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阳泉村,文化底蕴深
2021-12-23叙事散文神龙
作者/山西冯恩启【一】汾阳市石庄镇阳泉村,因山泉多在阳面而得名,清属南乡广贞里七甲村。阳泉村历史悠久,建于何时不得而知。沿沟往西不到十里,在梁上建有南、北广城村。两城锁梁上,谁敢沟里走。汾阳境内的南、北广城,南、北偏城,以及黄芦岭往北绵延四……
作者/山西冯恩启
【一】 汾阳市石庄镇阳泉村,因山泉多在阳面而得名,清属南乡广贞里七甲村。阳泉村历史悠久,建于何时不得而知。沿沟往西不到十里,在梁上建有南、北广城村。 两城锁梁上,谁敢沟里走。汾阳境内的南、北广城,南、北偏城,以及黄芦岭往北绵延四百里的北齐长城,都是为防御当时离石胡人而筑。穿过历史漫漫风烟,我可以看到那时阳泉村所在的这条大沟是多么紧张与繁忙,看到南广城、北广城山城紧闭、森严壁垒、士兵昼夜巡逻的情景。作为这条沟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无论是支援前方还是储存物资,阳泉村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地方。明朝时这条沟依然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东进的重要之地。阳泉,一个古代军事关隘要地,尽管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依然能感受到那雄浑与壮观的气势。这里峭壁对峙,涧底泉流,两条大梁如青龙出山,吐气行云,在蓝天下腾舞着逶迤西来,蜿蜒东去,山脉余情,千古飞扬。
阳泉村张春桥书记用生动的文笔、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阳泉村自宋以来的人文发展历史:“从碑文考证,我村从宋到明就是汾阳西南之大村,宋代已有史姓、任姓、靳姓等在这里生活起居,到明朝又有王姓、田姓、张姓等许多姓氏居住于此,村民已达百户之多,良田五十余顷。明清时期村中人文荟萃,乾隆年间国子监监生田起凤,国子监太学生、书法家王钟秀,道光年间进士侯选王发京等等贡生、庠生多人,且村人乐于捐资文化,村里有庙宇、阁楼十多余处,当时九江庙、龙王庙、玉泉庵、魁星楼的祭祀活动已经辐射到周边乡村。另外清中后期至民国,我村走京出外经商之人不少,他们奔波于恰克图、库伦、张家口等地,其中田育莲、田有年、成树藩、田德源、田贤茂都是经营有道之商人,我爷爷张廷瑛就曾两度出外从商。总而言之我们的前辈们精明能干、勤劳朴实、重文修德,这是我们阳泉村的骄傲。” 阳泉村地处吕梁山中段东麓余脉中,汾阳市西南部,汾阳市韩石线公路旁,距市区22公里,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这里村庄秀美,家院依坡就势,抱阳而建。院上有窑,窑上有院,高低匀称,层叠有致,旧宅新院,相映成趣;这里黄土厚实,梯田层层,核桃林密,果树繁盛,物产丰富,福气盈盈。尤其是阳泉村产的煤更是名扬三晋,享誉中华。真是:一沟两梁,龙腾凤翔,阳泉是个好地方。
【二】 阳泉村文化园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正气、与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活动场所。文化园分期建成。2011年建魁星楼及周围建筑,2012年建碑廊,2014年建党史、村史、文昌助学基金展馆。整个文化园建在村东南北山梁半坡上,总占地面积5亩,停车场1亩。文化园古色古香,一色青砖建成。它依山就势,气势雄伟。大门朝西,紫气东来,爽风入门,浮清霞托斜日,揽川流抱山色。站在大门边,朝里看,青松翠柏路边排列;向远望,一川秀色漫卷云烟。大门刻有砖雕凸字金联:拥林千亩眼底苍浪方悟种德若种树;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
据现存《建魁光楼碑记》知:魁星楼建于清道光七年,由本村王绍武主持修建。原魁星楼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汾阳煤矿为用料而拆除,2011由本村张春桥书记捐资重选现在地址修建。新建魁星楼地势更高,气势更加雄伟美观。魁星楼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六角形。第一层门额为“天开文运”。第二层塑有魁星君,面朝西,面目狰狞。这尊容极受读书人崇拜,被视为科考得中的保护神。我对魁星文化没有深入研究,不知古人为何把魁星塑造成这样可怕的“鬼”模样,只知道自古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说。第三层为空心亭。白玉栏杆环围魁星楼,并雕刻着忠孝图样。
魁星楼西建有“正阳亭”,“正阳亭”三字为文景明先生所书。正阳亭前建有喷泉池,亭联“幽籁静中观水动,鹿心息后觉凉来”为已故著名书法家王朝瑞先生书写。亭中一大红“正”字,笔画中有张春桥书记六百余字的解读“正”文,文曰:“1994年,我首次当选村支部书记,有三十年党龄的母亲告诉我‘当干部要公道正派,一正压百邪,只要你做得正,走得正,就能站住脚’,从此‘正’字就成了指导我的人生指南……
这些正字我们必须牢记。品味正字,结构方正,内涵深刻。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是顶天立地的人。作为领导干部,还需要左面这一竖,代表着其他人的辅助配合;还要有中间这一横,这一颗不上不下中正平衡的心。另外,正字下边是止,是在警示我们无欲则刚,要经得起诱惑,莫乱伸手,苍天有眼,该止则止。才是正道。
《新华字典》这样解释,不偏斜,和于法规,合正道理,恰好,是为正。大到我们的国家,我们要走正道,要身正,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为人要正直,要敢于碰硬,不畏邪恶;其次,处事要公正,不能搞远近亲疏;第三,决策要正确,要发扬民主,办为民之事;第四,用权要正当,既不徇私舞弊,又不蛮干滥用……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正大压百邪,正气浩长空,充分展现了一代基层党领导干部求“正”避邪的高尚品德。
碑廊位于魁星楼园内北边,长50余米。收存碑21块,最早为成化年碑,最迟为2014年碑,跨度500百余年。碑文内容精彩纷呈,主要有修路、建桥、助学等功德碑。碑文虽有毁坏,但仍不失它珍贵的文物价值,对研究阳泉文化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一碑诗曰:“丹青石匠无工价,上感神天岂亏人。”丹青石匠虽无工钱酬报,但一定会感动神天,而不会亏待他们的。我认为:何止是丹青石匠,凡是布施修善积德者,神天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人在做,天在看,看你向善不向善。祸福皆有缘,因果总相连,古今都一样,有谁能逃过神天的最后裁判?
魁星楼傲立长空,荡天开文运;正阳亭静观水动,盈两袖清风;池塘中喷泉飞浪,溅白莲盛开;碑廊里沐先人德泽,崇善行仁义。生如青松翠柏坚强,心似白玉兰石纯净,只有如此,才能千古流芳,光照日月。
【三】 党史馆等建筑位于文化园最高处,2014年建成,为文化园独院。正房五间,中间三间合一为党史展馆大厅,大厅正中是毛泽东主席站立石膏像。三面墙壁以毛泽东诗句分中国革命四个时期设计: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枯名学霸王;四、虎踞龙蟠今胜惜,天翻地覆慨而慷。图文并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曲折辉煌历程。版画下,沿墙展柜放置着《毛泽东选集》《**谈治国理政》等有关红色文化方面的书籍和阳泉村党史材料。党史展馆大厅门联为:守东平格言惟是诗书教子;遵司马遗训莫若勤俭持家。大厅西房间为张春桥书记收集的汾阳旧照展馆,大厅东房间为毛泽东主席画像展馆。
西厢房为“文昌助学基金会”,门前挂有木雕联:一片花影云抱地,半夜书声静在天。房内以版面的形式,文字配照片,真实展示了文昌基金会从2012年成立以来捐资助学的情况。八年来文昌基金会资助了本科、专科大学生一百多名。东厢房为村史展馆,同样以版面、实物的形式展示了阳泉村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重建玉泉庵”以来所发生的几十件大事。村史展馆,文脉相承,充分展示了阳泉村先人到今人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善举不断、德化人心、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 展馆院,坐北朝南,依山抱阳,风水通透,境界开阔。我三次来展馆参观学习,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每次都要站在展馆门前的高台上,凭栏远眺、赞叹一番。站在高台上,魁星楼、正阳亭、长碑廊、阳泉村尽收眼底,观雾飘拥翠峰赏日出月落清辉相映,闻山风伴涛响思古今文事恒盛绵延,我心豪迈。这个观景台真好!由此想到:道光七年碑记中孝义县儒学廪膳生员李纯元写的优美对联:回首人寰,皆作眼前锦绣;置身上界,欣看宝笈云连。
【四】 阳泉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也是一个红色文化非常辉煌的村庄。张春桥书记在他写的《汾阳有一个让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乡村——阳泉村》一文中写到:“阳泉村有55余人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涌现出了田丕伟、曹吉良等革命烈士,还有田丕贞、张彦昌、王丕芝、王翠芝等村干部,民兵,支前英雄投身革命。” 红军东征曾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多少人参加革命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多少人村口盼归望瞎眼,苦苦等;多少家闻犬吠思亲人,空空等。忠骨埋它处,热血化彩霞。真不知那些牺牲的烈士能不能听到那青山落霞处,草木依依中,相思鸟声声的呼唤与啼血的鸣叫?
为官不忘本,为民甘奉献。张春桥书记写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任村干部带领党员群众苦干实干,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化,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70年的奋斗史,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期间有干部田丕瑞、孔庆和、田广勇等人尽责尽力,从集体化村办油房,醋房、打铁铺、车子铺、核桃仁加工厂、砖厂,到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思想解放,带头烧焦炭、开煤矿,许多能人志士历经艰辛磨难,一步步发展起来。他们致富不忘回报乡村,积极捐款修路、建学校、凿水井、安自来水、修村门、重建魁星楼、修复古建遗产,资助发展林业,还有捐资扶贫助学、敬老爱老等公益事业,涌现出了王敬仁,王德胜、王德森等一个个甘于奉献者。
2011年我捐资重建魁星楼,后来又由村集体续建碑廊、文化院、党史、村史展览室等,其目的也是开启我村之文运,弘扬我村之正气,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忠孝礼义、崇文厚德,活动围绕敬老尚善、扶贫助学等。崇文以载道,厚德以化民,目的是更好地教育村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激励后人存忠孝心,行仁义事,这也是我们建文化大院的愿望。现在我们村党支部被评为吕梁市‘五星级支部’、因‘5.10’栽植核桃树工程,被汾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林业工作先进村’。修路引水,各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全体干群努力工作的结果,这更是我们阳泉村的骄傲。”
张春桥书记不仅热衷于阳泉村的文化事业、村风村貌的建设与发展,而且一直致力于汾阳境内的古建文化保护,胜任汾阳古建文化保护专委会主任。他走遍汾阳山山水水,穷乡僻野,不断地考察,不断地写报告、提建议。他是汾阳美术学会会长,旧照收藏家,多次举行旧照展览,受到社会各界赞誉。他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山水派画家。他的山水画古色古香,冷峻肃穆,傲气凌然,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2019年农历四月初八,我与冯建林首次参加了阳泉“崇文厚德”文化节。2019年农历九九重阳日与王文明又参加了阳泉村“敬老尚善”文化节。深入体会到了阳泉村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美好。
张春桥书记2014年设立专门资金,每年给阳泉村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养老金1200元。一个个红包发在老人们手中,温暖了老人心,灿烂了老人的笑脸。而阳泉村这一“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常态教化世人的举动,在汾阳大概是首家。感人画面一幕幕,动情话语一声声,激荡着所有参加文化节活动者的心儿。
参加文化节的朋友来自社会各界,有政界要人,也有文化艺术名人。人大副主任田树汉光临文化节,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和文联张立新主席也赶来了...... 文化节人山人海,音乐声、跳舞声、此起彼伏,锣鼓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我们携手登魁星楼远望,拍照留影,幸甚至哉,无以言表!秋菊黄黄,一片绚烂,一片香;清风徐徐,半入青山,半入川。抒七绝《大美阳泉》一首:炮竹冲天化彩辉,流光闪闪入岚飞。魁星握笔点文运,大美阳泉伴翠微。
【五】 2019年11月16号,星期六,我约毋克慧、梁胜亮两位文友,再次来到阳泉村文化园,细细查看了一番,对所有匾额、楹联、碑文留下笔记,并与村委委员田前荫合影留念。
下午,我们坐着田前荫的车,走过满是砂石、曲折坎坷的山坡,翻过高高的山梁,查看了新修复的阳泉龙王庙。龙王庙位于阳泉村东石岩岩沟(俗称龙王沟)的西头。龙王庙坐北朝南,依坡而建,南、西、北三面环绕,涧水前流。据乾隆碑记,龙王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有碑为证,《重修石岩岩沟龙王庙碑记》:“汾郡南乡阳泉村有石岩岩沟山环水...水而甘...下则幽谷杏林(缺字)多产...辉煌灿然神人共乐也 于以朝(缺字)夕阴气象万千...是为记本村纠首李生贵 大清嘉庆八年九月上旬。”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行过修缮,也有碑为证:“余阳泉村东有石岩岩沟 由来旧矣 沟涧之北有龙洞 前人因塑黑龙王神像于其中 乡人祈祷雨泽无不灵应第代远年湮庙宇倾颓余等公议 修理 金料 油木 泥匠等工共使过钱壹拾肆仟零立此石刻以志永久不忘耳...大清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巳十月上浣谷旦立。”
通过碑文可知:此处山环水抱,涧水清澈,青峰叠翠,杏林满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神人共乐的好地方。
龙王庙从道光以来,历经岁月沧桑,风雨侵蚀,洪水冲击,早已毁没。2018年由阳泉村王德胜、王德勇等人捐资修建。新修龙王庙,下为五间窑洞,供奉弥勒佛、财神等,上龙王洞供奉黑龙王。雕梁画栋、斗拱椽檐,熠熠生辉,重现往日风采。最高处建有对弈亭,亭下放置着石凳、石桌 ,如邀朋友知己来此对弈,定有超凡出世之感。
那天,我们几人登阶而上,上对青峰绝壁,俯瞰庙宇深涧,或站亭旁,或坐亭中,沐斜阳余晖,听山鸟飞鸣,合影留念,自感非仙亦仙也!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感觉上山不易,下山也难。谁若不信,那就走走这条翻山越沟的沙土、石子路看看。直到车平安下山后,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随后,田前荫带我们查看了阳泉现存修缮的《田氏宗祠》。田氏宗祠坐南朝北,南为二层楼,下为三间砖窑,上为宗祠大厅。砖木结构,近来修缮完整,但里面没有整理好,没有列祖牌位,陈式简单。宗祠院被破坏,听说这个院是几家的房产,要全部收购成田氏宗祠院,可能需要长时间有人协调办理。人就是个奇怪的动物,宁愿让不值钱的东西烂掉,也不愿伸手递给需要它的人。
出田氏宗祠,我们步行,察看了张春桥书记正在修复的老家旧院,并在书记旧院合影留念。我们感谢张春桥的父母养了一个有爱仁之心、有文化情节的好儿子。
【六】
穿过阳泉村破旧的街洞,跨过古老的石拱大桥,与田前荫朋友握手告别。下山的车飞快,但始终携着我们对阳泉村的爱。坐在车里,我不时回望远去的山,远去的沟,余晖默默,漫洒金光;马达声声,幽思渺渺。大家都说:阳泉真是个好地方!遂写诗一首:
阳泉是个好地方
历史悠久,文运悠长
谁在青石桥上回头望
总留下依依不散的目光 妹妹门前送哥郎
泪盈眶
哥哥你定要好去好还
妹会等你把岁月坐穿
哥哥默语无言,手握成拳
此去关山路远,日久天长
不把新天地开创
我怎能回报妹的意深情长 山川河流作证
不管走到何处
我都是阳泉真正好儿郎
妹心中的那个美丽念想
阳泉是个好地方
永远是我们的故里 家乡
我们深爱的地方......
2019一11一23
作者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大型诗集出版《上海诗叶》常务副主编,《黄浦江诗潮》第一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文群联合会主席。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纸刊)。全国少陵诗词文学总社副社长,中国书画杂志社暨《少陵诗刊》月刊编辑(纸刊)。上海格律诗社社员。山西省汾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建文化保护专委会委员,汾阳民俗会员。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交流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审核编辑。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群主,汾州文史论坛群主。在百度输入山西冯恩启,可浏览部分诗文作品。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