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竹林里长出的乡愁

2021-12-23抒情散文匡建华
竹林里长出的乡愁  文/匡建华长阳的土家山寨有特色,八百里清江把它一分为二,沿清江两岸高山耸峙,山环山,山套山,这山望到那山高,到了山尖尖,发现山外还有山,重重叠叠,逶迤绵延。大山的路仿佛像梯子,一直通向云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凌空处一望……

竹林里长出的乡愁  文/匡建华
长阳的土家山寨有特色,八百里清江把它一分为二,沿清江两岸高山耸峙,山环山,山套山,这山望到那山高,到了山尖尖,发现山外还有山,重重叠叠,逶迤绵延。大山的路仿佛像梯子,一直通向云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凌空处一望无底,让人胆寒。偶尔见到几个乡亲背着竹背篓在山林间攀爬,如履平地,说着笑话,唱着山歌,分享着生活的乐趣。可外来的游人行走不到半小时就会气喘吁吁,也许不是累的,而是吓的。
土家山寨山高水长,自然生长着各种竹子。有人说,那可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物,它不仅加工生产工具、工艺品材料,竹笋是美食,竹叶、鲜竹沥等还是治病的良药。因此土家人做了新房都忘不了在屋后移栽几株竹子。
竹背篓是大山里人常用的劳动工具,如沙漠骆驼、江河之舟。如今在当地的小镇上的大街小巷、田野山庄还可以见到背着背篓劳作的乡亲;乡亲们家里总能见到挂在土墙上的大大小小竹背篓。土家山寨的乡亲们就是通过竹背篓从山里背出的一家人的希望,从山外背回一家人的甜蜜。
土家姑娘出嫁,有背篓陪嫁。那背篓小巧玲珑,篾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了娃娃,娘家会送上儿背篓作为“斟粥米酒”礼行,专门用来背娃娃;土家人劳作时如摘苞谷、挖红苕、土豆都用背篓,不过它的篾儿粗,肚儿大,经得起摔打。
前几天我回到老家,顺便看了看熟悉的乡亲。我来到邻居向爷爷家时,他正在院子里编制竹背篓。他虽然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硬朗,耳聪明目,声音洪亮,手艺不减当年。看见我的到来,他立即笑嘻嘻起身端椅子、泡茶。向爷爷告诉我,虽然近几十年公路延伸到了大山深处,让我们家家相通,户户相连,但竹背篓并没有被人们抛弃,因为车子不可能开到山上的田园中间去。如近几年时兴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就是用竹背篓先背到公路边,然后才能上车送到超市的。向爷爷满足的笑容挂在脸上,他说,每年他用自己的双手还能挣几千块钱呢!
听着向爷爷叙说,又让多年的往事在我脑海浮现。在我老屋后面也有一片青翠的竹林,面积足有三亩地,呈半月形,环绕在房屋的后山上,竹种有金竹、桂竹、水竹,那竹子绿云一般,行走在石林中。据说,那竹园是太公在建房后栽下的。爷爷告诉我,这些竹子都是好品种,粗壮、坚韧、修长、青翠,繁殖力强。虽然屋后山早期是一片石林,土层簿,但竹子生命力强,几年时间不断向周边扩展,越长越茂盛,远远望去只有竹林而没了石林。竹园里有青青翠竹映霞光的妩媚和层层密叶遮日月的幽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孩提时经常和小伙伴在那儿玩,攀石林,捉迷藏,用竹子做水枪打仗,竹园的地面上被踩得光溜溜的,连草也难生长。清明节前后,竹笋就出来了,好像小鸡破壳一样冒出土面,星星似的点缀着竹园。竹笋毛茸茸的,稚嫩、柔弱中透着调皮的神态,有的从麻石顶上翻过,有的则从石缝中穿出来。这时父亲会常到竹园转一转,将那些不能成林的笋挖去,剥去笋衣,洗净放在锅里煮沸,浸泡一天就可以做菜了。鲜笋炒腊肉是母亲拿手好戏,至今想起来还是满口生津。
竹园里幽静,我喜欢在竹园里看书,记起东西来入心入脑的。春日里走进竹园,虽然看不到五颜六色的斑斓,但竹园里散发的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和养眼的翠绿,使人神清气爽,陶醉其中;夏天里走进竹园,一份清凉就会扑面而来,就像饮了清冽的甘泉一样酣畅。
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用竹子修一些竹签,教我数数,简单的加减法;有时也跟我们讲与竹子有关的故事,如最早的字就是写在竹片上啊,竹子打烂后还可造纸啊,等等。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邻村的小造纸厂,从相对原始的工艺中,了解了从竹子变成纸的过程。如今那小纸厂早已关闭,留下的只是让游人参观的痕迹。小时在村里经常举办文艺晚会,笛子独奏是保留节日,大哥哥们的笛膜就是用青竹内的簿膜。有一位儿时的伙伴喜欢吹笛子,没有钱买就自己做,多年后他还发现并制作了一种音调特别的笛子,据说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每到秋天就是竹子收获的季节,等到下雨、农闲或下雪时,乡亲们在家里加工山里加工竹器。山里的男人们大多基本上都会做竹器,只是有的人手艺好,做的更精致些。孩提时看长辈做的多了,也学做了不少,记得读初中时编的小背篓还获得手工制作二等奖。
父母虽然在外工作,但只要回到家里,就会不停地劳作,或挖药材,或捡橡子,并将一些农副产品卖到供销社换回如煤油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每次父亲回家,背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还没等父亲完全放下背篓,我和弟弟就开始抢着翻看父亲又带回些什么好吃的。有时父亲给带点水果糖,我总是小心地撕开外面那层纸,放入口中,不是去嚼,而是让它在口中慢慢融化。有时还会带几本娃娃书回来,这时就会吸引小伙伴们来家里热闹好几天。
每到收获的季节,背篓便更忙碌了。麦子、苞谷、黄豆等等,一篓一篓地往家里搬。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每到农忙季节,学校就会放一周农忙假,我们就回来帮助队里或家里做一些农活。劳动两三天就累得腰酸腿痛的,休息时就是躺在地上也感到好舒服。
我读初中、高中时,离家有十几里路程,只好寄宿在学校,每到周日就用竹背篓背着一周的粮食、盐菜上路。所谓的粮食就是红苕、玉米粉,还有少量的大米,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着,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读高一时转到离父母较近的一所学校,记得走的那天已是下午六点多钟,同学们早已放学了,走时也没来得及打一声招呼。我和父亲背着简单的行李,沿着清冷的公路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也许就是这一走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几年前我也有孙子了,太公专门到乡下请师傅做了一个花竹背篓,很漂亮的手工艺品,让人看了就温馨,说是等孙子会站了,好背到外面玩耍。后来真的还用上了,睡觉前不背一背他还睡不着呢。听母亲说,我小时候母亲就是用这样的竹背篓背着,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有母亲陪着玩,我是高兴了,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竹背篓里记录着父母的容颜与汗水,写满了我儿时的幸福与甜蜜。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则具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古人将竹子比作君子,“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高风亮节,雅俗共赏,故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竹又谐音“祝”,有美好祝福的习俗意蕴;在风水上,也视竹为吉木,“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
人们是很难见到竹子开花的,可有一年我家的竹子开花了,而且不久相继枯死。不少人认为这是不好的预兆。有人还举了不少例子,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难,各地竹子自杀性地大量开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江淮当地竹子春季开花,夏秋就遭了水灾。这自然会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
竹子开花在我国古书中早有记载。《山海经》中这样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科学家认为,竹子到一定的年龄,也会衰老,为繁衍后代,故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不过也有人说的“竹子开花,必有大灾”并不只是迷信或谣传,据说是竹子能够感应到土壤的一些变异或环境恶化,需要种子迁到适合的新土地。其实竹子和人一样只有几十年的光景,只是它到最后还把一点美丽还展现给人类,如此凄美着实让人感动。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就远离了家乡,远离竹园,但那如画的青翠竹林,还有那憨厚可爱的竹笋,却深深地扎在我的心灵之中。但凡回到家乡,我都要沿着乡村小路走一走,看一看,寻找那份甜蜜的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