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家里,玩在网上,爬在文学的山路上
2021-12-23抒情散文李炳君
2004年2月27日,是我六十岁生日。也就在这一天,公司宣布我退休,晚上开了欢送会。到点退休还有啥说的!这年头,好多人还干不到六十岁呢。我公司里,有人不到点就叫内退了,有人给你改改档案也叫你退了。我能干到六十岁退休,算是公司对高级职称人员的……
2004年2月27日,是我六十岁生日。也就在这一天,公司宣布我退休,晚上开了欢送会。 到点退休还有啥说的!这年头,好多人还干不到六十岁呢。我公司里,有人不到点就叫内退了,有人给你改改档案也叫你退了。我能干到六十岁退休,算是公司对高级职称人员的重视了。 移交了工作,当我把个人物品从办公室提回家时,心中仍涌起一种失落感。事业走到了尽头,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剩下的就是人生落幕的最后一站。 多病的早就退休的老妻却很高兴。以后有了买菜洗衣做饭的人了,出去溜弯也有人陪同了。女儿喜形于色,以后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有专人了。 好像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大脑没有用处了!知识、学问、经验、智慧统统没用了。只有小脑还有用处,小脑可以指挥肢体走路、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接送孩子。 一个人,不管你上班时什么职务,退休后做饭洗衣接孩子,都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的事。我上班时职务也不高,也没什么架子可摆,更应该心安理得地承担全部家务。 家务活是永远干不完的,很繁杂很琐碎。我几乎从早到晚,手脚不停,买菜做饭,又洗又涮。日复一日,跟个拉磨驴一样,一圈又一圈地转。 不久,知识分子的劣根性便发作了。虽然我一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可是心中不时会泛起一种淡淡的寂寞和哀愁,有时甚至十分烦躁。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我有一种心慌意乱、魂不守舍的空虚感。 我渐渐发现,我必须找到一个心灵的出口,我必须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时间来干我喜欢干的事。 生活的墙总有许多裂缝。饭我做,孩子我接,我不推脱。但是,干完这一切之后,我必须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小天地。我把客厅里的电脑移到饭厅的一个墙角,他们吃过饭后一般就很少再到饭厅里来了。在他们沉浸在电视连续剧的剧情里时候,在他们坐在电视机前大呼小叫痛骂和感叹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些人物时,我可以在这个时候打开电脑,进入我的天地。 看完新闻时政之后,开始我喜欢看些古怪离奇、玄幻灵异的故事。看得久了,觉得有些故事写地挺吸引人,有些却也很一般。暗思,如果自己把自己心中的故事也来写写的话,可能也很吸引人。 如何发文呢?了解到在这些网站里只要注个册,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我就在起点中文网注了个册。 开始写东西有顾虑,隐去真实姓名,用了笔名“木有枝”。源自诗经上一句话,“山有木兮木有枝”。 “木有枝”三字暗喻我的姓氏李。 起点中文网好像没有接受短篇的地方,我就把许多短篇作为《姑妄言之》的章节发表。我发表的第一篇东西叫《杀狗桥》,粘贴上去之后,等待编辑审核。第二天,当看到我写的东西居然出现在网页上的时候,那一刻心情是很激动的。往后看到点击率上升,心中高兴得直想大声呼喊。 我一连写了好多篇,隔三差五就发在网上。 在起点中文网大概发了有十几个短篇。无知者最勇敢。只要心中有故事,也不管章法不章法,结构不结构。凭着原来阅读文学作品的那点粗浅理解和模糊的认识,仗着写了一辈子应用文还能言从字顺的基础,将从小到老道听途说的奇闻异事一古脑儿写来。 也居然有人叫好。 很高兴!觉得,精神找到了寄托,苦闷得到了宣泄,灵魂找到了出口。 为什么高兴?完全不是名利,只是释放,一种发散的快感。 后来,我居然大着胆子写了个长篇,叫《三妻之命》,十三万字之多。取材于当年参加华东局安徽社教工作的见闻。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我又以木有花的笔名在烟雨红尘网上注册发文。那个长篇的点击率居然达到三四百万之数。 我在烟雨红尘网发文时,一个朋友说我的文章质量已经达到了上刊的水平,他建议我注册辽河文学网站并加入一个叫中国网作家的群。 我很高兴地照办了。 我第一次以李炳君实名注册。 我在群里发了一篇以往写的小说。 小说发后,引起了总编的注意。他说,似在哪里见过此文,让小说版主搜索一下。要我证实我是原作者。弄得我心情很不好。 那时,我还完全不了解版主是个什么职务。版主说我以前写的东西发的太烂了,把好东西都糟塌了。 版主要我的新作。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两篇。一篇叫《我的舅舅是打狼队长》一篇叫《独爱秋》。 发在辽河后,网上内部信息说,文章被主编移动操作。我问这是什么意思?版主说,移动操作就是拿去发表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诸纸媒。 “文章千古事”文人都是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的。作者写出文章,那文章也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孩子。母亲当然关心自己孩子的命运。看到文章上刋而且是第一次上刊,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能打上自己烙印的除了儿女,大概就是自己的作品了。 我内心一直纠结一件事:难道我以前以笔名发的东西都白费了,都糟塌了?我在网上搜索我写的每一个短篇,发现并没有被人剽窃。于是,我想得把那些东东收归我的名下。这时我用实名注册了江山文学网,将我以前写的东西进行了修改后发在江山上,它们就这样名正言顺的认祖归宗了。 我个人体会到,实名发表,省却了编辑要求证明原创的麻烦。我个人早期以笔名发文带来的麻烦和引起的不愉快,应该是一个教训。 在江山文学网站,一年多一点时间,我发了33篇短篇小说和散文,有21篇被加精,取得了江山之星的荣誉。 后来,我以实名又玩了十来个文学网站,还当过小说版主,前后写了近二百个短篇小说,和几十篇散文。并在纸媒上发表多篇文章。 我这篇文章的题目说文学是山路,是说它崎岖、陡峭、艰难、漫长。涉足于此的人,含辛茹苦,冷暖自知! 文章贴出去了,大家都会说,欢迎拍砖。好像很超脱。可是,内心里其实很在乎的,是希望得到肯定的。我在投稿的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些看了叫人很伤心很郁闷的评语:“内容清浅”“立意不高”“不像小说”“流水账式的语言”“没有质感的细节”“没有小说的味道”“看来一个干瘪瘪的故事”“不如四年级以下的小学生,劝你尽早去卖菜吧”……看着这样的评语,脊背发凉、头皮发麻,痛苦,也很郁闷。的确有过无数次的金盆洗手的想法。觉得这是何必呢?这不是自取其辱吗?退休了,每月退休金小五千,不缺吃不缺穿,既然不为钱,干个啥不好,忙乎这干啥? 文学是有魅力的,它让真正喜爱它的人不能放弃、无法放弃。苦闷之后,我想问个究竟。什么样的小说才算好小说呢?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如何设置悬念?什么是细节的质感?什么是小说的张力?什么才是小说独有的语言韵味?…… 于是,就找来一些有关小说写作的书一阵狂读。又在网上搜索名家的讲课和体会。我还专门在电脑桌面上设了个“写作理论”的文件夹,把收集到的有关小说写作的文章都放进去,一遍遍地读,同时,找来名家作品仔细品读。 一段时间之后,头脑冷静了。认识到,小说是个技术活,是有套路的。以前,是自己文章臭,还能怪人家对着秃子说光吗?想清楚之后,就动手修改。修改后遇到问题就再看书,再修改。有一篇文章就反复修改了十几遍。修改,直到改无可改,确实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写作水平提高的不二法门。 从退休到现在十五年了,我虽然家务很忙很累,但每天我都抽出两个多小时专门阅读和写作。在这条道上走的时间长了,知道的事情也就慢慢多了起来了。写小说就是写回忆,写散文就是写思想,写诗歌就是写灵感。一般人看小说是看小说写的是什么,我看小说还要看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我要品味作者的技巧。后来,我又觉得在语言基本功之外,题材才是决定因素。题材好,新奇,有戏,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就先有了。 现在,每天晚上,我必定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脑前阅读和写作。这是我精神的需求,文学是我的爱好,我喜欢看,我喜欢写,这纯粹是个人爱好。别人可以爱看球赛,爱打麻将。我有权爱看小说,爱写小说。我不管看谁的小说,我都抱着学习的态度,即便是学习他一个句子一个词,我都觉得是收获。即便是很差的文字,不喜欢就走开,我从不嘲笑从不攻击。十五年来,我坚持写作,不为名,不为利。这么大岁数了,名,无意义了。利,退休金足够花了。我对文学的爱,不为世俗驱使,不受任何羁绊,完全处于自由态。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