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大美中国戏曲

2021-12-23叙事散文荷花淀派
大美中国戏曲中国与埃及、印度和巴比伦,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文明这词不是泛泛而说,侃侃而谈,这里头自然有它的道理。在历史的记忆长河里,中国人创造着世界独有的,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饮食有川、粤、湘、闽、苏……

大美中国戏曲   中国与埃及、印度和巴比伦,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文明这词不是泛泛而说,侃侃而谈,这里头自然有它的道理。在历史的记忆长河里,中国人创造着世界独有的,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饮食有川、粤、湘、闽、苏、浙、徽、鲁八大菜系。中国古建、欧式和伊斯兰建筑齐名……中国人创造的文明不胜枚举。戏曲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为国剧,同评剧、豫剧、黄梅戏和越剧共为五大剧种。   我的家乡是河北白洋淀,这是一个有淀水、芦苇荡和荷花淀勾勒的地方。白洋淀水乡人曾经以织席、打渔为生,他们同平原、山区、高原和丘陵等地带人民一样,在生活中同样离不开戏曲。保定老调、评剧和河北梆子是白洋淀人的家乡戏。   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始于元明两朝,起源白洋淀周边的农村,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雏形。老调唱腔质朴激越,雄浑宽厚,粗狂高亢,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衷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擅演剧目有《潘杨颂》《忠烈千秋》《拒马令》等。   河北保定流传一句俗语,“吃饭离不开锅灶,生活离不了老调。”保定老调同白洋淀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这块水土的人。华北曾是抗日主战场,白洋淀涌现出小兵张嘎、雁翎队等抗日英雄和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老艺人周福才唱保定老调劝退日本兵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次鬼子在白洋淀扫荡,在血雨腥风的紧要关头,周福才挡在鬼子跟前,张口来上保定老调《劝军》一段。没想到,事情出现转机,日本兵放下枪支弹药,竟然坐下来欣赏起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扫荡,在周老先生的戏曲声里结束了。   我们村叫采蒲台,村子四面环水,人们出门穿村的都要坐船。就是这桃花源似的地方,成为抗日英雄黄久征和他的部队避难地。解放后,孙犁先生到村里采风写生,而后创作了享誉文坛的经典作品《采蒲台》《采蒲台的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采蒲台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新鲜事物都进不来,给发展带来窘境。可是“保定老调”早就叩开采蒲台的大门,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采蒲台村老调团成立于清末民初,在近百年的历史里,一直丰富着本村的群众文化生活。演员们早把最美的老调梆子腔带到白洋淀以外的地方。
评剧清末时起源于河北唐山滦县,现流行于东北、华北一带。评剧有“评古论今,惩恶扬善”的特点。声腔为普通话发音,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擅于表现的当代人的生活,主要剧目有《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秦香莲》等。   对于评剧我有着特别的感情,最初时,总感觉戏曲太程式化,声腔拖沓繁琐,同很多人一样不喜欢。我的母亲,还有我们巷子里的婶子、嫂子们等都是戏迷。那时,无法理解,她们看一出《秦香莲》竟然会哭的稀里哗啦。一出《刘巧儿》对巧儿同情至深。到了《乾坤带》因银屏公主养儿不易,联想到她们自己等等。那会,无法理解她们的入戏之深。   记得,有一天深秋,母亲在大炕上盘腿缝被子。打开录音机后,发现声音不对,对我大发雷霆。原来,我把她的《花为媒》偷着翻录成歌带。因为每天耳濡目染,妹妹受母亲的影响开始喜欢评剧。在潜移默化里我也渐渐加入她们,妹妹说,你先把戏当成电影看。这里边的故事比什么电视剧都好看。当耐着性子看完《花为媒》,才发觉这个取自《聊斋志异》的戏曲电影太棒了。剧本出自剧作家吴祖光先生之手,那唱词通俗,又不失古典韵味。新凤霞先生真是美若天仙,还有赵丽蓉等演员诙谐,生活化的表演,令人流连忘返。自《花为媒》开始,我入了评剧的门。   河北梆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主要流行于河北、天津和北京。三地对河北梆子又有着各自的演绎,“冀梆子听的是劲、津梆子听的是味、京梆子听的是韵”。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特点,河北梆子乐队伴奏代入感很强。当演员声音融入进来,对河北省有着最确切的渲染“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擅演剧目《大登殿》《南北和》《窦娥冤》《钟馗》等。   开始时,我对河北梆子是反感的。因为听到梆子会感觉特别的吵和噪,我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公司上了年岁的同事居多。戏曲是他们在枯燥的工地上最好的消遣。记得前年,同宿舍的马师傅和王师傅打起戏曲擂台。在白洋淀老调、评剧和梆子本不分家,只是马师傅最爱保定老调,王师傅最钟情河北梆子。本来老哥俩相安无事,可因为听戏起了冲突。马师傅嫌王师傅戏匣子的梆子《大登殿》盖过了老调《忠烈千秋》。第二天马师傅买了一款音乐手机,用老调《拒马令》压过了梆子《蝴蝶杯》。第三天,王师傅竟然搬来低音炮,用梆子《清风亭》压过了老调《痒痒挠》等,在大战几个回合之后,我基本上神经衰弱了。恰逢西里村请来省梆子团唱大戏,在刘工的撮合下,三个人携手去听戏。看戏找伴,我是他们的首选。说实话,我让河北梆子撕心裂肺的声音给震怕了。   “我听不懂!”我实话实说。   刘工说:“有字幕,跟看电视剧一样。”   马师傅进我还犹豫:“就跟去郭德纲德云社听相声一样。走吧!”   王师傅急了:“别废话,你快走。”三个老头连拉带拽的……   到了戏园子坐在阶梯座位上,磕着瓜子,唠着嗑。看着老头和老太太为占座斗嘴,眼前晃着举着糖葫芦的孩童…..才发觉听戏真是令人倍感亲切和愉悦。我看的人生第一场戏是《秦香莲》,当乐队声音一起,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很想家。“家乡戏”就是一把引发乡愁的琴弦,顷刻把人带到戏梦人生里。三位同事和很多老人在“杀庙”一折留下了悲伤的眼泪。戏曲是人生经历的排序,这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吧。   现在,人们提到戏曲,第一句话就是“听不懂”。面对这个问题,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先生的女儿——吴霜说:“中国戏曲听不懂,那你去追求西方歌剧,难道就听得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中国戏曲却面临着很多戏剧院团倒闭,戏曲失传的危机。据统计,在中国每年有5-6个剧种消失灭迹。大美中国戏曲的路在哪里?   安新白洋淀2017年4月2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