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故乡的名字

2021-12-23抒情散文天池之水
故乡的名字我的故乡在一览无余的江汉平原,绵延巍峨的荆江大堤像一条巨龙从我家门前游过。绿树掩映下的小村庄,普通而又平凡,像一位瘦弱而衰老的母亲,哺育我们祖祖辈辈。在她的臂弯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而今天我却成了飘泊的游子,无力回报……
 故乡的名字   我的故乡在一览无余的江汉平原,绵延巍峨的荆江大堤像一条巨龙从我家门前游过。绿树掩映下的小村庄,普通而又平凡,像一位瘦弱而衰老的母亲,哺育我们祖祖辈辈。在她的臂弯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而今天我却成了飘泊的游子,无力回报她的养育之恩,只能在回望中魂牵梦萦。昨天得知一条家乡的消息,说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特色种养,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欣喜之余,我想到了故乡的名字,这个隶属于湖北监利的小村庄注定获得了新生。   四十多年前,我就出生在小村庄的怀抱里,她看着我蹒跚学步,听着我咿呀学语;我认识她每一条小路旁的植被,熟悉她每一条小河时的波纹。她的一沟一渠都在我心中,一草一木都在我梦里,就像母亲慈祥的面容和鬓角上白发一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听老人讲,这里原是八百里洞庭湖的一个角滩,几个热血青年偶然相遇在一起,好汉心思一般同:宁靠大湖,不靠大户。他们结伙在这荒无人烟的湖畔,开荒打草,安营扎寨。一面从湖里捕鱼挖藕捞生计,一面垦荒种地养牛马。圈湖造田,沃野千顷,土肥草美,牛欢马壮。有人不断加入,人丁日益兴旺,你我五杂百姓,大家兄弟相待。冷僻的湖滩热闹起来,劳动热火朝天,日子蒸蒸日上。有人看着成群的牛马,喜不自禁,信口说出,这里成了牛马湖。人们也不嫌自取其辱,牛马就牛马,只要不做别人的牛马就行。于是,这个村庄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牛马湖。   沧海桑田,时势变迁。多年后,洞庭湖水早已不见踪影,滩头成片的草场已经被农田取代,成群的牛马不知所终。仅有的几头耕牛,也隐匿在沟汊河岸边。牛马湖没有了众多的牛马,已经名存实亡。可是低洼的地势无法改变,暴雨即成灾。在这里生存劳作的人们,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兴修水利。一条排涝河,从村后疏挖成功,取名丰收河。排水果然通畅,粮食喜获丰收。为了灌溉,政府又组织群众,在雄伟的荆江大堤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一弓堤灌溉闸,引长江之水,为我所用,并在小村前开挖了灌溉河,取名幸福河。村前村后两条河,既排涝又灌溉,旱涝无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人民生活节节攀升。我居住在三弓大队的一个自然村庄,至今还记得童年的我,当年唱出了人们心声的新歌谣——三弓好地方,八队布六庄,人口两千多,户数四百三;人民多勤劳,生活享安康,粮棉双丰收,畜禽更兴旺;村民姓氏多,听我讲一讲:徐秦陈李张,吴宋聂熊王,伍涂曾朱姚,刘夏邓段旷,彭胡苏沈周,董廖程邵杨……   可是不久,一股反保守、大跃进的浮夸风,从上至下刮向农村,有人发疯似的抬着绑上众多棉桃的棉株、一把稻穗绑在一起的大稻穗,拉着“大干快上亩产千斤”的大红横幅,呼喊着“三年赶英超美”的口号上街游行。而实际收获的粮食只够上交公粮,生产水稻的农民粮食不够自给,只得喝渗了菜叶的绿稀粥。生活状态日益严峻,村民有苦说不出,敢怒不敢言,只得暗里发泄几句:这完全是放空炮、吹牛皮;吹牛皮,害死人。牛皮……牛皮湖……小村被人们慢慢叫成了牛皮湖。   也许是哑吧吃汤圆——自己心里有数吧。那个靠喊口号起家的大队领导,听说了村子改名的缘由,拿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看家本领,连夜召开批斗会,追查破坏农业学大寨的坏分子。好在乡邻们相互掩护,没能追出个什么名堂。最后,领导显示自己的权威,给村庄起了新名——有理湖。理者,真理也。正是有主义和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的时候,好潮流的名字!可是村民不认可,不敢反对,不敢明言,只得背后说说自我解嘲的话:有你湖……有屁湖……牛屁湖……哈哈。反正一个小村庄的名字算不上什么,口头说说而已,顶多只能出现在乡村行政区划地图上,叫什么名也无所谓。   直到改革开放的年代,村民分了责任田,才猛然发现:咱们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靠种田怎么发家?又何来致富?不甘于贫穷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进入城市寻找各自的生命领地,给农村减轻了人口密度。我所在的村庄,一下就出去四十多人,去了沿海及全国各个城市。大量的农田,给留下的人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空间。国家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尤其是免除农业税等有关农民的直接利好,极大地提振了农民的极积性。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我的故乡也与世俱进。从报纸上电视里,每次捕捉到家乡的新闻,我都会惊喜不已啊。新农村建设,我的故乡有了根本的改观。几十年前的泥巴路,如今已经变成了水泥路。前几天,父亲从老家来,说水泥路已经铺到家门口了。父亲还给我带来了家乡的新变化:马路旁一片片水面上,一簇簇的竹竿围成的网箱,村民的黄鳝养殖,正如火如荼。养殖户成立了黄鳝供销合作社,每年有上百吨黄鳝上市,大多运往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村民带来滚滚财源。真是路通则财通啊。父亲介绍完涂家又介绍陈家:种田的也不错,如今农村人的日子都好过了。   父亲的话让我仿佛穿过浓云般墨绿的树丛,走近了家乡的父老兄弟,看到一排排特立独行的小楼;从他们说话的语气和爽朗的笑声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轻松与惬意。我真的兴奋了,我怎么能不兴奋?!我已经踏上故乡的土地,那熟悉的一草一木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这边是涂家老大的三层欧式小洋楼,那边的新楼是陈家老三的。来到陈老三家,看到他家的装饰富丽堂皇,一点不亚于城市居民。他告诉我,他们经营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不管是水稻,还是油菜,都实行成片种植,统一供种,科学管理,网络销售……他还说,他所种植的水稻和油菜,无论品质还是产量,都有大幅提高,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粗放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由精细生产和规模经营所代替。这是一群有经营头脑的年轻人,一代有知识的新型农民,他们正在书写着前无古人的新篇章。在他的电脑上,我清楚地看到,他种植及销售的油菜和水稻,已经用村庄谐音注册了商标——《油米湖》。   啊,油米湖,一个崭新的名字——我可爱的故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