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岩生态旅游区
2021-12-23叙事散文青青湖边草
1庚子年四月初,暖意融融,人间芳菲,疫情已全面向好,人们纷纷出行。我家也不例外,儿子驾车,家人就近春游黄岩生态旅游区,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欢欣涌上心头。黄岩生态旅游区位于怀化东南郊,距城区21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台地,以奇、幽、险著称。……
1
庚子年四月初,暖意融融,人间芳菲,疫情已全面向好,人们纷纷出行。我家也不例外,儿子驾车,家人就近春游黄岩生态旅游区,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欢欣涌上心头。
黄岩生态旅游区位于怀化东南郊,距城区21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台地,以奇、幽、险著称。旅游区群山环抱,飞瀑流泉,山花烂漫,分布着原始次森林,属省级森林公园,天然氧吧,4A生态旅游景区。
进入景区,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悬崖深不见底,正是山路十八弯,弯弯藏惊险。儿子小心驾驶,不敢有丝毫大意。
隔着车窗远眺,峰峦绵延,林海莽莽,风光旖旎。“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儿子不时猛打方向盘,车子忽左忽右,逐渐向山顶靠近。这时,从来不晕车的小孙子面色发黄,在奶奶怀里突然“哇哇”地吐了出来。儿子只好将车泊在一侧,爱人下车给小孙子喝点水,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还好,过了一会,小家伙精神恢复了许多,话也多了起来。
十一时许,车子爬上880多米的山顶,来到白马山风景区(黄岩生态旅游区的其中一个景区)。检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姐,戴着口罩,认真负责,和气而有礼貌。大姐知道儿媳是医生后,连忙亲热地说,医生是抗疫战士,按规定可以免票,你们只需要买三张就行啦。我那时就想,今春的疫情之所以得到全面遏制,是白衣战士用生命守护的结果,他(她)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无论各地给予多高的礼遇,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
趁儿子买票的空闲,大姐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自己原本就是这山上的农民。大姐站起来用手一指,你们看,白云生处是我家。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那儿茂林修竹,云雾缭绕,十几户人家隐约可见,真乃人间仙境。
大姐继续介绍,2015年白马山风景区开发以后,陆陆续续,村里200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旅游旺季时,一个月每人也有二千多元的收入,几百人实现脱贫致富。大姐眉梢含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2
辞别大姐,按图索“骥”,我们先来到景区最远的一个景点——铁索桥。只见铁索桥飞跨大峡谷,约有一百五十米的距离,气势如虹。
站在桥头,一开始我自以为可以走过去,信心满满,于是扶着铁索,小心翼翼地踏着木板,一步一步前移。走到桥的四分之一处,谷底流水的湍急声萦绕耳际,加上游人增多,索桥开始有些摆动,走起来步步惊心。我本有恐高症,心里发怵,腿打哆嗦,只好转身回来。
从桥头回望,爱人牵手小孙子、儿子牵手儿媳已快到达终点,我拿出相机,赶忙抢拍了几张。
遥想当年,红军二十二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爬着铁链飞夺泸定桥,不畏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我辈及后人当珍惜眼下!珍惜未来!
桥那边,爱人他们向左侧下去了,我马上沿着林荫小道去接应。这时,山歌如黄莺般从索桥上飘来,激荡人的心扉。一簇簇、一团团的映山红,开得热烈奔放,红遍山岭。小径边的蝴蝶花,五彩缤纷,招人喜爱。一路走来,曲径通幽,古木参天,百鸟和鸣,就像走进一幅山水画卷。
不久与家人汇合。回来的路上,看到几个游人在采野菜,我好奇地走近她们,询问采的什么,她们说是野芹菜,掺辣椒炒着吃非常可口。认真观察了一会,但我们还是认不准,最终不敢贸然行动。
看,这儿有鱼腥草。儿媳惊喜地喊道。
路边草丛里混生着一片鱼腥草,叶子酷似红薯叶,不仔细看的话还真的看不出来。爱人和儿媳有说有笑,采了十来分钟,收获了大半袋,够一餐的了。意外收获,感谢大山的赐予。
初识鱼腥草,还是2014年第一次来怀化的时候。一天午餐,儿子指着一盘颇似茅根的菜问,知道这是什么菜吗?我和爱人异口同声地说,茅根吧。儿子摇头,不是,是鱼腥草。这就是鱼腥草啊!?其实,我知道鱼腥草的名字由来已久,儿子年幼时患上“毛支”,医生开的药方中就有针剂鱼腥草,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忘记。
3
体验了射箭和高尔夫,下了猴山,原计划去游览白马洞,由于淡季没有导游,不熟悉路线,意外地走上了玻璃栈道。
玻璃栈道依悬崖峭壁凌空而建,下边是万丈深渊,走在上面有悬空之感,如履薄冰。崖岩上野树横斜,恣意生长,虬枝峥嵘。凭栏眺望,山峦叠翠,绿意涌动,云海翻腾,无限风光在险峰。
爱人牵手小孙子走在前边,我和儿子多少有些胆怯,我又有腿疾,拄着一根棍子慢慢前行。一会儿功夫,爱人她们落了我俩好长一段距离。
栈道有一个狭窄的拐弯处,仅容一人通过,我刚躬身过去,就听见爱人在前边大声喊,不要再往前走了,栈道还很长,回去看溶洞吧。大家意见统一,只好撤回。
回去的路上遇一朴实的大哥,斜挎着电工工具包,询问他去溶洞的路怎么走,大哥热心地说,跟我走吧,我正好去那儿有事。
原来溶洞处在栈道的下方,非常隐蔽。洞口立着一块长石,上面撰写着“白马洞”三个红色大字。洞口上方悬着一块几百吨重的巨石,刚好卡在露天的缝隙里,走在下边毛骨悚然。
这是一个天然的溶洞,洞内潮湿,洞壁不断有水渗出,一股凉气席卷全身。洞侧有一条几十来米的小溪,两条中华鲟时隐时现,溪水叮咚,流向山崖。借助彩灯微弱的光亮,我们探索着前行。洞内像迷宫一样,景观影影绰绰,亦梦亦幻,增添了神秘色彩。
洞内幽深,全长五百多米。走了大约二百米,忽然发现一片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时光的雕琢,有的钟乳石呈瀑布状,浑然一体;有的貌似冰凌状,兀立倒悬;有的宛如擎天玉柱,宏伟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走出溶洞,大家已感疲倦,稍事休息,吃点东西,已是下午五点,其它游览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了,只得依依不舍地与大山作别。
游历大山,才懂得大山的包容和无私,它在给予人们无尽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人的性格和灵魂。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