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熊清元老师
2021-12-23叙事散文李灿
上个月教师节前后,看到很多网友写怀念老师的文章。我也经常想起原来的老师,有的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大二的时候,我们开始学古代文学。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进来的是一个矮瘦的老人。他用带着方音却洪亮的普通话自我介绍说:“我姓熊,和楚国的国君是本家。……
上个月教师节前后,看到很多网友写怀念老师的文章。我也经常想起原来的老师,有的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
大二的时候,我们开始学古代文学。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进来的是一个矮瘦的老人。他用带着方音却洪亮的普通话自我介绍说:“我姓熊,和楚国的国君是本家。”当时,他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熊老师上课很有趣。他对当下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也做过善意的批评。有一次,讲到官僚主义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领导让下属写稿子。下属写完后,交给领导看。领导说:“写的是什么东西?太不像话了,赶紧拿去改!”下属修改了,再拿给领导看,领导还是说没写好。领导就这样一连把下属折腾了好几遍,下属实在不知道怎么改了,就把第一次写的稿子交上去了。没想到,领导这次却很高兴,说:“很好,就应该这么写嘛!”
熊老师讲《诗经》时提到,《诗经》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然而汉初就重见天日了。原来《诗经》容易记诵,书虽然烧了,有人提前把内容背下来了。汉朝恢复文学时,这些东西通过默写就传下来了。熊老师讲到这里时,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同学们,知识记在大脑里面别人才偷不走,毁不掉。”
熊老师还经常教育我们,要敢于怀疑书上的话,不能认为书上说的都是真的。有一次,讲到《崤之战》。文中说先轸“不顾而唾”,注释中说,先轸极其愤怒,不顾及君王在跟前,竟然吐唾沫。熊老师说,这个解释是不对的,“顾”不是顾及的意思,而是回头的意思。先轸和君王面对面,如果讲礼仪,就算吐唾沫也应该把头扭到一边,也就是要回头。他不回头,也就是直接当着君王的面吐唾沫,可见他不把新国君放在眼里,倚老卖老。熊老师认为,这样解释才是通顺的。
还有一次,熊老师提到朱熹。我们今天都说朱熹的那一套理论是泯灭人性的,是落后的,熊老师却告诉我们分析问题要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中国,国家分裂,辽、金、西夏、蒙古都严重危害着宋朝的国家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熹提倡遵守夫妻、父子、君臣之间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家庭、国家的和谐,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对于抵御外来入侵是不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番话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我们分析问题要坚持辩证法,不能走极端,很多事情不是非白即黑那么简单。
然而,由于熊老师年事已高,每个学期只教前几个周。不过,老人家很热情,他告诉我们,他平时在行政楼那边办公,有事情可以去找他。
我有一次写了一篇和旧体诗有关的论文,拿给他看。他说一定会认真读,让我第二天上午去找他。我在文中写出很多人写的旧体诗根本不合格律,毫无文学性,居然也在一些小刊物上发表了。熊老师说:“分析问题要看主流。你分析旧体诗的现状,要以公开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为例。那些内刊只在小范围内发行,根本就不能代表大多数。”我还提到有的诗人的作品不合格律也能拿奖,熊老师说:“当下这个年代,你只要给钱,什么奖都能让你拿,这同样不能说明问题。”我还提到,我和某个诗人关系很好,在文中批判他,这似乎不好。熊老师说:“感情归感情,学术是另外一回事。”
到了大四上学期,熊老师又教齐梁文学研究。他说:“学术研究要多研究别人不太注意的领域,我很反感一味凑热闹。齐梁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很特殊,研究的人少,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可惜,那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实习、找工作或者考研,他的课听的人就少了。
我和他的联系也少了。直到后来,我有考研的想法。有一次,看到书中讲到竟陵八友,里面有个人叫陆倕。“倕”这个字很生僻,一般的字典是查不出来的。我打电话问熊老师:“这个字是不是形声字,依然读chuí呢?”熊老师说“当然还读chuí。古代还有个工匠叫工倕,你知道吗?”听到熊老师的耐心讲解,我顿时觉得很亲切。可惜后来就再也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了。我后来也被迫放弃了考研,和他也就没什么联系了。
我不知道熊老师现在的境况如何,但他给我的教导我始终铭记在心头。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