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去的烟火色
2021-12-23抒情散文李兴文
阳光猛烈,一切看上去反而模糊起来。我的眼前好像又有麦茬燃烧起来。暴烈的阳光下,橙红色的火苗就像诡异的精灵忽忽闪闪,很贪婪地,把阳光舔舐得残缺。空气在颤抖,阳光在抽搐。火势减弱的时候,袅袅青烟飘摇之上,消失在模糊的天光里。当田地上忽然刮起旋转……
阳光猛烈,一切看上去反而模糊起来。我的眼前好像又有麦茬燃烧起来。
暴烈的阳光下,橙红色的火苗就像诡异的精灵忽忽闪闪,很贪婪地,把阳光舔舐得残缺。空气在颤抖,阳光在抽搐。火势减弱的时候,袅袅青烟飘摇之上,消失在模糊的天光里。当田地上忽然刮起旋转的风,火势猛然增大,燃烧的麦茬就像再次进入鏖战的千军万马,发出一片惨烈的噼啪之声,火势所及,地上的麦茬,或者粉身碎骨,或者黢黑僵直。青青杂草严重烧伤。虫子伏尸无数。火过之处,一片黑黑的灰场。
纵火的都是少年。大人们割麦子的时候,紧绷着脸,抗拒酷热和饥渴;少年们点燃麦茬,从灰烬中捡拾烧焦的麦穗慰藉饥饿。他们有些贪婪,他们从滚烫的火灰中捡起烧过的麦穗,放在手心使劲搓揉,嘬起嘴吹去麦衣和灰屑,把烧焦的麦粒揞到嘴里。他们的手和半个脸都乌黑乌黑的,但他们都笑着,像一朵朵无忧的金钱花。
那些纵火烧食麦穗的少年,如今大多年届花甲,关于麦田,关于纵火,关于烧熟的麦穗,关于饥饿的故事,那些依然孑孓在乡村里的,很少有人愿意再次提起。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城市话语,在他们又是极其陌生的。所有烧食过麦穗的人,现在都像他们曾经点燃过的麦茬一样僵直,长年累月,保持沉默。
麦田,燃烧的麦茬,烧焦的麦穗,这些画面铭刻在我的心里,几十年的时光无法将其彻底磨灭。如今,当孩子们对着平板电脑,拿着手机,或者盯着电视机屏幕沉浸于各自的快乐的时候,我就躲到安静的地方,看着麦收季节的天空,喉咙里就泛起烧焦麦粒的生涩味,鼻子仿佛也闻到麦茬燃烧散出的呛人的浓烟气息。我就想起丢失多年的顽劣天性,想起曾经无法安抚的饥饿感觉,它们一并向我袭来,再次搅扰我的食管和胃。那种感觉带着麦粒的焦糊味,带着麦田里滚滚浓烟的呛人气息,带着满手满脸的烟火色。很清晰的感觉。我也知道这是回味。我更知道,恍惚之间,人都垂垂老矣。离开田地多年,早已把城市看做另一块田野,只不过,人在这块田地里借着各种营生紧耕紧种,上班的,经商的,务工的,行骗的,都在为衣食安居奔波劳碌,都在为钱粮绞尽脑汁。大家还像当年一样,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享受一些带有神性的乐趣。
孩子们早就在盼望可以游泳的伏天快些到来。我说,要等到听见蝉鸣才可以下水。说完之后,我又为自己不负责任的搪塞深感羞愧,毕竟,这个小城里没有几棵大树,更没有树林;那条大河也在年年萎缩。夏天,几乎听不到蝉鸣的。
好在我家有院子,院中有几棵果树,我和孩子们的夏日情结可以借助它们得以慰藉。
硕大的李子已经青里泛白,透露着成熟的信息。翠绿的大青虫把橘树的嫩叶啃咬得参差,那些小生灵借浓密树叶的掩护已经长到肥大,开始爬下橘树,去找寻安全稳妥的结茧之处。但它们充满悲壮情愫的漫长迁徙之途,躲不过鸟雀锐利的眼睛,逃不过鸟雀尖尖的喙。两只顽劣的猫,也不会放过它们的。
院子里已经爬过肥大的蜈蚣和臃肿的蛞蝓。两只猫,也曾把抓到的老鼠叼到院子里来邀功。檐下,南归的燕子回来得太迟,一对麻雀占据了它们的巢穴。
院子外面的深巷,怎么看都不像乡间的。住在巷子两边的人们,用别样的劳碌,关心着钱粮,关心着子孙的考试与就业,关心着儿大女成男婚女嫁,关心着彩礼与陪嫁,关心着车贷和房贷。尚未关心完儿女,又开始关心孙子了,他们依然顾不上关心自己在人间一活,一茬茬,很像劳苦一生的切叶蚁。
城里人开始讲究生活的独立自主,也开始追求个人隐私天地,别说几代同堂,就是两代同堂也不多见了;超过两个代际的人绝不一起居住,特别是年轻人,尽其所能,超其所能,都要另购房屋分居。年轻人都聚集在繁华地带的公寓中,老城区的庭院,交给老人守候。这样,一个个宽敞的庭院,竟招来许多房客。年轻人像独行的土蜂,宁可提前花掉未来的钱在公寓的绝壁上开凿出属于自己的洞穴,也不愿意接受现成的住房,而忍受几代人合在一起的扰攘。世道人情,大不如前。又其实,总有从乡下进城的第一代移民,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抛弃乡村居住方式;移民的第三代后裔,完全属于城市,并很快染上市井习气。
正是麦收时候,这个我还记得。
深巷里隐约飘荡着另一种麦香,那是那些作为房客的乡村老人们带来的;他们寄居在城市里,陪读。他们总有一大把闲暇时光。一闲下来,他们就攒聚在同一处树荫下,念叨这个时候的农事,给城里的老头老太们听。听他们闲聊,我好像闻到烧焦的麦穗的生涩味,就想起当年焚烧麦茬的情景,那时我也曾是纵火少年,曾与伙伴们争抢烧熟的麦穗,手、嘴都被火烟灰涂得漆黑。当时的苦中之乐,今天想来,辛酸总是多一些。
就这样,宽阔的麦田,烧焦的麦穗,满手满嘴的火烟灰,跟随曾在麦田上劳碌过的人,悄悄来到城市里,让我深深叹服命运的强硬轨迹。人生的若干细节都可以重现,或气味,或颜色,或响声,或触感,唯有童年才有的随时而得的快乐,绝不同路而来。
深巷还在延伸。
从小巷尽头看出去,城市像一只八爪鱼,它的腕足还在向四面八方探出去。城郊的乡村,渐渐换上城市的肤色。
总有一代人注定要决绝他们熟识的生活场域和人生场景,也将从人间带走所有遥远的记忆。另一些人注定无关上一代人的苦乐与悲欢,全新的生活会把他们与那一代人完全隔断;他们也会游泳,但不必再以听到鸣蝉为时间信号,也不必一定要在夏天,河边。现在的城郊,不缺泳池。一些人注定要被赋予城市的性格,注定要被城市规则所摆布。他们会疏远自然时间而完全融入观念时间。所有曾经活得很艰难的人,终将被活得荒诞的人所淹没,生活会变得更加荒诞。
曾经是麦田上的少年,现在是城市里的老者。当深巷中有租住客谈说起如火如荼的农事,一部分时间被翻卷,重合,另一部分时间被撕裂,流散。
李树是我亲植的,李果已经成熟。谁能料,费尽心机历尽辛苦换来的生活,竟包含着人生的起点;想起偷食果子的事情很快乐的,但现在,没有一种果子是可口的。老了,腿脚变硬了,胃口变弱了,都是上天的意思,不必违拗。而有些话不能随便说了,有些事不能随便做了,却是人间某一种灾难的又一次重复。虽在盛夏,却令人心底寒凉。如此情境,让人何堪。不想说的话能不能不说,不想听的话能不能不听,不想做的事能不能不做,不想看的书能不能不看。这些问题,依然都是问题;没有答案,只好付以一次又一次苦笑。
苦乐相杂的烟火色,无力抗衡时间的研磨,它们继续变得浅淡下去。居处如何,吃穿怎样,不再重要。这方天地之间若无胁迫与欺哄,若能容得下个体生命的自觉与强大,那才是人间最好的景致。
六月以后,阳光更加毒辣,我必须深居简出才行。想起去年的暴洪,我觉得趁早做一些预防,比如疏浚下水道和排污沟,很有必要。但若能够平安度夏,并于夜间常看布满星光的苍穹,或者,在暴烈的太阳退场之后,于清凉的深巷幸逢久违的萤火,我的善感情怀终于能够拥抱自由,怀揣新的梦想,那才是真的快乐。
若真如此,我就不必过早期盼秋天,虽然城郊及院中的秋色原也很美,并且,那时候的灿黄和醉红,清爽与简洁,能于我的心里唤起少年时候独有的放逛与难得的欢畅,虽然不免孤寂,但也值得珍惜。
暴烈的阳光下,橙红色的火苗就像诡异的精灵忽忽闪闪,很贪婪地,把阳光舔舐得残缺。空气在颤抖,阳光在抽搐。火势减弱的时候,袅袅青烟飘摇之上,消失在模糊的天光里。当田地上忽然刮起旋转的风,火势猛然增大,燃烧的麦茬就像再次进入鏖战的千军万马,发出一片惨烈的噼啪之声,火势所及,地上的麦茬,或者粉身碎骨,或者黢黑僵直。青青杂草严重烧伤。虫子伏尸无数。火过之处,一片黑黑的灰场。
纵火的都是少年。大人们割麦子的时候,紧绷着脸,抗拒酷热和饥渴;少年们点燃麦茬,从灰烬中捡拾烧焦的麦穗慰藉饥饿。他们有些贪婪,他们从滚烫的火灰中捡起烧过的麦穗,放在手心使劲搓揉,嘬起嘴吹去麦衣和灰屑,把烧焦的麦粒揞到嘴里。他们的手和半个脸都乌黑乌黑的,但他们都笑着,像一朵朵无忧的金钱花。
那些纵火烧食麦穗的少年,如今大多年届花甲,关于麦田,关于纵火,关于烧熟的麦穗,关于饥饿的故事,那些依然孑孓在乡村里的,很少有人愿意再次提起。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城市话语,在他们又是极其陌生的。所有烧食过麦穗的人,现在都像他们曾经点燃过的麦茬一样僵直,长年累月,保持沉默。
麦田,燃烧的麦茬,烧焦的麦穗,这些画面铭刻在我的心里,几十年的时光无法将其彻底磨灭。如今,当孩子们对着平板电脑,拿着手机,或者盯着电视机屏幕沉浸于各自的快乐的时候,我就躲到安静的地方,看着麦收季节的天空,喉咙里就泛起烧焦麦粒的生涩味,鼻子仿佛也闻到麦茬燃烧散出的呛人的浓烟气息。我就想起丢失多年的顽劣天性,想起曾经无法安抚的饥饿感觉,它们一并向我袭来,再次搅扰我的食管和胃。那种感觉带着麦粒的焦糊味,带着麦田里滚滚浓烟的呛人气息,带着满手满脸的烟火色。很清晰的感觉。我也知道这是回味。我更知道,恍惚之间,人都垂垂老矣。离开田地多年,早已把城市看做另一块田野,只不过,人在这块田地里借着各种营生紧耕紧种,上班的,经商的,务工的,行骗的,都在为衣食安居奔波劳碌,都在为钱粮绞尽脑汁。大家还像当年一样,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享受一些带有神性的乐趣。
孩子们早就在盼望可以游泳的伏天快些到来。我说,要等到听见蝉鸣才可以下水。说完之后,我又为自己不负责任的搪塞深感羞愧,毕竟,这个小城里没有几棵大树,更没有树林;那条大河也在年年萎缩。夏天,几乎听不到蝉鸣的。
好在我家有院子,院中有几棵果树,我和孩子们的夏日情结可以借助它们得以慰藉。
硕大的李子已经青里泛白,透露着成熟的信息。翠绿的大青虫把橘树的嫩叶啃咬得参差,那些小生灵借浓密树叶的掩护已经长到肥大,开始爬下橘树,去找寻安全稳妥的结茧之处。但它们充满悲壮情愫的漫长迁徙之途,躲不过鸟雀锐利的眼睛,逃不过鸟雀尖尖的喙。两只顽劣的猫,也不会放过它们的。
院子里已经爬过肥大的蜈蚣和臃肿的蛞蝓。两只猫,也曾把抓到的老鼠叼到院子里来邀功。檐下,南归的燕子回来得太迟,一对麻雀占据了它们的巢穴。
院子外面的深巷,怎么看都不像乡间的。住在巷子两边的人们,用别样的劳碌,关心着钱粮,关心着子孙的考试与就业,关心着儿大女成男婚女嫁,关心着彩礼与陪嫁,关心着车贷和房贷。尚未关心完儿女,又开始关心孙子了,他们依然顾不上关心自己在人间一活,一茬茬,很像劳苦一生的切叶蚁。
城里人开始讲究生活的独立自主,也开始追求个人隐私天地,别说几代同堂,就是两代同堂也不多见了;超过两个代际的人绝不一起居住,特别是年轻人,尽其所能,超其所能,都要另购房屋分居。年轻人都聚集在繁华地带的公寓中,老城区的庭院,交给老人守候。这样,一个个宽敞的庭院,竟招来许多房客。年轻人像独行的土蜂,宁可提前花掉未来的钱在公寓的绝壁上开凿出属于自己的洞穴,也不愿意接受现成的住房,而忍受几代人合在一起的扰攘。世道人情,大不如前。又其实,总有从乡下进城的第一代移民,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抛弃乡村居住方式;移民的第三代后裔,完全属于城市,并很快染上市井习气。
正是麦收时候,这个我还记得。
深巷里隐约飘荡着另一种麦香,那是那些作为房客的乡村老人们带来的;他们寄居在城市里,陪读。他们总有一大把闲暇时光。一闲下来,他们就攒聚在同一处树荫下,念叨这个时候的农事,给城里的老头老太们听。听他们闲聊,我好像闻到烧焦的麦穗的生涩味,就想起当年焚烧麦茬的情景,那时我也曾是纵火少年,曾与伙伴们争抢烧熟的麦穗,手、嘴都被火烟灰涂得漆黑。当时的苦中之乐,今天想来,辛酸总是多一些。
就这样,宽阔的麦田,烧焦的麦穗,满手满嘴的火烟灰,跟随曾在麦田上劳碌过的人,悄悄来到城市里,让我深深叹服命运的强硬轨迹。人生的若干细节都可以重现,或气味,或颜色,或响声,或触感,唯有童年才有的随时而得的快乐,绝不同路而来。
深巷还在延伸。
从小巷尽头看出去,城市像一只八爪鱼,它的腕足还在向四面八方探出去。城郊的乡村,渐渐换上城市的肤色。
总有一代人注定要决绝他们熟识的生活场域和人生场景,也将从人间带走所有遥远的记忆。另一些人注定无关上一代人的苦乐与悲欢,全新的生活会把他们与那一代人完全隔断;他们也会游泳,但不必再以听到鸣蝉为时间信号,也不必一定要在夏天,河边。现在的城郊,不缺泳池。一些人注定要被赋予城市的性格,注定要被城市规则所摆布。他们会疏远自然时间而完全融入观念时间。所有曾经活得很艰难的人,终将被活得荒诞的人所淹没,生活会变得更加荒诞。
曾经是麦田上的少年,现在是城市里的老者。当深巷中有租住客谈说起如火如荼的农事,一部分时间被翻卷,重合,另一部分时间被撕裂,流散。
李树是我亲植的,李果已经成熟。谁能料,费尽心机历尽辛苦换来的生活,竟包含着人生的起点;想起偷食果子的事情很快乐的,但现在,没有一种果子是可口的。老了,腿脚变硬了,胃口变弱了,都是上天的意思,不必违拗。而有些话不能随便说了,有些事不能随便做了,却是人间某一种灾难的又一次重复。虽在盛夏,却令人心底寒凉。如此情境,让人何堪。不想说的话能不能不说,不想听的话能不能不听,不想做的事能不能不做,不想看的书能不能不看。这些问题,依然都是问题;没有答案,只好付以一次又一次苦笑。
苦乐相杂的烟火色,无力抗衡时间的研磨,它们继续变得浅淡下去。居处如何,吃穿怎样,不再重要。这方天地之间若无胁迫与欺哄,若能容得下个体生命的自觉与强大,那才是人间最好的景致。
六月以后,阳光更加毒辣,我必须深居简出才行。想起去年的暴洪,我觉得趁早做一些预防,比如疏浚下水道和排污沟,很有必要。但若能够平安度夏,并于夜间常看布满星光的苍穹,或者,在暴烈的太阳退场之后,于清凉的深巷幸逢久违的萤火,我的善感情怀终于能够拥抱自由,怀揣新的梦想,那才是真的快乐。
若真如此,我就不必过早期盼秋天,虽然城郊及院中的秋色原也很美,并且,那时候的灿黄和醉红,清爽与简洁,能于我的心里唤起少年时候独有的放逛与难得的欢畅,虽然不免孤寂,但也值得珍惜。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