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
2021-12-23叙事散文低眉
茄 子低眉茄子是个老实人。蹲在我妈的菜地里一声不吭。紫色的茎上一片两片三片四片叶子,形相老气横秋。它似乎从来就没嫩过,从小就这样子,一直到老,还是这样子。叶子中间的经,也是紫色的。不生不响就开出了花来。也是老实得没魂。五瓣六瓣七瓣的紫色花……
茄 子
低眉
茄子是个老实人。蹲在我妈的菜地里一声不吭。紫色的茎上一片两片三片四片叶子,形相老气横秋。它似乎从来就没嫩过,从小就这样子,一直到老,还是这样子。叶子中间的经,也是紫色的。不生不响就开出了花来。也是老实得没魂。五瓣六瓣七瓣的紫色花瓣连在一起,中间一坨黄花蕊。一点香味也没有。 我就搞不明白了,既然都是花,它的品类还多些,深紫、淡紫,深黄也有,为什么就一点也不妩媚娇艳呢?蚕豆花多妩媚啊!蚕豆花是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眼神。许多串蚕豆花开在枝头,许多股异香在田野的心间流窜,许多双张国荣的眼睛挂在蚕豆的枝头,把春事进行得隐秘又汹涌。再说长在茄子身旁的黄瓜吧,那花多娇艳呀,掐得出水来。一度我曾经以为,黄花闺女的黄花,说的就是黄瓜花,虽然并不是。为什么茄子它要这么老实,像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人事的木讷女子,没有一点风情。竟然也结出了果子。啊,茄子。你就是蔬菜界的钟无艳。 茄子一点也不好吃。作为炒菜,它的皮太厚了,又很吃油。这样一来,吃茄子就是在吃油。如果是生吃,它的水又太少了,一股清雅气。更兼茄子一点也带不得老,它只要稍微在枝头多长几天,那茄籽,就跟软沙子一般的,硌人舌头,老得不得了。它要么就蒸了吃,或者切丝用盐淖。可是,这样吃法,不还是吃的配菜和作料吗?
那我为什么还要说茄子呢? 因为它倒霉呀!茄子在乡下,肩负着骂小孩的重任,是没头没脑的代言人。小孩子做了一个没来历的梦,东牵西扯地告诉爷爷奶奶,他们要骂他是“无头茄儿”。说话不一顺,突然来一句不搭界的,也要说他是“无头茄儿”。做事没根据,无名堂,瞎吃二八,蛮斜舞棍,不上道道儿,也是“无头茄儿”。东一榔头,西一棒,前言不搭后语,胡搅蛮缠,麻田牵到菜田,都是“无头茄儿”。瞎开玩笑,说混话,说脏话,说瞎话,瞎说,瞎做,瞎想……一切无理却又无害的言行,统统都可归纳为无头茄儿。无头茄儿,接近于说梦话儿。无厘头,不成体统,不上台面,没得理性,不搭界,没根据,无名堂,没来历,没得头绪,没意思……统统有的,都是无头茄儿。 茄子可真倒霉呀。缠来夹去的植物又不止它一个,凭啥要把这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比方按在它身上哪。好心好意长在藤上,结出来把人吃(虽然不好吃)。到临了,还要落个坏名声。无头茄儿,无头茄儿,不是你们为了要它结茄儿,把它的头掐掉,它才会长得七缠八绕,四处瞎牵的么? 茄子长到一定的程度,农人是要掐掉它的头的。这个动作,叫打。据讲,茄子的头要打掉才会结茄儿。是真是假,我没验过。为了给茄子一个公正的说法,我特为查了农书。原来,茄子确实是需要打头的。给茄子打头,又叫“打顶”、“摘心”。具体就是把茄子头顶上的生长点掐掉。注意,只能掐“心”儿,“心”儿旁边的还要留两片茄叶子。给茄子打头,最好是在天气晴好的上午。 那么,打了头之后的茄子,果真就会没头没脑地长么?真不晓得了。小时候也没仔细看。也许它真是会泼辣辣,瞎长。要不然,哪来一个无头茄儿的说法的哩。说它无头茄儿,总比“牵丝”好。“无头茄儿”,不过就是没头绪罢了,淡淡的,有空档的,有一招没一招的,是无害的,可以调整的。“牵丝”,就是很令人生气的,密度很重意识很强,蛮不讲理难以招架很可厌的啦。 “无头茄儿”,还带点儿搞笑的意思。搞笑意味的“无头茄儿”有个同意思的说法,叫“蛮蛮拉儿”。想起来也合情理的,无头茄儿的藤,不就是蛮蛮拉儿地长么? 其实,人生艰巨,生活枯乏,来点儿无头茄儿,点缀点缀,无伤大雅,不伤人意,挺好的。周立波,就是无头茄儿。周星驰,也是无头茄儿。冯小刚也有时候是无头茄儿。王小波最是一个无头茄儿了。看他小说的那个风格!卡尔维诺也是无头茄儿了,《看不见的城市》,不是无头茄儿又是什么。还有嵇康,在竹林里哭,路边上也哭,又醉酒又跳舞,又呼啸又弹琴,也是无头茄儿。无头茄儿,是一种本事,一种风格,一种境界,要大智如愚,炉火纯青,才欣赏得到哩。长歌当哭,来去自如,无头亦有头,管它甚么茄儿与不茄儿! 我乡下的老百姓,铁了心要跟茄儿过不去。除了“无头茄儿”,还另有一个“殪茄儿风”!。“殪”,“死”的意思。具体该怎么写我亦无从考证,这只是我用来表音的一个字,它的意思是:因喝水过多,或者施肥过足,使得刚结好、花还没有谢掉、稍微有点儿果的意思、刚结出来的“卵子”,像黄瓜啊、茄子啊、桃子啊、梨啊等诸如此类的果子,没结得住,掉了。这就是“殪”。换句话说,初结好的果子,是不能浑浇水,浑施肥的。浑浇水浑施肥的话,这些“瓜卵子”“果卵子”是要掉的。因为这个原因而结不住的瓜果,统统称之为“殪掉了”。农学书上,称之为坐不住果。 “殪”是什么意思我总算是给你们捣鼓清楚了。那么“殪茄儿风”又是个什么说法呢?你想想啊,风,又不是水,又不是肥,怎么会让茄子“殪”掉呢?这个风,可不是普通的风,它里面含着水、含着肥呗!什么样的风含着水、含着肥哩?自己想去。无非就是屁呗。哈哈哈哈!“殪茄儿风”的意思,就是说在放屁!而且放的不是普通的屁,而是很浓的屁。某个人说的话是胡思乱想,没得来历,是“殪”想。是心里多疑、敏感,硬要把不相干的蛛丝马迹作为不正确的证据往自己不正确的认识上去靠,来证明自己不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殪茄儿风”。 这跟茄子有关系吗?有。可以从这句话倒推出茄子的生长习性。说明在茄子坐果的时候,千万不能浇水施肥。否则就坐不住果。要殪掉。也不能对着茄子放屁。 现代的茄子品类繁多,可区分成好几个变种,从形状上来看,有长茄、圆茄、矮茄。从颜色上来分,有紫茄、青茄、白茄。我妈长的茄子就是一种,长形、紫色。 在古代,茄子没这么粗俗和大众化。茄,《开宝本草》始著录。《本草拾遗》一名落苏,有紫、白、青各种,长、圆、大、小亦异。印度可能是最早驯化茄子的国家。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华南一带有茄树。而宋代苏颂《图经本草》则记录当时南北各地已经发展出紫茄、白茄、水茄、藤茄等五花八门的品种。国人进行了重要的改良,比如在元代就培育出了长形的茄子,并传往日本。 《岭表录异》载:茄树其实如瓜。余亲见之,茄蒂根烧灰治皲瘃,茎灰入火药用。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有糖蒸、醋糟、淡干鹌鹑各法,然未尽也。水茄甘者,可以为果。白固胜于紫。 这话什么意思?我来替刘恂说一下。他说:茄子是长在树上的,他曾亲眼见过。茄子根蒂烧成灰,可以治皮肤皲裂和冻疮。茄子茎烧成灰,也有药用。明代的养生专著说茄子的吃法有很多种,什么糖蒸啊,醋糟啊,晒干啊,其实茄子还有很多种吃法。然后,刘恂又说:水茄甜的,可以作为水果吃,白色的水茄比紫色的好吃。 以为她是钟无艳,其实她是杨贵妃。懂了吧?茄子有这么多种吃法,还有这么多的用场。甚至还把它写入了小说。 宋人张仲文写的笔记体小说《白獭髓》有点意思,主要搜集当时社会奇闻趣事为主。其中有描写宋代的房奴生活:“妻孥皆衣蔽跣足……夜则赁被而居。”什么意思?是说,存款和借来的钱都砸到房子上了,只能节衣缩食还债,不但老婆孩子身上没一件好衣服,连被子都是租人家的。 《白獭髓》也收录了一则和茄子有关的趣闻。是这么写的:“赵希仓倅绍兴,令庖人造燥子茄,欲书判食单,问听吏茄字。吏曰草头下著加,遂援笔书草下家字,都人目曰燥子蒙。” 我再来替张仲文说一下。他说,有一个叫赵希仓的人,在绍兴辅政。有一天,他叫厨子做一道叫做燥子茄的菜。想要把菜谱写出来,可是他不知道茄子的茄该怎么写。就问身边的听差,茄字怎么写呀?听差说,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加。赵希仓拿笔写下了草字头下面一个家字。得!这是个什么字呀,不认识呀。街上的人都笑话他,叫他燥子蒙。 大体意思如此吧。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跟前些时清华网红校长念错字差不多。咱们的网红大校长念错一个字,顶多上一次热搜。赵希仓写错一个字,就入了小说,垂名千古。我倒是对燥子茄感兴趣。估计也是要用很多的配料和油盐。恐怕比较讲究汤汁,吃法和现在的臊子面差不多。 古人实在太可怜了。他们大概是没什么好东西吃的。穷苦人家荒年时候不仅要吃像车前、蒲公英、羊蹄等等这些很苦的东西。就连黄庭坚,恐怕吃的东西也不甚好。我是一个讲证据的人,从不信口开河的,样样事情都要弄个铁板钉钉。 茄子在宋明时期,很可能是一种贵族食品。这件事情不仅可以落实在黄庭坚的身上,也可以落实在董其昌的身上。杨履道拍马屁,送了黄庭坚一些茄子,黄庭坚写了四首诗给他回礼,有一首是这样的:“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埧里紫彭亨。蜀人生疏不下箸,吾与北人俱眼明。”又有一首是这样的:“白金作颗非椎成,中有万粟嚼轻冰。戎州夏畦少蔬供,感君来饭在家僧。”大概,杨履道送给黄庭坚的茄子有一种白茄,而且很嫩,以至于黄庭坚把它形容成是“白银色”。吃起来,就像“嚼轻冰”。冰有什么吃头啊? 董其昌手书有《紫茄诗》。我从网上搜来读过,疏朗闲适,轻歌曼舞,行草的长卷,中锋的抒情,气蛮足。落款纪年为“丙子三月望”,也即明崇祯九年。彼时,董其昌已八十二岁高龄,并于这一年的十一月份去世。所以《紫茄诗》实为董其昌绝笔。 乖乖隆的咚。贵为文化部长、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的礼部尚书董其昌,到老还不忘给茄子写一组诗,你叫我说什么好呢。 我本来还想追究一下茄子被驯化之前的样子的。我一直都对动物和植物被驯化之前的样子感兴趣。野茄子的果实是一点点小,大概比大拇指的指甲盖大一点点。据说也是一身的宝。又是降脂,又是消炎,又是止泻。样样东西都要从作用上来着眼,你说人怎么能这么功利呢。这么一想,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