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出家园的桂竹
2021-12-23抒情散文朱国前
逐出家园的桂竹前方据我所知,竹,有桂竹、楠竹、水竹、毛竹、窝竹。我的家乡是棉乡,更是竹乡,村村寨寨植棉,家家户户有竹,可以说棉花是后起之秀,竹子却由来已久。桂竹,别名斑竹、、刚竹、月季竹、五月竹、麦黄竹。昔日,家乡盛产桂竹,我更喜欢桂竹和斑……
逐出家园的桂竹
前方
据我所知,竹,有桂竹、楠竹、水竹、毛竹、窝竹。我的家乡是棉乡,更是竹乡,村村寨寨植棉,家家户户有竹,可以说棉花是后起之秀,竹子却由来已久。
桂竹,别名斑竹、、刚竹、月季竹、五月竹、麦黄竹。昔日,家乡盛产桂竹,我更喜欢桂竹和斑竹的名称,桂竹,与桂树桂花齐名,桂竹与贵、足谐音,又斑竹与版主谐音,人是有私心的,因我曾出任过多家网站文学版主,便对网友直呼“斑竹”其名,备感亲切而受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与家乡人生活息息相关,步步不离。家乡竹园年代久远,我记事时,爷爷曾几次移植成竹或竹鞭,说是增加竹园覆盖面,改良竹子品种。栽毕,老胳膊老腿的,硬是先围竹子三圈,再绕村子三圈才罢。爷爷说,神灵在上,竹子是忌讳随意栽种和刨毁的。不然老天不依,栽不活事小,还会灾星降临。爷爷的敬畏之意和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果然,第一年开春,新栽的竹子由黄返青,第二年便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竹鞭也竹笋萌生,破土而出。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家家户户有竹园,饮食起居竹相见。“菜园子,竹林子,圈里困着一头憨猪子,院里放养几只土鸡子”,便是当时家乡农户家庭传统种养模式的真实写照,庭院经济的全部收入。乡亲们知竹(足)而乐,有竹足矣。
家乡的竹具竹器竹编竹货,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足(竹)以独当一面。厨具是锅杪、锅刷、水瓢、水桶、筷篓、砧板、甑子、蒸笼、筲箕、锅盖、拨火棍、吹火筒,生活用品有笸箩、斗笠、凳椅、凉床、凉席、扇子、挠子、筷子、牙签、毛线针、衣竿、钓竿、风筝,生产工具是篮子、簸箕、扫帚、撮箕、筛子、箢子、桡子、背篓、豆篓、鱼篓、箩筐、晒席、晒簸、跳篙、船篙、连枷把、锄头把,以至于竹门、竹窗、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桩、竹桥、竹筏、竹排、竹拐杖、竹高跷、竹篱笆、竹栅栏,更有深加工造纸、织布等。可以说那时是“竹的世界”,即使足(竹)不出户,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旦远足(竹)他乡,更是足(竹)行天下,足(竹)揽大局。
竹怜新雨后。一场春雨过后,春笋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头头爆尖,节节拔高。竹笋是鲜美可口的菜肴,但乡民不忍铲食,除非它生在不当之处,长在檐下墙根,室内园外,吃一株春笋不仅扼杀了一棵新生命,据说还将“株连九族“,殃及池鱼,伤害一株竹笋会气死一片兄弟姊妹,这话大概是出于家乡人对竹子的敬畏和爱怜吧。
一枝一叶总关情。风吹竹叶飒飒响,雨打竹梢片片新,日上三竿节节高,鹊噪竹林声声情。竹影绰绰,竹香清清,竹韵嘤嘤,最喜清晨和傍晚,躺上床竹林听风听雨听鸟鸣,别有一番韵味润心田。竹园是农人夏日劳作后休闲的场所,是小伙伴玩耍的乐园,是鸟雀栖息的家园,是乡村一道亮丽的景观。
“无心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竹未出土已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及有识之士,赋予竹子高尚情操、坚贞气节和虚心品质。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相与友善,与竹为伍,崇尚自由,逍遥山林,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竹情有独钟,一生咏竹画竹为竹,胸有成竹,人如其竹。自古不乏文人雅士、清官廉吏以竹为范,自喻自律,身为画家、诗人、县令的郑板桥当尤为突出。
竹园是祖辈遗留的基业,竹子是乡民依赖的财产,却生生毁于七十年代,逐出了家乡历史舞台。菜园、竹园,当属乡民各家各户宅基前后延伸的自留地,说是资本主义尾巴,“剁基尾”就是“割资尾”,说是大办农业,扩展耕地,毁林平园,退耕还田,归村充公。大肆砍伐,竹林一刀切,一扫光。忍痛割爱,割得竹子流泪,人心滴血啊!居家生活开销、人情阔摆途径被截断了,贴补家用没指望了。日子一度过得相当紧巴而潦草。竹子砍了,还刨竹根,更铲竹鞭,唯恐斩竹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那一年,后院的竹子开花了,一个不祥之兆。痛哉!惜哉!古人崇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中之“竹”,从此缺席退位,不相往来,与家乡缘分殆尽,形同陌路。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竹乡的竹园毁了,竹乡的帽子飞了,竹子就像一个被家人无情逐出家门的弃儿,孤独而无助,终难起死回生。翠竹一去不复还,且将他乡作竹乡,原本正宗正传土生土长的桂竹,却只能靠移植作为点缀与观赏,靠远寻作为慰藉与造访,衍化为熟悉而陌生,遥远而向往的风景。
竹子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竹与足、祝近音,有“富足”、“祝福”之意,家乡的竹子,不一而足。愿家乡在遭遇走失竹子的岁月后,因地制宜,别有洞天,也能足食丰衣,竹报平安。
2018年11月26日于周子河畔
据我所知,竹,有桂竹、楠竹、水竹、毛竹、窝竹。我的家乡是棉乡,更是竹乡,村村寨寨植棉,家家户户有竹,可以说棉花是后起之秀,竹子却由来已久。
桂竹,别名斑竹、、刚竹、月季竹、五月竹、麦黄竹。昔日,家乡盛产桂竹,我更喜欢桂竹和斑竹的名称,桂竹,与桂树桂花齐名,桂竹与贵、足谐音,又斑竹与版主谐音,人是有私心的,因我曾出任过多家网站文学版主,便对网友直呼“斑竹”其名,备感亲切而受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与家乡人生活息息相关,步步不离。家乡竹园年代久远,我记事时,爷爷曾几次移植成竹或竹鞭,说是增加竹园覆盖面,改良竹子品种。栽毕,老胳膊老腿的,硬是先围竹子三圈,再绕村子三圈才罢。爷爷说,神灵在上,竹子是忌讳随意栽种和刨毁的。不然老天不依,栽不活事小,还会灾星降临。爷爷的敬畏之意和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果然,第一年开春,新栽的竹子由黄返青,第二年便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竹鞭也竹笋萌生,破土而出。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家家户户有竹园,饮食起居竹相见。“菜园子,竹林子,圈里困着一头憨猪子,院里放养几只土鸡子”,便是当时家乡农户家庭传统种养模式的真实写照,庭院经济的全部收入。乡亲们知竹(足)而乐,有竹足矣。
家乡的竹具竹器竹编竹货,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足(竹)以独当一面。厨具是锅杪、锅刷、水瓢、水桶、筷篓、砧板、甑子、蒸笼、筲箕、锅盖、拨火棍、吹火筒,生活用品有笸箩、斗笠、凳椅、凉床、凉席、扇子、挠子、筷子、牙签、毛线针、衣竿、钓竿、风筝,生产工具是篮子、簸箕、扫帚、撮箕、筛子、箢子、桡子、背篓、豆篓、鱼篓、箩筐、晒席、晒簸、跳篙、船篙、连枷把、锄头把,以至于竹门、竹窗、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桩、竹桥、竹筏、竹排、竹拐杖、竹高跷、竹篱笆、竹栅栏,更有深加工造纸、织布等。可以说那时是“竹的世界”,即使足(竹)不出户,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旦远足(竹)他乡,更是足(竹)行天下,足(竹)揽大局。
竹怜新雨后。一场春雨过后,春笋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头头爆尖,节节拔高。竹笋是鲜美可口的菜肴,但乡民不忍铲食,除非它生在不当之处,长在檐下墙根,室内园外,吃一株春笋不仅扼杀了一棵新生命,据说还将“株连九族“,殃及池鱼,伤害一株竹笋会气死一片兄弟姊妹,这话大概是出于家乡人对竹子的敬畏和爱怜吧。
一枝一叶总关情。风吹竹叶飒飒响,雨打竹梢片片新,日上三竿节节高,鹊噪竹林声声情。竹影绰绰,竹香清清,竹韵嘤嘤,最喜清晨和傍晚,躺上床竹林听风听雨听鸟鸣,别有一番韵味润心田。竹园是农人夏日劳作后休闲的场所,是小伙伴玩耍的乐园,是鸟雀栖息的家园,是乡村一道亮丽的景观。
“无心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竹未出土已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及有识之士,赋予竹子高尚情操、坚贞气节和虚心品质。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相与友善,与竹为伍,崇尚自由,逍遥山林,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竹情有独钟,一生咏竹画竹为竹,胸有成竹,人如其竹。自古不乏文人雅士、清官廉吏以竹为范,自喻自律,身为画家、诗人、县令的郑板桥当尤为突出。
竹园是祖辈遗留的基业,竹子是乡民依赖的财产,却生生毁于七十年代,逐出了家乡历史舞台。菜园、竹园,当属乡民各家各户宅基前后延伸的自留地,说是资本主义尾巴,“剁基尾”就是“割资尾”,说是大办农业,扩展耕地,毁林平园,退耕还田,归村充公。大肆砍伐,竹林一刀切,一扫光。忍痛割爱,割得竹子流泪,人心滴血啊!居家生活开销、人情阔摆途径被截断了,贴补家用没指望了。日子一度过得相当紧巴而潦草。竹子砍了,还刨竹根,更铲竹鞭,唯恐斩竹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那一年,后院的竹子开花了,一个不祥之兆。痛哉!惜哉!古人崇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中之“竹”,从此缺席退位,不相往来,与家乡缘分殆尽,形同陌路。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竹乡的竹园毁了,竹乡的帽子飞了,竹子就像一个被家人无情逐出家门的弃儿,孤独而无助,终难起死回生。翠竹一去不复还,且将他乡作竹乡,原本正宗正传土生土长的桂竹,却只能靠移植作为点缀与观赏,靠远寻作为慰藉与造访,衍化为熟悉而陌生,遥远而向往的风景。
竹子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竹与足、祝近音,有“富足”、“祝福”之意,家乡的竹子,不一而足。愿家乡在遭遇走失竹子的岁月后,因地制宜,别有洞天,也能足食丰衣,竹报平安。
2018年11月26日于周子河畔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