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嘀铃铃——来电话啦!(三章散文之一【上篇:固定电话

2021-12-23叙事散文MLMC
嘀铃铃——来电话啦!——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章系列散文·之一)MLMC 米粒满仓【上篇——固定电话】一、老爷电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话像民谚俗语,曾经广泛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一带农村;1970年以前就有,至于源于何时则不可考。不排除1900……

嘀铃铃——来电话啦!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章系列散文·之一)

MLMC 米粒满仓


【上篇——固定电话】



一、老爷电话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话像民谚俗语,曾经广泛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一带农村;1970年以前就有,至于源于何时则不可考。不排除1900年前已经诞生的可能性。其表层的意思谁都明白:洋楼别墅,电灯、电话;再简单不过。 但是,其“里面”的意思呢?是憧憬、向往,是希望、奢望;是对美好明天的梦想与祈求;对艰难困苦旧时代的深恶痛绝、试图告别。从字里行间,我隐约听见,千百年来苦苦挣扎在“生死贫困线”上的乡下人,追寻梦寐以求新生活的热切呼唤。所以,说这话的时候,是带着垂涎三尺的口气和满身的无望! 电灯,直到改革开放前夕,才在农村农家出现;电话,是此后多年才有;而“楼上楼下”在乡下登台,则是近几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前后才有的事情。 这之前,老百姓不知道已经——幻想了几百年、眼馋了上千年? 说起电话,有不少传奇、轶事。 电话是谁发明的?“电话之父”贝尔,在1876年3月10日,把电磁信号、电流传递声音变成现实,并申请了专利权。破天荒,人类从此有了电话。同年,美国费城举行一次盛大的博览会,会上展出了贝尔发明的世界第一部电话机。从此,电话和贝尔的名字便远扬四海。他不仅发明了电话,而且创建世界第一家电话公司——贝尔电话公司。 1900年12月25日圣诞节,是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这天,世界第一次跨越大洋的电话通话试验,在美国的基韦斯特和古巴的哈瓦那之间获得成功。至此,人类揭开了有声通讯的历史。 但是,具体说到那次通话的内容,则既有趣又好笑。那线路并不是专用的电话线,而是由国际大洋电报公司调整好了原有的海底电报传输线,贝尔电话公司又将电话线与已有的海底电报电缆相连。这才具备了越洋电话通话的条件。开始呼叫后,除了轻微的电流噪声,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回音,试验者反复呼叫并不气馁。最终,从另一端传来了清晰而明确的回音:“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哈哈,真逗!这竟然是人类史上远隔大洋第一次直接、有声的通话,是人类世界由电话线路成功传送的第一句“人话”。 说起过去老电话的故事,估计70后、XX后们,都会觉得有意思、感兴趣。 没看见外国电话什么样,虽然在老外的电影里面见过,但并不清晰,我眼睛又近视还“花”;便不敢乱说。谈起中国的电话,我敢“张嘴”:解放前就有了,早期都是摇柄发电接通式,早就见过,在解放前的老电影里保存着;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活在老电影里面的上等人、大人物、富豪商贾都用这一类电话,只见他们在幕布上面晃来晃去,大多身穿黑褂子、头顶西瓜皮帽或黑礼帽儿,走到桌柜边,抓起电话先呜呜地摇几圈、接着喂哦啊是地呼哈一通。 多说一句,这老电影里面的老电话,使用方法似不真实——摇一摇手柄,接着立即就通话,这不大可能;那时候的大中国,应该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全国电话网。直到1985年,我们县城仍然是这样老式的电话网络——拨打总机,而不是拨号。没有新型的拨号电话网。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电影的艺术处理手法,不算错误。 应该说明一点,老电影里面这些电话,大概都不是国产的。那时候,我们这片地上,还造不了电话机、只会买和用。解放后,我们才逐渐开始制造电话。

二、呼叫总机
这时候,不能叫做“拨打电话”,因为此时的电话还不是直接拨打;是呼叫总机,手柄旋转发电、给总机一个信号;而后总机在两者之间牵线搭桥、接通线路才能通话。 解放后,这样的手摇电话慢慢从京、沪、广等大地方传下来,类似“家电下乡”似地走进一些大单位,继而逐渐普及到各个乡镇村庄(一村一个);机身都是黑色塑料的,看上去土得掉渣、“混充儿”很亲近乡土的样子,一边墙上还挂着两个配套的大型干电池,高约20厘米直径5、6厘米的圆柱体。 直到1985年,我们村镇还是这种电话——摇一摇、拨通公社的电话总机,然后放下、等待,公社总机接线员再漫山遍野“跑”去找我想拨的对方,把他叫来(拨通他),再跑回来告诉我、说你俩可以通话了,把我们俩接通,双方才能开始谈话。 看着挺轻松、很通顺、流畅是吧?——这个“等待”,就没有定数了!一分钟是等,等一天没有回音也是等。  记得,1970年代,家里几次有急事,大概是周日,好像是找县城的爸爸问事情。 我到村里队部打电话、拨通了总机,告诉接线员,我找县城某局某人,她笔录单位名称和被找人姓名,我不知道对方电话号码,这得总机替我查。问她多长时间能接通?她也说不准。我开始一分一秒地等,抓耳挠腮一直等待,不时和大队会计猜摸,通不通啊?怎么这么慢,还得多久呢?敢不敢再问问?会计说:不好,接线小姐烦着呢,你千万别问;半上午过去了,会计还是不让我拨,说你把总机惹火了怎么办?那你等到明天早晨也来不了!我沉不住气又拨过去,女同志不冷不热的、有股清澈凉人的寒气:你急什么?耐心等待,网络太忙;我说:同志,您能不能催一下那边?能快一点吗?有急事。她说:行,我再去给你催催;我千恩万谢继续坐等,一上午过去了,石沉大海;队长,中午咋办?吃不吃饭?如果中午来电话怎么弄?总不能不吃饭吧?可是,如果中午不来电话呢?不吃饭就白等了。唉,伤脑筋,先吃饭吧,下午我再来村部继续“上班”。 当时,我村的电话,对村民是免费使用。不过,平均一家一年大概能用三分之一次吧,或曰三年用一次。估计。 坐着空等一上午,累死我了,焦心,头昏眼花火烧火燎的。幸亏,农村“没有”时间!如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这么个等法,那就真不知道该和谁干仗了?美国?时间? 从外面来电话也是,大队的什么人,急火火地步行到家里找人,叫去队部接电话;或者代传什么话、什么事情;被找者在家还行,若不在,就得是处继续找下去,或者打听街坊邻居见没见人?是去赶大集了?还是在自留地自留园忙活?他家自留地在哪里?自留园在哪里?谁知道?喊家人和外人一起到处去寻找。 这种落后的通讯、生活状况,大约从1985年后,才开始逐渐有所改观。 这就是咱们——昨天的“老爷电话”!昨天的通信状况。 可见,老电影的导演和摄像、演员甚至整个摄制组,都在合伙儿蒙我们!不过可以理解,不蒙可能也不行;如果电影也“实话实说”“现场直播”,假如里面需要打三次电话的话,那么这一部电影,有可能连续播放三天甚至五天也演不完!都因为电话不能及时接通。所以完全有可能,摄制组和咱们一样,对老爷电话也是望而生畏;被它吓坏了才这样做。哈哈。

三、转盘拨号
从转盘拨号电话起,才算是真正的拨打电话,是自己直接拨打电话号码。虽然拨号盘拨号还挺原始、费劲。远不如当今的按键电话方便、快捷。 1982年,我毕业分配到县城工厂工作时,单位还是摇柄式电话机,我们拨到城关公社总机,城关公社总机再拨到县总机;总机问我单位、电话,我报上单位名字,电话号码“两拐两拐”,然后,等待总机回话、接通了对方后,我们才能通话。 喔,我才意识到,您和我,似乎还没有真正理解,那时候的电话号码的真正用处:那个号码2727,对机主而言,简直可以说没有用!因为从来也不用它拨打电话;其实,只是对“别人”有用!它只是对总机有用,对需要找我的人有用:什么用?就是告诉总机我的电话号码,然后才能找我呀!它相当于机主的名字或编码!否则,就没有办法找我了——对,您想对了,就是识别,此号码的唯一用途,是识别机主。除此没有其他任何用途。故然可谓,此号码,只能算作——半个电话号码! 记得,我们有事联系外面的业务单位,经常是,等待一上午电话总机也接不通。一次次地问总机,通了么?还不通吗?是不是忘记了?大约1985年,摇柄式“老爷”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转盘式拨号座机电话—— 这一种,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座机”,橘黄色塑壳;号码很简短,全烟台市的电话号码都是四位数,全国都没有电话区号,可见当时电话、通讯的落后程度。我们4000人的大厂,仅有三个外线:书记厂长各一部,办公室与厂长在一屋合用;生产部和供销部合用一部,在两者公共墙壁开个方洞搁电话,就像农村墙上的灯窝一样,号码是2727,我们口头喊作“两拐两拐”;那么,其余各科室车间,若有工作联系外单位怎么办?就得到上述外线电话去拨打。 后来,公司买来电话总机,还是人工插接、连线。我们各科室车间之间有业务通话,都要总机员手工临时接通才行:总机,请接八车间;请拨质检科;也是经常遇到对方讲话等情况,便要过一会再拨。大约1995年前后,单位才买来自动交换机总机,内线电话直接拨号到各个科室车间。效率提高了,当然,有时还是会遇到对方讲话、需要等待之后重新拨号。此后,各科室也都可以拨打外线了,通过总机的自动交换机。 转盘式电话的步伐比“老爷”快多了,几乎不要等待;也年轻得多,算“父辈”吧;但是,转盘嘎啦嘎啦辛苦跑一圈只能拨一个号码的低效率,还是毫不客气地考验着我们耐心的底线。您说,幸亏号码才四位,万一号码9999位数怎么办? 那个“大一统”的年代,什么事情,都是强调大家一个样,步调一致、缺少活力、刻板单一。电话的颜色和款式也是,没有个性、没有变化和色彩,几乎千“机”一律。直到1995年代前后,县城才有售橘黄色以外的座机电话,有乳白、灰色、紫色、棕色、黑色等;让人觉得,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时代,开始抬脚迈步往这边走了! 再后来,才换代为按键式电话,同时机上有了显示屏和电子钟。话机的形体、款式、花色和规格尺寸等,也有了诸多变化、“进化”。与此同步,那阶段的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在急剧变化、演进翻新。 电话,能显示来电号码?还带电子表?厉害!这在今天司空见惯、不算什么。这一点一滴,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是划时代的“一小步”!在彼时我们空洞蛮荒的眼里,真是不简单、很新奇!只觉得电子技术的发展了不得。不用花钱就多给一个钟表。 那时候,钟表正是如火如荼、兴味正浓。大家还在一个劲攒钱、追慕攀比买手表、戴手表,家庭都要买木座钟、小闹钟,这是家庭的基本配置;但是,一般的家庭,才有木座钟放在三屉橱上;贫穷的农家,买不起大座钟,仅有一个小闹钟好看时间。这样,自家的身份、地位,自然就比有座钟的人家低一头、矮一截儿!一下子就比下去了!进门一看,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会想:哼,他家,连个木座钟都没有!而今,不花钱就白送一个钟表,且是最先进的电子钟!觉得真是划算、像占了大便宜。后来,我们家装电话时,还反复讨论,若价格差不多,一定要买带电子钟的电话,方便看时间、又省买钟钱。当时,生活还很困难,我们过日子,花一毛钱也是算过来算过去,省一分是一分。 传奇一则:记得,我们山东烟台牟平县——“全国百强县”,有个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镇”:牟平城关镇(宁海镇),宁海镇有两个“全国十大首富村”:新牟里和西关村。两村的书记都是“全国十大农民企业家”。大约1990年代,西关村曾经有个传遍全国的大新闻:那年村委决定,由村里出钱为全村社员每户安装一部座机电话。作为改革开放以后,轰动一时的农村大事件,该新闻荣登《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当时,座机电话的初装费是4000多元,一个村庄能有这样的举措、这样的气魄,实在是划时代大手笔。 所以,先富起来的西关村,一时间成了全国的典型,胡耀邦、万里、薄一波等许多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外宾,先后前来访问、视察工作。 那时候,城镇在职员工,家里有座机电话的也就是百分之一或二,个别很富裕的家庭才有电话,一个在企业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月工资实际大约150元。一部座机的初装费是他两年多全部工资的总和。当时,城镇职工才刚刚温饱,谁舍得安电话?再说,那个时代,装个电话又有啥用处?可能一年不知道打几次电话,光拿月租费了。即使有点什么事情,一般也不舍得电话费,尽量还是骑自行车去面谈、或者上下班顺便路过、去和对方当面说说,就为了省下大约一分钟五毛钱的电话费。 可不要小看这几毛钱,综合考虑评价工资和物价水平的话,那时候的几毛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元,大致是100倍的换算关系呢。


早期都是摇柄发电接通式,没用过但见过,在解放前的老电影里保存着;【现在想想,也许是蓄电池,电解电池。有可能连续播放三天甚至五天也演不完!都因为电话不能及时接通。所以完全有可能,摄制组和咱们一样,对老爷电话也是望而生畏;被它吓坏了才这样做。哈哈。【胡耀邦:新年新气象
【喔,我才意识到,您和我,似乎还没有真正理解,那时候的电话号码的真正用处:那个号码2727,对机主而言,简直可以说没有用!只是对“别人”有用!因为从来也不用它拨打电话;其实,它只是对总机有用,对需要找我的人有用:什么用?就是告诉总机我的电话号码,然后才能找我呀!否则,就没有办法找我了——对,您想对了,就是识别,此号码的唯一用途,是识别机主。除此没有其他任何用途。故然可谓,此号码,只能算作——半个电话号码!
厉害!不简单!这在今天司空见惯、且是最先进的电子钟!觉得真是划算、像占了大便宜。【【【【那么这号码拨一遍要几个钟头?胡耀邦:我给你的工资一下子涨到300.一个村庄能有这样的举措、【4438字,2017-06-18— 2017-7-24—01:27】 20170726修改2小时21:5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