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轶事
2021-12-23抒情散文高山流水121212
大伯轶事我没有读过八中,八中是高中,在全县很有名,当时的教学成绩轰动一时,吸引了附近方圆百里的农家子弟前来求读,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大伯叫李振兰,第八中学建于1971年,那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和当地沟通的人,大伯是八……
大伯轶事
我没有读过八中,八中是高中,在全县很有名,当时的教学成绩轰动一时,吸引了附近方圆百里的农家子弟前来求读,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大伯叫李振兰,第八中学建于1971年,那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和当地沟通的人,大伯是八中驻地张习桥街的女婿,岳父和支部书记一墙之隔,是多年的世交,加上大伯人忠厚实在,于是建设八中的重任就放在了大伯身上,大伯成了第一批入住八中的领导,主管后勤和生产,用伯母的话,大伯是当初建设八中的内当家的,当初学校小到碗筷大到教室宿舍都是伯父一手操办的,可以说八中建设浸透着大伯无数的心血。 大白文质彬彬,英俊潇洒多才多艺,脾气相当柔和,整天笑眯眯的,从没看见过大伯生过气皱过眉,相反呢,伯母人高马大快言快嘴,两个人真的做到了互补,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伯父常年以校为家,星期礼拜都不回家,家里的自留地和抚养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落在了伯母身上,开始为了让大伯照顾家,伯母和他打了无数次仗,最终以失败告终,大伯太忙了,学校的工作相当繁重,没有时间顾家,他能做到的就是把每月的工资全拿出来,让伯母雇人干活,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工作一天。 大伯在八中工作了9年,1980年退休,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又坚持干了两年,1982年离开八中调到乡里工作。伯父在八中的9年,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想起来仍那么感人肺腑。 吃结余赶走母女俩 冬天是农闲季节,地里没有了活,忙碌了多半年的伯母就会搬到八中一阵子,为伯父拆拆洗洗,伯母娘家就在八中的后院,在八中住下也方便了回娘家,当时最小的女儿红莲才六岁,常常跟着母亲在校园里玩。 伯父是司务长,冬天的一个周末是吃结余的时间,那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白皑皑一片,下雪不冷化雪冷,天气异常寒冷。因为是吃结余,伙房里飘出了肉香,六岁的小女儿馋得直流口水,不断地往伙房里跑,忙饭的师傅告诉小红莲,今天改善伙食,蘑菇炖猪肉,直说的孩子赖在伙房不走,要知道那个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点肉,肉香对孩子的诱惑太大了。 中午马上开饭了,伯父却督促伯母回娘家去吃,天冷路滑,伯母当然不知道是吃结余,自然不肯,伯父急得涨红了脸,说这是吃结余,所有入伙的剩下的,我入了一份伙食费,怎么能三个人去吃呢?别叫别人有意见,咱不沾公家的便宜。 伯父很耿直,就是一顿饭也不让伯母和孩子吃——那还是结余。伯母是个懂道理的人,听到了伯父这么说,尽管心里不情愿,还是带着哭哭啼啼的小红莲回娘家,八中后面通往张桥街当时有一道深沟,被大雪掩埋了,伯母一不小心掉进了雪窟窿了…… 秉正无私,不沾公家一点小便宜 伯父在八中既要管财务,还要抓建设,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当时建设八中,需要的砖瓦都是从陈家窑运去的。陈家窑就在家西的洼地里,伯父的家是拉砖车队的必经之路。当时伯父忙着建设八中新校舍,家里也正盖房,房子起来两米高了,伯父都没回家看看,一切都是伯母央请亲戚邻居帮忙。曾经有亲戚说伯母,伯父负责拉砖,他当时自己开着学校新买的拖拉机拉砖,不会悄无声息地拉一车转给家里用呢?伯母知道伯父的脾气,脑袋摇得拨浪鼓,说做梦也别想,别说砖瓦,就是个砖头也别想弄公家的一块,他耿直着呢! 家里盖起了三间房,伯父在学校管基建,家里一块砖一粒石子也没有沾公家的。伯母有的时候和伯父打仗,骂他傻,伯父振振有词,我不给孩子留什么财富,我给孩子留下好名声,这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记得八中建设尾声的时候,济南历城一个卖苇席子的赶着车来送货,不想八中的校舍已经完工了,眼看一大车苇席子没有了销路,愁得卖席子的恨不得哭起来。伯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赶紧联系到了卫生院,当时正准备盖卫生院,历城那个人的苇席子全部脱手,感动那个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在张桥集割了二斤肉,打听到了伯父的家送了过来,对伯母说多亏了李会计,否则我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恰巧伯父那天中午回家拿东西,看到了桌子上的肉,立即火了,赶紧掏出一块五毛钱塞给卖苇席子的,说给你肉钱,快走,快走!硬是把那个人撵出了家。 伯父是七十年代一个普通的教育干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就是这么些平淡的小事,让我看到了一个老人正直无私、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他的这些精神,在新的时代会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因为他这些感人的言行是无价的,成为我们人生的坐标和前进的动力!
我没有读过八中,八中是高中,在全县很有名,当时的教学成绩轰动一时,吸引了附近方圆百里的农家子弟前来求读,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大伯叫李振兰,第八中学建于1971年,那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和当地沟通的人,大伯是八中驻地张习桥街的女婿,岳父和支部书记一墙之隔,是多年的世交,加上大伯人忠厚实在,于是建设八中的重任就放在了大伯身上,大伯成了第一批入住八中的领导,主管后勤和生产,用伯母的话,大伯是当初建设八中的内当家的,当初学校小到碗筷大到教室宿舍都是伯父一手操办的,可以说八中建设浸透着大伯无数的心血。 大白文质彬彬,英俊潇洒多才多艺,脾气相当柔和,整天笑眯眯的,从没看见过大伯生过气皱过眉,相反呢,伯母人高马大快言快嘴,两个人真的做到了互补,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伯父常年以校为家,星期礼拜都不回家,家里的自留地和抚养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落在了伯母身上,开始为了让大伯照顾家,伯母和他打了无数次仗,最终以失败告终,大伯太忙了,学校的工作相当繁重,没有时间顾家,他能做到的就是把每月的工资全拿出来,让伯母雇人干活,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工作一天。 大伯在八中工作了9年,1980年退休,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又坚持干了两年,1982年离开八中调到乡里工作。伯父在八中的9年,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想起来仍那么感人肺腑。 吃结余赶走母女俩 冬天是农闲季节,地里没有了活,忙碌了多半年的伯母就会搬到八中一阵子,为伯父拆拆洗洗,伯母娘家就在八中的后院,在八中住下也方便了回娘家,当时最小的女儿红莲才六岁,常常跟着母亲在校园里玩。 伯父是司务长,冬天的一个周末是吃结余的时间,那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白皑皑一片,下雪不冷化雪冷,天气异常寒冷。因为是吃结余,伙房里飘出了肉香,六岁的小女儿馋得直流口水,不断地往伙房里跑,忙饭的师傅告诉小红莲,今天改善伙食,蘑菇炖猪肉,直说的孩子赖在伙房不走,要知道那个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点肉,肉香对孩子的诱惑太大了。 中午马上开饭了,伯父却督促伯母回娘家去吃,天冷路滑,伯母当然不知道是吃结余,自然不肯,伯父急得涨红了脸,说这是吃结余,所有入伙的剩下的,我入了一份伙食费,怎么能三个人去吃呢?别叫别人有意见,咱不沾公家的便宜。 伯父很耿直,就是一顿饭也不让伯母和孩子吃——那还是结余。伯母是个懂道理的人,听到了伯父这么说,尽管心里不情愿,还是带着哭哭啼啼的小红莲回娘家,八中后面通往张桥街当时有一道深沟,被大雪掩埋了,伯母一不小心掉进了雪窟窿了…… 秉正无私,不沾公家一点小便宜 伯父在八中既要管财务,还要抓建设,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当时建设八中,需要的砖瓦都是从陈家窑运去的。陈家窑就在家西的洼地里,伯父的家是拉砖车队的必经之路。当时伯父忙着建设八中新校舍,家里也正盖房,房子起来两米高了,伯父都没回家看看,一切都是伯母央请亲戚邻居帮忙。曾经有亲戚说伯母,伯父负责拉砖,他当时自己开着学校新买的拖拉机拉砖,不会悄无声息地拉一车转给家里用呢?伯母知道伯父的脾气,脑袋摇得拨浪鼓,说做梦也别想,别说砖瓦,就是个砖头也别想弄公家的一块,他耿直着呢! 家里盖起了三间房,伯父在学校管基建,家里一块砖一粒石子也没有沾公家的。伯母有的时候和伯父打仗,骂他傻,伯父振振有词,我不给孩子留什么财富,我给孩子留下好名声,这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记得八中建设尾声的时候,济南历城一个卖苇席子的赶着车来送货,不想八中的校舍已经完工了,眼看一大车苇席子没有了销路,愁得卖席子的恨不得哭起来。伯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赶紧联系到了卫生院,当时正准备盖卫生院,历城那个人的苇席子全部脱手,感动那个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在张桥集割了二斤肉,打听到了伯父的家送了过来,对伯母说多亏了李会计,否则我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恰巧伯父那天中午回家拿东西,看到了桌子上的肉,立即火了,赶紧掏出一块五毛钱塞给卖苇席子的,说给你肉钱,快走,快走!硬是把那个人撵出了家。 伯父是七十年代一个普通的教育干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就是这么些平淡的小事,让我看到了一个老人正直无私、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他的这些精神,在新的时代会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因为他这些感人的言行是无价的,成为我们人生的坐标和前进的动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