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庚子原创】啼笑纸媒

2021-12-23抒情散文stbeijun
截止至元宵,长辈们发现,平时肥皂剧看腻了才瞥一眼的纸质报刊,由于宅家不间断阅读的原因,已经和口罩一样——零库存。于是,不喜欢看“客户端”的老人们就很关心每天的纸媒投递了没。老的们暗示了,小的们就得领会。去岗亭查,报纸没到。保安估计,下午才来……


  截止至元宵,长辈们发现,平时肥皂剧看腻了才瞥一眼的纸质报刊,由于宅家不间断阅读的原因,已经和口罩一样——零库存。   于是,不喜欢看“客户端”的老人们就很关心每天的纸媒投递了没。   老的们暗示了,小的们就得领会。   去岗亭查,报纸没到。保安估计,下午才来。   下午再去,邮差来了。   邮差已不能进入小区,只能隔着窗口委托保安分发报纸。他刚要从邮袋掏出报纸,却又停下并掏出手机看起铃声传召的内容。不知是否看新闻客户端,但从他饶有兴趣的表情看,可读性肯定比其投递的纸媒强。   等邮差收起手机完成投递,今晨开印的日报才“物流”成晚报。   恢复邮递,是因为纸媒自办的发行机构已解散。各级纸媒恢复第三方投递虽然憋气,但该“气”却与自身发行量不足的底气相适应。   混饭官媒的时候,我经常看到纸媒自诩“叉叉叉叉叉叉份发行量”。其实,究竟有多少发行量,看一下印报厂机器上的印数码就知道了。后来的纸媒自办投递机构的经历,就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投递站关门了,证明每个投递员投递的份量,不足以支付其薪水。   生意,就算前缀公字,蚀了本照样得想新办法。   我离开官媒的时候,纸媒已开始时髦网络版。但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调去网络报的,都是报社各部门的“闲杂人员”。   纸媒其他部门,也尚未意识到“造血”才是生存的关键。   比如广告部门人员虽然为纸媒的“有文化”提供血液,但仍被归类为“比较没文化”的系列。又比如理论部,笔杆们娴熟地阐述“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的观点,其实都下意识地使用逆向思维。   一直到网络媒体成气候,特别是自媒体雨后春笋了,纸媒原来的“吸金一哥”地位才与原来其看不起的网媒置换。纸媒开始自救,但很艰难。比如,纸媒甚至要靠各住宅小区的保安“递条子”去提醒老订户:新一年的订报期到了!   如此的无效努力,就像如今叉K或叉W月薪的人刷手机红包——明知那一分钱连乞丐都不屑自己却乐此不疲,完全是“阿Q胜利法”的思想作祟。   所以《荀子•劝学》才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纸媒体亦然,再不鎏金水,就废纸一张,反之则金箔。   我可以用一个行业外的例子,来反证纸媒的必须“蓬生麻中”。   我有一位同组织的同志是戏曲界的精英,丑角唱得很溜。退休后虽然也经常到乡下发挥余热,但挣到的“热钱”也挥发得很快。近日我发现他加入了“某手”,在那个诶皮皮里,不但丑角继续唱得溜,推销的小红点更溜。   如此快的转型,是因为这位“丑角”同志之职业惯性,能够和“某手”小视频的个性秒契合。所以该转型无需磨合就能圈粉,并迅速变身流量主,银子落袋的声响,远胜丑角的古怪声响。   显然,纸媒的行业惯性至今还未能秒契合“网红”的规则。   比如本次的全民宅家,丑角的“某手”诶皮皮就能很快从无聊的“宅主”中圈到新粉;但纸媒就不行,日报变“晚报”不说,还有投递和取报环节交叉感染的顾虑。至于内容就更尴尬,未能说一些网络兄弟、“客户端”兄弟没能说到的内容,而最终变成唠叨“次发新闻”的祥林嫂。   至此,“晚报”了的日报纸媒,除了不识“客户端”的老花镜群体之外,其新闻已经谈不上生命周期。   “一损俱损”的规律,还使原先笑咧咧的纸媒如今郁闷无比:媒体从业者这种原来高大上的“堂前燕”,一夜之间散落到寻常百姓家。最明显的标志是,虚拟媒体行业里面,堂堂的“编辑”职务前面,已经法定镶嵌了一个“小”字。   小编,自媒体“老板”的该称呼听起来虽然小样,但生命力明显旺盛过老编。   所以,不要埋怨读者薄情寡义,实在是纸媒的生存状态……已经“奥特”。   我将取回的纸媒放在客厅报刊盒子上,供给未“客户端”化的长辈阅读。但老人们阅读片刻之后却说,报纸的这些信息,电视台的“午间新闻”已经播放过了。   须臾,这些“晚报”型日报被塞到封面花俏的杂志下面——杂志还能次阅读。我瞥一眼今天的报纸,建议长辈们:如果里面有刊登地方法律法规之类的东西,可以留下来当做档案查阅。   长辈们看了我一眼,又看看沙发旁已捆好准备卖废纸的旧报纸堆,没说什么。   我有点啼笑皆非:被不懂网络的长辈鄙视了。说什么纸媒查阅功能?如今的档案馆也数据化了。   哎呀!纸媒如果再不恶补“线上营销”的观念,基本上就定格在新时代文盲的档次上了……说不定还会像我一样:一不小心,就被上了年纪的网络盲、客户端盲们笑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