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荒野意识就是对土地伦理的尊重和敬畏
2021-12-23叙事散文李华新
人类的荒野意识就是对土地伦理的尊重和敬畏李华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荒野日渐消失、工业和城市废水废气废物增多、职业病蔓延和工作环境恶化等。资源的浪费以森林和土地最为突出。美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
人类的荒野意识就是对土地伦理的尊重和敬畏
李华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荒野日渐消失、工业和城市废水废气废物增多、职业病蔓延和工作环境恶化等。资源的浪费以森林和土地最为突出。美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拓殖之初,美国有森林8.2亿英亩,加上灌木林达10亿英亩。20世纪初,美国的原始森林面积已降至不足2亿英亩。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实现的过程。就比如现在,APEC在中国的北京开会时,我们选择了首都之外的京津鲁等北京周边的城市也也开展了单双号的限行,这自然是对这次会议的一种尊重,也是能够提供一个蓝天丽日的环境的技术办法。
自然这是不得不为之的技术措施,可是当限行施行之后,人们不禁感到的交通畅通多了,而且城市公交也就立马变得很让人感到非常的受用。而假如说额可以天天达到这一的水平,那么私家车也就不会成为拿起一代的必须选择了。
可是选择我们面临的现实却是,尽管是我们划定了土地的红线,可是这一的划定也是无法解决土地上对原生态的保持,,以及大片耕地的被蚕食的现实。
重新回到土地的原生态似乎已经不会成为可能,城市被大片的楼群所占现状几乎已经没有了城市郊区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于如何保持土地的原始状态,关于“土地伦理”的解读。依然应该是很让人心生一种敬畏的。
“作为一个诗人,”他这样说过,“我依然把握着那最古老的价值观,它们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土地的肥沃,动物的魅力,与世隔绝的孤寂中的想象力,令人恐怖的开端与再生,爱情以及对舞蹈艺术的心醉神迷,部落里最普通的劳动。我力图将历史与那大片荒芜的土地容纳到心里,这样,我的诗或许更可接近于事物的本色以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紊乱及愚昧无知。”这使斯奈德在美国当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引人瞩目。他的诗质朴简练而富有智慧和洞察力。
美国的资源与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对现代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环境危机回应的产物0。虽然,环境问题自欧洲殖民者踏上北美大陆之时就已产生并为少数人所认识,但直到19世纪下半叶,它没能对国家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价值构成重大威胁,因而,也没有被提到国家议程上来。19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有关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声音日渐浓厚,最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演变为一场引人注目的资源和荒野保护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荒野日渐消失、工业和城市废水废气废物增多、职业病蔓延和工作环境恶化等。资源的浪费以森林和土地最为突出。美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拓殖之初,美国有森林8.2亿英亩,加上灌木林达10亿英亩。20世纪初,美国的原始森林面积已降至不足2亿英亩,
说实话,对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了解和对这个流派的理性分析,对于我来说是存在难度的,但是当我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对于这本书的编排和封面等等的设计感到兴趣的时候,就使得我对于土地的重述和土地的伦理观念的出现感到了先是兴奋后,再就是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这也坚定了我的自然人文写作的信心,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自己的写作——地理人文的写作,和现在的视觉作坊的这种操作是有疑义的。因为,我们的视觉太过于关注城市市井文学消失的遗憾,而没有把对自然的把握给予一个更高层面的提升。
对于荒野、对于荒野的象征意义,它是冷漠的实体,还是热情的精神,它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借代,这些对于一个新大陆移民来说,的确和我们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度不一样,但是现代文明对于荒野的破坏,却是一样的。于是,就不由我们不去想对于荒野的呼唤的精神意义和特征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从广义角度看,自然是非人类创造的自然环境。而从广义角度看,它则称为一个折射多方的万花筒。”
自然界是复杂的,人类投注在自然中的精神和心态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多变和难以捕捉的特性,使得它极具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自然文学工作者。”自然也会出现一批这样的自然文学的大师。
让我们走向自然,关注自然,因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人们对于自然倾注了这么大的热情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对于旅游或是这种几乎是倾巢出动的旅游的非文人精神的旅游,还没有让心灵真正地进入真实的景象,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体验自然的心境,因此,这样的旅游是不是就真正地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就要打一个问号。
三月的沙尘暴,让我们感到自然和我们所断言的这个新的旅游季节的不和谐,而自然所期待的就是人们进入之后的和谐的大美之感,现在我们终于感到了对于自然的戕害的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人类自己,而且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已经让人类的粗野受到了惩罚。因此我们怪不得是如此的又开始喜欢荒野了,于是我们人类注定不会离开荒野。“如果说自然文学是爱默生所说的‘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那朵美丽的花’,那么自然文学作家就是梭罗那样对自然之美忠贞不渝的采花人。”
也许有一天,地球上的最后一片荒野也将成为人类谋求财富和利益的大工地,但人类最终会发现,假如地球上最后只剩下人类,那一天也肯定将是人类最后的日子。那一天,人们会发现如果保全一片没有人类侵扰的荒野对人类的灵魂是何等的重要!它会让我们明白精神的家园本无须奢华,只要有生命的繁衍与和谐就已经足够。那么,我们能够保全这些最后的荒野吗?
(济南 李华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