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语言学笔记 十一、十二、十三

2021-12-23抒情散文李灿
十一、对名和字的看法今天的中国人一般只有名,我们说的名字一般就是指名。然而,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古人有名也有字。对于名和字的区别,古代汉语课本上讲得很清楚,我在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看古代汉语课本上说,平辈之间只能称字,不能称名。我觉得……
  十一、对名和字的看法   今天的中国人一般只有名,我们说的名字一般就是指名。然而,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古人有名也有字。对于名和字的区别,古代汉语课本上讲得很清楚,我在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我们看古代汉语课本上说,平辈之间只能称字,不能称名。我觉得这个说法就有些过头了,并不符合事实。平辈之间称字表示尊重,其实关系好也可以称名。例如,《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之间相互称呼都是称名,而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论语》,称呼孔子的弟子时称字。唐代,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称呼李白也是称名。   名和字的意义往往有相关性,里面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大学时一个教授熊清源先生讲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孔子的两个弟子冉耕和司马耕,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两个人的名都有耕,字都有牛。熊老师说,这告诉我们,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在用牛耕地了。   其实,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三国时有两个人周瑜和诸葛瑾,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瑜和瑾意义相似,都是指美玉。鲁迅先生为了纪念秋瑾写了一篇小说《药》,文中的夏瑜原型很明显就是秋瑾。夏和秋都是季节,瑜和瑾前面说了,意义相似。   到了近代,很多人以字代名,最后字就成了名,原名反而很少用了。这时候,称字就不一定都是尊称了。例如,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字伯承;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他们最后都把字当成名字来使用。还比如,蒋介石,他名中正,字介石。蒋介石自称还是蒋中正,而我们却称呼他蒋介石。我们能说这是尊重他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近代以字代名比较普遍而已。有一种俏皮的说法,“蒋介石”和“蒋该死”谐音。   十二、听来的一个逻辑学故事   大学时,听逻辑学老师吴仲华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有一次发大水,一个人的老父亲被洪水卷走了。老头子的尸体漂到河流下游时,被一户人家捡到了。老人的儿子知道后,就拿了点钱到那个人那里去酬谢,希望能把父亲的尸体接回来安葬。下游这个人说:“你这个人太不厚道了,我把你父亲的尸体捞起来,还放了这么多天,你怎么才给这么点钱?”两人就有矛盾了,不知道怎么解决。他们知道附近有一个明白人,很聪明,决心找明白人讨教。   老人的儿子问明白人:“下游那个人嫌我给他的钱少了,我要不要再多给他一些钱呢?”明白人说:“这个价不能涨,你不能惯着他。为什么呢?死的又不是他的父亲,他能把尸体一直放在自己家吗?他当然想早点处理这个尸体,那么他只能来找你,而不能去找别人。所以你就是一分钱不给他,他也会乖乖地把尸体送来。”老人的儿子觉得有理,就死活不肯多给钱。   下游这个人也去问明白人:“老头子的儿子嫌我要的钱多了,这个价钱要不要减一点呢?”明白人说:“那不能降价,你不能惯着他。为什么呢?死的是他的父亲,他不能不管。他要拿回父亲的尸体,只能来求你,不能求别人。你不管要价多高,他都得乖乖地来求你。”下游这个人也觉得是这个理,当然也不肯松口。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僵持着,长期得不到处理。   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明白人太聪明,但是又太奸诈。遇到这样的纠纷,他想到的不是调停,而是煽风点火。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从逻辑学上讲,同样的事情,看问题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截然相反。这就是语言的奥秘所在。   十三、《山海经》里面的两个“夸父”   《山海经》里面有个词“夸父”,它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豺山》里面说:“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前面还有《梁渠山》,文中说:“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我们查注释知道,这里的“夸父”都是指“举父”。那么,“举父”又是什么呢?   《崇吾山》里面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举父。”   原来,夸父也叫举父,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像猿猴的动物。   “夸父”还有一个意思,我们就很熟悉了。   《夸父逐日》里面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后面的《夸父国》里面说:“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大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很显然,这里的夸父就不再是前面说的动物了,而是传说中与太阳抗争的英雄。夸父国可能就是为纪念夸父而命名的国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