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名村,下张家庄
2021-12-23抒情散文神龙
作者/山西冯恩启【一】汾阳峪道河下张家庄村,传说有张氏在此筑寨建庄,故得名。为有别村西上张家庄,故叫下张家庄。村庄始建于何时无记载。清时,下张家庄属西乡孝友里。我认为:姓张的人家可能断族,也可能迁徙出村。据村人说:早年有苗氏兄弟来此开荒耕地……
作者/山西冯恩启
【一】
汾阳峪道河下张家庄村,传说有张氏在此筑寨建庄,故得名。为有别村西上张家庄,故叫下张家庄。村庄始建于何时无记载。清时,下张家庄属西乡孝友里。 我认为:姓张的人家可能断族,也可能迁徙出村。据村人说:早年有苗氏兄弟来此开荒耕地,筑庐建家,繁衍生息,但发展很缓慢。期间有始祖马春从陕西扶风县辗转迁徙而来。居住在拐子沟蔡家滩一带。到第三代马金,马银兄弟时得到很好发展。可能是天助马氏,马家兄弟,很快由佃农,或开荒种地,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马家兄弟立足后,家族得到很好发展,随后又有陕西马家人,不断迁徙而来。时间不长,马家便成村里大户望族了。而苗家却一蹶不振,逐步走向衰落。正如村里流传的戏言:“马儿来了,把苗儿都吃了。”当然这是村人的妄说。马家在村里已有600余年历史了。现在马姓为村主要姓氏。 一个家族的发展,除了得助天时地理因素外,无疑是人为因素了。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族人团结,勤劳耕作,积极进取,不断累积财富,不断休养生息,严格族规,用优秀的思想文化教育后人,这个家族一定能得到好的发展,反之,家族就会逐步走向败落。我看,马家能在下张家庄这个村里很好的发展延续下来,无疑是祖先有道有德,后人勤奋努力的结果。 下张家庄村,位于汾阳边山丘陵地带的峪道河新石器遗址圈内,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峪道河新石器文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游,在河北邢台沙丘病死。随行的胡亥、赵高、李斯为掩人耳目,制造了秦始皇未死的假象,在尸体车上放着臭死鱼,一路从邢台北上,转西过井陉秦皇古道,路经太原,然后绕吕梁边山,进入汾阳向阳三十桃花谷,翻过黄芦岭进离石过黄河达陕西回到咸阳。杀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立胡亥为帝,为秦二世。昏庸无能的秦二世,使强大的秦国很快灭亡。下张家庄就位于东连文水、交城、太原,西通向阳桃花谷的这条古道上。这条沟通晋中与晋西达黄河入陕甘的古道,自古以来一直是军事通道。 公元304年,刘渊在方山左国城,聚游牧胡人,筑坛设祭,自称汉王。随后领兵翻越吕梁黄栌岭,穿过三十里桃花谷,他们在罗城村筑八门城,攻取汾阳城,然后,攻下介休城,杀介休令贾浑及夫人。然后四面出兵占领山西河东,公元308年在临汾称帝。那时我们可以想象,下张家庄一带一定是满山遍野全是高鼻深眼,肤白发黄,彪悍无比的胡人。他们源源不断地从西涌来,然后,挥刀扬鞭,东去南下,攻城掠地,改朝换代。 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国号齐,称齐文宣帝,改元天宝,定都邺。北齐为防御北方突厥、柔然、契丹等游牧杂胡,先后分六次在北齐西、北边疆修筑长城。据史载:汾阳城西北六十里处的黄栌岭北到社平戍(山西朔县南)四百里长城,修于天宝三年即公元552年。下张家庄这个地方,就是汾阳平川进入吕梁山黄栌岭的第一站之地。北齐军民,昼夜不断地从山里出来驻扎这里,又不断地从这里进山而去,保家卫国的战斗情景,在下张家庄这块儿土地上,绚烂成了一段美丽史话,被记入史册,吕梁山上北齐长城虽然随着北齐的灭亡而被弃用,但中华民族不断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芒却亘古照耀着这块儿土地。 郭子仪平叛的队伍来了,李自成的队伍走了,晋商在这里昼行夜宿,走西口的歌唱了一年又一年,唱的山河动容,唱的大地换新,一个个城堡式村庄在此拔地而起,一座座豪宅大院聚金积银。悠扬的驼铃,打破了清晨晓雾,马队的嘶鸣,惊飞了归巢的鸟儿。一声“走嘞”唤醒了沉睡的沟梁,一坛汾州老酒迷醉了天边的夕阳。快吃饱喝足吧!西去关山路远,山高水长,东去大河横流,前路苍茫。坐丘陵高地,西眺吕梁雄峰,东瞰汾水平川,横笛吹支思乡曲,明月不眠,碎了一地月光,苍白了田野山丘,也苍白了离乡人的旅舍客愁。 下张家庄村,一个秦晋古道上的村庄,带着自信,带着几分神奇,悠然从古道深处走来,抖落一身沧桑,展示着勃勃生机,走进了新的时代。无不让人喜爱与向往!
【二】 夏禹在离村不远的峪道河疏通山谷,让水顺利流入晋阳湖。后人为纪念夏禹功绩,叫这条峪道河为禹导河。河水常年不断,风光秀美,被誉为是汾阳境内的“避暑山庄”。 下张家庄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夏禹“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后,有一条古龙,从湖底爬出,向西爬来,当爬到下张家庄这里时,身疲力竭,永远地停在了此地。因此村人很自豪地认为,下张家庄村为龙伏之地。并形象具体描述道:村由东向西俯视为一条龙,龙头为大庙,龙瓜为红门沟、后背沟、南沟、桃沟。龙尾为龙堡,老百姓称为旧堡。
下张家庄大庙位于村西南部,始建年代不详。大庙内供奉有玉皇、龙天、关帝、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由此可知大庙为佛道综合庙宇。据清乾隆二十一年六月立的碑文年记:“考厥由来建自万历而捨此地基 老马和也迢历数千载后马天眷已经修葺一次又经历至雍正年间庙貌神像仍旧修。”可知,明清曾几次修复,但乾隆后无修缮记载。大庙坐北朝南,南北长大约76米,东西宽大约24米。占地1800余平米。大庙最南为戏台,最北为玉皇殿,中部关帝庙早已无存。原先这座庙,气势雄伟,香火旺盛,但历经漫长的岁月和战火纷飞后,已残破不堪,濒临毁灭。2019年村原籍马朝贤先生的积极倡导、集资,化费130多万完成了第一期修复工程。 2019年农历9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传统村落《下张家庄村首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活动。来自汾阳、孝义、平遥、灵石各界人士齐聚大庙。村领导讲话介绍了村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以及大庙修复情况。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发表贺词。戏台唱戏,歌舞升平,殿阁香火,信徒祈福,一片祥和的景象。 写诗一首七绝以抒怀:旧戏新风连日唱,神人共乐贺丰年。金光漫染庭前草,秋树蝉鸣古道边。
开幕大会后,我们在村书记马琮的带领下,参观了村里一些古院,并进古堡参观。村原书记马琨(现在兴县扶贫)对古堡进行了详细讲解。由于那天人多,时间紧,对古堡没有细看,好多东西没记住。因而,我在2019年11月6日,我约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会员毋克慧、梁胜亮,村古建修复协会会长马朝贤在村委领导的带领下,再次对下张家庄村堡进行了参观考察。 2019年11月6日上午,我和武克慧去的早,在一位村里老人的带领下,沿着村外去向阳的古道。查看了几里,并拍照留念。回村后 在和武会长与马朝贤汇合后,一起考察了古堡。时过多日,古村古堡古院的古朴风貌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不断地流动成了一幅幅壮观的画面,美丽了我的心空脑海。
【三】
古堡居高垣,地处龙尾。故村人称为:祥龙堡。祥龙堡东、南、北三面临天然豪沟,西接梁垣。祥龙堡西内外有两个大堡门。整个古堡近似三角形,东窄西宽,东西长有500余米,占地大约15万余平米。多为明、清建筑,从现存的的几处风雨侵蚀成的“镂空砖雕”的残墙断壁,可看出房院历史的久远。 堡内好几十幢院,房屋几百间,基本荒废,为空院空房。那些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苍白而无力,那些坚固的窑洞,城墙式的院墙,砖木街门,孤独地散发着往日的富奢繁华,荒草淹没不住房主人的文化情怀与美好追求,在一砖一瓦,一门一房间,熠熠生辉,惊叹了所有来此参观的人。我们不知道,谁有力量修复开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修复?但我们相信,时间不会太遥远了。 在古堡内,明井暗道,非常神秘。同行武登云会长说:地道与井相通,一是为了地道里取水方便,二是通风透气。古堡地道究竟有多长,谁也不知道。只是同行的一位村人说,他孩童时曾与伙伴钻入地道,走了几百米。不敢再前行就出来了。他带我们参观了一地道口。地道不仅与各家各户房间院落相连,而且与堡下沟底相同。堡内人可从地道,下到沟里,遇特殊情况,可从地道入沟逃走。地道被美誉为“龙潜地道”。 这可真是:暗道游龙潜地走,祥光几度入云楼。今来闲话堡中事,不觉风尘染白头。 在堡子内,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汾阳商人王庭荣故居了。王庭荣故居,现存二进院。主院窑坐西朝东,有偏院,下院门朝南,门廊宽敞,明柱、斗拱、椽梁、全为木榫结构,没用一个钉子,但铆合严密坚固。虽历经风雨侵蚀,顶上瓦片脱落,但木结构,依然稳固。从整个院落,可看出当年院主的富奢与对居住的讲究。 据有关记载:“我国最早的一家帐局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汾阳商人王庭荣出资4万两开设于张家口的"祥发永"帐局。 帐局亦称"帐庄"。从事商业存放款业务的旧式金融机构。”帐局一直延续到民国。对张家口的“祥发永”帐局建筑与经商等,汾阳文史学者宋志强在他出版的《汾州历史文化补缺》一书中,有详尽描述。2018年8月19日,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侯廷胜、侯荃、吕世宏、成钰一行五人亲自去张家口堡子里考察了“祥发永”帐局旧址。
堡内现存有明代水井,成语“转弯抹角”处,老干部马玉藻故居。堡外有,1945年8月18日到23日贺龙路居院、将军马子安院、晋剧名家马玉楼院等。我们在马朝贤先生的带领下,站在堡子东遥望明庆成王堡,看部队拉练时掏的一个个土窑洞,思绪在古堡历史的长河里游走,不断地采集着闪光的文化浪花,美丽了我们的心情。我们虽没赶上龙崖看日出的壮景,但依然能看到秋日阳光穿岚破雾,光怪陆离的奇美景象。 厚重的堡门,裸露的土墙,撩动着我的情怀,作为军事功能的堡寨,已在王朝更替,战火殆尽的岁月后,失去它的防御作用,但它依然以非凡的气势告诉人们,要想永久平安,啥时候也不要忘了“守城”的思想。
【四】
2019年6月6日,下张家庄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等六部委命名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新村旧堡,相辅相成,融明清晋商文化、堡寨文化、古道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越发显示着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西面嘉宾,匆匆前来参观考察,写诗书文,泼墨绘画,壮抒情怀。 坐在离去的车里,看着梁上、沟中一片又一片核桃林,幸甚至哉,无以言表!回望吕梁雄峰,东瞰一马平川。新修的柏油路,连接着下张家庄古老的追求,新生的希望;也连接着我们对古道名村下张家庄永久的喜爱与向往!再写诗一首以赞美: 一座古堡
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把丰厚的文化描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无不让人向往 一座村庄
展示着时代的蓬勃发展
把村人的追求融化进了深沟大梁碧水蓝天
无不让人歌唱 下张家庄啊! 一座汾州古道上的村庄
千年风雨洗净尘烟
正以龙马开创精神 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盛世
风貌 美丽家园 2019一12一1 作者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大型诗集出版《上海诗叶》常务副主编,《黄浦江诗潮》第一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文群联合会主席。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纸刊)。全国少陵诗词文学总社副社长,中国书画杂志社暨《少陵诗刊》月刊编辑(纸刊)。上海格律诗社社员。山西省汾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建文化保护专委会委员,汾阳民俗会员。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交流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审核编辑。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群主,汾州文史论坛群主。在百度输入山西冯恩启,可浏览部分诗文作品。
【一】
汾阳峪道河下张家庄村,传说有张氏在此筑寨建庄,故得名。为有别村西上张家庄,故叫下张家庄。村庄始建于何时无记载。清时,下张家庄属西乡孝友里。 我认为:姓张的人家可能断族,也可能迁徙出村。据村人说:早年有苗氏兄弟来此开荒耕地,筑庐建家,繁衍生息,但发展很缓慢。期间有始祖马春从陕西扶风县辗转迁徙而来。居住在拐子沟蔡家滩一带。到第三代马金,马银兄弟时得到很好发展。可能是天助马氏,马家兄弟,很快由佃农,或开荒种地,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马家兄弟立足后,家族得到很好发展,随后又有陕西马家人,不断迁徙而来。时间不长,马家便成村里大户望族了。而苗家却一蹶不振,逐步走向衰落。正如村里流传的戏言:“马儿来了,把苗儿都吃了。”当然这是村人的妄说。马家在村里已有600余年历史了。现在马姓为村主要姓氏。 一个家族的发展,除了得助天时地理因素外,无疑是人为因素了。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族人团结,勤劳耕作,积极进取,不断累积财富,不断休养生息,严格族规,用优秀的思想文化教育后人,这个家族一定能得到好的发展,反之,家族就会逐步走向败落。我看,马家能在下张家庄这个村里很好的发展延续下来,无疑是祖先有道有德,后人勤奋努力的结果。 下张家庄村,位于汾阳边山丘陵地带的峪道河新石器遗址圈内,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峪道河新石器文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游,在河北邢台沙丘病死。随行的胡亥、赵高、李斯为掩人耳目,制造了秦始皇未死的假象,在尸体车上放着臭死鱼,一路从邢台北上,转西过井陉秦皇古道,路经太原,然后绕吕梁边山,进入汾阳向阳三十桃花谷,翻过黄芦岭进离石过黄河达陕西回到咸阳。杀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立胡亥为帝,为秦二世。昏庸无能的秦二世,使强大的秦国很快灭亡。下张家庄就位于东连文水、交城、太原,西通向阳桃花谷的这条古道上。这条沟通晋中与晋西达黄河入陕甘的古道,自古以来一直是军事通道。 公元304年,刘渊在方山左国城,聚游牧胡人,筑坛设祭,自称汉王。随后领兵翻越吕梁黄栌岭,穿过三十里桃花谷,他们在罗城村筑八门城,攻取汾阳城,然后,攻下介休城,杀介休令贾浑及夫人。然后四面出兵占领山西河东,公元308年在临汾称帝。那时我们可以想象,下张家庄一带一定是满山遍野全是高鼻深眼,肤白发黄,彪悍无比的胡人。他们源源不断地从西涌来,然后,挥刀扬鞭,东去南下,攻城掠地,改朝换代。 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国号齐,称齐文宣帝,改元天宝,定都邺。北齐为防御北方突厥、柔然、契丹等游牧杂胡,先后分六次在北齐西、北边疆修筑长城。据史载:汾阳城西北六十里处的黄栌岭北到社平戍(山西朔县南)四百里长城,修于天宝三年即公元552年。下张家庄这个地方,就是汾阳平川进入吕梁山黄栌岭的第一站之地。北齐军民,昼夜不断地从山里出来驻扎这里,又不断地从这里进山而去,保家卫国的战斗情景,在下张家庄这块儿土地上,绚烂成了一段美丽史话,被记入史册,吕梁山上北齐长城虽然随着北齐的灭亡而被弃用,但中华民族不断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芒却亘古照耀着这块儿土地。 郭子仪平叛的队伍来了,李自成的队伍走了,晋商在这里昼行夜宿,走西口的歌唱了一年又一年,唱的山河动容,唱的大地换新,一个个城堡式村庄在此拔地而起,一座座豪宅大院聚金积银。悠扬的驼铃,打破了清晨晓雾,马队的嘶鸣,惊飞了归巢的鸟儿。一声“走嘞”唤醒了沉睡的沟梁,一坛汾州老酒迷醉了天边的夕阳。快吃饱喝足吧!西去关山路远,山高水长,东去大河横流,前路苍茫。坐丘陵高地,西眺吕梁雄峰,东瞰汾水平川,横笛吹支思乡曲,明月不眠,碎了一地月光,苍白了田野山丘,也苍白了离乡人的旅舍客愁。 下张家庄村,一个秦晋古道上的村庄,带着自信,带着几分神奇,悠然从古道深处走来,抖落一身沧桑,展示着勃勃生机,走进了新的时代。无不让人喜爱与向往!
【二】 夏禹在离村不远的峪道河疏通山谷,让水顺利流入晋阳湖。后人为纪念夏禹功绩,叫这条峪道河为禹导河。河水常年不断,风光秀美,被誉为是汾阳境内的“避暑山庄”。 下张家庄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夏禹“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后,有一条古龙,从湖底爬出,向西爬来,当爬到下张家庄这里时,身疲力竭,永远地停在了此地。因此村人很自豪地认为,下张家庄村为龙伏之地。并形象具体描述道:村由东向西俯视为一条龙,龙头为大庙,龙瓜为红门沟、后背沟、南沟、桃沟。龙尾为龙堡,老百姓称为旧堡。
下张家庄大庙位于村西南部,始建年代不详。大庙内供奉有玉皇、龙天、关帝、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由此可知大庙为佛道综合庙宇。据清乾隆二十一年六月立的碑文年记:“考厥由来建自万历而捨此地基 老马和也迢历数千载后马天眷已经修葺一次又经历至雍正年间庙貌神像仍旧修。”可知,明清曾几次修复,但乾隆后无修缮记载。大庙坐北朝南,南北长大约76米,东西宽大约24米。占地1800余平米。大庙最南为戏台,最北为玉皇殿,中部关帝庙早已无存。原先这座庙,气势雄伟,香火旺盛,但历经漫长的岁月和战火纷飞后,已残破不堪,濒临毁灭。2019年村原籍马朝贤先生的积极倡导、集资,化费130多万完成了第一期修复工程。 2019年农历9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传统村落《下张家庄村首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活动。来自汾阳、孝义、平遥、灵石各界人士齐聚大庙。村领导讲话介绍了村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以及大庙修复情况。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发表贺词。戏台唱戏,歌舞升平,殿阁香火,信徒祈福,一片祥和的景象。 写诗一首七绝以抒怀:旧戏新风连日唱,神人共乐贺丰年。金光漫染庭前草,秋树蝉鸣古道边。
开幕大会后,我们在村书记马琮的带领下,参观了村里一些古院,并进古堡参观。村原书记马琨(现在兴县扶贫)对古堡进行了详细讲解。由于那天人多,时间紧,对古堡没有细看,好多东西没记住。因而,我在2019年11月6日,我约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会员毋克慧、梁胜亮,村古建修复协会会长马朝贤在村委领导的带领下,再次对下张家庄村堡进行了参观考察。 2019年11月6日上午,我和武克慧去的早,在一位村里老人的带领下,沿着村外去向阳的古道。查看了几里,并拍照留念。回村后 在和武会长与马朝贤汇合后,一起考察了古堡。时过多日,古村古堡古院的古朴风貌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不断地流动成了一幅幅壮观的画面,美丽了我的心空脑海。
【三】
古堡居高垣,地处龙尾。故村人称为:祥龙堡。祥龙堡东、南、北三面临天然豪沟,西接梁垣。祥龙堡西内外有两个大堡门。整个古堡近似三角形,东窄西宽,东西长有500余米,占地大约15万余平米。多为明、清建筑,从现存的的几处风雨侵蚀成的“镂空砖雕”的残墙断壁,可看出房院历史的久远。 堡内好几十幢院,房屋几百间,基本荒废,为空院空房。那些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苍白而无力,那些坚固的窑洞,城墙式的院墙,砖木街门,孤独地散发着往日的富奢繁华,荒草淹没不住房主人的文化情怀与美好追求,在一砖一瓦,一门一房间,熠熠生辉,惊叹了所有来此参观的人。我们不知道,谁有力量修复开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修复?但我们相信,时间不会太遥远了。 在古堡内,明井暗道,非常神秘。同行武登云会长说:地道与井相通,一是为了地道里取水方便,二是通风透气。古堡地道究竟有多长,谁也不知道。只是同行的一位村人说,他孩童时曾与伙伴钻入地道,走了几百米。不敢再前行就出来了。他带我们参观了一地道口。地道不仅与各家各户房间院落相连,而且与堡下沟底相同。堡内人可从地道,下到沟里,遇特殊情况,可从地道入沟逃走。地道被美誉为“龙潜地道”。 这可真是:暗道游龙潜地走,祥光几度入云楼。今来闲话堡中事,不觉风尘染白头。 在堡子内,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汾阳商人王庭荣故居了。王庭荣故居,现存二进院。主院窑坐西朝东,有偏院,下院门朝南,门廊宽敞,明柱、斗拱、椽梁、全为木榫结构,没用一个钉子,但铆合严密坚固。虽历经风雨侵蚀,顶上瓦片脱落,但木结构,依然稳固。从整个院落,可看出当年院主的富奢与对居住的讲究。 据有关记载:“我国最早的一家帐局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汾阳商人王庭荣出资4万两开设于张家口的"祥发永"帐局。 帐局亦称"帐庄"。从事商业存放款业务的旧式金融机构。”帐局一直延续到民国。对张家口的“祥发永”帐局建筑与经商等,汾阳文史学者宋志强在他出版的《汾州历史文化补缺》一书中,有详尽描述。2018年8月19日,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武登云会长、侯廷胜、侯荃、吕世宏、成钰一行五人亲自去张家口堡子里考察了“祥发永”帐局旧址。
堡内现存有明代水井,成语“转弯抹角”处,老干部马玉藻故居。堡外有,1945年8月18日到23日贺龙路居院、将军马子安院、晋剧名家马玉楼院等。我们在马朝贤先生的带领下,站在堡子东遥望明庆成王堡,看部队拉练时掏的一个个土窑洞,思绪在古堡历史的长河里游走,不断地采集着闪光的文化浪花,美丽了我们的心情。我们虽没赶上龙崖看日出的壮景,但依然能看到秋日阳光穿岚破雾,光怪陆离的奇美景象。 厚重的堡门,裸露的土墙,撩动着我的情怀,作为军事功能的堡寨,已在王朝更替,战火殆尽的岁月后,失去它的防御作用,但它依然以非凡的气势告诉人们,要想永久平安,啥时候也不要忘了“守城”的思想。
【四】
2019年6月6日,下张家庄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等六部委命名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新村旧堡,相辅相成,融明清晋商文化、堡寨文化、古道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越发显示着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西面嘉宾,匆匆前来参观考察,写诗书文,泼墨绘画,壮抒情怀。 坐在离去的车里,看着梁上、沟中一片又一片核桃林,幸甚至哉,无以言表!回望吕梁雄峰,东瞰一马平川。新修的柏油路,连接着下张家庄古老的追求,新生的希望;也连接着我们对古道名村下张家庄永久的喜爱与向往!再写诗一首以赞美: 一座古堡
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把丰厚的文化描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无不让人向往 一座村庄
展示着时代的蓬勃发展
把村人的追求融化进了深沟大梁碧水蓝天
无不让人歌唱 下张家庄啊! 一座汾州古道上的村庄
千年风雨洗净尘烟
正以龙马开创精神 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盛世
风貌 美丽家园 2019一12一1 作者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大型诗集出版《上海诗叶》常务副主编,《黄浦江诗潮》第一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文群联合会主席。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纸刊)。全国少陵诗词文学总社副社长,中国书画杂志社暨《少陵诗刊》月刊编辑(纸刊)。上海格律诗社社员。山西省汾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建文化保护专委会委员,汾阳民俗会员。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交流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审核编辑。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群主,汾州文史论坛群主。在百度输入山西冯恩启,可浏览部分诗文作品。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