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爱自己,好好活着

2021-12-23叙事散文笑沧海
近日烦忧,琐事多。虽然也在读诗,也在练字,也在运动,也在弹琴。总是没有十足的全然地投入其中。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困住了我的一些精气神。清晨,跟以前的每个清晨一样。我们早早出门去散步。不到六点钟,路上走着的人已经很多了。今天是2021年的8月14……

近日烦忧,琐事多。虽然也在读诗,也在练字,也在运动,也在弹琴。总是没有十足的全然地投入其中。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困住了我的一些精气神。
清晨,跟以前的每个清晨一样。我们早早出门去散步。不到六点钟,路上走着的人已经很多了。今天是2021年的8月14号,辛丑年七月初七,七夕,星期六。往日此时,路边满是卖东西的,吆喝声也不绝于耳。他们都趁着城管不上班的当儿,卖卖自家种的豆角、黄瓜、茄子、玉米……可是,今天,街上没有一个卖菜的,空荡荡的。只有出门锻炼的人,抑或早早上班的,必须要在周六上班的。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和爱人习惯了五天工作制,我理所应当地觉得周六和周日就是休息日。有一天,一个妹妹跟我说,她很忙,周六要去上班。我立马睁大了眼睛,什么?周六上班?有没有搞错?现在想着,真是说话太不过脑子了。爱人也曾说,其实周六上班的人还有很多。我当时的反应就好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一样。听起来,很无知。“何不食肉糜”出自《晋书.惠帝纪》,原文“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主人公是晋惠帝司马衷,意思是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今天街上没有一个卖菜的,不知道是怎么了?是城管在周末治理的更加严苛呢?还是因为七夕的缘故。其实,他们卖的菜比超市里面的新鲜,虽然品相不太好吧,似乎是真的没打农药的。我买过多次了,吃起来口感挺好,就是小时候自家种的菜的味道。他们大多来自附近的山上,有徂徕山的,有卧牛石的。年龄都是六七十岁的模样。有一次,快下雨了,我把一个大爷的小葱都买了,想让他赶紧卖完了菜,好早点回家。我问他哪里的?多大了?他说八十三了,摊井弯的。我好像听说过那个地方,离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不远。他看上去也很健康。邻摊位的大姐说,他耳背。我跟他说话的时候就尽量的放大了些音量。我觉得,跟他比,我就很幸福了。我的工作风不着雨不着的,虽说工资不是很高,可是也够花了。近来读唐诗,读到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心有戚戚焉,白诗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唉!
我们所在的城市是旅游城市,且创建上了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为此付出了大代价,人财物,都是紧着创城用。有时候觉得创城真的很好,城市干净了,市民文明了,城市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很多很多。以前路边到处都是烧烤摊,到处都是卖菜的,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路很不通畅。现在路是变宽了,可是没有固定收入,也交不起摊位费,靠在路边卖自家种的菜过日子的老百姓,心却变窄了。有一首诗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是谁?什么朝代?我记不得了。
我还是最尊崇白居易的,他的字乐天,我也是个乐天派。他的文风尚简,不事雕琢,他的诗妇孺皆能读懂。他晚年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他还对儒释道做了精深的研究。他说“写诗必须既写的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他还说,“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总体的指向是“为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现在,我和爱人都放暑假了。孩子也从大学里回来了。昨天在超市遇见同事汉兰,她问起我,孩子回来了吗?我们交流的结果,是:孩子回来了,跟没回来一样。作息,吃饭,跟大人根本就不一个时间点。对孩子来说,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在家还像是住在大学宿舍里。照常是手机电脑不离身,晚睡晚起。我们倒是也习惯了。我跟爱人是那种开明的家长。从小就干预的少,鼓励孩子多去外面玩,多去外面闯。基本上是放养的态度。我和爱人不到六点出门散步的时候,孩子还在睡觉。我们怕吵到她,还故意蹑手蹑脚地,我动静稍微大一些,她爸爸还要警示我。人家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看来,男人对情人还是比对老婆好些的。唉!

两个月前,我姑姑病了。她得了脑梗阻,就是脑血栓。脑梗的是右脑,丧失的主要是运动机能,比较幸运,其他的记忆啥的都没有受影响。要是左脑,她就不认识大家了。真的很感恩,姑姑的头脑依然灵光,依然很聪明。有时候她说的话,逗得我笑得直不起腰来。比如,她了解姑父爱钱,为了让姑父好好照顾她,就对姑父说,千万不要让她死在这个房子里了,要不,这个房子就卖不出去了。照顾姑姑的这两天,我们总是在聊我小时候的事情。我父亲去世早。父亲去世后,我基本少有快乐了。即使高兴,也不是全然的。所以这两天,我跟姑姑,我们俩聊天总是哭一阵笑一阵的,照顾她的日子,也过的很充实。期间我也体会了很多很多的爱。想想,聊一聊过去其实也挺好。不用为眼前的烦恼伤心了。我们能想起来的过去,都是释然和美好的。而眼前发生的基本是苟且和无奈的。
姑姑跟姑父关系不太很和睦,姑姑对姑父要求很多,也苛刻。总是嫌这嫌那的。我们都跟她说要降低预期,照顾他的主力只有我姑父,其他人只是辅助。如果把姑父折腾病了,那状况会更糟糕。生活上的不方便,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在没有自理能力之前,再多人照顾,她也不会觉得满意的。还劝她心中不要有怨气,要面对现实,脑梗那么严重,抢回一条命,就已经比较知足了。
人心中长期有怨气,对自己非常不好,会生病的。 我近日读了一部小说《第一站台》。里面的主人公,英语老师史项华, 是新疆石河子七一棉纺织厂的文艺骨干,她和同事小余在排节目的过程中,都喜欢上了当时的厂工会文体委员,史项华让小余帮她捎情书,作为情敌的小余却把信贴到了学校的通知栏。这个举动给史老师造成了灭顶之灾,让她身心俱损,无法继续工作,只能退休回家。史项华以为是那个工会文体委员贴出的情书,害的她。所以诅咒了他一辈子,怨恨了他一辈子。

她每年都隆重地等待着给她带来伤害的人的死亡消息,想通过她认为的施恶者的消失,来让自己放下无力承受的心理负担。好像只要那个文体委员死了,她的病就会好。其实,这种依靠外界力量来达成个人成长的诉求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成长是内观,向内求,莫向外求。她不原谅别人,也没有放过自己。一辈子活在过去,活在怨恨里。她活成了三轮车夫嘴里的病秧子,她是可怜的,可悲的。

人要活得豁达一些,少想甚至不去想一些不高兴的事,多做运动,多参加劳动,多参与集体活动,与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对别人的过错能原谅就原谅,实在无法原谅,就忘了吧。千万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今日七夕了,据说牛郎织女会见面,不知他俩会说些什么呢?晚上去葡萄架下听听看。
我猜,是不是告诉彼此,多爱自己一些,好好活着。
20210814 辛丑牛年七月初七 七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