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有关李友人科研方方面面的漫笔

2021-12-23抒情散文朱竹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0 编辑

有关李友人学术研究方方面面的漫笔一话说志愿军第二次(第一次是朝鲜人民军)解放汉城(首尔)后,李友人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郊野。城市……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0 编辑 <br /><br /> 有关李友人学术研究方方面面的漫笔

话说志愿军第二次(第一次是朝鲜人民军)解放汉城(首尔)后,李友人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郊野。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想去看一看,于是与一个战友结伴而行,去观光大韩民国的都城。天空湛蓝,远天飘着几朵白云。
应当说明的是李友人所在的部队是50军,原为国民党的六十军,滇军,杂牌军。是一支起义过来的部队。各级领军人物依旧是原班人马,军风军纪依旧保有原来的传统。与原有的解放军比较,纪律松弛,但有超强的凝聚力,打起仗来有韧性,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往往会超出常人的想象。
如前所述,军纪松弛甚至可以松弛到允许李友人这样的战士不上山,和他的一个小老乡贪图安逸,睡在把半山腰厨房的热炕上。从而招来敌机的轰炸,险些丧命。如今又把李友人和他的另一个战友松弛到汉城一条马路上:一展他水蛇腰的风采,左顾右盼,摇摇晃晃。突然,天空出现了一架美国飞贼F16,俯冲而来——往哪里躲?左边是汉江,右边是高墙以及两段高墙之间两扇紧闭的大铁门。显然美国飞贼已经对准了他们,降低高度,呼啸而来……
别无选择,钻进大门之外的岗亭。在李友人的授意下,背靠背,抱紧双膝,席地而坐。只有如此这般,才能缩小身体占有的空间。说时迟那时快,飞机两翼扫射下来两排子弹,木质岗楼打得粉碎,然而李友人与他的战友却安然无恙。
就在一堆木板碎片中,有一面绚丽的南韩国旗,想必是平日人工彩绘上去的。国旗的太极图让李友人眼前一亮,是那副太极图给他大脑皮层带来强烈刺激,激发出一种灵感——研究那太极图。以至于四十几年后冒出来一部惊世骇俗的几十万字巨著《易经论》。使白云有所飘飘,使天空有所湛蓝。

然而三年朝鲜战争结束李友人回国后,面对文字改革的大潮,他没有去研究被称作三经之首的易经,没有去展示那幅包罗万象的太极图,而是投身文字改革大潮搞起了文字改革。他阅读甲骨文,钻研《说文解字》,理清汉字(他本人就是书法家)各种形体的发展演变,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作为一名平民学者,他独自一人搞出一套文字改革方案。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套文字改革方案,即当时许多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诸如王玉章吕叔湘汇聚于国务院,研究汇总出一套文字改革方案。这就是说而李友人在考进辽大中文系之前,就已经是中国汉语文学领域里的半个专家与学者。难怪在他入学之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高看他一眼。在他入学之后,被打成右派之前,在短暂的一年多一点时光里李友人很是风光,且近乎于无限: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似乎是在漫步,又似乎是在踅足;望天看地,不曾三摇两晃,但又情不自禁地耸动松弛两个肩膀。他在有意无意诠释什么是半个学者半个专家模样。

其后落难,于无线电电子管厂成为不是苏联专家的苏联专家(在改革开放进入高等学府教学直到他退休以及当下的离世,都不曾承认他是专家)。他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中文系中的语言与文学,而电子管需要的知识是数理化。他在电子管厂的研究与突破,可以说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里小试牛刀。其后是长达二十余年的劳动改造,直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他随着妻子从关外回到山东禹城(老丈人的故里),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黄河,他第一眼看到的是黄河的苦难,萌生了治理黄河的研究。于黄河大堤往返奔波访问考察,查阅从古到今大量有关黄河的文献资料,写成十余万字有关黄河治理研究报告,寄给了党中央国务院。然而当有关部门邀请他进京开会,他又开始了阅读《物理学》《流动力学》以及《大代数》,用以完成《风的动力研究》。那是一个偶然机会他到了东营,感受到了那里“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的大风。他要把东营的大风拿到手为东营人造福。可怜他那颗拳拳赤子之心,不被他所工作的高校所赏识,漠视乃至抹杀他科研的成果。连副教授这个光环也不给他戴上,他不得不带着他正教授的科研成果,到省高教厅上访。

他用一口四川话向省高教厅阐述展示他所发表的论文,并带去一册用羊毛小楷写的原稿,令省高教厅惊愕不是那些论文本身,而是那些干净清晰洒脱京润字字如珠玑的墨宝。每一个字都在诠释都在说明都在佐证,就其书法本身李友人也是专家也是学者也是教授。

我看过李友人写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他压在箱子底的,不曾对外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写“我”在念至初中一年级后辍学,到一所小学任教,与一位少女热恋。男女主人公是同乡,还是同事。原来他们是青梅竹马。由于“我”报名参军入朝作战不得不分离,归国后又由于“我”被打成右派而分手。小说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读罢久久不能释怀,难以平静下来。小说的男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李友人,而女主人公也实有其人。而现实生活中两度婚姻给他带来的都是无休无止的争吵与烦恼,前一个离异后一个离婚。最后的结局是李友人离开山东回到四川,与他小说中的那位温婉动人的青梅相聚。当年都是翩翩少年,如今都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此刻弯腰驼背的李友人,两只脚趿拉着地走路,向世间昭示他已经是风烛残年,好在身边有人搀扶着他,与他相依为命。
李友人退休而又离婚,使他挣脱了社会与家庭的两个羁绊,从而具有了一种心灵上的自由,拥有了一种研究创作的心智。让四十几年前于朝鲜战争中获得的学术研究的夙愿得以实现。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一部四十万字《易经论》专著。那是一部有关易经全方位并有着作者自己独到理解与见解的专著,由一代哲学宗师北大96岁高龄的张岱年教授为其作序,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获2000年度山东省科研一等奖。单此一项成就,就可以认定李友人是他所在的高等学府当之无愧的功狗。犹如傅斯年当年是北大的功狗。所树起的高峰令其后人望其项背,很难逾越。噩耗传来李友人就在笔者写就此文时 溘然长逝!李友人走好,一定要走好!那个世界不会让你屈辱烦恼!

文章评论