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史学笔记 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

2021-12-23叙事散文李灿
三十一、历史上流传的经验很多是骗人的《晋书》中讲王献之练书法时,父亲王羲之从后面去抽笔,没有抽出来。王羲之说:“这孩子将来肯定能成名。”这样的记载一出来就完了,很多练书法的人都认为练毛笔字笔要捏紧。我原来也这么认为,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三十一、历史上流传的经验很多是骗人的   《晋书》中讲王献之练书法时,父亲王羲之从后面去抽笔,没有抽出来。王羲之说:“这孩子将来肯定能成名。”这样的记载一出来就完了,很多练书法的人都认为练毛笔字笔要捏紧。我原来也这么认为,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刚开始练毛笔字手当然会感觉没有劲,控制不好笔。可是,你会发现,如果刻意去把笔捏得死死的,手会颤动得更厉害,而且字很僵硬,毫无灵气。放松了,练一段时间,手自然就不颤抖了。一个字的笔画是不断变化的,笔捏死了,字就死掉了。这样的经验的确害了不少书法的初学者。   还比如,唐代是诗歌高度繁荣的时代。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代时还真有人编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然而,作为经常写旧体诗的我要说,这两句话其实也是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唐诗的主体是近体诗(律诗、律绝、长律)。我们今天写旧体诗也是以近体诗和词为主,古体诗和散曲很少。就近体诗的写作而言,掌握格律才是关键。你不懂押韵、平仄、对仗等规矩,读再多的诗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说读了大量的诗就能写诗,那我们一生吃了那么多的菜,我们岂不是都能当厨师了?这可能吗?   可见,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经验不能全信,有很多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三十二、改个名字不能改变本质   我们都知道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语言学上就经常饮用这个故事,说得很有意思。赵高自己把鹿说成马,可是鹿还是鹿,马还是马。汉语发展到今天,鹿依然叫鹿,马依然叫马。原因很简单,名字不是少数人说改就能改,大家不认可。你把鹿叫做马,鹿就能变成马吗?   清末,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让中国深受其害。后来,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规定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我们都知道,把鸦片叫洋药,鸦片还是鸦片,这是无法改变的。你把鸦片叫洋药,鸦片就不是坏东西吗?   任何时候,把一个事物换个说法都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当年,美国侵略朝鲜,把侵略军美其名曰“联合国军”,结果照样臭名昭著。你就是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干的依旧是禽兽不如的事情。还比如,昏庸无能的人把官僚主义说成是锻炼新人,这并不能掩盖他们自己的愚蠢。你不是真的锻炼新人,而是你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动手就会闹笑话。   三十三、做了坏人必然有人知道   唐代时,褚遂良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注。唐太宗李世民想看看褚遂良怎么记载自己,褚遂良不答应。唐太宗问褚遂良:“我做的事情你都记下来了吗?”褚遂良说:“这是我的职责。”唐太宗又问:“那我干的坏事,你是不是也记下来了呢?”黄门侍郎刘洎说:“就算褚遂良不记下来,天下也会有别人记下来。”刘洎这话说得好,你既然做了坏事害怕别人不知道吗?你就算不允许身边的近臣记下来,可是全天下那么多老百姓你管得过来吗?坏事瞒是瞒不住的,只要有人知道必然就会有人说出来或写出来,并在世间流传。   古人告诉我们后人,为人一定要正派。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而且坏事做了是瞒不住的。如果你想堵住众人的嘴那只能是掩耳盗铃,如果怕众人议论当初就不该去做。我们今天不照样有这样的糊涂人吗?有的人平时做的事情不得人心,却从来不反思自己。轮到要搞民主测评时,四处拉票,防止别人给自己打低分。这么做有用吗?你这个时候让大家不要对你做的坏事耿耿于怀,这些账就能一笔勾销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