几天过去了,她还在品尝糖的滋味,也把糖纸抹展,夹在书中压平,时间一长,就拥有一座无形的果园,即使没有糖吃的日子,看着各种各样的糖纸挤在一起,心中会流淌着甜蜜的细流。
货郎带来的小喇叭,是我喜爱的货品之一。小喇叭的一端,系着一只彩色气球。这边一吹,气球会鼓起来,放气时,小喇叭会发出嘟嘟之响。在此起彼伏地嘟嘟声中,同伴间暗暗地攀比,气球越鼓越大,从一枚小苹果,会变成个圆西瓜那么大。得瑟忘形时,使气力过大,伴随啪的一声脆响,气球瞬时粉身碎骨,徒留下遗憾和沮丧。气球破了,唯有小喇叭还在响,吹奏一曲无调之歌,把小屁孩的时光吹得有乐,也有趣。当然,能得到一把**,尤其是能打塑料**的长管枪,就会变成“美猴王”,被一群眼里满是羡慕的伙伴众星拱月。要是玩“八路军”打“小鬼子”的游戏,毫无悬念地,我会被推选为“军长”,号令全军,好不神气。
好多时候,我的愿望没法满足,即使偷藏下鸡蛋,趁大人不备和货郎私下交换,却会露出马脚,也有被多嘴的邻居大婶告密的,但比较少。有那么几回,我不让邻家小姑娘参与男孩子的游戏,她撅着小嘴对我的母亲打了“小报告”。母亲尽管没打我的屁股,但还是郑重告诫一番,以后不许再偷,鸡蛋攒下卖了钱是要买油盐酱醋的。要是一家人没盐吃,饭中没醋,就罪过大了。有次,我大着胆子,把货郎叫到家里吃饭,还承诺让他留宿,目的是让货郎送个**,可是那个货郎很“毛气”,在奶奶母亲的极力争取下,才慢腾腾地拿了一个带气球的小喇叭,看着我满脸不情愿,又抓了几颗糖球,赶紧把袋口紧紧捏住,用细绳捆了一圈又一圈,好像怕糖球长着翅膀飞走,或者偷偷跑到我的口袋里。此后,我对那个货郎没了好感。
每隔一段时间,我的馋虫苏醒过来,对货郎的期盼顿然萌生。来村里的货郎,就那么几个熟悉面孔,有个别来过一两趟,此后就不再来。年纪稍长时,偶尔听见有人对货郎调侃:“老王,这么久没来,是不是把你的‘背篼系’给忘了?”背篼系,是村人对“情人”的别称,属于那种不能公开私下里交往,偷偷摸摸不光彩的男女关系。货郎会笑着答:“好他爸爸哩,你不要寻‘曹’的穷开心,哪里有那档子事呀?出门在外,就是混口饭吃……”爸爸,指的是叔叔。“曹”是秦安话的“我”。这种对话,多数是开玩笑,过过嘴巴瘾。货郎抛家舍业,不分寒暑,不顾冷暖,到处游走,牙缝滤,嘴里省,对人低三下四,把头低在尘埃里,最根本的原因是要拉扯一家大小,让老爹老娘婆娘娃娃们不挨饿,有衣穿,日子过得滋润些,能在人前抬起头,挺直腰杆。不过,也有个别货郎自制力差,贪恋人家寡妇的姿色,被男女私情牵绊住脚步,拔不开腿,一根扁担撂下不再拾起。还听村里叫马爷的老汉讲过个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生活困难的年月,前村马家湾有家人娃多,眼瞧着年关难以度过,男人就劝女人去勾引货郎,当货郎焦急熄灯欲行渴盼之事的刹那,男人突然破门而入,把货郎死死堵在炕头;男人得理不饶人,挥拳抡斧的,吓得货郎跪地求饶,光着脚板落荒而逃;待明白是中了圈套,才悔之晚矣,哀声长叹,对着裤裆狠劲扇了几巴掌,此后再没来过。有人缠着马爷问:“货郎得手没有啊?”马爷眼光带刺,瞪圆眼球,没好言语:“想得美!哪个男人喜欢戴顶绿帽子哇?”
还记得,在村小读书时,有那么一回,竟然在半路上碰到一个女货郎,大概五十来岁,相貌不俊,一脸沧桑,从说话的腔调判断,与以前来的货郎有着相似的口音,纯正的秦安方言,曝光了她的出发地,至少是她的家乡。我是否从她那里买过铅笔、卷笔刀之类的东西,已经想不起来,但是我的第一个卷笔刀是从货郎那里买的,减少了削铅笔的麻烦;盖上有孙悟空大闹天宫图案的文具盒,也是从货郎那里买到的,里面印有乘法口诀表,附有长度单位换算公式,给学习带来了不少便利。可是,从母亲那里听的女货郎的事,至今令我心有忧凄。原来,女货郎的男人出门途中,不慎摔下悬崖得了半身不遂,在家庭生活支柱倒塌后,她接过丈夫的货郎担。她的不幸遭遇,母亲讲述时眼中滚动着泪花,而我们也深感心情沉重……
后来,后来的后来,货郎似乎一夜间消失殆尽,他们的身影不再在乡村的街巷出现,熟悉的吆喝叫卖声或拨浪鼓摇响的声音不再萦绕耳畔,那种吃水果糖,吹小喇叭,玩小**的情景恍然隔世,远得仿佛隔着一堵厚厚的老墙。事实是,随着物质的满足,货物的充裕,生活的小康,一个职业的消亡正好符合哲学家的论断。这是好事,至少是货郎的那种辛劳从此得以解除。
然而,每当想起货郎,童年的记忆还会激荡起一些甜蜜、温馨和水波一样的流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