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通讯工具
2021-12-23叙事散文河西村夫
我的通讯工具梁正虎1988年,我国改革开放十周年,各种体制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那一年,我刚满20岁。我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身在异乡,寂寞孤独。每当我想家的时候,就给家人朋友写信。写好信,装在信封里,跑到几里外的邮电所,贴上八分钱的邮票,……
我的通讯工具 梁正虎
1988年,我国改革开放十周年,各种体制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
那一年,我刚满20岁。我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身在异乡,寂寞孤独。每当我想家的时候,就给家人朋友写信。写好信,装在信封里,跑到几里外的邮电所,贴上八分钱的邮票,满怀喜悦地投进邮筒里。之后,就是等呀盼呀,我盼望家人朋友的回信,差不多半月有余,才可以收到他们的来信。因为想家,我将这些来信保存起来,一读再读。
那时候,我们本地的邮递员为了简捷,他将若干来信丢在学校的窗台上,各村的学生娃将这些信件带回,交给各自的主人。遇到淘气的孩子,他们会好奇地偷看信件,将信封撕扯得不可收拾,因此,总有些信件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甚至丢失,导致很多误会产生。像我,就因为信件回复不及时,弄得我和刚订婚的对象产生了误解。
没过几年,我们村的小卖部里拉上了电话,这是我们村的第一部电话,大家争相观看。我们出门打工时,都记住了这个电话号码。我们在外面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打一分钟一元钱的公用电话,电话打到小卖部里,小卖部的婶婶先挂断电话,然后快快地去喊我的家人。我估摸着家人来了,再将电话打过去。家人接完了电话,要给婶婶五角钱的跑路费。我这边,打一次电话,如果不小心话多一些,差不多要十多元钱,一个月打两三次,好像觉得电话费是一项开支了。因此,我在打电话时,一边说话,一边盯着电话机上闪动着的时间数码子。
慢慢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些许改善,村里各家各户都拉上了电话。我家也一样。有了电话,叮铃铃一响,我可以挨个儿和一家人说话了。
到了2002年,一种叫“大哥大”,形似球鞋底的通讯工具传到了我们村,那些成了有钱人的专利。由于信号不强,他们打个电话要上到对面的小山上去,声音很大,很粗。他们把“大哥大”装在皮套子里,露出一点短尾巴儿,别在腰间,神奇十足,我们羡慕死了,梦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别一个。这东西在我们的眼里,确实还是一种奢侈品。过了一两年,镇子上修起了“中国移动”的信号接收塔,我也终于有了一部小小的手机,一寸见方的屏幕,屏幕可以转换几种图案,有来电显示,还可以发个短信。我随时随地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这比“大哥大”强多了,“大哥大”随之被淘汰了。
我在乐此不疲用着这个小手机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出现了,比如造型精美小巧的诺基亚,可以翻盖接听的摩托罗拉等,到后来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功能更加丰富而强大,打电话,听歌曲,看新闻,读文章,还能拍照和视频聊天。而我那点小手机已经有拿不出手的感觉,我遮遮掩掩地用着,舍不得丢弃。
2012年,我终于舍得血本,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但几个月后,这个手机与别人拿的手机相比较,已是格格不入。功能不全,像素不高,网速不快,等等等等,缺点一大堆,赶不上时代的需要,我不得不对这个手机产生厌倦的情绪。于是,我又买了一部较为好一点的手机,手机先进了,打的电话却少了。近几年联网之后,截止目前,我们的通讯形式变成了微信视频,打开视频,就能看到远方的亲人。
微信视频仅仅是手机的一个小功能,手机可以说是万能的,它包罗万象,读书、听歌、看视频、拍照片、传文件、当钱包,出门怀揣一部手机,万事搞定。这仅仅是我以一个庄稼人迟缓的眼光看手机的功能,事实上,远不止这些。
手机功能的升级永不会停止,手机发展的历史不光代表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通讯工具的变迁,不过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宏大乐章中的一个小音符,汇聚更多这样的小音符,一定能谱出更华丽的乐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