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遇见你
2021-12-23抒情散文刘彦林
真的没有想到,我会有一次奔赴千里和你相遇的机会。也许,你已经等候了多年,就在山东半岛中部,与青岛、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的那个城市——说不定就是那只让人心生期盼和遐想的风筝吧。鸢都,多么浪漫又情趣盎然的命名——这个因板桥先生让更多人记住的……
真的没有想到,我会有一次奔赴千里和你相遇的机会。也许,你已经等候了多年,就在山东半岛中部,与青岛、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的那个城市——说不定就是那只让人心生期盼和遐想的风筝吧。鸢都,多么浪漫又情趣盎然的命名——这个因板桥先生让更多人记住的曾经的“潍县”,难道是你另一个响亮而充满诗情的乳名吗?
炎阳制造的热浪,也没能阻挡住我内心的激越。于是,穿越夜色,坐班车、赶火车,翻越秦岭、过咸阳,穿过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苍茫云海之后,于正午悄然抵达你的身旁。从48路公交车下来,又转乘15路公交车,在潍县中路东宫街北口,我停下仓促而来的脚步,暂住在金茂国际大酒店。那个下午,我满脑子都在预想怎么去见你,还借助网络查找了能顺利站在你眼前的路径。心情自然激动难抑,多么让人刻骨铭心,因为“正好遇见你”!
(一)
十笏园,这个地方很别致。“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一个“笏”就权高位重,而十个“笏”简直不敢想象——那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不可攀附呀。次日清晨,坐21路公交车至亚星桥,然后步行而至。距巷道口不远处,门楼下的 “进士第”匾额,不由让人心生仰慕和敬佩。两侧的对联,饱满高贵,书体厚重,雕刻描金——“忠厚传家,诗书继世”,道出了故园家族一脉传承的治家哲学。
走进门,犹如闯进了“大观园”。你在哪一个阁楼,或是水榭凉亭呢?真让我一路好找!园内通道纵横,错综有致,每一处院落有正门,也有侧门,走过几处后,便有身置迷宫的茫然,失去了方向感,只好漫无目的地迈步。二十一个院落,三百多间房屋,甚至假山、瀑布、池塘、廻廊、曲桥、亭榭的每个角落,都是一方好去处,我怎么会错失呢?
主人姓“丁”,这是一定要记住的。我不爱金钱,却误闯进了“帐房”。知晓主人以土地租金、工商收入聚敛了巨额财富,成为潍县首富,购地建宅。这里是管理和储藏财务的场所。室内正堂横匾“钟郝芳馨”,对联“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教导后世持家不忘“勤俭”,富裕不忘“诗书”,右侧的横幅“不惜金钱倡大义”,更让人明确了主人最看重的并不是“钱财”,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大义”。
“芙蓉居”,是丁毓庚第四位夫人的居室。孟氏是山东首富章丘田军镇孟家的女儿,据说是“亚圣”孟子的嫡传后裔。著名商号“瑞姣祥”绸缎庄就归其所有。其亲家孙家景为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人之一。故事虽记不住细节,但柱联“浅碧细倾家酿酒,淡墨写出无声诗”和门联“东云归砚匣,裁梦入花心”,却让我铭刻于心。堂上匾额书“好义急公”,上悬一龙形大风筝,下挂一彩色花凤凰,落地的屏风张贴四条屏,为瘦峭而苍劲的板桥竹,两侧便是千古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左右的木板墙上,更是挂了不少风筝,彩色的蝴蝶,展翅的雄鹰,也张贴着鲜艳的木版年画,装点室内充满雅致和柔美的气息。
“年俗观”内,布置的陈设充满地方特色,也彰显出了主人的生活情趣。正堂挂“寿”字中堂,表明这是年长者的居室。联句“德如膏雨都润泽,寿比松柏是长春”。藏品柜上头横幅书“福荫轩”,柜子每格内摆放古玩,瓷质佛像、花瓶、鱼缸和彩绘泥人等,彩釉白瓷,线条曲美。旁侧的方桌上,也摆放着一些香炉、烛台等器皿,旁边的太师椅擦得光亮,似乎还留有主人的体温。右侧的小炕上,摆放精致的小木桌,茶壶、瓷杯随意搁置,铜质的暖壶放在炕边,龙头拐杖还依靠着炕沿,仿佛主人在我踏进门前才悄然离去。
迈进的门槛越来越多,我已经分不清到底走过了多少个院落,不知又错过了哪处更美的景致?但留给我的印象是,园内的建筑群体中,女性的房间多绮丽之感,男性的房间多人文之气,但每一处都不曾缺失“书籍”,这也不难理解丁家为什么传承多年而繁盛不衰了。女性的房间内,有式样简单而别致的脸盆架,有透着木香的梳妆台,有雕着花纹的木雕睡床,还有名目繁多的瓷器等装饰品,皆诠释着主人的审美情趣,折射出素雅而高贵的生活意趣。这不,在挂满小红灯笼的窗台下,在一幅“美人图”下的小圆桌上,有一把画着牡丹的团扇,也有一本打开的《清照词集》……男性的房间内,除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外,更重要的是必有一架砖头厚的书籍,昭示着主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豪气,和酷爱诗词歌赋,对古代文化经典的偏爱。那个搁在墙角的葫芦,也许曾经盛过当地的美酒,但却从来不会因酒误事。还有墙角那台已经落满尘埃,并锈迹斑斑的老唱机,更可以调节心头的烦闷,消散情绪之内的顽疾。再者,还有两罐白如羊脂玉的围棋,在两人对弈时的退进攻守中,让所有的闲愁瞬时烟消云散。比如,园主丁善宝,就是一位热心文史的人,著有《六斋文存》等诗集,他在233年前购得废园,在修建这方居处时,专门建有“春雨楼”,作为藏书、读书之所。
园内也设有私塾,表明丁家先祖对教育子女的看重。最有名的私塾先生,就是陈蜚声了。他清光绪十七年中举,光绪三十年考中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礼部祭祀员外郎,典礼院恩恤科科长,荣归故里后被丁家聘为私塾先生。私塾内,给他做的蜡像逼真如生。他端坐在书案后的太师椅上,目视前方的学子,严肃而慈爱,笔架、笔筒、毛笔、砚台一应俱全。身后的中堂两侧,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对面的长条木凳上,梳着长辫的学子正在阅读书册,专注而认真,另一个则目光斜视,偷看老师的表情,把童年的好动和顽皮暴露无余。
后来,辗转来到景色优美的“后园”。“芳池春水”处,曲曲折折的回廊另一端,是飞檐翘角的“四照亭”,侧面匾额为“涛音”,另一边为“浣霞”,如果静坐在木长椅上,听对面假山上的细流跌落到荷池中的潺潺水声,或者附身观赏池中的红鲤绕过盛开的睡莲,把岸边上依依随风而舞且倒影在碧波上摇曳的柳丝,当作了闯入者而警觉地恍然四散时,给观赏者的心湖涤荡起了一泓清波微澜。若有风送来荷花香,再传送来不远处“关公庙”和“孔融祠”传来的钟磬之声,和阳光透过柳丝的缝隙和屋檐的遮挡,让池中的水面泛动着鱼鳞似的波光交织在一起,漫漶得犹如逆着时光穿梭到前朝,把园主人家的故事洞察得一览无遗……
亭台的正背面连着一处院落,从上书“鸢飞鱼跃”的拱门上头眺望过去,可以看清二层阁楼的正门上“砚香楼”的匾额,估计这里是主人的书房兼会客之所。与“砚香楼”隔着荷池正对的是“草堂”,门匾上题有“无数青山入草庐”,就能感知园主人对这里倾注了诸多的情思,也能想见众多有文采身份高贵的文人雅士、社会贤达与名流慕名而来相聚在这里吟诗作对,挥毫泼墨,抒发情怀,或者品茶饮酒,畅谈人生,增进情义。果然,与“草堂”相连的几处房舍,是特为留宿或久住的客人而设的,家具陈设、洗漱器皿、床被枕头一应俱全,就连铜烟锅、火盆、手炉也一样不缺。可以断定,有不少人士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值得珍惜的好时光。
时光总是匆匆,步履却超越不了心情。真的,我不敢有太久的耽搁,因为要从这迷宫似的园中找到心中牵挂的你,我必须穿过更多的巷道,走进每一个敞开的大门,就连花坛里盛开的红莲我也没有放过,总想着你是在故意躲着我热烈的目光,却会在我偶然的回眸时出现在视野里,给我喜出望外的惊喜。尽管在离开时也不曾与你相遇,但在那块题有“到此无不忘忧容,入园即是画中人”的太湖石前,我留下了风尘仆仆的身影,既然我也是“画中人”了,我们“见与不见”又有什么要紧呢?同在“画中”,心灵的距离还会遥远吗?
突然明白了这些,我也没有什么缺憾地离开了。或许,你在下一个我要去的地方翘首而望呢!
(二)
在站牌下等5路车到来的时候,我看到了公交站牌上的那只神采飞扬的风筝,也读了一百来字的简短介绍——潍坊风筝,我的心湖又涤荡起了一圈圈的喜悦。也许你又变化成了一只让人痴迷的风筝,在那个叫做“风筝博物馆”的地方等我前去吗?既然如此,我怎能还能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呢?
潍坊的大气和胸襟很让人敬佩,竟然为风筝专设了一个博物馆。这还不算什么,他们还为风筝特意构建了一个宽阔的广场——风筝广场——放飞一个个风筝,放牧一件件心事,放走一缕缕思念……如果再相遇一个相知的人,那就更令人流连忘返了。车行不多时,我就被那个寓意着美好意愿的广场敞开怀抱迎迓了。你在哪里呢?我也急切地找寻着……
穿过广场上的通道,再拐过两个直弯,就来到古色古香的风筝博物馆前。站在远处去看,博物馆的建筑造型,选取的是龙头蜈蚣风筝的表象,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蓝琉璃瓦铺成,墙壁铺白色马塞克。整个设计风格,似蛟龙遨游长空,既伏又起,给人一种新奇而精心之感。门的两侧,木刻“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的对联。博物馆两端的墙的正面,浮雕着衣袖飘飞、舞姿婀娜的仙女,点缀其间的是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风筝,和建筑与色彩十分契合,也给我的心绪增添了一份诱惑。还等什么呢?馆内一定是风筝的世界吧!
迈上台阶,穿过门厅,即看见院内那只腾云驾雾于云端的“长龙”,和展翅高翔于蓝天白云间的那只美丽的“凤凰”,让人心生喜爱之情。当然,这只是一种布置格局上的补白。因为设有八个展馆,馆内的风筝让观赏的人目不暇接和眼花缭乱,我这个千里迢迢来到潍坊的人自然也躲不过会深陷这种“圈套”。于是,依次挨个儿观看,刚从这个展厅出来,又迅速地走进另一个展厅;刚在这个风筝前凝目注视毕,又在另一个风筝前细心玩味。真有种左边的还没有看够,又被右面的那个吸引了过去的感叹。每一个风筝,都有各自的特征,奇特的形制,浓重的颜色,粗犷的笔法,大胆的设计,还有制作者寄予的奇思妙想,亲手扎制的骨架,妙笔勾画的图案,更把无尽的情思、激越的心情、美好的期许和真诚的私语,全都溶渗了进去,怎能不令观赏者被赋予其中的心智和才思深深折服呢?
这些展厅包括“风筝的历史文化、潍坊风筝精品、世界精品风筝、中国精品风筝、风筝综合功能、潍坊国际风筝会、民俗”等展厅等。我对展厅内的风筝甚是喜爱,目光便被每个风筝吸引着,一路赏览下来,也分不清到底走进了哪一类展厅,也记不清到底看过了多少个风筝。不过,还是记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风筝,如今相隔多日闭目回想,眼前还能显影出那些风筝的模样来。
展馆内的风筝,题材多样,种类丰富,几乎说囊括了潍坊各种各样的风筝。小者,如手掌相仿,像仙桃风筝、牡丹风筝等。大者,有成年人那么高。除了少许的植物、花草类风筝外,更多的是鸟类和人物类风筝。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红色金鱼、花色锦鲤等鱼类风筝。像兔子、小狗、公鸡、鸭子、天鹅、白鸽等动物风筝,也有不少。鸟类为题材的风筝,多数为色彩搭配多样、对比度极强和花色多变的燕子、蝴蝶、孔雀和凤凰等,它们展翅飞翔的姿态各有不同,但都引人停步而注目。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进馆第一眼看到的“长龙”——龙头上,龙角乳白,双目有神,龙嘴张开,龙须悬垂,尤其是龙身有20多节,给人翱翔长空的雄壮和壮美。
人物类风筝,记忆犹新的有以“八仙”画像为主体,伸展的两翼作为翅膀的风筝,人物的五官、衣着等很传神,给人驾着祥云周游世界的洒脱和飘然。还有一些喜剧脸谱为题材的风筝,生、旦、净、未、丑等脸谱一应俱全,而作为飞翔的部分则被绘制了各色的“龙旗”。令我感叹不已的是,我看到了以“梁山好汉”为表现对象的风筝,抬头仰目一个个念着没人的名号看过去,整整一百零八个性格各异的壮士,衣着的颜色、面部的表情、手持的兵器都,都被表现很符合人物的性格,我不得不在心中为制作者竖起了大拇指。
让我深铭于心的还有一个样子简单的风筝,尽管它平淡到几乎让人不屑一顾,可不成想却抓住了我的眼球。它的名字叫“六角板鸽”,由一块长方形的白绸套着一块正方形白绸组成,中间重叠的部分保留了布纯白的本色,中心有红色为底的圆形,绘着一条威严的青龙,绸的六个角以红色衬底,均绘着含苞欲放和怒放两种状态下的牡丹。我一眼记住的,是在正中的前半部分安置着24个小风铃,在后半部分三角形处排列着六个核桃那样大的红色风铃。我对其不知缘故,目光里写满了不解和怀疑,站在我身旁的同事告诉我,那些风铃像鸽子翅膀上的鸽哨那样,当风筝逆着风向高高飞在高空时,逆向的风会把风铃吹出好听的声音——哦,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有些人痴迷于放风筝,难道是为了聆听风筝上的风铃奏出的天籁之音吗?由此,我也再一次被潍坊人的浪漫情怀所感染。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潍坊会获得“鸢都”的命名的缘故吧!
馆内的风筝确是太多,但供我赏览的时间非常有限——我在每一个风筝前,只能投去仓促的一瞥,然后便光顾下一个风筝,忽略自然会更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有期盼命运能够更加垂青我,给我再次抵达潍坊的机会。因为约二千平方米的展馆内,收藏的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和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就有2000余件,对我这个异乡人来说,这里完全够格作为风筝的一座宝库。博物馆展出的风筝,尤其是比较珍贵的风筝,不仅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还特意标明了作者的姓名,我以为,这也是对制作者聪明才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捐赠者的义举彪炳于世和赞赏的特殊的方式。
至于风筝的历史,我不想再去重复。对于风筝的奇闻轶事,我也不想去照抄资料。然而,风筝的祖师,不论是谁也不该忘记的。起初,我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风筝。当走出博物馆时,我被广场边上的一个雕塑吸引。走过去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风筝的始祖鲁班的塑像。此前,我只知道鲁班是木匠的祖师;也在小学的课文中,知道了鲁班是锯的发明者。真的没想到,鲁班还发明了用一根长线牵着就可以放飞的风筝。站在鲁班像前,我心怀虔敬地为他鞠躬——您不仅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还给人类指出了一条可以缔造快乐和欢笑的路径!
在要去下一个地方的路上,我还在心中一遍一遍地思忖:难道我这次要遇见的人,就是这位要指引着人们放飞梦想、才华和情思的“祖师”吗?
(三)
本来打算先去金宝乐园,可是时间已经跨过了正午,还有一个更想去的地方。思忖再三,最终决定直接去那个必须要去的地方——我想象到你就在那个叫杨家埠的村子,藏在一张木板雕刻拓印的年画里,翘首而望,顾盼不已。
寒亭区杨家埠,由于跻身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而声名鹊起。天津杨柳青年画,从明末崇祯年间开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苏州桃花坞年画开业约在太平天国后,佛山年画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国间,而杨家埠年画起源于明代,至今也有三百余年经营年画的历程,已经形成了题材和手法上的鲜明特征,我这个对绘画有着痴迷挚爱的人,怎能不去亲眼看看——那古旧的年画印制作坊,那涂抹上岁月墨迹的雕版,那简单而又传统的拓印之法……还有那些对木版年画至今满怀深情不减的民间老艺人,用他们布满沧桑和老年斑的双手,神情专一地一次次拓印下一张张套色精准,颜色丰富,着色艳丽的年画的?若是有幸相遇,我一定要留下他们对年画喜形于色的情景。
要去的杨家埠,有一个从名称上令人向往的地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既然是“大观园”,大抵会有很多美好的景观吧。下公交车后,沿着笔直的水泥路前行。走不远,路旁出现了密集的店铺,尽管名目繁多,牌匾各异,但关键词几乎离不开“风筝、年画”这两个词汇。这个村子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把“风筝”和“年画”当作一种产业,把曾经的民间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及至到进入“大观园”,沿路挂牌营业的店铺少说也在一百多家。杨家埠的后人,不仅继承了先祖的技艺,还具有产业化推进的卓识,让我这个“客人”不敢小觑!
大观园的大门,高大而气派,颇有齐鲁大地的禀性,更有山东人士的豪爽。正前方,有一巨型雕塑,塑的是福、禄、寿三位神仙,神态慈祥,衣着鲜艳,相貌线条等颇具年画特色。我们从左门进入。园内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老粗布作坊、农具展、嫦娥奔月台、三星湖、度朔山、清时期古村落等十多个景点和展厅。我们随意而走,发现园内屋舍成排,纵横有致,砖木构建,砖墙蓝瓦,仍保持着传统民居的样式;右侧一角,设有假山,砌有池塘,水车木轮,奇石清溪,流水漾波,潺潺有声;野鸭游水,飞鹤引颈,喷泉飞溅,珠玉散花;长廊曲折,石径通幽,真个一处清幽之地。
走进一个四合院,是手工风筝作坊。几位大妈和年轻的媳妇,聚专注地干着手中活计。她们面前的桌案上,摆满了成堆的零碎小部件,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鹰爪、骨架什么的,就靠着一双手和一盏酒精灯,把粗细适当的簚条弯折成想要的形状。哪些做眼睛,那些做横梁,哪些做尾巴,哪些做翅膀,哪些做指爪,简直琳琅满目,不亏是能工巧匠!另一些年轻的媳妇,左手按着纸张,右手持着画笔,精准地勾画着,认真地涂颜色,原本一张白色的风筝纸,不出片刻就成了色彩华美的蝴蝶、燕子、凤凰、雄鹰,更有仙女、嫦娥、西施等美女。杨家埠风筝的内容,大都表现祥瑞吉利的主题,有鸟、兽、虫、鱼的风筝,也有板式、硬翅风筝,更有串式、软翅的风筝。据说,园内曾有一个长35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被誉为“世界之最”呢。一路观看下来,我由衷地对她们的聪慧表示赞叹。也突然心生敬慕,正因为有她们默默地付出,才有一个个风筝带给孩子们的无尽欢乐。她们所从事的劳作,应该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走进另一个院落后,我发现走进了年画的制作间。哦,此处才是“大观园”中最让我向往的地方啊。但是,我没有看到预想的那种景象,也没有看到更多对年画心怀痴迷的人,仅有的是一种印制年画方式的展示。好在有许多摆放的年画成品,可以供我仔细地观览。年画的题材、颜色等多样,让我对这种民间艺术充满崇敬,也有了一种如愿以偿的欣喜,一张张地观看着,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现在想起来,对年画的印象更加明晰:杨家埠的年画,大概可分为“神像”、“农事”、“吉祥”、“怡情”、“戏剧”、“故事”等几类。“神像类”的有“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农事类”的如“春耕图、秋收图、新年图”等,“吉祥类”的有“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怡情类”的如“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喜剧类”的有“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故事类”的有“二十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年画的内容吉祥、喜庆,故事情节生动,人物造型粗犷豪放,线条雕刻细腻流畅,充分展示了民间艺人的才智,也表达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很想把风筝和年画,作为给亲朋的礼物带陇原大地,但转念一想,自己文弱到带不了多少行李。怎么办?只好摁灭心头的想法。想到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便释然了。尽管后来在参观作为电视连续剧《红高粱》中“九儿娘家”场景的“杨家埠年画旧作坊”时仍心中有憾,还是强行忍住了购物的念头。
可是,真的不带一缕云彩吗?要是那样,不仅对不住弥足珍贵的亲情,还对不住在潍坊的那种奇遇,也被这种想法折磨着,便在第三天下午,从课堂“逃”出,再次走进杨家埠。不过,我没有再去“大观园”,因为“杨家埠”这个地方才是核心。我要带回去的,只要是标签了杨家埠之名的风筝,只要是附带着杨家埠人的手温的年画,这就足够了。没必要特意,随步走进“恒义年画店”,从琳琅满目的样品中,我给侄子挑选了几十张年画,是要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也给侄孙们挑选了几个风筝,是把最美好的希望送给他们。当然,我也在长沙上学的女儿选了一个凤凰风筝——她虽然已经成年,但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像凤凰一样美好,像风筝一样高翔,她的未来才会更加精彩……
几日后,我带着满满的祈愿,在挥手间和潍坊相别,而我遇见的那些美好,已成为今生的瑰宝用心珍藏。而相遇的记忆,我也定格成一座华贵的园子,一个精美的风筝,一帧多彩的年画,亘久地烙印在生命中,始终美好着…… 我们在潍坊的相遇,难道还会什么缺憾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