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下棋的段子手不是好中医
2021-12-23叙事散文yangyizhuo
不会下棋的段子手不是好中医中医与西医有什么区别?西医很少与你交流“少废话,听机器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中医比较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望闻问切”是看病四大基本功。“不闻不问”不算好中医,或者称之为“话疗”差不多是之谓吧……
不会下棋的段子手不是好中医
中医与西医有什么区别? 西医很少与你交流“少废话,听机器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中医比较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望闻问切”是看病四大基本功。“不闻不问”不算好中医,或者称之为“话疗”差不多是之谓吧。所以,做一个好中医,应该是个语言艺术家,说的再俗一点,也许可以叫做“段子手”。
陶大夫是中医,他就很会讲段子。 陶大夫个子不高,人也瘦,穿白大褂,坐在肝胆科室里给我画图画,一边画一边给我讲:你看,病起来了(他拿了笔往斜上方画过去,像个斜斜山坡),在我们病人来看,希望一吃药马上就好,像这样(他拿着笔直接转折向下)。实际上,就算是吃了药,病情还会往上发展一段(他拿笔接着向上的斜线,继续虚线向上),要等过一阵,到了相持平的阶段,才会徐徐向下(虚线转折向下)。那么,有没有立竿见影的药品呢?有。比如一些小诊所,开点药往往见效非常快,立马就好。可他这药里往往就有激素类,抗生素类。下次再生病用他这药,不管事儿了,要不就得加大药量。水涨船高,病越得越大,药越吃越多,人怎么受得了? 陶大夫不但讲治病用药,还会讲“奶奶抓贼”的故事:比如说,家里招贼了。那时候就我奶奶一人在家,她怎么着呢?直接拿贼又打不过人家,所以她就拿着脸盆,边敲打边喊“招贼啦!抓贼啊!” 儿子发烧,从学校里出来看病,找个诊所开点药,退烧。两天下去,脸上,身上,胳膊大腿,满满起来一层“水痘”似的小泡,一时间我们都慌了神,于是来医院找陶大夫,陶大夫看过,确定不是水痘,那是什么呢?于是,他开始给我们讲“奶奶抓贼”的故事:你看,这治病和抓贼是一个道理。生病了,就是贼进屋子了。怎么办?这时候,你把门也锁了,窗也关了,人在外面堵着要拿他。这贼怎么着?他一着急,就在屋子里面给你砸东西,再一着急,咣咣给你把窗户都踹烂了。到最后,你可以把贼拿住了,但你自己的房子也毁个差不多了。 ——看病也是这样。孩子发烧了,你不能给他马上退烧,这就好比把贼关屋儿里了。怎么办呢?就拿奶奶那一招,先敲脸盆,把他惊跑。他在跑的过程中,慌不择路,你再瞅个机会,一招治敌把他拿下。 陶大夫的这套理论无疑是精妙的,讲起来又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上高中的儿子听得有些狐疑不定:这是专业大夫吗?但事实上,陶大夫几包颗粒冲剂喝下去,病就好了。身上的小“水痘”悉数褪去,没有疤痕,只剩下几个小光斑似的的圆点,再过几日,圆点也消逝不见,皮肤完好如初。一场虚惊,儿子想必把那场病也忘了吧,陶大夫讲的那个奶奶抓贼的故事呢?应该比“水痘”印象深得多了。 陶大夫还会讲古文。得知对方是名语文老师,那好:你是语文老师是吧?教高中语文是吧?那你肯定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我给你写写啊,“曲,突,徙,薪”,我写的对吧?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肯定知道,我还是要给你讲一讲。你看,有个人家着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一通忙活,大火扑灭了。主人对救火的邻居们千恩万谢。你看,要不是你们来帮忙,我们家肯定是被烧得一无所有了。他这里只知道感谢救火的邻居,可忘记了另外一个人。前一个月,就有人给他讲,讲什么呢?你看,你这烟囱不对啊,正冲着柴火垛,万一哪天要是一个不注意,冒个火苗出来,把柴火引燃了……所以你应该“曲突”,就是让烟囱改个道,或者“徙薪”,就是把柴火垛挪个地儿。你看看,现在真就着火了。这人只知道感激来救火的人,却不知道回头感谢那个让他“曲突徙薪”的人。陶大夫讲这个故事,当然也会有他的用意。他这样说在于:你不要感谢我,大夫给你看病就是救火。当初那个劝你“不要着急好胜,锻炼身体”的那人,才是你真正要感激的。 学中医的大夫都有些古文基础,因为他们要读古方医书,学习那些先贤圣道,古籍经典是少不了了。在我们传统观念里,大夫不只是一种职业,更像是一种人生哲学,所谓“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医人与治世本就是殊途同归的一回事。比如鲁迅等一行人都曾学医,而他们其目的又在于“治世”。说到鲁迅,他之于中医的态度却很不不恭敬,具体言语大家参见他的好多文章中都可得证明,他对于中医最大的一意见却是“巫医不分”,觉得中医好多故弄玄虚的地方,让人生厌。而据我所知,好多一部分中医对于“巫医同源”并不否认,而且持认同态度,其中可能的原来在于,“巫”的成分也就相当于“心理学”的成分。管他是巫还是医,看好病就是硬道理。所以“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就成为一种标准。 我们还是回来接着讲陶大夫的段子,他脱口而出给我背一段古文“扁鹊者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勃海郡鄚人也……”“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最近又给我抛出一个“荷花定律”:你想不想看满塘的荷花? 我身体不太好,有些亚健康,但又一时死不了人。差不多算是“未病”与“已病”中间的样子,找陶大夫看一下。陶大夫认为我这病有“实症”也有“虚症”,应当先泄再补,就是不停的喝中药“家里老人们在讲,大年上喝药不好,三十、初一你可以停两天”。两个多月的中药汤子煎熬喝下来,实在是难以下咽了,问陶大夫什么时候才能停药?陶大夫讲了“荷花理论”:你想看满塘荷花吗?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一天增长一倍。到了29天来看,还只是荷塘的一半,30天时就满了。只差一天,效果大不一样。中药这东西,越到后面效果越明显,不能半途而废。 大家都住一个小城,我们业余时间也能经常见到,大家都爱打乒乓球,也爱下象棋。陶大夫球打得平常,棋下得很好。他思路敏捷,走步极快,闪展腾挪,声东击西,很有些兵家智慧,这与中医所说“用药如用兵”也相通吧。据陶大夫的象棋理论说“下棋,赢也快乐,输也快乐”“下棋不必长考,冥思苦想,即便赢棋也辛苦,也就失了下棋的本趣——能举一千斤,不如举八百,非要举一千二,举得起,累吐血,得不偿失!”“一盘棋只动那两三个子,其他子力用不上。给你一个军的兵力,到战场上就能指挥一个连,不输怎么可能?”“象棋的快乐,不在于优势得胜,而是本来劣势,却能不输”。另外,陶大夫下棋从不惧别人给对手支招,经常这边他一个,那边一群人,他说“一大伙儿人,都赢不了我一个,很快乐!” 好吧。本文就此打过,回头说下题目,原来想抓个网络流行的词,叫做“被中医学耽误了的段子手”,而这一阵下棋多一些,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也差不多有一种意思在里面:中医是道,而不是一种术。所谓道与术的区别就在于万物通融。孔夫子所说“君子不器”也这个意思吧,不知道陶大夫是否同意我的这个说法。
中医与西医有什么区别? 西医很少与你交流“少废话,听机器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中医比较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望闻问切”是看病四大基本功。“不闻不问”不算好中医,或者称之为“话疗”差不多是之谓吧。所以,做一个好中医,应该是个语言艺术家,说的再俗一点,也许可以叫做“段子手”。
陶大夫是中医,他就很会讲段子。 陶大夫个子不高,人也瘦,穿白大褂,坐在肝胆科室里给我画图画,一边画一边给我讲:你看,病起来了(他拿了笔往斜上方画过去,像个斜斜山坡),在我们病人来看,希望一吃药马上就好,像这样(他拿着笔直接转折向下)。实际上,就算是吃了药,病情还会往上发展一段(他拿笔接着向上的斜线,继续虚线向上),要等过一阵,到了相持平的阶段,才会徐徐向下(虚线转折向下)。那么,有没有立竿见影的药品呢?有。比如一些小诊所,开点药往往见效非常快,立马就好。可他这药里往往就有激素类,抗生素类。下次再生病用他这药,不管事儿了,要不就得加大药量。水涨船高,病越得越大,药越吃越多,人怎么受得了? 陶大夫不但讲治病用药,还会讲“奶奶抓贼”的故事:比如说,家里招贼了。那时候就我奶奶一人在家,她怎么着呢?直接拿贼又打不过人家,所以她就拿着脸盆,边敲打边喊“招贼啦!抓贼啊!” 儿子发烧,从学校里出来看病,找个诊所开点药,退烧。两天下去,脸上,身上,胳膊大腿,满满起来一层“水痘”似的小泡,一时间我们都慌了神,于是来医院找陶大夫,陶大夫看过,确定不是水痘,那是什么呢?于是,他开始给我们讲“奶奶抓贼”的故事:你看,这治病和抓贼是一个道理。生病了,就是贼进屋子了。怎么办?这时候,你把门也锁了,窗也关了,人在外面堵着要拿他。这贼怎么着?他一着急,就在屋子里面给你砸东西,再一着急,咣咣给你把窗户都踹烂了。到最后,你可以把贼拿住了,但你自己的房子也毁个差不多了。 ——看病也是这样。孩子发烧了,你不能给他马上退烧,这就好比把贼关屋儿里了。怎么办呢?就拿奶奶那一招,先敲脸盆,把他惊跑。他在跑的过程中,慌不择路,你再瞅个机会,一招治敌把他拿下。 陶大夫的这套理论无疑是精妙的,讲起来又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上高中的儿子听得有些狐疑不定:这是专业大夫吗?但事实上,陶大夫几包颗粒冲剂喝下去,病就好了。身上的小“水痘”悉数褪去,没有疤痕,只剩下几个小光斑似的的圆点,再过几日,圆点也消逝不见,皮肤完好如初。一场虚惊,儿子想必把那场病也忘了吧,陶大夫讲的那个奶奶抓贼的故事呢?应该比“水痘”印象深得多了。 陶大夫还会讲古文。得知对方是名语文老师,那好:你是语文老师是吧?教高中语文是吧?那你肯定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我给你写写啊,“曲,突,徙,薪”,我写的对吧?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肯定知道,我还是要给你讲一讲。你看,有个人家着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一通忙活,大火扑灭了。主人对救火的邻居们千恩万谢。你看,要不是你们来帮忙,我们家肯定是被烧得一无所有了。他这里只知道感谢救火的邻居,可忘记了另外一个人。前一个月,就有人给他讲,讲什么呢?你看,你这烟囱不对啊,正冲着柴火垛,万一哪天要是一个不注意,冒个火苗出来,把柴火引燃了……所以你应该“曲突”,就是让烟囱改个道,或者“徙薪”,就是把柴火垛挪个地儿。你看看,现在真就着火了。这人只知道感激来救火的人,却不知道回头感谢那个让他“曲突徙薪”的人。陶大夫讲这个故事,当然也会有他的用意。他这样说在于:你不要感谢我,大夫给你看病就是救火。当初那个劝你“不要着急好胜,锻炼身体”的那人,才是你真正要感激的。 学中医的大夫都有些古文基础,因为他们要读古方医书,学习那些先贤圣道,古籍经典是少不了了。在我们传统观念里,大夫不只是一种职业,更像是一种人生哲学,所谓“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医人与治世本就是殊途同归的一回事。比如鲁迅等一行人都曾学医,而他们其目的又在于“治世”。说到鲁迅,他之于中医的态度却很不不恭敬,具体言语大家参见他的好多文章中都可得证明,他对于中医最大的一意见却是“巫医不分”,觉得中医好多故弄玄虚的地方,让人生厌。而据我所知,好多一部分中医对于“巫医同源”并不否认,而且持认同态度,其中可能的原来在于,“巫”的成分也就相当于“心理学”的成分。管他是巫还是医,看好病就是硬道理。所以“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就成为一种标准。 我们还是回来接着讲陶大夫的段子,他脱口而出给我背一段古文“扁鹊者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勃海郡鄚人也……”“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最近又给我抛出一个“荷花定律”:你想不想看满塘的荷花? 我身体不太好,有些亚健康,但又一时死不了人。差不多算是“未病”与“已病”中间的样子,找陶大夫看一下。陶大夫认为我这病有“实症”也有“虚症”,应当先泄再补,就是不停的喝中药“家里老人们在讲,大年上喝药不好,三十、初一你可以停两天”。两个多月的中药汤子煎熬喝下来,实在是难以下咽了,问陶大夫什么时候才能停药?陶大夫讲了“荷花理论”:你想看满塘荷花吗?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一天增长一倍。到了29天来看,还只是荷塘的一半,30天时就满了。只差一天,效果大不一样。中药这东西,越到后面效果越明显,不能半途而废。 大家都住一个小城,我们业余时间也能经常见到,大家都爱打乒乓球,也爱下象棋。陶大夫球打得平常,棋下得很好。他思路敏捷,走步极快,闪展腾挪,声东击西,很有些兵家智慧,这与中医所说“用药如用兵”也相通吧。据陶大夫的象棋理论说“下棋,赢也快乐,输也快乐”“下棋不必长考,冥思苦想,即便赢棋也辛苦,也就失了下棋的本趣——能举一千斤,不如举八百,非要举一千二,举得起,累吐血,得不偿失!”“一盘棋只动那两三个子,其他子力用不上。给你一个军的兵力,到战场上就能指挥一个连,不输怎么可能?”“象棋的快乐,不在于优势得胜,而是本来劣势,却能不输”。另外,陶大夫下棋从不惧别人给对手支招,经常这边他一个,那边一群人,他说“一大伙儿人,都赢不了我一个,很快乐!” 好吧。本文就此打过,回头说下题目,原来想抓个网络流行的词,叫做“被中医学耽误了的段子手”,而这一阵下棋多一些,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也差不多有一种意思在里面:中医是道,而不是一种术。所谓道与术的区别就在于万物通融。孔夫子所说“君子不器”也这个意思吧,不知道陶大夫是否同意我的这个说法。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