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记 忆 (散文)
2021-12-23抒情散文MLMC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10-6 23:01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4 13:28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于 2021-6-15 09:07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于 2021-6-15 07:58 编……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10-6 23:01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4 13:28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于 2021-6-15 09:07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于 2021-6-15 07:58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于 2021-6-15 07:36 编辑本帖最后由 MLMC于 2021-6-14 23:58 编辑
端午记忆(散文) MLMC 米粒满仓
从字面上说,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之意。称作端午,也就是谓之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字称谓。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至端五谓之初午。又,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五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亦称为“端阳”。古人将午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因其农历五月五日的月日之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一
不知不觉,转眼又是端午节了。
现在,若是没人提醒,我准会想不起来过端午。不知道它又到了。
日子好了,生活富了,过不过节都差不多!反正每天都是吃好饭。
不知为什么?至今,端午节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象,依旧是吃粽子、吃鸡蛋鸭蛋鹅蛋,还有面条、水饺和大米干饭这些好饭菜;次之才是想起艾蒿、桃树枝等。
不妙!我好像是个吃货么?
小时候(1970年代前后),总是在端午节的前几天,我们就接到母亲的指令:去山野里寻找艾蒿和桃树枝,采拔一些回来。艾蒿是去田间地头寻找。桃树枝需要到村中的果树林折几个即可。没人管你,也没人捉你、阻止你这么做。村集体的果树林,折根树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既合情又合理的,不算违法违规;虽不是好事也算不上坏事。当然,野桃树的树枝也可以。等我们风风火火地采回家,就算是交差了。
剩下来的工作,是找来红布条或红色绳、红色缝衣线,把艾蒿和桃树枝分成几组,每组都有几支艾蒿和桃枝。分别捆扎成一匝一匝的。家里家外每个门的左上角或右上角,都需要挂一组,等于是给门扇佩带一件首饰、挂件。包括街门、房屋正门、茅房(厕所)门、东西厢房门等。院落门口有照壁的,通常照壁一角也需要挂一匝。
这个任务可能要求比较高、比较重要,在大人眼里可能以为孩子不能胜任。所以一般不交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常是大人或哥哥姐姐亲自操办。
佩挂艾蒿桃枝,还有时间要求。原则上,传统的要求是端午节早晨天刚蒙蒙亮,太阳升起以前,就把成捆的艾蒿桃枝挂上门楣一角,用绳和钉子固定住。不能等待太阳升老高了,才懒洋洋地办理。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蒿桃枝?这里有许多讲究。倒也不算迷信。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经验,应该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吧。既是民间传统,也属于民俗文化。如今已经成为广大百姓世俗生活的组成部分。包括城市居民也有这个传统习惯。
挂艾蒿桃枝,核心的内容有两点:辟邪和驱虫。据民间传说,农历五月,山乡的各种昆虫比较集中,已降生的、能爬出来的差不多都齐了;可能还包括“老弱病残”虫类,说不定有的正拄着拐棍呢,都赶来我们的田园“充数”“报到”“上班”了。这些虫类许多带有某些细菌病毒。为了驱赶消除这一切菌毒,人们就借用艾蒿来熏染驱赶昆虫。而艾蒿是许多昆虫的天然驱赶剂,香味十分浓烈浑厚,也算得上怪味了,是它们厌恶惧怕的味道,闻之唯恐避之不及。
桃树枝呢?民间自古就有桃树枝叶有辟邪祛瘴、除恶镇宅、趋吉避凶等功效。说到底,佩挂艾蒿桃枝是为了祛毒驱邪、保佑家宅人丁吉祥平安。
不光是许多昆虫、毒虫受不了艾蒿的香味、怪味。其浓烈的气味,也使许多人不敢领教。你把鼻子靠近艾蒿,甚至会被它的烈性气味、怪诞的异味呛到。据说,早晨带着露珠的艾蒿与桃枝,其香味更浓、怪味更甚,驱虫祛邪趋吉避凶能力更强、效果更佳。
当然,这些只是理想的要求、传统的规范化原则。具体操作上,要是真这样做,怕是有些困难和不便的。因此,实际上我们都是提前几天就进山采办回家,头天晚上就挂到门框上方一角。而没法带上什么露水,或者是清晨日出以前才现挂上去应时应景。你想,如果当天凌晨才踏着露水去山里采折,万一找不到咋办?被人采光了怎么弄?来不及在太阳出来以前赶回家、来不及捆扎挂到门上怎么办?
二
再就是端午节的第二主题:系七彩绳和吉祥物。有条件的,各家各户都要给孩子们的手腕上、脚脖子上系彩绳;也有的在孩子颈项上挂些佩件吉祥物,包括玉佩等。主题和寓意也是趋吉避凶、祛邪平安。
童稚小孩嘛,比较稚嫩,适应力差些,对外界、自然、外力或神秘力量没有什么抵抗力,便需要格外呵护、保全他们健康成长、免病消灾。
佩戴的吉祥物,如用草芥编成三角形的小件,形如三角形粽子;也有用碎布料缝制的;下面还挂个红色的穗头,或是红色的“中国结”什么的,以示吉利;再用红丝线吊起来套在脖子上就成了。至于七彩绳,一般是缝衣线,那时候乡下基本没有什么彩色绳,也就是有点缝衣细线,大家便你找我我问你,我给你你送他,走家串户互通有无,互换各种彩线,这样便可凑出更多颜色的彩线来,方便大家共享。
可别小看这点小事,大人眼里的芝麻小事情,恰是小孩子心中的大事体!等到彩线戴到童稚的手臂和脚髁上,一个个嘚嘚瑟瑟、连蹦带跳跑到大街小巷去,在小伙伴面前叽叽喳喳显摆开了;你看见孩子们嘻嘻哈哈喜出望外的高兴劲儿,见到他们兴高采烈互相比对谁的彩线多,谁的彩线更漂亮;还有他们一个个喜悦的眼神、一张张鲜花盛开般的笑脸。你便明白这也是大事情,小孩子的大事情。
长大以后,住在城市里,没有地方去割艾蒿、折桃树枝了。
其实,城市边缘地带、部分街心公园里,或者是城区的一些村落、居民平房内外,是有桃树的。但是这些都是有主的、或者公共区域禁止采伐的。反正有人管,不能随便折取。至于艾蒿,城市郊区边的田间地头偶尔也有,可以随便拔之,却懒得去采。
而且,在市区大街小巷或菜市场,临近端午节时到处都有卖的,可以方便买到这两样。有不少是来自农村的乡亲们,在山里自采、专门跑来自卖的。花上个三元两元,买几匝就够用了。哪里值得大老远跑到市郊去搜罗?不值跑腿费的!去一趟不够本儿。
现在,每逢端午,提前一两天,我们便在街边摊点或小市场,花一两元钱买几根棵桃树枝和艾蒿。回家找点红布条或红丝线系一下,准备妥了。到端午节前一天晚上,睡觉以前便挂到门外上方一角。并不等到端午当天早晨现挂,一怕忘了,二是担心睡过头起床晚了咋整?再说,心里本来也没怎么在意这个佩挂的时刻。
艾蒿和桃枝,一般一挂就是一年。到了明年端午节,弄来新的桃树枝和艾蒿时,才替换旧的桃枝和艾蒿。取下旧的、接上新的。
三
端午节的早饭,是最有端午节日色彩与风格特点的一顿饭。
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忙活活准备相关原材料、食材,算好日子,提前赶乡村大集买来芦苇叶子,买糯米、大枣等。又是淘米、又是漂洗大枣、苇叶,还有准备草绳,或者是线绳、缝衣线或稻草,用于捆绑三角形的粽子。
一切准备停当,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晨,母亲便风风火火赶着包粽子。经常是头天晚上包好了,端午节早晨热一下吃就行了。那时候还没有电冰箱,一切饭菜都不能久放。最早,只能是提前一天做出来,否则就腐坏了。
用芦苇叶包粽子,是正宗的最好材料,别的其实不能替代。因为芦苇叶独特的清香,与大米大枣等有些物理化学反应,能使粽子更加香甜可口,带上芦苇叶的淡雅香气,味美沁人。用别的材料代替苇叶,是迫不得已;味道不好,粽子的香味就差了一些。
我们的先人,真是有无穷的智慧和经验。仅仅看苇叶包粽子这一点,就足以令我们今人心服口服了。您说当初是什么高人发现发明的这个工艺方法?不知道是否因为贫穷落后,没有更好的材料,而无意、无形之中逢巧发现的?
以前,我们那地方因为芦苇不多,有时候找不到或是买不到芦苇叶。就不得不用苞米叶等替代芦苇叶包粽子。再者,乡下有许多家庭买不到糯米,粮米供应比较紧张,乡村大集上也未必足量;或买不起大米、糯米,那就不能包粽子了。我们那里不大产稻子,几乎不栽种水稻旱稻,糯米更是少见。因此,许多家庭过端午节,根本吃不上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粽子。 四
端午节的一日三餐,要数早晨的饭菜最典型、最出彩了!
等到我们早起醒来,睁开眼还没出被窝,就闻到了鸡蛋饭菜的香味!妈妈已经做熟了节日的好饭好菜!
早饭有粽子、鸡蛋鸭蛋;午饭有面条,或者大米干饭;晚饭,则是华夏千年不变万年不易的传统模式——水饺。还有炒菜、有美酒。尽管是差得不能再差的、当地的地瓜干酿成的老白干酒。这些饭菜,在今天看来都是很普通的。可在当时乡下,却是最好的饭菜!
一年里,早就巴望着过这端午节吃鸡蛋呢!过元旦和大年、小年,都吃不上这么多鸡蛋。过端午节,家境好的年头,我们每人能分五六个鸡蛋,一个大鹅蛋,有时候还有一个腌咸鸭蛋。都是自己家里养的家禽下的,且专门为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积攒、预留的。
平时,就是一年半载,可能也吃不到那么多鸡蛋;平日里,几乎捞不着鸡蛋吃。家里鸡鸭鹅下的蛋倒不少,几乎全卖了,为了换成油盐酱醋;或者哪个孩子病了,才舍得吃一个半个鸡蛋,滋补身子骨。
憧憬多时、期盼已久的节日早餐,终于来临了!
母亲站在胶东大锅台前,满脸喜气地揭开锅盖。哈!满满一锅,全是好吃的。太好了!你看!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所以,至今一直念念不忘、记忆深刻。锅底水里煮的是鸡蛋、鹅蛋、腌咸鸭蛋;上面盖簾上,还有成堆的粽子。粽子是母亲亲手包的,用暗绿色芦苇叶包成。随着一团团白色水汽滚动着升空,糯米粽子浓烈的香郁气息扑鼻而来、弥漫全屋;加上鸡蛋鸭蛋鹅蛋的迷人醇香,屋子里充满美味佳肴醉人的芬芳。
满屋的雾团热气腾腾,我们每一个细胞,都是快乐的、幸福的;热气的每一个原子,都带着节日的喜气与芬芳;每一个空气分子,都有一张喜悦的笑脸!——像我们一样!
母亲满身满脸大汗,把一样样饭菜端出锅,双手在锅灶上方热气团里飞舞着、进进出出,嘴巴还不时地咝咝、喳喳着,锅里的热饭热菜太烫了!我们也插手,喜气洋洋地把一盘盘一碗碗乐颠颠地端到里屋的饭桌上,全家人像在炎夏忙活麦收一般团团转。待收拾利索,母亲才坐到炕边小饭桌旁,满脸幸福开心地说:吃吧,开始分鸡蛋!
饭桌上,一盆鸡蛋和鸭蛋鹅蛋,还有粽子,大米干饭蔬菜等。满桌热气腾腾、香甜醉人。一家人早就严阵以待、按捺不住,准备冲锋陷阵、大快朵颐了!一顿丰盛上好的节日早餐,正式开始了!
妈妈把鸡蛋鸭蛋一个个分到我们手里,鸡蛋刚出锅还烫手。我迫不及待地剥皮、掰开鸡蛋,一股热腾腾香喷喷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急乎乎地往嘴里塞鸡蛋。张大嘴巴吃起来。哎哟,真是无比美味,美食给我捎来了巨大快乐和幸福。
这些饭菜,寻常日子都很少吃。平时吃的是地瓜、地瓜干、苞米面饼子。于是,我们的胃肠,已经提前多日就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准备。早就准备好了山喝海吃、暴食饱餐一顿。每一样饭菜,都觉得特别好吃!还没送到嘴边,就闻到了诱人的美味!这些,恰好契合了青少年时代馋嘴贪吃的小心思,一门心思追求垂涎好饭好菜的小心思。鸡蛋鹅蛋还有咸鸭蛋,太好吃了,那个香啊!恨不得一口把一个鸡蛋吞下去。
这味道,至今仿佛一直留在口中萦绕不绝如缕,依然记忆犹新,在唇齿间留香。
我们吃得香甜可口狼吞虎咽,不用说吃相一定是不雅观,不好看。那时候的我们,哪里知道还有文雅、高贵、雅观这些美妙词汇?提前多少天,我们便期盼着憧憬着端午节吃鸡蛋。预想中的端午节美食,令我们早早地便开始兴奋激动,快乐不已。
我们好几天也吃不完这些禽蛋。不是吃不了,是不舍得吃;一边是馋得要命,一边是保存着舍不得吃光;一边念想、思念着鸡蛋的美味,一边忍着不吃,忍着馋虫流着哈喇子;这么坚持忍忍,既是快乐也是煎熬,既是憧憬又是期盼,还有念想中的幸福与醉美。当然,这仅是低层次的幸福,是孩子层级的低级享受。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去看看超市,多么繁华富饶,各式食品琳琅满目好似金山银山,简直胜过阿里巴巴的山洞!
以前,过端午才能吃到粽子,吃上鸡蛋。一年仅能过一次,朝思暮想早过端午节,就图那几个鸡蛋和粽子、还有好饭好菜。现在是每天想吃都行,可以自己现包,也可在外面买来现成的食用。过去是分鸡蛋吃,现在日子富起来了,你每天吃鸡蛋也行,也吃得起;不用分鸡蛋,爱吃几个就吃几个,也没人和你争抢。你想把每一天,都当作端午节来过也完全可以,每天吃鸡蛋鸭蛋鹅蛋、每天吃粽子、大米干饭和水饺这些好饭都没问题。
现在,只怕你已经吃够了鸡蛋、吃厌了大米干饭、面条水饺吧?
你可能已经不敢多吃鸡蛋了!营养过剩的你,也许害怕自己也得“富贵病”吧!
如今,我们每一天的平常饭、家常菜,与昔日过节还有什么差别吗?
就说今天的物质生活吧,我们哪一天,不像是在过节呢? 【字数——4906字。补充的挺多】【字数:4178字——补充4389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