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绪在黄昏
2021-12-23叙事散文李兴文
夕阳单单照亮了河边的芦苇和远处的山巅。芦苇和山巅合奏着秋天。发亮的芦苇和发亮的山巅之外的一切都被忽略了,空阔而迷茫,一并联结起黄昏的幽暗。芦苇在河边,高山之巅远离南岸。被夕阳照耀的芦苇太亮了,仿佛小提琴E弦高把位发出的音符,像火星一样,迸射……
夕阳单单照亮了河边的芦苇和远处的山巅。芦苇和山巅合奏着秋天。发亮的芦苇和发亮的山巅之外的一切都被忽略了,空阔而迷茫,一并联结起黄昏的幽暗。
芦苇在河边,高山之巅远离南岸。被夕阳照耀的芦苇太亮了,仿佛小提琴E弦高把位发出的音符,像火星一样,迸射,闪亮;在高亮芦苇的威逼下,河水消失,河岸消失,甚至连空气也消失。无依无靠无着无落的芦苇就像灵魂流离失所的人,独怀幽怜。太耀眼,好像被夕阳胁迫了,那些芦苇尤其让那条澎湃不息的盛夏之河只能进入孤独者的视线——河水由污黑到昏黄,由昏黄到淡绿。雨季暂时终止,尚未返清的河水,就像一组音符,顺着大提琴的C弦,一直向弦枕上滑落。发亮的山巅,好像正在熔化的松香,熔化的过程好像伴着暮鼓的轰鸣。盛夏的这个黄昏,在蓝天的底衬上,显出将要远行的模样。
其实还是火一样的夏天,秋天还很遥远,并且,遥远的秋天也是我想象出来的。蝉声刚刚响起,带着撕裂城市闷热空气的尖厉声响。偶尔有一丝凉风吹来,好像在暗示,城市上空完整而坚固的闷热空气被撕裂了,迎着凉风,顺着裂缝,夜晚向白天挪动了一小步。暮色早临的天空,用它大块的流云,收容了踌躇的夕阳,火烧云就像神的光芒渲染出天上人间。火烧云上,一个殷红或灿黄的秋天就要来了——夏天总有太多离奇的梦,或者,夏天本身更像一场离奇的梦。芦苇,夕阳,火烧云,把一些梦惊醒,也把一些灵魂惊醒。
醒来的灵魂,一些再次看见自己曾经与野兽一起狂奔;一些再次开始在田野上寻找他们想要的谷黄如金。还有一些,再次看到,城市的面孔还是那么陌生。
与兽同奔和谷黄如金的秘境,无法对城市透露。城市已经精致得就像超市里出售的各种食品,但消费食品的人们很难知道那些食品变成食品之前的样子。他们似乎无暇知道。他们似乎不想知道。他们认为的生活,就是这样,可以购买,可以任性挥霍的。生活不用出售和购买支撑起来的,怎么能叫城市!生活与历史,都断裂了。许多人都这样无声地说。
生活总在悄然断裂,但更多的人对此概然无知。断裂后的每一部分,都被熟悉它们,喜欢它们,信任它们的人们,各自认领了。在生命的终点,有人认领了采摘和狩猎的生活,有人认领了种植和养殖的生活,有人认领了经营和贩卖的生活,有人认领了出卖力气和出卖手艺的生活。还有人,认领了只需付费即可得到的生活。但也有人,认领了终生受雇或收集城市废物的生活。更有人,认领了只需起心动念即可大富大贵的生活。
我的生活经历也算丰富,但我绝不敢说它是完整的。我从高山迁徙到河谷,再从河谷迁徙到城市,我见证了多次断裂,因而,我的记忆里积存的碎片太多太多。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把过于陈旧的积存彻底清除,没有。因为我还活着,我才敢说,经历就是命运,积存就是历史。它们都很真实。
在城市里过日子真是太方便了,这也应该是我最终选择生活在城市里的主要理由。在我,这样的城市生活却不是断裂产生的最后一块碎片。我相信,生活还将继续断裂出我无法想象的崭新形式,那种形式或者是狰狞的,或者是圆润的,我真的无法预测下一块碎片究竟属于哪一种。但我敢肯定下一次断裂会尽快发生,而那时,我一定老态龙钟了,是一个无力干预断裂事件的庸碌看客。就像先辈之中一些人没有从高山生活进入河谷生活,一些人没有从河谷生活进入城市生活一样,我离开世界的事实,应该就是我被一种生活永远同化而不曾超越的事实——当那个时候的必然来临已经确认了我曾经的人生忧患的真实性,也许我会发现,连人的死亡也是被断裂事件严重干预的。一部手机可以解决所有生活问题的时代向我宣示,我的人生差不多已经被现金交易时代严重同化而很难迈出下一步。尽管我在努力学习并努力适应这种变故,但我心中的断裂感源于我的习惯:现金交易才是财富流转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生活真实。至于人际交往方式发生的剧变对我造成的隔离感,并没有延伸到我对生活断裂事件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
当回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和生活的历史都变成了生动可感的图像。
我曾经跟随祖父母居住在高山,我体验过采摘和狩猎的生活。我从高山回到河谷坝地不久,祖父母先后去世,他们的生命无缘河谷地带依靠种植和养殖维持的生活。那种生活被我的父母请赶上了,但与祖父母没有超越高山生活一样,父母亲没有超越依靠种植和养殖维持的生活。土地抛弃了他们,城市拒绝了他们,他们的生命注定要消磨在土地返荒与河流越来越狂野的乡村。我正在经历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祖辈生活的原始,父辈生活的艰难,在我的生命中,已是永难抹去的噩梦,梦境的惊险与悲壮,让我的灵魂惶恐不安,至今让我难与城市完全相容。我必须在背着上两辈人生活不幸的重负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精力和心思,与城市继续磨合。我常想,假如我是家族血脉数轴上的那个原点,那么,我的祖父是负二,我的父亲是负一,我的女儿是正一,我的孙子们是正二加。继续假定,处于负数阶段的祖、父辈们生活得不幸福,那么,处于正数阶段的女儿和孙子们就算生活得幸福。真是这样的吗?这种想法根据是什么?是不是我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就可以作为幸福生活的依据或标准?而后续结论中包含的乌托邦思想成分又很重,因而得出虚假结论,我的女儿和孙子们将会一代比一代幸福?
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怎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这个标准,当下是很难厘制定的。如果幸福作为人的生存状态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亮色,那么,它必然有一种为其发光显色提供能量的东西存在的。我反复思考,这种东西不可能是别的,而只能是人类一直追求但至今并未全面获得的自由!
自由应该是幸福的原因,并且应该是唯一的原因。
自由是一种精神期许或精神图景,并不具有物质性能源特征,它只代表人的能力和能力所致的存在状态。自由不代表人的本有意愿的主动表达行为或行为结果,而是对非本有意愿的抗拒和否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觉表达“不”的意愿的能力。面对异己力量的威胁或伤害,人对自己的本有意愿必须全力保护。在捍卫自己权利的意愿和捍卫行为的实施之间,首先存在着一个沟通环节。沟通的方式,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行动,但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核心意义,那就是对侵犯自己权利的异己力量表示明确的排斥和抗拒。人之所以有在面临种种威胁和伤害的时候,敢于或勇于对威胁方和伤害方说“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那么,这个“不”所代表的意志中,一定有指向某些需要无条件予以保护或捍卫的东西。在人来说,这种东西不是别的,它只能是人的生命,并且,这个原命题无需证明。
从动物本能层面上说,一个人的生命遭遇外来威胁的时候,他必须对威胁意识或威胁实体坚决说“不”,必须对威胁势力奋起反抗。当一个人遭遇内在的诸如疾病、饥饿、恐惧等威胁的时候,他保卫自己生命的另一重要方式是,他必须充分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物质财富,并以物质财富不同的功能完成对生命的保护和维护。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来自于充分的生命自由,而自由又来自于对外来和内在的威胁和伤害的成功抗拒。在追求自由这件事上,对外在威胁的抗拒意愿和抗拒行为能够鼓励人的自由意志,对内在耗损的修补意愿和维护意识,让人树立牢固的私有财富意识,并促使人尽可能获得和积累实体财富。就私有财富来说,人是物质能源的吸纳者和利用者;就人的自由意志来说,人又是物质能源的转化者。反过来,就人的自由意志而言,物质生命形态的人是自己神性的崇拜者和信仰者;就自然存在的生命个体而言,一个人的私有财富就是这种个体存在的物质存在形式的直接证明。
生活断裂事件的庄严和悲壮对我启发太大了,关于人的生命三重结构的想法,就这样,在这种庄严和悲壮中产了。
自由意志和私有财富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不难厘定的。一个人不可能首先拥有一定的私有财富,再拥有自由意志,他一定是先拥有自由意志,再依靠自由意志的鼓励和支持,逐渐积累私有财富。因为,没有抗拒外来异己力量威胁和伤害的能力的保护,私有财富就是无本之木。人所面对的最大困境并不是物质世界的阻障,而是精神世界里遭受的种种压迫。同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与其所面临的物质性环境阻碍总能达成和解,人总能尽最大可能适应各种物质环境。但是,这种适应并不说明人对更好的生存环境再无打算,相反,人类不停地奋进和抗争的事实说明,人一直带着自由意识,在一定的环境中磨练或检验自己的自由意志。人的精神世界遭遇太多的苦难,人才不断强化自己的自由意志。当这种被强化的意志与现实发生严重错位的时候,神话,甚至宗教就产生了。人的自由意志最好的发展结果,就是他的自由意志有效地保护了他的私有财富,他的私有财富有效地支持了他的生命存在。人的自由意志不一定仅仅表现为武力,更多的时候,它主要表现为强烈而明确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标识性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人与外部异己力量所立的契约,这个契约的实际效能就是一个人用来全力捍卫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私有财富。
人是什么?人就是一种特殊生命形式的精神力量的施放者和他所属物质形态的维护者。这个特征是明显区别于动物的。人所拥有的精神力量是对自己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超越证明。人不是本能地适应世界,而是自觉地采取一定的手段为自己的生命形式创造维护机制这一点,使他们远离了动物性。或者也可以说,人是动物和神灵之间特别的存在形式。假定这种设想成立,人的幸福感和幸福意识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毕竟,人有捍卫自己的神性不被亵渎的需求或愿望,他必须对一切外来的,威胁他行使神性权利的异己力量坚决反抗。因为他有维护自己的生命形式不被内在威胁损毁的需要,他必须对出于内在的种种危害进行全面规避和防范,他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私有财富作为它实施对抗的物质基础。这两种本我需求不可废除也无可替代。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神性权利的理解和认知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的个性就是一种天然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实现对自己生命形式的不相同维护,他们的共性就是一种必然的义务。
在我的家族血脉谱系数轴上,我真的是那个原点吗?我的祖、父辈经历了原始农业和近代农业时代,并没有进入现代农业时代,这块土地上的农业就被分化、瓦解了。轮到我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农村产业从业身份被城市完全异化,我真的可以充当那个表示命运得以改变的原点的根据?或者说,自我以后,我的女儿,孙子们,就一定会生活得比我幸福?
不是,远远不是。因为我们仍处于被更多异己力量不断的异化之中,人的意识被强制,人的行为被限制。我们尤其没有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私有财富!并且,更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更加严重的断裂,碎裂之后又被强制意识隔离,被普遍贫穷围困。我们本该翱翔于天空的神性,被更加严酷的异己力量强压回体内。我本想说的许多“不”,都被迫表达为“是”,本该属于我的财富,被更加强大的理由代管着。
我的身体不是我生命的神性安全的寓所,因为我的身体会生病,会衰老,或虚弱,会遭逢意外,但我没有足够让我自由支配的私有财富,并用这些财富更好更及时地支持和维护我的生命形式,我的生命是极度脆弱的!
其实,我和我的孩子们依然处在命运数轴原点的左端,我们甚至没有被标明数值大小,因而我们甚至无法知道自己命运的绝对值。
没有自由,所以没有幸福。
“不自由,毋宁死!”自由如此珍贵,唯有它值得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因而,幸福之花,从来都带着血的颜色。
祖父想要的幸福,没有出现在他采摘和狩猎的高山。父亲想要的幸福,没有出现在他种植和养殖的河谷坝地。我想要的幸福,也没有出现在城市。子孙们想要的,会出现吗?会出现在何时何处?
城市不是路标,它只是一个值点,但同样没有标明数值——没有自由的生活也没有价值。关于自由,关于幸福,还在命运的数轴上艰难探索。在城市之外,长着芦苇的河谷和长着森林的高山都是历史,都很清晰,它们合奏的秋天悲壮而遥远。回到城市,历史消失,时间模糊,耀眼的夕阳照亮的是城市建筑的许多个碎片。我想,应该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像远望高山和近观芦苇一样观看城市,也会看清我和城市的历史,虽然那时候,我早已经融入历史,甚至不为人知。但我今天还要执着思考这一些可能性:那时候,人们究竟是在幸福话题的引导下,还在争取自由和争取私有财富呢,还是在已经拥有私有财富,并且获得足够自由的情况下,享受人生幸福呢?
即将沉落的太阳在大地上留下太多太重的阴影,亮处很亮,暗处很暗,勾画出立体感很强的黄昏图景。夜晚来临以后,更多的亮处都将变成暗处,而白天里阴暗的地方,则可能变成亮处。在消费和娱乐支撑着的城市,我愿意相信,一定还有更多人,在一天之中最幽暗的时段,就这个世界的未来和光明,开始他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吧。
2019-7-29
芦苇在河边,高山之巅远离南岸。被夕阳照耀的芦苇太亮了,仿佛小提琴E弦高把位发出的音符,像火星一样,迸射,闪亮;在高亮芦苇的威逼下,河水消失,河岸消失,甚至连空气也消失。无依无靠无着无落的芦苇就像灵魂流离失所的人,独怀幽怜。太耀眼,好像被夕阳胁迫了,那些芦苇尤其让那条澎湃不息的盛夏之河只能进入孤独者的视线——河水由污黑到昏黄,由昏黄到淡绿。雨季暂时终止,尚未返清的河水,就像一组音符,顺着大提琴的C弦,一直向弦枕上滑落。发亮的山巅,好像正在熔化的松香,熔化的过程好像伴着暮鼓的轰鸣。盛夏的这个黄昏,在蓝天的底衬上,显出将要远行的模样。
其实还是火一样的夏天,秋天还很遥远,并且,遥远的秋天也是我想象出来的。蝉声刚刚响起,带着撕裂城市闷热空气的尖厉声响。偶尔有一丝凉风吹来,好像在暗示,城市上空完整而坚固的闷热空气被撕裂了,迎着凉风,顺着裂缝,夜晚向白天挪动了一小步。暮色早临的天空,用它大块的流云,收容了踌躇的夕阳,火烧云就像神的光芒渲染出天上人间。火烧云上,一个殷红或灿黄的秋天就要来了——夏天总有太多离奇的梦,或者,夏天本身更像一场离奇的梦。芦苇,夕阳,火烧云,把一些梦惊醒,也把一些灵魂惊醒。
醒来的灵魂,一些再次看见自己曾经与野兽一起狂奔;一些再次开始在田野上寻找他们想要的谷黄如金。还有一些,再次看到,城市的面孔还是那么陌生。
与兽同奔和谷黄如金的秘境,无法对城市透露。城市已经精致得就像超市里出售的各种食品,但消费食品的人们很难知道那些食品变成食品之前的样子。他们似乎无暇知道。他们似乎不想知道。他们认为的生活,就是这样,可以购买,可以任性挥霍的。生活不用出售和购买支撑起来的,怎么能叫城市!生活与历史,都断裂了。许多人都这样无声地说。
生活总在悄然断裂,但更多的人对此概然无知。断裂后的每一部分,都被熟悉它们,喜欢它们,信任它们的人们,各自认领了。在生命的终点,有人认领了采摘和狩猎的生活,有人认领了种植和养殖的生活,有人认领了经营和贩卖的生活,有人认领了出卖力气和出卖手艺的生活。还有人,认领了只需付费即可得到的生活。但也有人,认领了终生受雇或收集城市废物的生活。更有人,认领了只需起心动念即可大富大贵的生活。
我的生活经历也算丰富,但我绝不敢说它是完整的。我从高山迁徙到河谷,再从河谷迁徙到城市,我见证了多次断裂,因而,我的记忆里积存的碎片太多太多。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把过于陈旧的积存彻底清除,没有。因为我还活着,我才敢说,经历就是命运,积存就是历史。它们都很真实。
在城市里过日子真是太方便了,这也应该是我最终选择生活在城市里的主要理由。在我,这样的城市生活却不是断裂产生的最后一块碎片。我相信,生活还将继续断裂出我无法想象的崭新形式,那种形式或者是狰狞的,或者是圆润的,我真的无法预测下一块碎片究竟属于哪一种。但我敢肯定下一次断裂会尽快发生,而那时,我一定老态龙钟了,是一个无力干预断裂事件的庸碌看客。就像先辈之中一些人没有从高山生活进入河谷生活,一些人没有从河谷生活进入城市生活一样,我离开世界的事实,应该就是我被一种生活永远同化而不曾超越的事实——当那个时候的必然来临已经确认了我曾经的人生忧患的真实性,也许我会发现,连人的死亡也是被断裂事件严重干预的。一部手机可以解决所有生活问题的时代向我宣示,我的人生差不多已经被现金交易时代严重同化而很难迈出下一步。尽管我在努力学习并努力适应这种变故,但我心中的断裂感源于我的习惯:现金交易才是财富流转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生活真实。至于人际交往方式发生的剧变对我造成的隔离感,并没有延伸到我对生活断裂事件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
当回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和生活的历史都变成了生动可感的图像。
我曾经跟随祖父母居住在高山,我体验过采摘和狩猎的生活。我从高山回到河谷坝地不久,祖父母先后去世,他们的生命无缘河谷地带依靠种植和养殖维持的生活。那种生活被我的父母请赶上了,但与祖父母没有超越高山生活一样,父母亲没有超越依靠种植和养殖维持的生活。土地抛弃了他们,城市拒绝了他们,他们的生命注定要消磨在土地返荒与河流越来越狂野的乡村。我正在经历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祖辈生活的原始,父辈生活的艰难,在我的生命中,已是永难抹去的噩梦,梦境的惊险与悲壮,让我的灵魂惶恐不安,至今让我难与城市完全相容。我必须在背着上两辈人生活不幸的重负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精力和心思,与城市继续磨合。我常想,假如我是家族血脉数轴上的那个原点,那么,我的祖父是负二,我的父亲是负一,我的女儿是正一,我的孙子们是正二加。继续假定,处于负数阶段的祖、父辈们生活得不幸福,那么,处于正数阶段的女儿和孙子们就算生活得幸福。真是这样的吗?这种想法根据是什么?是不是我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就可以作为幸福生活的依据或标准?而后续结论中包含的乌托邦思想成分又很重,因而得出虚假结论,我的女儿和孙子们将会一代比一代幸福?
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怎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这个标准,当下是很难厘制定的。如果幸福作为人的生存状态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亮色,那么,它必然有一种为其发光显色提供能量的东西存在的。我反复思考,这种东西不可能是别的,而只能是人类一直追求但至今并未全面获得的自由!
自由应该是幸福的原因,并且应该是唯一的原因。
自由是一种精神期许或精神图景,并不具有物质性能源特征,它只代表人的能力和能力所致的存在状态。自由不代表人的本有意愿的主动表达行为或行为结果,而是对非本有意愿的抗拒和否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觉表达“不”的意愿的能力。面对异己力量的威胁或伤害,人对自己的本有意愿必须全力保护。在捍卫自己权利的意愿和捍卫行为的实施之间,首先存在着一个沟通环节。沟通的方式,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行动,但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核心意义,那就是对侵犯自己权利的异己力量表示明确的排斥和抗拒。人之所以有在面临种种威胁和伤害的时候,敢于或勇于对威胁方和伤害方说“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那么,这个“不”所代表的意志中,一定有指向某些需要无条件予以保护或捍卫的东西。在人来说,这种东西不是别的,它只能是人的生命,并且,这个原命题无需证明。
从动物本能层面上说,一个人的生命遭遇外来威胁的时候,他必须对威胁意识或威胁实体坚决说“不”,必须对威胁势力奋起反抗。当一个人遭遇内在的诸如疾病、饥饿、恐惧等威胁的时候,他保卫自己生命的另一重要方式是,他必须充分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物质财富,并以物质财富不同的功能完成对生命的保护和维护。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来自于充分的生命自由,而自由又来自于对外来和内在的威胁和伤害的成功抗拒。在追求自由这件事上,对外在威胁的抗拒意愿和抗拒行为能够鼓励人的自由意志,对内在耗损的修补意愿和维护意识,让人树立牢固的私有财富意识,并促使人尽可能获得和积累实体财富。就私有财富来说,人是物质能源的吸纳者和利用者;就人的自由意志来说,人又是物质能源的转化者。反过来,就人的自由意志而言,物质生命形态的人是自己神性的崇拜者和信仰者;就自然存在的生命个体而言,一个人的私有财富就是这种个体存在的物质存在形式的直接证明。
生活断裂事件的庄严和悲壮对我启发太大了,关于人的生命三重结构的想法,就这样,在这种庄严和悲壮中产了。
自由意志和私有财富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不难厘定的。一个人不可能首先拥有一定的私有财富,再拥有自由意志,他一定是先拥有自由意志,再依靠自由意志的鼓励和支持,逐渐积累私有财富。因为,没有抗拒外来异己力量威胁和伤害的能力的保护,私有财富就是无本之木。人所面对的最大困境并不是物质世界的阻障,而是精神世界里遭受的种种压迫。同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与其所面临的物质性环境阻碍总能达成和解,人总能尽最大可能适应各种物质环境。但是,这种适应并不说明人对更好的生存环境再无打算,相反,人类不停地奋进和抗争的事实说明,人一直带着自由意识,在一定的环境中磨练或检验自己的自由意志。人的精神世界遭遇太多的苦难,人才不断强化自己的自由意志。当这种被强化的意志与现实发生严重错位的时候,神话,甚至宗教就产生了。人的自由意志最好的发展结果,就是他的自由意志有效地保护了他的私有财富,他的私有财富有效地支持了他的生命存在。人的自由意志不一定仅仅表现为武力,更多的时候,它主要表现为强烈而明确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标识性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人与外部异己力量所立的契约,这个契约的实际效能就是一个人用来全力捍卫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私有财富。
人是什么?人就是一种特殊生命形式的精神力量的施放者和他所属物质形态的维护者。这个特征是明显区别于动物的。人所拥有的精神力量是对自己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超越证明。人不是本能地适应世界,而是自觉地采取一定的手段为自己的生命形式创造维护机制这一点,使他们远离了动物性。或者也可以说,人是动物和神灵之间特别的存在形式。假定这种设想成立,人的幸福感和幸福意识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毕竟,人有捍卫自己的神性不被亵渎的需求或愿望,他必须对一切外来的,威胁他行使神性权利的异己力量坚决反抗。因为他有维护自己的生命形式不被内在威胁损毁的需要,他必须对出于内在的种种危害进行全面规避和防范,他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私有财富作为它实施对抗的物质基础。这两种本我需求不可废除也无可替代。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神性权利的理解和认知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的个性就是一种天然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实现对自己生命形式的不相同维护,他们的共性就是一种必然的义务。
在我的家族血脉谱系数轴上,我真的是那个原点吗?我的祖、父辈经历了原始农业和近代农业时代,并没有进入现代农业时代,这块土地上的农业就被分化、瓦解了。轮到我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农村产业从业身份被城市完全异化,我真的可以充当那个表示命运得以改变的原点的根据?或者说,自我以后,我的女儿,孙子们,就一定会生活得比我幸福?
不是,远远不是。因为我们仍处于被更多异己力量不断的异化之中,人的意识被强制,人的行为被限制。我们尤其没有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私有财富!并且,更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更加严重的断裂,碎裂之后又被强制意识隔离,被普遍贫穷围困。我们本该翱翔于天空的神性,被更加严酷的异己力量强压回体内。我本想说的许多“不”,都被迫表达为“是”,本该属于我的财富,被更加强大的理由代管着。
我的身体不是我生命的神性安全的寓所,因为我的身体会生病,会衰老,或虚弱,会遭逢意外,但我没有足够让我自由支配的私有财富,并用这些财富更好更及时地支持和维护我的生命形式,我的生命是极度脆弱的!
其实,我和我的孩子们依然处在命运数轴原点的左端,我们甚至没有被标明数值大小,因而我们甚至无法知道自己命运的绝对值。
没有自由,所以没有幸福。
“不自由,毋宁死!”自由如此珍贵,唯有它值得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因而,幸福之花,从来都带着血的颜色。
祖父想要的幸福,没有出现在他采摘和狩猎的高山。父亲想要的幸福,没有出现在他种植和养殖的河谷坝地。我想要的幸福,也没有出现在城市。子孙们想要的,会出现吗?会出现在何时何处?
城市不是路标,它只是一个值点,但同样没有标明数值——没有自由的生活也没有价值。关于自由,关于幸福,还在命运的数轴上艰难探索。在城市之外,长着芦苇的河谷和长着森林的高山都是历史,都很清晰,它们合奏的秋天悲壮而遥远。回到城市,历史消失,时间模糊,耀眼的夕阳照亮的是城市建筑的许多个碎片。我想,应该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像远望高山和近观芦苇一样观看城市,也会看清我和城市的历史,虽然那时候,我早已经融入历史,甚至不为人知。但我今天还要执着思考这一些可能性:那时候,人们究竟是在幸福话题的引导下,还在争取自由和争取私有财富呢,还是在已经拥有私有财富,并且获得足够自由的情况下,享受人生幸福呢?
即将沉落的太阳在大地上留下太多太重的阴影,亮处很亮,暗处很暗,勾画出立体感很强的黄昏图景。夜晚来临以后,更多的亮处都将变成暗处,而白天里阴暗的地方,则可能变成亮处。在消费和娱乐支撑着的城市,我愿意相信,一定还有更多人,在一天之中最幽暗的时段,就这个世界的未来和光明,开始他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吧。
2019-7-29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