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六
2021-12-23抒情散文宇の航
陈年旧事六二十家里还有两本同学录,一本是初中的,一本高中的。每一页如同一份陈年档案,上面写着的生日,爱好及赠言。那时候在初中,找人签写也会因为自己不够出众,家庭背景一般,会遭到一些同学的冷遇。这样遭遇,影响了很长的一段心情,能在我同学录上出……
陈年旧事六
二十
家里还有两本同学录,一本是初中的,一本高中的。每一页如同一份陈年档案,上面写着的生日,爱好及赠言。那时候在初中,找人签写也会因为自己不够出众,家庭背景一般,会遭到一些同学的冷遇。这样遭遇,影响了很长的一段心情,能在我同学录上出现的,不是前后桌时常联系的,就是性情比较温和的一些同学。初三后再到高中,转学的转学,辍学的辍学,合影上的同学已经少了一半以上了。也许高中的同学有了些许的成熟,剩下也就二十多人,这本高中的同学录,所有的同学的赠言签名都写在了上面。
最早的同学录上面还没有13位的手机号码,能写电话号码的都是座机号码,这样的座机号码一般都是家庭环境不错的人才有。小镇里最早安装座机电话的费用能有一两千元,大概是九几年的事儿,等2000年以后镇子里的座机才算普及,安装的费用也就一二百元了。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写不写同学录,还有没有歌词本,临近过年还赠不赠送贺年卡。一如《同桌的你》唱的那样,“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毕业多年已经记不清同学的名字,但是一张张的毕业照上的面孔还是比较熟悉。
那时候有的同学把密码本当成了同学录,用她那精致的笔体,写的年龄,生日,爱好,电话,赠言等等,曾经以为屁大的小镇,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哪曾想有的同学,初中转学后真的再也看不见了。重新翻开当年的寄语,发现那时候没有感觉到的悲伤,居然全留给了现在。
高三的时候来了两个从山东转过来的复读生,一个长的高挑,另一个长的五大三粗。这两个山东的落地考生,在我们班级都能考前几名,可见山东的教育到底是有孔子的遗风。
如今从小镇搬到了城市,天天被生存挤压,回老家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早些年因为父母还在老家,逢年过节即便是请假罚款也得回去看看。现在的父母也搬到了城市,小镇的温度都成了一缕缕的思念。
二十一
小镇的中考一般都到市里,因为镇里的级别不够,教育硬件也不充足。虽然顶着这千军万马入重点的愿望,很多学生其实是玩心大于学习。从初中到高中,这样到市里的考试一共有三次,一次中考,一次会考,还有一次是高考。中考那时候同学也多,矿中雇佣了三四辆客车,那时候大家都有十六七岁,对世界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从镇里到市里的大概要驾驶两个多小时,一路上的同学们热情高涨,一会儿让司机师傅放流行音乐,一会儿又让师司机师傅放摇滚音乐。
那个时候网吧也是方兴未艾,我记得市里有个叫大森林的网吧,楼下一楼是一处窄道,登到二楼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机器,能有三四百台,这种场面只有港台片里的炒股大厅才见过。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视频网站,QQ就是一个聊天工具,没有什么网络游戏。老板会在D盘存入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电影、电视剧什么的。也记不住在某个路口中,有个规模不小的文具店,我和守震在里面买了很多碳素笔,明星卡面,军旗五子棋……。这些东西小镇里根本就没有,就连本子也比小镇子里的便宜又好看。
想想也比较吊诡,中考的时候世界杯踢的正欢,我不懂球也跟着同学熬夜看着球赛;高考的预热时期,又逢米卢领着中国足球在世界杯出线,不知道几个晚自习我逃了几节课,去校外的超市看中国队踢的怎么样了。
三次考试对我来说更像的旅游,对于知识的快乐没有体验到,有关考试吃喝玩乐真是令我不亦快哉。我记得有两次我们住是莲花宾馆,还有一次住的是市招待所。招待所的环境就不如莲花宾馆,附近也没有莲花宾馆附近好玩的多。记得中考时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叫《悲情散文》,是粉红色的封面。
中考算是镇里孩子的一个流动分水岭,有的去了城市高中,有的留在了小镇高中,有的去了中专,有的辍学待业后了就下井成了矿山工人,或者是嫁了人。在分数中,在家境中走了不同的命运。
二十二
前些年有一部流行的电影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名字虽说是“一起”其实突出就是男主角,更多的不过是路人甲路人乙,这种心路历程更像是《第一次亲密接触》里的痞子蔡。很多人没有那个大长腿,也没有帅气的外表,更没有篮球场的球技。过了学生时代,很多女生会看清现实,会知道宝马车,会知道房子票子和成熟的男人,而男人呢?恐怕是即便是成家立业,还是怀念那个校园里看见的那个长发飘飘的她。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幸亏还有些回忆,初中那时候我们班级的漂亮女生不少,可惜没有谁如同电影里那样在学校里成双入对。我们那时候还比较保守,如今的孩子们成双入对已经不再新鲜,有时候自己走到大街上,看到两个十五六的小情侣拥抱热吻,眼神中仿佛冒犯了人家的浪漫,赶快的转移视角。
那些年我最多是一个路人甲,但路人甲也有自己的想法。那时候我们班级里小丹,小梅,小媛,小研,还有什么小娜现在的想都挺美,当时也没有想着多看看,似乎也不存在美女的字眼,更没有什么想法,自己真是土掉渣。可见那些年的荷尔蒙比较后知后觉,那时没有手机,没有MP3,没有直播,更没有美颜,和如今的孩子们比起来一个一个如同呆鸟,那个时候班级比较吃香的是痞子男,谁都得让他三分,老师也得给几分面子。可能因为香港黑帮片的泛滥吧!我这样不会打架,学习不好,又无才艺,最多就是一个经济适用男。
那时候以为男女生谈恋爱,不就是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吗?然后中午帮你去食堂打碗饭,难道这不就是爱恋吗?即便是这样老师家长们也如临大敌,那个时候学校的政治正确就是反对早恋,年年反对年年也有人早恋。那个时候初中女生喜欢高中男生,高中女生喜欢社会上的男生,大多数的女孩子表现的还是中规中矩。我记得隔壁班的一个男孩子,给我们班的小媛写了封的情书,小媛看都没看就扔到了门外。初中那几年小媛就和我说过两句话,那个时候初三复习,她说:“你初二的语文书还没有?”我说,“我有,就是封皮就没有了。”,她笑道:“那没事。”
初三的时候,我喜欢过一个初一的姑娘。她家在宝戏台住,她喜欢穿着一个红色的马甲,留着个荷叶头。那时候我会琢磨她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从宝戏台的路口出来,然后我们会恰到好处的碰到一起。那时候小镇没有校车,从我家到中学得四十多分钟,从她家到中学就得三十分钟了。后来有些私家小客会收每个学生收一元钱路费,早晚接送学生。她会选择上学的时候步行,放学的时候坐私家小客,我会想方设法和她偶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