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野境东坡

2020-09-17抒情散文wwmi06
野境东坡甲篇:与东坡结缘 于东坡的印象是读书时候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词时,作者简介里写着:“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除了苏东坡,最要紧的还有小时候最爱吃的东坡肉(红烧肉)也与“东坡”二字有关,无形当中

野境东坡
甲篇:与东坡结缘 于东坡的印象是读书时候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词时,作者简介里写着:“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除了苏东坡,最要紧的还有小时候最爱吃的东坡肉(红烧肉)也与“东坡”二字有关,无形当中就觉得与“东坡”有缘。文革其间上小学的我们,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敬,应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据传毛泽东也最爱吃东坡肉(红烧肉),这更增加了一层对东坡的厚爱。后来到松桂任教,居然还有个叫东坡的村委会,于是就盼着有一天能到东坡一游。 一直想,东坡应该在东面,后来经过蝙蝠洞,现在是上鹤高速收费站的位置,有一大块摆满碎石块的荒地上,堆排着一些栗木棍柴,听老人说东坡的柴很是经烧。七八十年代,村里也经常有人推上手推车,到蝙蝠洞去拉柴烧。有时也有人用白族话说:“‘需利古’(鹤庆白族话—梨树桥)转上去就是东坡。”原来以为往东走,那“需梨古”却在西边,还一直以为“需梨古”上去就往东转了。这“需利古”也取得有些玄乎,是那座桥边上有几棵梨子树,还是那座桥搭桥的板子是用梨树杆锯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见梨树也不见梨树板子搭成的桥。因为没有见过这座桥,所以也就变得神秘起来了。 本来东坡应该在东边的,而现在东坡偏偏要往西走,真是有点对这里人难以理解了。就像有些地名让人莫名其妙一样,黑水、水井、三股水、起风水……凡是带“水”字的地名,是最缺水的地方。就像人名一样,越是取得有文化味的,越不爱上学读书。“东坡”的起由也许是因为白族的照壁爱整上“紫气东来”几个字的原因吧,觉得东边才好,所以就取了东坡的名字。往往因为人们避讳错误,因此错误的东西反而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也因为过去雨季的时候,从大丽路经过蝙蝠洞,往马耳山方向看东坡座落的山岭,便会无缘白故地想起唐代杜牧写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钭,白云生处有人家。”这更引发了上去看一看的欲望。在白云生处,陡峭的山坡上,还会隐隐地有几家人家,飘忽在若隐若现的深山箐,对于年轻时爱幻想的我们,更是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渴望。 好几年一直都没有机会上东坡看一看。
乙篇:东坡的年猪客
九十年代初被调到松桂镇三庄初级中学任教,后来赶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任务外,要动员学生回校上课,便与东坡结缘。不过初识东坡,并不是去动员学生。记得第一次去东坡是一起任教的英语老师董德其家宰杀年猪,董老师约我们去帮忙拉猪脚,说是周五放学就跟他开11号车,踢正步回家,早早起来帮他家拉猪脚杆。其实这是董老师怕我们不肯去他家,找出的善意借口。他是真心让我们到他家吃生皮,吃党参炖土鸡肉,还有粑糯的大白芸豆。东坡人将白族人最为好客纯真的美德保存下来了,可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那种舍不得吃都要省嘴待客的好客之道,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原来以为“需利古”一转上去不远就是东坡了,而东坡的远是那种与世隔离的远,离开老一级大丽路,好似进入另一个世界一般。地势也比我们想象的陡峭,马耳山窝里冲下的乱石摆满了山沟沟,清澈的箐打破了山间的宁静,清脆外一种倾诉无人答理的哀怨隐藏在山泉叮咚声中。冬日的天黑得特别早,因为有高山的遮挡,更显得天黑得快。不一会我们就只好摸黑到爬山路了,隐约间就摸到了董老师家所在的董家村,说是董家村南面几步就是杨家了,董家清一色姓董,杨家清一色姓杨,也许全村的老宗祖都一样,用白族人的习惯来讲,应该都是本家。再往西是军营,说明曾经是驻扎军队的地方。不过奇怪的是其它地方叫军营的村子都讲汉话,而东坡的军营村却讲白族话。军营往南是山顶,往北是北长,都隐居在深山箐里。 到董老师家,他的父母和家人,见我们来了一大伙人,高兴得不得了。用东坡产的松子,西葫籽款待我们,发了东坡栗炭火。一面磕瓜籽剥松子,一面烤栗炭火,这是多么温馨的山野生活,所以时隔二十多年还历历在目,甚至想起来还闻到一股子烧栗炭火的炭香味呢。 第二天天不亮,就听到猪尖叫的声音,几个人忙起来,不是说好帮董老师家拉猪脚的吗。不过到我们起来,赶到董老师家猪圈旁,几个土生土长的东坡人,说着地道的东坡白族话。他们说的白族口音既有西山那种独特的上扬的声调,也有甸南人那种温温柔柔的拖音,别有一番声调在心头,具有明显的东坡味。 其实他们都是村里或者是董老师家族里最为熟练的杀猪匠,我们的帮忙只能给他们添乱。董老师见我们执意要帮忙,也就让我们几个人先发三盘东坡栗炭火,说是待会猪解剖开了,就可以烧吃栗炭火烤肉了。我们几个便忙手忙脚地烧起了栗炭火,待用竹编的扇子将栗炭火烧旺了,猪也被杀猪匠解剖开了,他们便割下瘦肉,董老师爱人已经将东坡特产的花椒面和辣椒面,还有百味之首的盐巴摆好。我们抹上盐面、花椒面、辣椒面,放在炭火上滋滋地烧着,那炭火烧烤嫩猪肉的香味在农家院里漫延开去,把整个小山村浸洇在烧烤炭香猪肉味的氛围当中,好像让记忆留在了那一刻当中。 后来董老师爱的瘦肉炒蒜苗、党参炖土鸡肉、猪脚杆粑烀大白芸豆的味道,都被炭栗火烧烤猪肉的味道给夺了,没有多少印象了。 丙篇:北长家访
北长是东坡村军营自然村往一个深箐里拐的深山里隐藏着的小山村。东坡已经让人有一种远里尘世的感觉,北长再往深山里转,可见北长的偏远。记得时令已经进入五月份,山下春天里赶着凑热闹的梨花、桃花、李花、楸木花……已经安静地在孕育子子孙孙了,而经过一路跋涉,一路请教路人的艰难,终于摸索着往山窝窝里的北长村走了。看到路旁、田埂边、园栅栏上的那些梨花、桃花、李花、楸木花、野刺花……才张开眉的样子,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路从军营村往北斜,沿山崖进行, 我们走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失足滚下悬崖,真的非常佩服东坡人在这条小路上飞奔的样子,也觉得学生们上学的不易。从路上往东看,在鹤庆坝子需要仰首扶帽才看到的石宝山峰,像一个初学毛笔字写出的“山”字一般,在苍茫的金沙江峡谷群山中排列着,只不过是无数列队山峰中普普通通的一列小山峰而已,传说中有108个落水洞的象眠山,更只是我们山脚下的一个小山坡。 这种感觉让我们忘记了我们是去一个叫北长的村子。还在为险峻的山峰心跳,转个弯子就见一个山间平坝子出现在眼前,就如东晋老前辈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在惊愕期间,也不知那位被访的学生家住哪里?有一位过路的老人便主动问我们找谁去哪家?不禁被山里人的纯朴所感动。想起最怕的是在城里问路,不小心会问到外地人,他们也不知道,问来问去,就是问了城里人,他们也会不耐烦地向着你要去的方向抬抬手,再想问哪人已经走远了。好在现在有百度、高德地图,关键时候还是手机好,怪不得很多人会痴迷手机。 那老人很热情地领我们到了我们要去的那个学生家,进入村子,发现很多家大门开着,门没有上锁,进到了那个学生家,说是学生已经外出打工了,他的母亲在地里干活,带路的老人说,已经请人带信让他母亲回家了。进了他家院子,门上都没有上锁。真正体会到北长村子朴实的寨风,见识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朴素“共产主义”的小山村。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骏马文学奖”获得者何永飞,刚从大理民族师范毕业时,曾经在这个纯朴的北长村子里代过课,这乡风民俗也肯定点化熏染过他的灵魂。被访学生的家长从地里回来,便忙着生火做饭,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最好的火腿和土鸡蛋给我们做晌午饭吃,说是儿子的老师来到,不论如何都不能让我们空着肚子离开她家。如果在城里,身无分文,恐怕你只有饿死的份。物质越来越发达了,可是我们的人性却越来越自私了。城市里越来越进步的防盗锁门,有时候不防止盗贼,有时也会把自己反锁在家里出不了门,也有时候自己进不了家门。人们越来越自私的灵魂,让人怀疑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呢。 尽管这次北长家访,没有能让学生回校上课,不过我的收获还是满满当当的。我期望这些地方能够把人类最本真最纯美的东西保存下来,让我们的灵魂多一点善良,少一点欺诈。

IMG_20180521_175127.jpg (12.26 MB, 下载次数: 200)

2018-6-20 16:16 上传

东坡农家院

IMG_20180521_175616.jpg (15.11 MB, 下载次数: 191)

2018-6-20 16:18 上传

东坡牛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