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故乡的柳树并没有远去

2021-12-23叙事散文匡建华
故乡的柳树并没有远去
文/匡建华在我的印象中,柳树是喜欢水的。在土家山寨的柳树都是沿着水路在生长,如小溪水旁、清江河边、堰塘堤上,只要不影响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就随意任它生长,有它没它人们没在意。虽然它长的粗壮,也没把它用来做栋梁,就连做柴火……

故乡的柳树并没有远去
文/匡建华
在我的印象中,柳树是喜欢水的。在土家山寨的柳树都是沿着水路在生长,如小溪水旁、清江河边、堰塘堤上,只要不影响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就随意任它生长,有它没它人们没在意。虽然它长的粗壮,也没把它用来做栋梁,就连做柴火也很少人想起它。也许土家山寨可用的资源太多,它就在激烈的竟争中败下阵来。
我见过最粗、最高的柳树是在观音阁门前的清江边。五株古柳,郁郁葱葱,粗的要三位成人才可以合抱,高达五、六十米,倒影印在河面上,鱼儿好像游在枝头。数百年来,观音阁香火旺盛,连绵不断。儿时要到小镇上都要从那儿路过,炎热的夏天,信佛者或路过的人群大多会在树下休息或纳凉。古柳也许是有神仙保佑,人们才没有胆子动它,就是几次公路扩宽都没伤其皮毛。它们见证了近百年来清江的潮起潮落和土家人的悲喜苍桑。1927年春,长阳第一次中共党的会议在观音阁召开。可惜那些先辈们早已牺牲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抗日战争时期,县城遭遇日寇轰炸,县政府机关迁到观音阁办公将近一年。如今观音阁门前的古柳树早已化为泥土,在十几米宽的柏油公路旁是一排杨柳在那儿坚守。
说起柳树娃娃们还是喜欢的。每年春天,娃娃们感到玩柳笛是快乐有趣的,取来细柔的柳条儿,用小刀切成六到七厘米的小段,然后放青石板上,像擀面一样,捏住枝条,擀来擀去,皮与木分离后用嘴咬住柳条儿一端,缓缓抽出光滑的柳木,留下了软软的柳皮管。最后将柳皮管的一端捏扁,刮去约一厘米的青皮,露出鹅黄的内皮,柳笛就做好了。柳笛粗细不一,有筷子粗的,笔管粗的,还有手指粗的,分别可吹出高、中、低音。那个季节,我和小伙伴比赛,看谁吹的好听,谁吹的声音大。那清脆悦耳的柳笛声,在山涧回荡,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一年又一年,我们伴随着柳笛声成长。如今的娃娃大多没有见过那稀奇玩艺儿,有时我就带上娃娃,从柳笛的故事出发,做一次创意、发明和制作,去追寻童年的时光。
喜欢玩水是娃娃的天性,“闹鱼”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每年夏天是“闹鱼”的季节,我和几个小伙伴提着小水桶,拿着网兜、畚箕,来到那水浅鱼多的小溪边,先到柳树上采集一大堆青柳叶子放在溪边的石板上,然后用石头猛砸,直到它变成绿中泛黄的叶浆,再把它抛到溪水中,瞬间溪水就变成了绿色。不一会儿,鱼儿们就在水中乱蹿,有的蹦出水面,有的在水中飘摇,有的翻起了白白的肚皮,大口喘着粗气。这时大家跳到水里,用网兜舀,畚箕捞,或用手捉,抓进自己的小桶里。偶尔逮住一条大鱼,会兴奋地尖叫;有时抓住又跑了,便在水中乱扑腾,搅得水花四溅。那小溪水就成了娃娃们欢乐的乐园。麻翻了的鱼儿是幸运的,不像现在的农药,喝了就没命了,只要换几次清水或游到清水中,马上就会恢复原气。偶尔运气好,半天可收获小半桶。可父母见了并不高兴,因为弄鱼要许多油陪伴呢。
长大后我来到城里,单位的大门两侧有几株杨柳,同事告诉我,它们也是柳树家族的。那杨柳细长绵软的柳枝低低的下垂,微风轻拂,轻轻摇曳,或清晰,或朦胧,像婷婷少女,婀娜多姿。而老家的柳树树枝都是直着或斜着往上长的,枝条没有这样细长,即使有几枝这样的,也没有弯腰回首的本事。
每到春天,同事就会砍下一些杨柳的枝条,沿着大路两旁插在地上,没有施肥,只有阳光、泥土和水,不到两年道路两旁的杨柳就长到一人多高。说明古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诗句并非空穴来风。
后来我才知道,家乡的柳树是立柳,特点是向上生长,能长到“参天”,杨柳又称垂柳,像娃娃一样生长,重点是抽条,不像中年人一不小心就横长。
如今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柳树也跟随人们走进了城里,人行道上、湖边上、公园里,到处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每当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时,柳树是唯一的绿色,它用自己独特的美,成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知道,柳树不仅是风景,还可净化环境。如瑞典在这方面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柳树不仅可转化为生物能源,还可吸收水中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和过多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人们还发现,就是用柳树做成的家具摆放在家里面对室内空气也有净化作用。
长大后走了一些地方,对柳树有了一些认识,发现柳树也是做房子和家具的好材料,不仅结实耐用,而且不容易变形。不少地方竹子资源少,但柳树多,乡亲们就地取材,用柳枝来编制提篮、菜筐、土框、簸箕之类的家具、农具,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实用。如今柳枝在灵巧的匠人手里,已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走出了国门,走上了世界。
古人发现,柳树不仅可以用来做柴火、烧制木炭,还可用来造纸,柳叶芽晒干炒熟之后泡茶也是清香可口;柳叶还是上好的羊、马饲料。传说,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祖就知道用柳树叶咀嚼来解热镇痛。在古希腊和埃及文明中,还记录了柳树皮解热镇痛的作用。人们熟知的百年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最早就是受到了柳树皮的启发。中医文献《本草纲目》中记载,柳枝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直到今天它还在为人类医治伤痛。
柳树在文人墨客心中基本上是正面形象,并留下了大量精品诗词和文章。柳树因柳和“留”同音,古人常以柳赠友,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杨柳”一词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了,书中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就是垂柳,而立柳绝无“依依”、“袅袅”之态。有的竟然把春天称之为“柳条春”。或许是杨柳的特殊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协调的原故。
柳树家族庞大,常常与人类相伴,不管你是否在意它,它都把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活出自己的风采。古人也是把它从头到脚研究的十分透彻,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谁又能否认它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