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楼下古村——一颗镶嵌在武功山麓的明珠

2021-12-23叙事散文小湖
楼下古村——一颗镶嵌在武功山麓的明珠仲春时节,己亥二月十七,一个春光烂漫的星期天,和单位几个同事一起去安福泰山楼下古村游览参观。学生锡城早在村口等待。我们从新修的大桥进入古村,村口古树森森,池塘绿草茂密,正是“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新修的柏……

楼下古村——一颗镶嵌在武功山麓的明珠 仲春时节,己亥二月十七,一个春光烂漫的星期天,和单位几个同事一起去安福泰山楼下古村游览参观。学生锡城早在村口等待。我们从新修的大桥进入古村,村口古树森森,池塘绿草茂密,正是“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新修的柏油路上,几个小朋友玩着推车,你追我赶,让人想起陆游的“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诗句。
进入村庄,首先看到的是一所村小。锡城介绍说,这里曾是红军时期的列宁学校,但遗址早已荡然无存。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从钱山虎水岩下,攻打宜春,路过楼下,在此驻扎二十余天,就是在此开办列宁学校。
从学校向东五十米,一座古色古香的书楼映入眼帘,书楼上方牌匾上镶嵌“文献坊”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就是著名的文献坊了。文献坊本为本地彭氏祠堂,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清同治年间重修的砖木结构、楼阁式牌坊,飞檐斗拱,极为精致。道光年间,族人将隐士彭景庥花一生精力撰写的《痴翁杂章》镌刻印行,文献坊也因此得名。后来红五军的机关也在此驻扎。在东面的内墙上,至今还遗存当年红军的标语“工人要想解除痛苦只有加入赤色工会”、“增加工人工资”。大门两边,是一副反映彭氏家族荣耀的对联。联曰:公孙进士家,兄弟同魁第。进入大门,两边陈列一些民俗物品。正中又见一匾额上书写“书楼彭氏祠”。穿过天井,在两边的木柱上,镌刻一副以书楼为题的对联,“书始行通侍金龙伴风云,楼台大起将驷马容轿车”。两边木柱的正中,又见一牌匾悬挂其上,曰:金陵堂。学生锡城介绍,楼下彭氏源自金陵,开基祖彭文初,元太学上舍,由本邑河头(今平都渡头)迁入。走过金陵堂牌匾,就是惇叙堂了,在惇叙堂两边的墙壁上,书写四个正楷大字“忠节孝义”,据说是朱熹的弟子所书。
从文献坊后面往西约150米,就是全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翰林第了,也是开国元帅彭德怀旧居。现在是安福县苏区革命史及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在厅堂的中堂上方,悬挂一幅彭德怀元帅的戎装照。在各个展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无不展现着共产党人在那艰难岁月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大革命时期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三年游击战的壮丽篇章,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逐梦的光辉历程。
从文献坊出门,就是书楼广场。楼下村古称“书楼”,文风鼎盛,一村曾修建两座书院供族人子弟读书,自元至清末废除科举,共出过进士十人,举人四人,上舍生一人,祀奉生一人,其中榜眼一人。小小山村,竟然在科举中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可谓科甲连绵,人文蔚起。后人为传承祖先读书之风,故称此广场为书楼广场。
书楼广场向北,便是“和风万福廊”了。这是一座曲径通幽式的风雨走廊,进入走廊的两边的柱子上,镌刻一副应时对联:楼前藕花廊上月,山下遗风后辈福。在走廊的两边,设计者别出心裁,引两股清泉缓缓北流。让人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觉。
穿过走廊,便来到清幽之地王公岭了。王公岭又称“书岭”,说是岭,其实就是一座小山坡。只见岭上古樟参天,茂林修竹。据记载,过去书院的孩子们在夏天便来此读书,一是环境清幽,二是阴凉可以避暑。这里原是王公遗孀周氏祖婆的居住地。宋末,有河头上舍生彭文初者,耻做鞑靼走狗,然不甘弃生夺志,欲图后算。至河头洞渊阁求卜于洞渊菩萨,挂示向西,龙望之地,可生生不息。彭文初即向西行,及至西乡某处,彼时人困马乏,心神俱燥,偶见一处清气氤氲,层云叠嶂,似可藏龙卧虎,精神为之一振。便问一路人此为何地,路人答曰王公岭。适路人为王氏祖婆周氏,见来人皆疲于奔命,挽留住下。时周氏孤寡一人,两家遂相依为命,彭文初一直照料周氏去世。彭文初便成为书楼彭氏一族的开基祖,彭感周氏之恩遇,于周氏离世后,在王公岭遍植翠竹以铭记之。
参观完楼下古村,已是下午四点。离开书楼古村时,站在新修的福桥回望,只见洁白的梨花、殷红的桃花、翠绿的新柳在春风微雨中摇曳,猛然想起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虽然先生描绘的是村庄早晨的春景,但眼前的情景与之相比是何其相似啊!莫非先生也来过书楼?
2019年3月19日 己亥年二月十三 小湖于安成
作者:刘清彪 通联地址:江西安福二中 ·联系电话:13970634558(微信同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