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春天,从读书开始
2021-12-23叙事散文夏日荷风
绿意萌动,种子发芽,百花献蕊,将迎来又一个季节的春天。可是,在我的眼里,春天,不只是一个季节的代名词,而是一切引发内心走向诗意与激情的觉醒与触动。春天,可以氤氲在妩媚柳枝圆润的鹅黄中,也可以酝酿在雪后初霁伸入蜿蜒山路中的串串脚印里。春天的画……
绿意萌动,种子发芽,百花献蕊,将迎来又一个季节的春天。 可是,在我的眼里,春天,不只是一个季节的代名词,而是一切引发内心走向诗意与激情的觉醒与触动。春天,可以氤氲在妩媚柳枝圆润的鹅黄中,也可以酝酿在雪后初霁伸入蜿蜒山路中的串串脚印里。春天的画幅,可以延展在365天的任意时刻,春天的意境,可以肆意流淌在人的眼中心间。 尽管如此,我依旧期待,那季节的春天与生命的春天相遇。 生命的春天是独属精神的世界,是一条隐藏在体内不易被发现的思想的溪流。它和主人的关系,可以亲密,可以冷漠,也可以一生形同陌人。这完全取决于主人对它的唤醒方式。它会对一朵盛开在春天的花感兴趣,然而更多的兴趣却在花凋零后留下的浮动暗香。它会对一棵葳蕤的树木深情注视,然而更多的浮想却产生于树木投在地面上的那片清凉疏影。它会关注你的面貌,却会更多地关注你体征中隐藏的精神信息。你的双眼也是它的眼睛,你的神情也是它的神情,你的部分代表着它,却不能代表完整的它。它的缺席会让你失去生动,失去真实,失去一种亲近与被亲近的魅力。如果你是花朵,它就是滚动在花瓣上的晨露,逡巡在花蕊旁的蜂蝶。如果你是一片静止的芦苇,它就是一阵轻悄悄的风息,几只啁啾的鸥鸟。如果你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码头、市区街道,它就是疏林薄雾,掩映着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的郊野春光。 在我看来,它是站在你身后的另一个你。一个高贵、婉约,让人敬重与喜爱的你。从物质的角度,它远远小于你;从精神的角度,它远远大于你。 它需要我们敞开心灵,以最虔诚的方式唤来。 与休闲的春节接连,春天的伊始,总是沾着几分惰性。脚步有些倦怠,身体物质的一面呈现过多,因此,精神有些萎靡。开始对人生划问号。对春天进行拷问。开始浮现生命中悲观的大背景,开始思考哲学中那几个永远无解的命题。此时,周国平的那句“我们改变不了命运,就要努力与命运做朋友”也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人生匆匆一瞬间,而我,也在匆匆中走过了人生的一半。自以为看透世间事,参透人间万象,却不知,因一份浅浅哀怨蛰藏于心,修不来云淡风轻的那份心胸,倒是无意间扯来几分黛玉葬花的悲凉,就着秃枝枯木的寡淡自己吞下,每逢午后身体疲倦睡意酣然时,这份感觉就尤为强烈。 我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翻开古色的书皮,找到书签。书已读过半,最后一次阅读,是在去年的9月。读这书的最初原因,是为了给上高中的女儿提供习作素材。繁琐的作业加上阅读的惰性,女儿读课外书的时间几乎为零。高中作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典型历史故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女儿说,她每次的写作素材几乎都离不开《负荆请罪》,我对她嗤之以鼻,之后采取方式进行主攻——我读故事,然后每天与她散步时给她讲。《皇普谧浪子回头》《烽火戏诸侯》《缇萦救父》……一个多月,几乎每天一个故事,故事有时精彩,有时寻常,女儿听着有时有兴致,有时没感觉,有时烦躁。其实收获最大的是我,因为上学时对历史头疼的我竟深陷在繁杂的历史事件中难以自拔,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中,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发展与灭亡,都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它们都在人性的弱点中走向落魄与灭亡,又都在人性的光辉中走向发展与兴盛。欲望、私利、奢靡、懦弱;贫苦、坚忍、血性、气节,轮番的交替与更换,让看似乏味的历史阐述充满着一种复杂丰满的人性味道。现象背后的思绪,那些写入史册的丑闻和名人轶事,让我这个烦杂的凡人,多了几道哲学家般思考人生与历史的目光。 时隔半载,如今,拿起这本书,本着消遣的目的,却又一下沉沦其中。 历史上的好多文人,真是多才多情又本真率性,这,成全造就了他们,然而,在那些封建腐朽的朝代,又葬送毁灭了他们。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双游玄都观时有感写了两首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一首“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两首诗是刘禹锡两度被贬回到长安后观赏京城里的道观玄都观后有感而写,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出于一个文人的敏感与才情,却被朝廷两次以同样的“不满朝政”的理由被贬谪流放,可惜了两首诗的美感与意境,让人不由得慨叹与惋惜。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性情,不同的才华,成就了独特的李白、杜甫、欧阳修、韩愈……如今,伟人已逝,可代表着他们各自思想的文字诗篇,却形成一道道璀璨多姿的光环,它们不仅扮靓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浩瀚悠远的文化史,更已一种具有坐标价值的形式印刷在泛着墨香的纸页里,标记在你我随时可见的电脑屏幕里,更珍藏在你我他这无数中华儿女满怀诗情、心系远方的心间。 纵观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越发感觉,每个朝代,就是每个浓缩的家庭。一个家庭的家长倘若勤俭、肯吃苦、为了家人过上好日子勇于拼搏、无私宽容,这个家庭的日子就会蒸蒸日上,这个家庭就会融洽和睦。一个国家的国君倘若心系百姓,勤勉自励,明智宽容,这个国家就会兴旺发达,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可历史上偏偏有那么多嚣张跋扈、听信谗言、懦弱无能的昏君,更上演着太多为了权势杀兄弑父的兽性悲剧。朝代的频繁更迭,战乱的接连爆发,百姓的流离失所,几乎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永恒不变的主题。唐太宗在痛失魏征后曾哭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我以古为镜,拓了心胸,明了事理,懂得了为人之本,立人之道,塑人之基,强人之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过享受的微笑,动过仰慕的真情,发过愤慨的诅咒,留过惋惜的慨叹,嗤过不屑的嘲笑。我在阅读中丰富与丰满起来,生动与可爱起来。 前几日,科室的一个小兄弟给我借一本周国平的书。闻此,与这位小很多的兄弟,颇有志同道合的感觉。自从托金姐从市里新华书店买来几本周国平的书后,就被他文字中蕴含的哲思深深吸引,之后,想方设法收集了他几乎所有的书籍。放在床头的是《人生不较劲》,每小段文字各自成篇,直面寻常人的生活生命困惑,每当我情绪消沉时,它们会如灵丹妙药一样解救我,医治我,让我杂乱缤纷的心绪最终恢复成一片平静的海面,让我带着平静的微笑安入一方酣甜的睡梦。《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碎句与短章》《守望的距离》《偶尔远行》《善良丰富高贵》《妞妞》《啾啾》《灵魂只能独行》《忧伤的情欲》《幸福的哲学》……在为兄弟找书时,我发现,这些书中,有的我全部看完,却已然没了印象。有的看了一半,书签在,读者却丢了。有的书崭新如故,安静如昨,似乎在等着一个人,那人是不是我呢? 见到了两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突然想起网购这本书的原因,是因在周国平的书中看到的几句话,说是一个国际名人,他原本抑郁,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治愈了他的抑郁。出于好奇,买了上下册两本,以求心中那个好奇问题之解。可是,接连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之后,上册已读近半,却并未从隐晦苦涩的文言诗文中寻找到那个让国际名人心灵豁达的缘由,于是未免几分失落,逐渐以通俗煽情的网络电视代之。这样,我是不是失去了一个诗意求索的人生际遇呢?是不是失去了一个品位生活的崭新角度呢? 还有那本三年前读过的《红楼梦》,定好了每年读一遍的,如今,书依然在原地等,可那个失约的人哪去了呢? 在春天,书在原地等我,我要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只争朝夕地去读它们。在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春天,我也要用精神的清泉,为心灵做个最清丽的美容,要让深睡在深冬里的另一个自己,在春天,和泥土一起变得柔软,和种芽一起有活力地萌动,和河流一样渐渐褪去坚硬而冰冷的外壳,回归生命以流动的质感、律动的激情。 读书,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为了思想飞得更高。一个人的思想飞的越高,越趋向于天空的方向,他的双脚越会更沉稳、更从容地踩实于大地。 春天来了,请读书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