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鸡鸣入我心
2021-12-23叙事散文李兴文
是我爱听鸡鸣吗?是我的耳朵格外聪颖,总能从城市嘈杂的声浪中捕捉到雄厚而高亢的喔喔之声吗?或者,这城市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更嘹亮更悦耳的声音了,只有那一声声古老的鸡鸣凑合可听——事实上,我没有带着太深的傲慢与偏见?有时候,我竟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城……
是我爱听鸡鸣吗?是我的耳朵格外聪颖,总能从城市嘈杂的声浪中捕捉到雄厚而高亢的喔喔之声吗?或者,这城市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更嘹亮更悦耳的声音了,只有那一声声古老的鸡鸣凑合可听——事实上,我没有带着太深的傲慢与偏见?
有时候,我竟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城里而暗自惊喜,而惊喜的原因,自然是在这里还能听到古老的鸡鸣声。鸡鸣声有多古老呢?说不清。我只感到,在我的有声世界里,鸡鸣声出现得很早,留下的记忆也很深。我至今觉得那东西与城市里的万般嘈杂之声极不般配,它只属于古老与古拙。呼者孤独,应者寥寥,但还是能够叫响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我对这个小城太熟悉了,我真的到过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我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过高昂的鸡鸣声。鸡鸣声,并不与城市里纷繁的时尚色彩和现代情调有太多联系;城市时尚生活施加给我的更多的东西是紧张和焦虑,只有相当另类的鸡鸣声,能让我听出遥远和古老来,心里就会安稳一些。鸣声传来,我的嗅觉总能还原出灶炕里冒出的柴烟气和村子里无处不有的牛羊的粪便气。我也从中听到斫柴声,回牛声,呼叫声,哭闹声,闲聊声,对骂声,调情声,赌咒声,以及,野物的叫声和行猎的枪声……
这些,如今的城市里,还有多少呢?
在城市里,我的听觉和嗅觉不是常常失灵,就是常常显得迟钝。我又无法更好地隔绝城市里的种种嘈杂与污浊对我的侵凌,有时候,我竟要假装认同,也假装乐在其中。
小区前面整条大街被车辆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性急的人们,或者总是匆忙的人们,不开车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足难以停下来,他们的车,也像他们一样,在严重堵车的时候也不会熄火等待;虽然全都停滞不前了,但都像困兽一样低声哼哼,仿佛都在伺机向前夺路狂奔。路上行人如浪底流沙,见缝就钻,那样子,好像早就习惯了与兽同行,也便视而不见。当车的长蛇再次开始向前缓缓移动,满大街再次飘起车辆排放的浊气来,也响起发动机发出的更加强烈且急切的嘈杂之声。
商业街的吵闹,那简直就是沸反盈天了。鳞次栉比的门店、商场,常年都在促销,DJ乐曲和促销语音轮番炸街。比如小城里黄金地段那家小商品门店,“降价甩卖,最后三天”的牌子,都挂了好几年,情真意切的叫卖声也响了好几年,不知道在自欺,还是在欺人,反正,刺激贪小便宜之心和购买欲望的,就是“最后三天”。不过,天长日久,行人对此早已深度麻木,各行其路,各想心事,毕竟,即使谎言真的重复一万遍,也是不会变成真理的。但这一点也不能削减大功率音响发出的促销热情,从早到晚,它们好像在竞赛一般,都在情绪饱满地吼个不停。
这地方,这时候,或者忍受,或者逃避,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完全的城里人,倒像一个从远古去往未来的过客,这个小城,只是我漫漫长路上一个险峻且喧哗的途径之处。
回家,总算可以安静下来。设若不开电视机,就会发现,阳光和风,像老友一样,依然毫无顾忌地凭窗而入,而怀旧,终究成了人生主题。此时,穿透力最强的,最让我心安的,还是至今不绝的鸡鸣声,它一叫响,时间的行足好像立刻放慢下来,我,也才真正是我自己的。
恕我心地古拙。活在城市,繁华的世间万象和嘈杂的市井之声至今让我留恋无多,倒是古朴的鸡鸣声,是既入耳又入心的。
这一生,怕是无法从童年里面走出来了。
曾以为,我将永远属于悄寂的大山而无法离开。
曾以为,我将永远属于大河边上平旷的田园而无法离开。
曾以为,我将永远无法生活在一座哪怕很小的城市,曾以为自己不会有机会变得繁华起来。
熟料,世事飘忽如转蓬,那些大山,我离开了,大河边那一大片田园,我离开了。这个城市,它很小,小得只有一条不宽的街道;转瞬之间,我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
生活的陀螺越转越快,却不知谁是那个执着且冷面的操手。究竟是时间,还是心念,让一切都非比从前,甚至连自己都弄丢了。
这个问题有点难。
大河边的乡村,我只记得艰难与劳碌;这个小城,我只记得结婚,生育,抚养。只记得,为了谋生,是自己主动就范于城市里触感分明的拘囿,恐吓,胁迫,欺骗,剥夺。若论声、色、嗅、触诸感,大河边的乡村粗粝且冰冷,小城,坚硬且冷酷,那个我早年间寄身的山村,勉强的温饱之外,加诸我心的,便是无边的悄寂与孤独。
比起来,唯有那种悄寂和孤独是最可怕的。那时候,我虚弱的心念,还轮不上想象城市。我必须用全部的心思应对悄寂与孤独。
山村的确很安静,安静得只能听见斫柴声,踏碓声,回牛声,呼叫声,哭闹声,闲聊声,对骂声,调情声,赌咒声,以及,野物的鸣叫和行猎的枪声……
真的够单调了,单调得连雪落枯草的声音都是让人惊心动魄的。
人不能给我的,畜生们给了。它们的叫声调动我的听觉不要休眠。那些声音多是鸡鸣,狗吠,牛羊叫,林涛,以及贫弱的人们发出来的贫弱的声音。我的视觉,又是常常被日出日落,月光星光,山花林海,云来雾去所眷顾的。我嗅到的,饮食而外,多是柴烟,牛羊粪便,林木百草的气味,我的触摸之物,多为动物的毛发躯体,树木的枝干,以及冰雪,农具,野果,庄稼……
如今在城市,曾经那么多用来塑造悄寂的声响,只有鸡鸣还在。亲切之余,不免伤怀!
我想,有生之年,如果在这小城里连鸡鸣声都听不到了,对于城市,我就真的只是一个已经走到很远处的匆匆过客。
人的一生,或者永远都要带着童年留下的底色吧。难以忘怀,无法更改。后来,无论遇上何等新奇繁华的世界,他形式上的生活,无论与时代和他人有多深的融入,但在心灵层面,他永远都是一个离得很远的旁观者。人越老,童年的经历就会越来越清晰,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关于童年的梦,也会做得越来越多。毕竟,在日渐繁华但更其陌生的世界面前,如果连一个站得远远的旁观者都做不成了,但还可以回到精神原乡,回到那个叫做童年的时候和地方,人生就不算彻底的失败。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幸福,他将毕其一生对之精心维护;如果一个人的童年不幸,他将终其一生对之全面补偿。
虽然很少,城市能够给我连接到的最远的声音记忆,也只有鸡鸣了,我将对之分外珍稀。城市里可听的声音其实很多,但听过以后,能够让我的心安静下来的,也只有鸡鸣声了,我会对之悉心关注。
幸好,童年还有鸡鸣声在,我不用害怕,也不用慌乱。这样,我就不会再一次丢失自己。
有时候,我竟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城里而暗自惊喜,而惊喜的原因,自然是在这里还能听到古老的鸡鸣声。鸡鸣声有多古老呢?说不清。我只感到,在我的有声世界里,鸡鸣声出现得很早,留下的记忆也很深。我至今觉得那东西与城市里的万般嘈杂之声极不般配,它只属于古老与古拙。呼者孤独,应者寥寥,但还是能够叫响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我对这个小城太熟悉了,我真的到过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我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过高昂的鸡鸣声。鸡鸣声,并不与城市里纷繁的时尚色彩和现代情调有太多联系;城市时尚生活施加给我的更多的东西是紧张和焦虑,只有相当另类的鸡鸣声,能让我听出遥远和古老来,心里就会安稳一些。鸣声传来,我的嗅觉总能还原出灶炕里冒出的柴烟气和村子里无处不有的牛羊的粪便气。我也从中听到斫柴声,回牛声,呼叫声,哭闹声,闲聊声,对骂声,调情声,赌咒声,以及,野物的叫声和行猎的枪声……
这些,如今的城市里,还有多少呢?
在城市里,我的听觉和嗅觉不是常常失灵,就是常常显得迟钝。我又无法更好地隔绝城市里的种种嘈杂与污浊对我的侵凌,有时候,我竟要假装认同,也假装乐在其中。
小区前面整条大街被车辆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性急的人们,或者总是匆忙的人们,不开车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足难以停下来,他们的车,也像他们一样,在严重堵车的时候也不会熄火等待;虽然全都停滞不前了,但都像困兽一样低声哼哼,仿佛都在伺机向前夺路狂奔。路上行人如浪底流沙,见缝就钻,那样子,好像早就习惯了与兽同行,也便视而不见。当车的长蛇再次开始向前缓缓移动,满大街再次飘起车辆排放的浊气来,也响起发动机发出的更加强烈且急切的嘈杂之声。
商业街的吵闹,那简直就是沸反盈天了。鳞次栉比的门店、商场,常年都在促销,DJ乐曲和促销语音轮番炸街。比如小城里黄金地段那家小商品门店,“降价甩卖,最后三天”的牌子,都挂了好几年,情真意切的叫卖声也响了好几年,不知道在自欺,还是在欺人,反正,刺激贪小便宜之心和购买欲望的,就是“最后三天”。不过,天长日久,行人对此早已深度麻木,各行其路,各想心事,毕竟,即使谎言真的重复一万遍,也是不会变成真理的。但这一点也不能削减大功率音响发出的促销热情,从早到晚,它们好像在竞赛一般,都在情绪饱满地吼个不停。
这地方,这时候,或者忍受,或者逃避,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完全的城里人,倒像一个从远古去往未来的过客,这个小城,只是我漫漫长路上一个险峻且喧哗的途径之处。
回家,总算可以安静下来。设若不开电视机,就会发现,阳光和风,像老友一样,依然毫无顾忌地凭窗而入,而怀旧,终究成了人生主题。此时,穿透力最强的,最让我心安的,还是至今不绝的鸡鸣声,它一叫响,时间的行足好像立刻放慢下来,我,也才真正是我自己的。
恕我心地古拙。活在城市,繁华的世间万象和嘈杂的市井之声至今让我留恋无多,倒是古朴的鸡鸣声,是既入耳又入心的。
这一生,怕是无法从童年里面走出来了。
曾以为,我将永远属于悄寂的大山而无法离开。
曾以为,我将永远属于大河边上平旷的田园而无法离开。
曾以为,我将永远无法生活在一座哪怕很小的城市,曾以为自己不会有机会变得繁华起来。
熟料,世事飘忽如转蓬,那些大山,我离开了,大河边那一大片田园,我离开了。这个城市,它很小,小得只有一条不宽的街道;转瞬之间,我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
生活的陀螺越转越快,却不知谁是那个执着且冷面的操手。究竟是时间,还是心念,让一切都非比从前,甚至连自己都弄丢了。
这个问题有点难。
大河边的乡村,我只记得艰难与劳碌;这个小城,我只记得结婚,生育,抚养。只记得,为了谋生,是自己主动就范于城市里触感分明的拘囿,恐吓,胁迫,欺骗,剥夺。若论声、色、嗅、触诸感,大河边的乡村粗粝且冰冷,小城,坚硬且冷酷,那个我早年间寄身的山村,勉强的温饱之外,加诸我心的,便是无边的悄寂与孤独。
比起来,唯有那种悄寂和孤独是最可怕的。那时候,我虚弱的心念,还轮不上想象城市。我必须用全部的心思应对悄寂与孤独。
山村的确很安静,安静得只能听见斫柴声,踏碓声,回牛声,呼叫声,哭闹声,闲聊声,对骂声,调情声,赌咒声,以及,野物的鸣叫和行猎的枪声……
真的够单调了,单调得连雪落枯草的声音都是让人惊心动魄的。
人不能给我的,畜生们给了。它们的叫声调动我的听觉不要休眠。那些声音多是鸡鸣,狗吠,牛羊叫,林涛,以及贫弱的人们发出来的贫弱的声音。我的视觉,又是常常被日出日落,月光星光,山花林海,云来雾去所眷顾的。我嗅到的,饮食而外,多是柴烟,牛羊粪便,林木百草的气味,我的触摸之物,多为动物的毛发躯体,树木的枝干,以及冰雪,农具,野果,庄稼……
如今在城市,曾经那么多用来塑造悄寂的声响,只有鸡鸣还在。亲切之余,不免伤怀!
我想,有生之年,如果在这小城里连鸡鸣声都听不到了,对于城市,我就真的只是一个已经走到很远处的匆匆过客。
人的一生,或者永远都要带着童年留下的底色吧。难以忘怀,无法更改。后来,无论遇上何等新奇繁华的世界,他形式上的生活,无论与时代和他人有多深的融入,但在心灵层面,他永远都是一个离得很远的旁观者。人越老,童年的经历就会越来越清晰,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关于童年的梦,也会做得越来越多。毕竟,在日渐繁华但更其陌生的世界面前,如果连一个站得远远的旁观者都做不成了,但还可以回到精神原乡,回到那个叫做童年的时候和地方,人生就不算彻底的失败。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幸福,他将毕其一生对之精心维护;如果一个人的童年不幸,他将终其一生对之全面补偿。
虽然很少,城市能够给我连接到的最远的声音记忆,也只有鸡鸣了,我将对之分外珍稀。城市里可听的声音其实很多,但听过以后,能够让我的心安静下来的,也只有鸡鸣声了,我会对之悉心关注。
幸好,童年还有鸡鸣声在,我不用害怕,也不用慌乱。这样,我就不会再一次丢失自己。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